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形容年纪大的老人
1、古稀之年
指人到70岁的时候。
出自: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译文: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2、耄耋之年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出处: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译文:老人都能够只因为寿命到头而终结,遍施恩泽连草木虫鱼都能得到好处。
3、迟暮之年
比喻晚年,形容人至老年。
出处:《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痛思臣母迟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
译文:痛思我的母亲到了老年,却不幸患了残疾。
4、垂暮之年
出处: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译文:年华衰老,人入暮年的时候却仍旧还在四处漂泊离群索居。
已接近人之晚年。
5、花甲之年
指老人六十岁。
出处: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译文:虽然六十岁了,但是玩弄珠子还很流畅。
㈡ 表示老年人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形容老人的词语,欢迎大家参考。
关于形容老人的词语
1、白发婆娑:纷披的样子。形容满头白发的老年人的样子
2、黄发骀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3、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4、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5、白发苍苍:苍苍:灰白色。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6、步履蹒跚: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7、老当益壮: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8、皓首苍颜: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9、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10、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11、年华垂暮: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12、棺材瓤子:亦作“棺材穰子”。死尸。常用以称快死的人。
13、风前残烛: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14、慈眉善目:1.形容人的容貌非常善良。2.慈祥和善的样子。3.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15、宝刀未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16、精神矍铄:矍:惊视的样子。矍铄: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老而强健。精神矍铄: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17、返老还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18、年逾花甲:花甲,指人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意为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人。?
19、白发红颜: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20、仙风道骨: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21、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22、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23、风烛残年:风烛:风中飘摇的灯烛,极易吹灭;残年:余剩的年岁,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24、鹤发童颜:颜:面色。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25、老来俏:指年老而爱打扮的人。多含贬义。
26、老眼昏花:指老年人视力模糊。
27、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28、朱颜鹤发: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29、老态龙钟: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形容老人的词语
㈢ 形容老人年岁已高用什么词
不惑之年、花甲、知命、耆艾、古稀、耆耋、耄耋、期顾。(以上分别是40岁50岁…100岁)
㈣ “五十岁”用什么词语表示
人到了50岁以后,被称之为“知命之年”、“半百”。
㈤ 形容老年人年龄的成语
形容老年人年龄的成语
垂暮之年 迟暮之年 明日黄花 人老珠黄 春归人老 剑老无芒 老态龙钟 垂垂老矣 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 岁月如流 露往霜来 暮去朝来 星霜屡移
㈥ 描写老人五十、六十、七十岁的四字词语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杖围之年版和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1、知命权之年
出自: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释义: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2、花甲之年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释义: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3、古稀之年
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释义:稀:少。指人到70岁的时候。
反义词:锦瑟年华
近义词:年逾古稀
相关成语:年近古稀、年逾古稀、不惑之年、而立之年、有生之年、摽梅之年、垂暮之年。
4、杖围之年
出处:《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
释义:杖围之年是指70岁。
5、悬车之年
出处:《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
释义: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 指七十岁。
㈦ 形容老年人年轻的词语
红光满面、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老当益壮、老气横秋
1、红光满面,汉语词汇,拼音hóng guāng mǎn miàn,意思是形容人的气色好,脸色红润。
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7回:“嘴边衔著牙嘴香烟,鼻端架著墨晶眼镜,红光满面,气象不同,直上楼头,东张西望。”
2、鹤发童颜,汉语成语,拼音是:hè fà tóng yán。意思是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处:黄宗英《大雁情》:“我看见一些鹤发童颜的科学家,奋发挺进,拾级而上。”
3、精神矍铄,读音jīng shén jué shuò,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出处:《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中“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翻译:援引鞍青睐,表示可以使用。皇帝笑着说:‘矍铄呢!这老头儿的。
4、老当益壮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ǎo dāng yì zhuàng,形容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
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在六七十岁的老前辈中,我们可以看到富有斗争精神、老当益壮的伙伴。”
5、老气横秋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ǎo qì héng qiū,主要用来形容青壮年,指人的神态,有暮气沉沉、缺乏朝气的意思。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 众人取笑了一回,见新人老气横秋的那个样子,便纷纷散去。
㈧ 形容年纪大了一个词叫老什么
1、我们抄先了解一下中国对老年袭人的称谓吧:
50岁——年过半百、知非之年、天命之年;60岁——花甲之年、耳顺之年;70岁——悬车之年、古稀之年;8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天人合一(道家的说法)。
2、适合年龄大了老人的词:
形容老人说老态龙钟不确切,有的人少年老成或者因为疾病的原因,也看起来老态龙钟;有的人长得逆天,精神矍铄不显老态。我们可以形容老人老当益壮、老有所为、老骥伏枥等等,老人们听了心里会很舒坦的。
说明一下。50岁列为老年是过去的说法。现在60岁才算老年。
㈨ 形容老年人的词语有哪些
1、鹤发童颜 [ hè fà tóng yán ]
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也说童颜鹤发。
出 处
唐·田颖《玉山堂诗文集·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例 句
这位年逾古希的老人,~,健步如飞。
2、老骥伏枥 [ lǎo jì fú lì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马站在槽头,还想着驰骋千里。比喻人虽年老,仍有雄心壮志。骥(jì):好马。枥(lì):马槽。
出 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例 句
他晚年仍在科研工作上努力钻研,真是“~,志在千里”!
3、老态龙钟 [ lǎo tài lóng zhōng ]
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出 处
宋·陆游《听雨》诗:“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唐·李瑞《赠薛戴》:“友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例 句
他今年才50多岁,就一副~的样子。
4、老气横秋 [ lǎo qì héng qiū ]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霜气横秋。” 唐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诗:“老气横九州。” 宋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惠贶(kuàng)秋字之句》:“老来忠义气横秋。” 后以“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常用以讽刺自高自大。现也用以形容没有朝气。横:充满。
出 处
南北朝·孔稚圭《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例 句
你年纪轻轻,为什么总是~的?
5、慈眉善目 [ cí méi shàn mù ]
形容仁慈善良的样子。
出 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例 句
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的。
㈩ 形容50岁成语有哪些
知命之年、蓬头历齿、头童齿豁、徐娘半老、容光焕发
一、知命之年 [ zhī mìng zhī nián ]
【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译文】: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二、蓬头历齿 [ péng tóu lì chǐ ]
【解释】: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出自】: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脣历齿。”
【译文】:他的妻子头发蓬乱,牙齿稀疏。
三、头童齿豁 [ tóu tóng chǐ huò ]
【解释】: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译文】:头秃了,牙齿缺,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
四、徐娘半老 [ xú niáng bàn lǎo ]
【解释】: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出自】:唐.李延寿《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译文】:徐娘虽然老,尚有风韵。
五、容光焕发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解释】: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出自】:方纪《歌声和笛音》:“我望着他那年青的,容光焕发,毫无倦色的脸,不知怎么,竟想伸手去抚摸他的孩子般的蓬松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