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常饼做法
去皮去籽甜南瓜肉600克、糯米面360克、白糖50克
做法:
南瓜去皮,去籽,切大块,放入大碗中。
大碗覆盖保鲜膜,或者是盖子。用蒸锅蒸熟或者用微波炉叮熟。
熟南瓜泥还有520克,趁热加入白糖搅拌融化。南瓜要是甜就少加糖,不甜就多加糖。爱吃甜的就多加糖,不爱吃甜的就少加糖,南瓜特别甜的,不加糖也可以啊!
搅拌均匀的南瓜糊放凉到不烫手的程度。不要南瓜糊烫的要死就把糯米粉加进去。
入糯米粉和匀,开始可以用硅胶刮刀来拌,少量多次的往里加糯米粉。
和到面团不沾手,不沾盆。这时候的面团可以搓小小一颗一颗的煮甜汤用,也可以包汤圆用,随便个人喜欢。
分成大小一致的剂子,盖湿布或者保鲜膜防止面团变干。
分好的剂子,搓圆,再拍扁,备用。
做好的南瓜饼胚平底锅放少许油,小火煎熟,装盘。要小火,不然很容易糊锅。要热油下锅,小火。不然容易沾。
一次可以做很多,摊开冷冻,冻硬的后南瓜饼装袋,进冷冻室保存。吃得时候无需化冻,直接放入锅中小火慢煎。
香掉牙千层饼
食材:
中筋粉400克、水225克、酵母3克、盐3克、食用油60克、中筋粉90克、盐5克、五香粉适量、花椒适量、白芝麻适量
做法:
先制作油酥
将面粉盐和五香粉放入一个碗中,混合均匀
锅中倒油加适量花椒,中小火炸香
炸好的油将花椒滤出,直接趁热倒入装有粉类的碗中
拌匀备用,搅拌好是这种浓稠状,很方便后期擀制
面团材料混合,用筷子搅拌成絮状
揉成光滑的面团
盖保鲜膜放在温暖处发酵30-40分钟
面团发至将近两倍大,不需要太发哦
取出面团,按压排气揉圆,稍稍松弛
将面团擀开
翻面将其继续擀为大致的长方形
均匀的抹上做好的油酥
将面片两端各自向中间1/3处折叠
折好为长方形面片
然后上下对折
将面团再次擀开
再次将面片两端各自向中间1/3处折叠
完成第二次三折
再次擀开
重复上述将面片两端各自向中间1/3处折叠,完成第三次三折
再次将面团擀成略有厚度的长方形面片
表面喷水,撒上白芝麻
先自中间横向一分为二,再等分为长条形即可
烤盘刷一层食用油,将面胚摆上烤盘
放在温暖湿润处发酵30分钟左右,饼胚明显变大
表面喷少许水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
上下火210度烘烤16分钟左右即可出炉
㈡ 双酥月饼的做法
一、双酥月饼
双酥月饼是一种辽宁小吃,系指用包酥法制成的酥皮而得名。由于制作风格独特,而成为辽宁名点小吃。酥皮月饼全国均有制作,风味各不相同,旧时北方月饼均为硬面皮,酥皮较少,故酥皮月饼颇受人们欢迎。
材料:
糖浆150克,米稀(用玉米淀粉熬制而成的糖稀)、酵面、芝麻油、大葱末、精盐、花椒粉、白糖各适量。
特色:
特色:编辑
色泽金黄,酥皮层次分明,馅心咸甜兼备,香柔酥软。
二、双酥月饼的制作方法
做法一:
制作方法:
1.取面粉300克,放入熟猪油、糖浆、米稀、酵面少许,拌和成稠糊状,再加适量而粉和成面团,揉匀静饧。
2.取面粉150克、加熟猪油80克,擦搓细腻为干油酥面,分成20份。
3.熟面粉150克,加白糖150克混和后,再加芝麻仁、芝麻油、熟猪油、葱末、精盐、花椒粉拌匀为馅料,分成20份。
