㈠ 古代皇后年龄怎么叫
比喻称谓(皆指虚岁)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龆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 ------- 志学之年,束发
16岁(女)――碧玉年华
15—20岁——舞象之年
20岁(男)――弱冠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 ,人瑞
108岁——茶寿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㈡ 富察皇后死后,乾隆封闭长春宫40年,80岁做了什么
在乾隆八十岁的时候还去富察皇后的陵墓前告白,告诉富察皇后自己很快就要来和她团聚了,可见乾隆君王对富察皇后的情深义重。自古以来,乾隆是清朝历史上公认的风流君王,他一生妃嫔无数,但在他的内心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富察皇后,曾经写了八十多首诗来倾诉自己的思念,对富察皇后一生都念念不忘。
但唯一遗憾的是富察皇后的两个儿子先后早夭,这严重的打击了富察皇后的身体健康,最后撒手人寰。富察皇后的离世让乾隆帝悲痛欲绝,不但为她举办了盛大的葬礼,还将富察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保持原样,吩咐人按时打扫,每逢重大节庆乾隆帝都会去那里做一做,可谓用情至深。
㈢ 清朝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全国仅剩两八旬老翁,会失传吗
应该不会的,虽然这门技艺并不好做,但是在众多的人中,总有一个合适的人适合去学习,大家应该去尝试一下。这样,这个工艺人们也就慢慢的不知道了,早些会做这门技艺的人也就慢慢地离世了,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这个的技艺,这门项目也面临着失传,现在全国也是只剩下两人会做通草花了,而且两个人都已经到达了80岁的高龄,扬州的手工业发达,当时学习制作这些也是比较正常的,通草花的制作看到很简单,但是工序特别的复杂,学习的时候需要特别有耐心,一对普通的话是需要经过12道工序,而且还不还得全部用手工,对人的技术也要求特别高。
㈣ 乾隆为其封闭长春宫40年,80岁还去她墓前告白,她是谁
个人以为题目中所说的女子为富察皇后,也是乾隆帝这一辈子最爱的女子,没有之一。乾隆对她的深情众所周知,而且之前的一部《延禧攻略》也是让很多人都看到了富察皇后的善良和贤淑。私以为这部电视剧对于富察皇后的刻画还是蛮符合历史原型的,因为我在翻阅历史资料的时候,所熟知的富察皇后比此更为贤良淑德。
都说乾隆喜欢作诗,但是说实话,他作诗的水平确实不理想,可是在翻看他的诗集的时候,会发现,他写的最好的诗,无疑是为富察皇后做的诗。而且他年过八十,还去富察皇后的墓前悼念,足可见他的用心和深情了。
㈤ 富察皇后死后,乾隆封闭长春宫40年,80岁还去她墓前做了什么事情呢
乾隆80岁的时候,他来到了富察皇后的墓前,他对着富察皇后的墓碑喃喃自语:“我年纪越来越大了,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可以早点看到你,我不想自己活到100岁,这样的话我来看望你最多只有20年了”,这段话感人肺腑,被后世所称赞。
乾隆非常伤心,于是他下令要保留富察皇后的寝宫,一草一木都不能移动。每到富察皇后的祭日,乾隆都会亲自去祭拜她,在乾隆80岁的时候,他对着富察皇后的墓碑说:“我年纪越来越大了,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可以早点看到你,我不想自己活到100岁,这样的话我来看望你最多只有20年了”,这段话让下人们都感动了。
㈥ 清朝皇后活的年龄最大是多少岁
㈦ 哪个皇后,被废也能活到八十岁,死后依然被追封为皇后
汪皇后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带兵出征瓦剌兵败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让明朝损失惨重,在北京的所有官员都乱成一锅粥。一切都是这么猝不及防,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等大臣说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远方的朱祁镇成为了太上皇。
朱祁钰的皇位可以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朱祁镇是有太子的,就是朱见深,为了避免主少国疑,大臣们觉得成年的朱祁钰更适合在这个时候成为皇帝。
朱祁钰登基之后,立王妃汪氏为后。汪皇后是顺天府人(今北京),成为王妃以前,其家族世代为金吾左卫指挥使,父亲汪瑛。汪皇后生有两个女儿,无子,这也为她坎坷的一生埋下伏笔。
皇帝与大臣商议祭葬礼,大学士王鏊建议道:“以妃嫔之礼入葬,祭祀以皇后之礼。”,遂合葬汪氏于金山景泰陵。正德二年,明武宗上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即位,改上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
在封建时代,汪皇后这样的女子十分难得,她聪明善良,性格刚毅,正是她优秀的品质,使她在波云诡谲的政治斗争中得以脱身,死后依然得以被追封为皇后。
㈧ 明明是北宋的妃子,为何却成了南宋的皇后和太后,最后活到了80岁
这个女子就是宋高宗的母亲韦皇后,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非常励志的一生。她演绎了一段非常精彩的爱恨情仇的故事。
这位韦皇后最早的时候是端王赵佶王府里的一名侍妾,后来赵佶继位成为宋徽宗,韦氏也跟着变成了后宫女子。韦氏其实并不受宠,在她为宋徽宗生下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之后,才被封为了婕妤。后来韦氏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后来去了金国做“质子”,宋徽宗很高兴自己的儿子有这么大的谅解,于是便封了他的母亲韦氏为贤妃。
