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汉服刺绣都有哪些特别诗意的图案呀
信期绣,乘复云绣,茱萸绣,长寿制绣皆为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纹样
信期绣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此绣件在黑地罗绮上以朱红、黄等色丝线绣出流云卷枝花草纹
长寿绣:此件在黄色绢地上用浅棕红、橄榄绿、紫灰、深绿等色丝线,以锁绣针法绣穗状变体云纹和花枝纹。云纹的头部似如意,尾部似飘动的穗须。
乘云绣:此件为黄色对鸟纹绮,以朱红、黑、紫红、灰色丝线绣乘云纹。这种乘云纹布局匀称,流转生韵,华丽精美,是汉代典型的图案。绣法主要是锁绣。
Ⅱ 古代绣法图案名称
用针引线在绣料上穿刺出一定图案和色彩花纹的装饰织物。原始社会时人们用纹身、纹面、纹缋服装等方式美化生活,以后人们用线将花纹刺在衣服上,就成为刺绣。夏、商、周时刺绣得到发展。1974年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伯墓发现辫子股针法的刺绣残痕(图1),是用黄色丝线在染过色的丝绸上绣出花纹线条轮廓,再以毛笔蘸色在花纹部位涂绘大块颜色制成, 色用红、黄、褐、棕,其中红黄两色系天然朱砂(硫化汞)和石黄 (三硫化二砷和硫化砷 )加粘着剂涂染,色相鲜明。底绸用植物染料施染。 1958年湖南长沙烈士公园33号战国楚墓发现墓棺内壁四面各裱贴一幅刺绣,裱于东南两壁者出土时尚完整,东壁的绣龙凤蔓草纹,龙凤头部写实,身子与蔓草连接为弓形图案;南壁的绣花草枝蔓、变体鹤与鹿。这种纹样与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砖厂 1号战国楚墓出土的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衾的纹样相似。江陵马山砖厂 1号战国楚墓出土的还有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凤鸟花卉纹绣、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龙凤合体相蟠纹绣等代表性文物,都是完全用辫绣法全部施绣,不加画缋填彩。这标志着刺绣工艺的成熟(图2)。苏联南西伯利亚巴泽雷克第5号古墓,也曾出土中国丝绸的刺绣鞍褥面,纹样风格和刺绣针法与长沙及江陵出土的战国刺绣相似,说明战国时期中国的刺绣品已向国外流传。
汉代刺绣已有很高的水平。湖南长沙马王堆 1号西汉墓、北京大葆台西汉墓、河北怀安东汉五鹿充墓、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墓、新疆民丰北大沙漠东汉墓、蒙古人民共和国诺音乌拉古代匈奴王族墓群等均有刺绣发现。马王堆 1 号西汉墓出土的遣策中记有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等名称,纹样题材以变体云纹为主,也有由龙头、凤头与变体云纹连成一体的云中龙、凤,还有变体植物纹、茱萸纹、几何方棋纹等。纹样繁密,色彩鲜艳。河北怀安东汉五鹿充墓出土的刺绣以云山人物鸟兽为题材。新疆民丰出土的东汉刺绣除云纹、茱萸纹外,还有独具地方色彩的变体花鸟纹。蒙古人民共和国诺音乌拉出土的刺绣,题材有龙纹、斗兽纹、鱼鸟纹、玉佩纹等。汉代刺绣属生活用品,针法以辫子股绣为主,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绣品中,还有极少的直针绣法。