4.将饧好的面团分成20份,每份包入干油酥1份,抻拉成长方形,从一端开始卷成卷,按压成扁形,包入1份馅料,收严剂口,放入模内压紧,扣出摆在烤盘内,放入预热的烤炉内烤至金黄色熟透即成。
㈢ 饼有哪些做法
家常饼
主料
面粉500克。
辅料
食油100毫升。
制作方法
(1)面粉倒在工作台上,加沸水(250毫升)揉和揉透后,摊开让其冷却。随后再搓成长条,按扁,擀成长方形薄皮子。
(2)在皮子面上涂上食油后卷起来,用刀切成75克一只的坯子,再将坯子刀口朝上,用手按扁,擀成直径8厘米的圆饼,即成家常饼生坯。
(3)平锅烧热后,在饼上刷上些油,放入锅里用小火烙。待一面烙熟发黄后翻个身,再烙另一面。至两面都呈金黄色时取出,用双手在饼的两边轻轻拍松即成。
葱油饼
主料
面粉1000克。
辅料
食油100毫升,板油丁200克,葱花400克,细盐3克。
制作方法
(1)面粉(50克)、盐、食油(35毫升)调成面桨。余下的面粉加沸水(300毫升)搅拌成雪花状,再用冷水10毫升)拌匀揉透,搓成条,揪成20只坯子。
(2)再将坯子按薄,拉成长16.5厘米、宽6.6厘米的皮子,涂上少许面桨。
(3)然后在皮子的一面放上葱花(20克)、板油,包起粘住,由外朝里卷拔,用手按成直径10厘米的圆饼生坯。
(4)在平锅内刷一层食油后,将生坯放入,用小火烙;待一面烙熟发黄后,翻个身烙另一面,至两面都呈金黄色后取出即成。
炒大饼
主料
面粉、鲜嫩羊肉、鲜羊骨汤、豆腐条各酌量。
辅料
花椒、大料、茴香、桂皮、豆蔻、草果各适量,辣椒粉、青蒜、葱椒油、葱末、姜末、蒜末各适量。
制作方法
(1)面粉用温热水和成面团,拌匀后揪成500克重的面剂子,擀开抹油卷起,再擀开为直径15厘米的大饼,入炉烤至两面焦黄时取出,切成5厘米长的饼条。
(2)炒锅放在火上,热油煸炒羊肉片,待水气干时,加入调料面、葱、姜、蒜末,喜食辣者加少许辣椒粉,再加入烫过的豆腐条及饼条,翻炒几下,浇上几勺鲜羊骨汤,盖好,小火焖至汤干时,撒入青蒜段,淋上葱椒油,即可出锅装盘。
黄桥烧饼
主料
面粉1000克。
辅料
白芝麻仁300克,熟食油200克,饴糖50克,豆沙馅500克。
制作方法
(1)面粉800克加入熟食油(300克),用手掌跟擦匀擦透成油酥面团。
(2)面粉200克,加冷水400克和沸水800克拌成雪花状,揉成面团,再分成小块,散热至温热时,再合起揉到面团表面光滑,加入老肥(酵头)100克,用双拳在面上捶捣,折叠,再捣,反复7次,然后盖上小薄棉被发酵。
(3)第2天临用前,以800克面粉加上水(比例同前)揉匀后再与头天发酵的面团一起揉匀,并渐次放入75克碱水,加到碱正好为止。
(4)按每500克面粉制20个烧饼的标准揪成面剂子,用手掌压扁,每只面皮包入油酥面15克,排成长约23厘米的长条,对折,再搭成23厘米长,卷起后按扁,包入豆沙馅7.5克,排成圆饼状,包捏口朝下放,上面涂糖稀,撒芝麻,拿起在饼底略抹些水,然后贴入炉内烧制,待饼面呈黄色时即成。
摊煎蛋饼
主料
面粉250克,鸡蛋2个。
辅料
花生油50克,精盐适量。
制作方法
(1)鸡蛋打散,放入适量精盐,加清水250克打匀,加进面粉用筷子搅成面糊。
(2)锅烧热刷花生油5克(不要多放),舀入面糊,不停地转动锅子,将煎饼摊成圆形。用中火把饼煎起泡,翻过来煎另一面,呈淡黄色时即熟。叠成扇形,或卷入其他菜肴,配以粥或汤同食。
㈣ 高级双酥五仁月饼的配料和做法!
