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5年3月,在中越边界,70岁老将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冯子材。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军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战役。
是年2月中旬,法国再次增兵越南,在法军统帅波里也指挥下,集中两个旅团约万余人的兵力向谅山清军发动进攻,越南北圻战场东线的清军,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2月13日,法军未经战斗,即占领战略要地谅山。2月23日,法军进犯文渊州,守将杨玉科力战牺牲,清军纷纷后撤,法军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炸毁关门,直逼中国边界。法军还在关前废墟中插上一块木牌,得意地用汉字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广西军民则在法军退走后在关前插上木桩,写上“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作为对侵略者的回答。 镇南关大捷由于潘鼎新的战败,清政府革去他广西巡抚职务,清廷电令年近7旬的原广西提督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冯子材决心“保关克谅”,并相机出击收复北圻各城。冯子材赶到镇南关后,根据前线清军各部之间多存派系门户之见的情况,首先召集前敌诸将晓以大义,使各将领在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团结起来。各将领共推冯子材为前敌主帅,统一指挥协调各军的行动,这就为挽回败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当时,法军由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已从镇南关退至文渊(关外15公里处)、谅山,准备组织新的进攻。冯子材亲自爬山涉水勘察地形,根据当前敌情和镇南关周围的地形条件,决定在关前隘地区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坚固防御阵地。关前隘在镇南关内约4公里处,系镇南关通往内地之要冲,东西山岭对峙,中间有一条长2公里多、宽1公里多的盆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冯子材亲督士卒用土石筑起一道长1.5公里、高7尺、宽4尺的土石长墙,横跨于东西山岭之间,墙外挖成深4尺的壕堑,并在东西山岭修建堡垒多座,形成一个完备的山地防御阵地体系。在兵力部署上,是时,广西前线清军共有90余营4万余人,分驻于镇南关至龙州一线。广西巡抚潘鼎新畏葸怯敌,远离前线;冯子材亲率所部萃军9营扼守长墙及两侧山岭险要,充作第一梯队,担任关前隘主阵地正面防御。总兵王孝祺部8营屯冯军之后为第2梯队;湘军统领王德榜部10营屯关外东南的油隘,保障左翼安全并威胁敌之后路;冯子材另以所部5营屯扣波,保障右翼安全;广西提督苏元春部18营,屯关前隘之后2.5公里的幕府为后队;另有12营屯凭祥机动。总计前线兵力约60余营,3万余人,一切准备就绪。
3月中旬,冯子材得悉法军将经扣波袭艽封、攻牧马,绕出镇南关之北,急调兵力前往扣波和艽封,挫败了法军迂回的企图。19日,有人密报法军将入关攻打龙州,为了打乱法军的进犯计划,冯子材决定先发制人。于21日夜率王孝祺部出关夜袭法军占据的出击文渊(今越南同登),击毁敌炮台两座、毙伤法军多人取得较大胜利。清军的主动进击,打乱了法军的作战部署,迫使法军东京军区副司令尼格里上校决定不等援军到齐即向清军坚固防御阵地发起进攻。23日晨,法军第2旅千余人趁浓雾偷偷进入镇南关,另以千余兵力屯于关外作预备队。