就这样宋高宗把岳飞用十二道金牌追回来了,其实宋高宗还有另一个担心就是如果岳飞真的接回了宋徽宗和宋钦宗,那自己的位置也不保了,所以这才出此下策,把岳飞杀害。
后俩金国和宋国一起签订了《绍兴和议》,他的母亲韦皇后也回来了,带着宋徽宗的棺木一起返回了南宋。后来赵构又封自己的母亲为太后,韦太后一直活到80岁。
㈨ 如果明朝皇帝朱祁镇能活到70-80岁,他也会对钱皇后那般情深意重呢
1、只能讲应该如此才对得起她。但是贤德而被弃的例子比比皆是,况且钱皇后无子嗣。
2、明英宗朱祁镇的的第一个皇后是钱氏。
1442年,英宗册立钱氏为皇后。钱皇后曾谦逊谢绝封钱家为侯。1449年7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犯明,英宗亲征被俘。钱皇后日夜号哭,睡梦中跌倒在地,以致股骨折断伤残。又哭瞎了一只眼睛。第二年,英宗被释归,幽居在南宫。1457年正月,太监曹吉祥勾结武清侯石享,发动政变,迎南宫英宗登基,史称"南宫复辟"。
钱皇后没有生育儿女。英宗长子朱见深,是周贵妃所生,见深被立为皇太子,周贵妃母凭子贵,傲慢无礼。英宗担心将来太子即位后,不尊崇钱皇后地位。所以,在临终前,遗命大学士李贤:"钱皇后千秋万岁后,应与朕同葬!"
英宗死后,十六岁的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周贵妃嫉妒钱皇后,想只立她一人为太后。由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同意两宫并尊为太后。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两宫地位相等。
在为英宗营建裕陵时,李贤等大臣考虑到一帝二后的特殊情况,提议地宫建三个棺位却遭到宪宗的反对。1468年六月,钱太后病逝。周太后反对钱后与英宗合葬。百官便跪在文华门外大哭,从巳时哭道申时,才使宪宗勉强同意。
同年九月,钱皇后葬裕陵,谥"孝庄皇后"。钱皇后虽葬裕陵,并没有与英宗合葬在一处,而是同隧异室,葬在离英宗玄宫数丈远的左配殿中,并堵塞了两殿之间的市道。
周太后去世时,孝宗提出埋葬钱皇后不合礼制的事,欲打通而道。钦天监说:“通陵事,岁向不利”。未能改变。
周皇后1504年三月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谥为“孝肃皇后”,同年四月十八日,以皇后礼葬裕陵。
㈩ 中国历史上,活到80岁以上的有几个皇帝
超过80岁的皇帝有五位:最长寿的是乾隆帝(89)、梁武帝萧衍(86)、武则天(82)、宋高宗赵构(81)和元世祖忽必烈(80)。
1、乾隆
乾隆帝名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满族,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
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历禅位于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仅次于其祖父清圣祖康熙帝)、年寿最高的皇帝。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公历2月7日),乾隆帝于养心殿逝世,终年八十九岁。
2、萧衍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
萧衍称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
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
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之辈。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3、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在其统治数十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大量增加。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
但是,武则天一生也杀人无数,在其称帝前后因大量杀害朝廷上的重要官员,导致一段时期内政局混乱,边境受扰。
其次其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由于其晚年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男宠”),所以史书大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4、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
赵构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尊号“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
淳熙十四年(1187年),崩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5、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
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
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庙号世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孛儿只斤·忽必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则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萧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爱新觉罗·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