皮料:月饼粉:1000克 。
糖浆:760克。 吉士粉:75克 枧水:20克。花生油:260克 。
饼皮改良剂:6克。
馅料:核桃仁:150克。 杏仁:100克。 瓜子仁:150克 。橄榄仁:150克。 芝麻仁:50克。 糖冬瓜:150克 。冰肉:550克。 糖桔饼:100克。 白酒:200克。 花生油:100克。 麻油:20克。 生抽:20克。盐:10克。 胡椒粉:10克。 青梅:150克。 水:200克。 糕粉:200克。
制作方法:将月饼粉、吉士粉倒在面案上翻匀;开一个圆形锅;加入糖浆、花生油、饼皮改良剂、枧水搅拌成稠状;用叠面的方法叠成面团;大约松弛1小时后就可以制作了;
将糕粉倒在面案上,开一个圆形锅;再依次加入核桃仁、糖冬瓜、瓜子仁、橄榄仁、芝麻仁、杏仁、胡椒粉、生抽、麻油、花生油、冰肉搅拌均匀;当用手可以握成团时就可以了;
把松弛好的皮料分割成每个15克的面剂;馅料分割成每个47克的馅团;
制作时将皮料用掌心压成扁圆形,中心放入馅;包的时候如果沾手可带少许面粉进行包裹,注意不要漏出馅来;放入铺有高温纸的烤盘;用月饼压模工具进行压模,要求花纹清晰;成型后用喷壶在月饼的表面喷上少量清水以防结成白斑。
放入炉内进行烘烤;上火温度:230℃、下火温度:180℃、大约烘烤17分钟;在烘烤7分钟左右,月饼表面定型时,取出月饼冷却到50℃,刷两遍蛋液;刷完蛋液后再次入炉烘烤,上火温度:200℃、下火温度:180℃ 、大约烘烤10分钟 ;等到月饼表面呈金黄色时出炉。冷却后还要刷上光亮剂增亮;这样广式伍仁月饼就制作完成了;
特点:天然果仁、清香纯正。
㈤ 重庆长寿区的过年的习俗是什么
各个地区之间的风俗是大同小异的。下面有重庆市几个区县的春节习俗:
江津:千米长宴 江津中山古镇中山古镇历来民风淳朴,广大群众生活和美,热情好客,邻里关系和睦,知足常乐。特别是重大民俗节日,来古镇的商贩、游人、挑夫、力汉,如不能回家者,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即由古镇居民管吃管住,并免收其一切费用,此风俗不知从何年何月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古老的敬神、祭祖、祈福等传统仪示正式开始以后,8位头扎百帕,身着长衫的老者整齐的站在了罢满猪头、猪尾、苹果、羔点的香案旁,虔诚地点燃香烛钱纸后,随着喊礼人的口令双手抱拳对天地祖宗整齐地行鞠躬礼,祈求上天和祖宗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幸福。同时还表演了川剧坐唱、玩狮子、舞小龙、送财神等活动一时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气氛热烈,场面壮观。来自国内游客和当地群众近5000人参入其中,领略古老商德,体味浓浓亲情,共吃团圆饭,尽情享受传统节日的快乐。
合川:抬箩轿 是合川的一个民间民俗的风俗,结婚的时候,都要抬箩轿。表示很吉利、吉祥。就要问公 公婆婆,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对媳妇落不落轿,那么公公一定要说落轿、落轿!
在四川方言中,“落教”一词就是说这个人做事、说话时时刻刻都在为别人着想,不使人难堪。在新娘子进门的时候,民俗"抬箩轿"不仅喜庆,而且公公婆婆还必须当众大声说"落教",寓意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家人和睦相处。
按到"公公",大家发问,(落不落轿?)落轿、落轿!