上午9时30分,大雾开始消散,法军兵分两路组织进攻:第一四三团第1营和外籍军团第2营等沿东岭向大小青山方向实施主攻;第一一一团第1营沿关内谷地前进,向长墙进攻,企图在主攻部队得手后两路夹击,攻占关前隘清军防御主阵地。法军主力在炮火掩护下,攻占东岭三座堡垒。并猛攻长墙。冯子材指挥所部顽强抵抗,一面商请驻于幕府的苏元春部前来接应,并通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敌人。在丢失三座堡垒的危急关头,冯子材大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守卫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热情鼓舞下,英勇抗击,誓与长墙共存亡,阻止了敌人的前进。
下午4时许,苏元春率部赶到东岭参战,王德榜部也自油隘袭击法军,并一度切断了敌人运送军火、粮食的交通线,牵制了法军预备队的增援,有力地配合了东岭的战斗,战斗呈胶着状态,入夜,清军进一步调整部署,由苏元春部协助冯子材守长墙,王孝祺部夺西岭,陈嘉部守东岭。冯子材还另调驻扣波的5营冯军前来抄袭法军左翼。次日晨,尼格里指挥法军在炮火掩护下,分三路再次发起攻击,沿东岭、西岭和中路谷 镇南关大捷地进攻关前隘阵地。冯子材传令各部将领:“有退者,无论何将遇何军,皆诛之”。经激战,法军接近长墙,冯子材持刀大呼,率先率领两个儿子跃出长墙,冲向法军。全军感奋,一齐出击,与其进行白刃格斗,战斗异常惨烈。
战至中午,终将中路法军击退。与此同时,陈嘉部、蒋宗汉部在东岭与法军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傍晚时分,王德榜在击溃敌之增援部队及消灭其运输队后,从关外夹击法军右侧后,配合东岭守军夺回被占堡垒。这时,王孝祺也已击退沿西岭进攻之敌,并由西岭包抄敌后,使其腹背受敌。法军三面被围,法军死伤近300人,后援断绝,弹药将尽,被迫败退,尼格里只得下令撤退,狼狈逃回文渊、谅山。冯子材抓紧有利战机,率部乘胜追击,于26日攻克文渊,29日攻克谅山,宣称毙法军近千名,重伤尼格里,后又将法军残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重大胜利。
2. 为何有一老将却越老越厉害他是谁
任何一个武将的武力水平,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都会经历:青涩期、上升期、巅峰期、下滑期四个阶段,而且是越老武力下滑得越厉害,这个也很好理解,年龄大了,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下降,比不得年轻人与中年人。
三国时期的人平均年龄是30岁,一般来说,30岁左右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处于巅峰期,如果是武将,30岁就是武将的巅峰期,超过了30岁,武力就开始下滑,三国演义中的大部分武将都是如此,但每个人因为各自的身体条件不同,也会因人而异,有些人巅峰期可能会维持长一点,有可能从30岁维持到40岁,有些人巅峰期可能来得晚一点,有可能40岁以后才处于巅峰期。
比如说关羽,关羽刚出道打黄巾军时,只有23岁,一个回合就斩了黄巾大将程志远,几年以后,刘备率军救援孔融,关羽10个回合就砍死了黄巾猛将亥,武力一直处于上升期,到虎牢关之战温酒斩华雄时,关羽也就是28岁左右的年龄,斩杀华雄也不过用了数个回合,已经接近巅峰期了。
黄忠
黄忠随刘备入川时,曾经一箭射中了邓贤,数个回合击败了泠苞,四五十回合战平了李严,20回合战平,十个回合击败韩浩与夏侯尚的联手,一个回合杀了韩浩,一个回合生擒了夏侯尚,20个回合战平了夏侯渊,然后一个回合斩杀了夏侯渊,这是黄忠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人家夏侯渊可是曹操的军区司令,负责镇守汉中的,结果被夏侯渊所杀,黄忠也正是凭借这一战功晋升为五虎上将的。
黄忠在夷陵之战也有上佳表现,三个回合杀死了史迹,数个回合打败了潘璋,却因为轻敌大意,中了东吴军的埋伏,被马忠一箭射中了心窝,由于年龄过大流血过多而死亡,这个时候的黄忠已经70多岁的高龄,这在古人来看,已经是古稀之年了,能活着就不错了,黄忠还能上战场,而且还没有人能敌得过他,东吴击杀黄忠是靠计谋和放暗箭,光凭武力的话,东吴没有人能击败黄忠,这就是老黄忠的厉害之处,连关羽都无法击败的人,东吴又怎么能打败黄忠呢?