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刺绣佛像。196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125与126窟前崖壁裂缝中发现一件北魏广阳王元嘉献于太和十一年 (487)的刺绣佛像残片。其正中绣一坐佛,佛右侧为一菩萨,下方正中是发愿文,其左右绣供养人。现仅存四男一女,均穿胡服,身旁各绣名款。边饰忍冬龟背纹花边,用二晕配色法配色。除花边外,均满地施绣,是现存最早的一件满地施绣的装饰性绣画。
唐代所绣佛像很多,武则天(623~705)晚年曾命绣工绣制净土变相图 400幅。日本关卫教授认为,日本持统帝六年 (692)陈于药师寺讲堂中高6米、长6.5余米的阿弥陀净土变大绣帐,可能是当时仿照中国的净土变相图绣成的。此帐上面绣有阿弥陀佛、胁侍菩萨等像百余尊。敦煌莫高窟石室曾发现有一幅 3米多长的唐代辫绣佛像,气派庄严。另有一件高44厘米,宽22厘米,满绣穿枝牡丹及鸳鸯的囊袋,牡丹花叶已用平绣法绣成。还有绣帐灵鹫山释迦说法图,释迦牟尼立于莲座上,旁侍二佛二僧,头顶飞天二人,下坐供养人像,也全是平绣法所绣。唐代刺绣针法,已运用戗针、擞和针、扎针、蹙金、平金、盘金、钉金箔等针法,能使绣品绣出晕染的效果,为宋代绣画艺术创造了条件。(图3) 宋代继承了绣制佛画的技艺传统,转而绣制名人书画,以追摹宋代院体工笔画的笔墨线条、晕色浓淡及画中风采气韵为能事。宋徽宗于崇宁年间(202~206)在皇家画院设绣画专科,一时间著名绣工如思白、墨林、启美等辈出,融书画于绣画。他们的绣品精致细腻,有“闺阁绣”之称。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绣素底白鹰轴,羽毛用刻鳞针,在羽片外缘先垫一根轮廓线,然后根据羽毛生长规律施绣,使羽毛呈现高下厚薄的真实感,系鹰的蓝索打结处,用粗股丝线盘结,然后钉线固定,流苏也以粗线排列钉固,使之显现不同的纹理质感,使刺绣技法推进到艺术的高峰。
元代刺绣稍衰,明清复振,苏绣、鲁绣、湘绣、粤绣、蜀绣最著名。苏绣始于上海露香园顾氏,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鲁绣为衣线绣,作风雄劲,设色浓艳,湘绣浑厚,粤绣明快,蜀绣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各具特色。
Ⅲ 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刺绣有哪些风格
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刺绣有云纹绣、茱萸纹绣、长寿绣、棋格绣、乘云绣、信期绣等。其中信期绣针法细巧,十分精美;乘云绣在飘动的卷云中点缀神兽,色彩对比很强;长寿绣用茱萸纹组成装饰性很强的优美图案,虚实相间,线条流畅。
Ⅳ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汉代刺绣实物约有多少件
马王堆出土绣品四十余件,其中信期绣十九件,长寿绣七件,乘云绣七件。多以绢、绮、罗为绣地,用朱红、土黄、浅蓝、湖蓝、草绿、棕褐等各色丝线绣出。
“长寿绣”图案(汉)
Ⅳ 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刺绣有什么特点
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刺绣有云纹绣、茱萸纹绣、长寿绣、棋格绣、专乘云绣、信期绣等。其中信属期绣针法细巧,十分精美;乘云绣在飘动的卷云中点缀神兽,色彩对比很强;长寿绣用茱萸纹组成装饰性很强的优美图案,虚实相间,线条流畅。还有一件铺绒绣,以平针用绒线绣出棋格纹,是目前见到的中国最早的平针绣品。
Ⅵ 十字绣转换图
秀逸工作室专业照片十字绣设计配线给你做了一个,放大就可以用了,希望能帮到你!顺助你的爷爷健康长寿,你天天快乐!