南川:世居金佛山区的人们,妻子生了孩子要由丈夫去岳父家报喜,而报喜方式十分奇特。妻子生了孩子3天后,丈夫就到岳家,不需开口岳父母只看看送来的礼物便知道生的是男孩或女孩。女婿送来的是只公鸡,就表示添了男外孙;送的是只母鸡,定是生了个女外孙。不仅如此,就连左邻右舍也能清楚生的孩子是男是女。只要听到这家的女婿在外放鞭炮,就说明是生了男孩;若鞭炮从屋里传出,就说明生了女孩。至今仍有不少人沿用这个风俗。
下面是全国各地的习俗:
各地春节习俗——北京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燃香默拜。
14\各地春节习俗——江苏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15\各地春节习俗——河北
承德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19\各地春节习俗——山西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清徐县一带的习俗,于年节之前准备祭品“枣山”(用面加枣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长方形,分十二格(有闰月加一格),每格栽枣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种供品用小米饭一盆,上加一枚柿饼和枣,俗称“隔年捞饭”。温饱之家还供以全牲之羊、猪头以及水果、核桃、柿饼、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类。元日迎神与他处不同。按时宪书所载明的喜神方位,用柏叶、石炭捡到长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时用红纸贴于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红纸条加十字于石炭上,两块石炭之间夹以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节的文艺活动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各村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垒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镇还有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
不仅都市乡村,各庙宇在过年时亦热闹非凡。晋祠各庙于五更大门洞开,张灯结彩、烧积薪、迎神,设饼饵枣梨祭祀。
旧日过年,太原一地尚有许多风俗故事,表现出那时人们的忙乱、繁琐、迷信心态。
摘自《并州风情》,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大同春节生旺火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20\各地春节习俗——广西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㈥ 双合酥核桃仁月饼怎么做
做法
1. 制作馅料:将核桃仁烤香,晾凉。加入糖,麦芽糖,油,白酒,水抓匀。
2. 加入糕粉,拌匀,稍稍有些黏性即可,太多糕粉的话就吃不出核桃仁的香味了。(不容易成团不要紧,后面有绝招。)
3. 制作水油皮:将面粉过筛在案板上做成粉墙(火山口的样子),将其他材料放入粉墙中心,拌匀。
4. 将面粉一点一点加入液体混合物中,拌匀,揉成有弹性的面团。(这个过程中塑料刮板是个好帮手。)用保鲜膜包上,松弛30分钟。
5. 制作油酥:仿照做水油皮的过程,将油酥材料做成柔软的面团。(这个油可以用猪油,也可以用软化的黄油,更香些,植物油能更健康些。)
6. 制作月饼皮:将油酥包入松弛好的水油皮,静置五分钟,压扁成长方形,擀成0.3厘米的薄片。卷起,轻轻揉成直径3厘米的圆柱形。
7. 用塑料刮板分割成62g左右的面剂子。将两端的切面向中心收拢后压扁成圆形,收口向上,松弛备用。
8. 制作月饼:取一个大点的保鲜袋,套在手上抓取大约62g左右的馅料,翻过来包住馅料就可以过称,在保鲜袋的外面将馅料握紧成团。(这就是我说的绝招哦,非常利落干净省事的。)
9. 将握成团的馅料放入松弛好并压扁的饼皮中包好。放入撒了面粉的模具中,移至铺好了锡纸或油纸的烤盘中,压成型。
10. 摆满烤盘后,用喷壶在月饼表面喷些水。
11. 入炉烘烤。我的烤箱温度偏高,所以我用的是160°,亲的烤箱正常的话可选择180°到200°之间。烘烤10钟左右,月饼略微着色,取出刷上蛋黄液,再继续烘烤7分钟左右。至熟透,取出晾凉装入保鲜袋内保存。
㈦ 高级双酥五仁月饼的配料和做法
馅料做法:将所有的坚果仁烤熟晾凉后装有保鲜袋中,用擀面杖擀碎放入容器中,加入敲碎的冰糖、蜂蜜、熟油、熟糯米粉、凉白开用手抓匀,和至可以握成团即可。
2
将水油皮的原料依次倒入容器中,揉成可拉至薄膜的面团。
3
把油酥原料中猪油和面粉用手抓匀既是油酥。
将水油皮和油酥分成12等份。
水油皮15克/个、油酥15克/个、五仁馅35克/个。
取一个水油皮,搓圆后按扁包入一份油酥,收口捏紧朝下。
擀成牛舌状翻面卷起,依次做完。
依次将所有卷胚重复一遍4、5步骤。
取一个卷胚,用擀面杖擀至圆形,包入五仁馅收口捏紧。
滚圆后放在案板上,稍稍按压拍扁。
将依次做好的生胚放入铺有油布的烤盘。
送入预热180度的烤箱中层。
烤15分钟后翻面,继续烤15分钟左右至侧面起酥即可。
㈧ 一个白吉饼大概多少克
原料:猪肋骨肉10千克入冷水浸泡刮洗干净,沥净水分后改刀成重约1千克的长条;带皮五花肉5千克刮净毛茬,同样改刀成条后洗净血水备用。腊汁肉--大火逼腥 小火熬香 微火入味肉夹馍的核心在于腊汁肉,而卤制腊汁肉时对火候的把握尤其重要。首先要开旺火将肋骨肉中的腥味快速逼出;汤汁烧沸后转为小火,保持汤面“微沸不翻花”的状态焖煮两个小时,将肋骨肉全部制熟;最后要用微火继续焖煮三个小时,让肉中的油分全部析出融入腊汁中,而汤里的浓香又能“钻”回肉里,所以腊汁肉才能香而不腻。这款腊汁用的时间越久香味越浓郁。腊汁肉卤制1、高汤100斤倒入汤桶中烧沸,撇去浮沫。将五花肉皮 上与肋骨肉一同整齐码入桶中,先加糖色80克,然后调入酱油2000克、盐600克、料酒500克、大葱段500克、姜块200克、味溢匙点滴飘香(某宝有售)50克,放入装有药料的纱布袋(小茴香、砂仁、良姜、桂皮、草果、玉果、荜拨各30克、丁香25克、花味椒20克、八角20克)。2、顶端铺竹箅子,上压一块石头,使肉全部浸于汤汁中,开大火烧沸后转小火,保持汤面微沸状态焖煮2小时,然后开微火继续浸煮3小时。3、捞出晾至不烫手时拆去骨头,五花肉皮朝上与肋骨肉一同放入不锈钢托盘摆整齐。制作关键:1、第一锅腊汁煮出的肉香气不足,待使用十次以上,猪肉中的油脂和香气才能渐渐溶入腊汁中,此时再卤肉便能达到香却不油、肥而不腻的出品效果。2、保存腊汁时需注意三点:首先,每天都要将腊汁烧开且不能见生水,否则容易反酸、变质;另外,每次卤肉结束都要打净肉碎和细渣;第三,可以将打掉渣滓的腊汁放在零下10℃的冷库中保存。制作白吉馍生坯:1、中筋面粉4000克纳入盆中,加30℃的温水2000克拌匀成棉絮状,老酵面(也称“面头”、“引子”)50克撕成絮状放入盆中,再慢慢添凉水500克(添凉水可以使面团更结实一些),揉匀成表面光滑的面团,常温饧发2小时,然后加碱水和面粉各500克再次揉至光滑。2、将和好的面团搓成长筒状,分成每个重约75克的剂子,将剂子擀成一端细、一端粗的长片,用擀面杖将其压平,表面刷一层腊汁油(出品带有猪肉的香气),从较细一端开始卷起成花卷状,底端收口。3、将花卷状面团的正反两面快速在案板上摔打两下,用手轻轻按压成饼状,然后用擀面杖压成直径为10厘米的圆形生坯。4、双手托住生坯,两手的四指向中间曲起,将圆饼制成碗状,在“小碗”底部轻轻按一小窝。制作关键1、制作白吉馍只需加入少部分死面,倘若全用死面,做出的馍口感发“死”;若是全用发面,烙制过程中馍坯遇热鼓起,影响使用。2、片状面皮两端粗细不同,压成饼后才能出现条纹状的“虎背”;将较粗的尾巴收在底部,擀好的圆饼边缘会有明显的一道印记,烙好后沿此印切开夹肉,更易操作。3、花卷状面团放在案板上摔打,可以使面团松弛,烙好后内部绵软。4、面饼制成碗状,然后在碗底捏出小窝,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菊花心”。烙制:小火不加油烙烤12分钟。旧时多用铁鏊子来烙饼,讲究小火慢烙、木炭加热,如今在酒店中推出时多用电饼铛代替铁鏊子,烙饼时仍需讲究小火加热,不加一滴油,烙足12分钟。烙制流程:1、首先将电饼铛开至180℃预热3-4分钟,然后将生坯“碗底”朝下放在电饼铛上,烙约2分钟后给其翻面,此时“碗底”已出现一个浅黄色的“小钢圈”。2、将鼓起部分拍平继续烙5分钟至白吉馍边缘呈浅黄色。3、取出后将烙好的馍放入底火、面火分别为200℃的烤箱里烤5分钟至脆,烤好的白吉馍两面微微鼓起,“大钢圈”外套着一个“小钢圈”。制作关键:电饼铛内不放油,必须小火慢烙,才能达到皮酥内软的口感。将腊汁肉切成碎块,夹入用刀切开的白吉馍中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