Ⅶ 汉代刺绣是什么样的
汉代的刺绣,以辫绣法为主,是一种贵重的手工艺品,只供王室及显贵之家享用,也有被用作赏赐和馈赠的高级礼品。河北,湖南、山东、新疆等地均有出土,其中以湖南马王堆汉墓和新疆民丰所出土数量最多。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刺绣有云纹绣、茱萸纹绣、长寿绣、棋格绣、乘云绣、信期绣等。其中信期绣针法细巧,十分精美;乘云绣在飘动的卷云中点缀神兽,色彩对比很强;长寿绣用茱萸纹组成装饰性很强的优美图案,虚实相间,线条流畅。还有一件铺绒绣,以平针用绒线绣出棋格纹,是目前见到的中国最早的平针绣品。新疆民丰出土的汉代刺绣,有绿地绣卷草纹、黄地绣云纹、绣花镜袋及蒂形花边刺绣等,绣工细密均匀,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技巧,是汉代刺绣中难得的佳品。另外,汉代的缂丝制作已具有相当精美的水平,新疆古楼兰遗址中出土的花边、蒙古出土的汉丝山石树木残片,是至今发现较早的缂丝实物。由于丝织产品的精美,通过“丝绸之路”,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丝绸走向世界。
Ⅷ 汉代刺绣的实物为何以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的出土最具代表性
汉代刺绣的实物以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的出土最丰富也最有代表性。马王堆出土绣品四十余件,其中信期绣十九件,长寿绣七件,乘云绣七件。多以绢、绮、罗为绣地,用朱红、土黄、浅蓝、湖蓝、草绿、棕褐等各色丝线绣出。典型作品有:“黄地菱纹罗乘云绣”,在卷曲缥缈的云气中,有一只眼的神兽在乘云飞升,这种形式也是乘云绣的共同特点,寓意祥瑞。“黄地缣长寿绣”,长寿绣的纹样多为云纹,花蕾和叶瓣组成,也称之为茱萸纹。茱萸实为一种植物,有浓香且可以入药,古代有佩带茱萸以祛灾辟邪的习俗。茱萸纹变化形式优美,呈椭圆心形叉刺状,国外有称为“叉刺纹”,作为织绣纹样具有吉祥含义。“褐地罗信期绣”这是19件信期绣中的一件,信期绣总的特点是图案单元小,只有长寿绣和乘云绣的三分之一,且线条细密,绣面布满长尾的小“燕子”,燕子是候鸟,用来寓意信期。
“长寿绣”图案(汉)
Ⅸ 十字绣长寿图中间的红珠用三股线还是两股线
两股线的哟,穿珠的都是这样的,我之前就买过一副穿珠的
Ⅹ 楚国纹样种类和特点
楚帛和丝绸的纹样主要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茱萸纹绣、方棋绣、云纹绣、树纹绣、梅花纹绣、赤绣等。楚国纹样的特点有人神交融的浪漫意境;飘逸、流畅的动态美感;色彩表现艳丽。
楚国织绣纹样图案中常见的色彩有棕、红棕、深红、桔红、浅黄、金黄、土黄、黄绿、钻蓝等十几种之多。虽然楚国丝织品中纹样图案的色彩有多达十种以上,但在图案的配色上一般但只采用五种以下颜色。
(10)长寿绣线图扩展阅读:
1、乘云绣
该绣品以绮作绣地,图案为纵向的连续菱纹,再在菱纹内填以横向的花纹,每组三层,分别为对鸟和两种不同的菱花。图案中几何纹、植物纹和动物纹相互交替分布。对鸟飞翔在朵朵云气之中,瑞草花卉枝叶蔓生,菱形耳杯纹连续紧扣。
线条配置匀称,画面生动活泼。刺绣花纹主要为朱红、浅棕红、橄榄绿三色丝线绣出带有眼状的桃形花纹和云纹,遣策称之为“乘云绣”,寓意“凤鸟乘云”。
2、信期绣
信期绣绣品是马王堆出土绣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共19件。纹样单元大小不等,内容为穗状流云和卷枝花草,有疏有密,有繁有简,针脚一般长0.1-0.2cm,颜色多为棕红、橄榄绿、紫灰色、黄色等。
信期绣名称来历有二:一说为遣册名,因为绣有这种样式花纹的三件香囊、一副手套和一件包裹九子奁的夹袱,在遣册中均称为“信期绣”;
一说因纹饰中的长尾小鸟似燕,而燕为定期南迁北归的候鸟,寓意“忠可以写意,信可以期远”,故称“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