3. 抗美援越老兵档案遗失怎么办
查抗美援朝退伍军人的档案,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级民政局档案部门、或者在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级档案局查询。
4. 65岁老将请求出战老头是谁
指抗压吧网友认为宁王皮肤太差,显得很老。
高振宁(1998年3月20日-),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国《英雄联盟》电竞职业选手,现为IG战队打野。
2015年11月,加入MGB战队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2017年5月,转会至IG战队,担任首发打野位置。2018年11月3日,获得2018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同年12月1日,获得2018年度最佳打野。
2019年4月21日,高振宁帮助IG以3-0战胜JDG,斩获2019LPL春季赛冠军;同年9月,入选2019福布斯电竞意见领袖。2020年8月,入选人民电竞·中国电竞选手名人堂。
5. 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的业绩和特点
兴办洋务
张之洞到达广州后,便加强防务,饬沿海督抚,严密防守。六月,法国侵略军占台湾基隆,张之洞奏请饬吏部主事唐景崧,往会刘永福,合击法军。他认为:“援台惟有急越,请争越以振全局。又言牵敌以战越为上策,图越以用刘为实济。”清廷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加刘永福为提督记名。刘永福率领黑旗军骁勇善战,屡创法军。但由于广西布政使徐延旭、云南布政使唐烱所率军队在抗法战争中配合不力,打了败仗,唐烱军逃走,使黑旗军寡不敌众而遭到失败。唐、徐被撤职查办,张之洞因荐徐延旭不当而交部察议。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法军侵占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形势危急。张之洞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驻镇南关。70 岁的老将冯子材率军,奋力殊死抵抗,大败法军,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但是清廷却决意乘胜求和,命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兵。前线将士闻讯,“皆扼腕愤痛”。张之洞接连电奏缓期撤兵,竟遭李鸿章传旨斥责。
在中法战争中,张之洞筹饷运械,给岑毓英军200 万元,桂军200 万元,唐景崧、刘永福40 万元,台湾40 万元。朝廷表彰他筹济军事,不分畛域。这一时期,他在广东开设水陆师学堂,创设枪弹厂,疏请大治水师、专款购兵舰,设缫丝局,创办机铸制钱局及银元局,筹办织布局和制铁厂,这是他办洋务企业的开始。
光绪十二年,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广东原有端溪书院,在肇庆,他聘请梁鼎芬主持端溪书院,后来梁鼎芬率师生来到广雅书院。张之洞又聘朱一新到广雅书院主讲。当时梁鼎芬因弹劾李鸿章主和而获罪,朱一新因弹劾太监李莲英而降职。张之洞不怕非议,敢于延聘他们,显示了他的不凡气度。
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他认为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他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朝廷准奏,计划北段由直隶总督主持,南段由湖广总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筑。于是,清廷调张之洞任湖广总督。
光绪十五年冬,张之洞到了湖北。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办起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首先是筹建汉阳铁厂。张之洞办企业,也曾闹过一些笑话。他电驻英公使薛福成购炼钢厂机炉,英国梯赛特工厂厂主回答说:“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以炼何种之钢,即以何样之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可冒昧从事。”张之洞大言曰:“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英国厂主只得从命。结果,机炉设在汉阳,铁用大冶的,煤用马鞍山的。马鞍山的煤,灰矿并重,不能炼焦,不得已只好从德国购焦炭数千吨。从光绪十六至二十二年(1890—1896),耗资560 万两,还没有炼成钢。后改用江西萍乡的煤,制成的钢太脆易裂。张之洞才知道他所购的机炉采用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于是又向日本借款300 万元,将原来的机炉改用碱性配置的机炉,才制出优质的马丁钢。宣统元年(1909),汉冶萍公司的经理叶景葵评论道:“假使张之洞创办之时,先遣人出洋详细考察,或者成功可以较速,糜费可以较省。然当时风气锢蔽,昏庸在朝,苟无张之洞卤莽为之,恐冶铁萍煤,至今尚蕴诸岩壑,亦未可知,甚矣功罪之难言也。”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光绪十九年(1893)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 个、炼炉2 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
张之洞还办了湖北织布局。光绪十八年(1892)在武昌开车,纱锭3 万枚,布机1000 张,工人2000。织布局是盈利的。但是张之洞却将织布局的盈利去弥补铁厂、枪炮厂的亏损,使织布局一直处在高利贷的压迫下,无从发展。
张之洞看到棉纱销路很广,便决定开设两个纱厂。他致电驻英国公使薛福成向英商订购机器。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成北厂,纱锭5 万多枚,为湖北纺纱局。南厂一直没有建成,机器停放在上海码头任凭风吹雨打,后来张謇领去办了南通大生纱厂。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制麻局到了光绪二十八年(1902)转租给广东资本家组织的应昌公司承办。
张之洞还创办了制砖、制革、造纸、印刷等工厂,还有湖北枪炮厂。他在湖北还注重兴修水利,光绪二十五年(1899)前后修了三条堤。一条是武昌武胜门外红关至青山江堤30 里,一条是省城之南的提坝,自白沙洲至金口江堤52 里和一条从鲇鱼套起至上新河为止的10 余里堤岸。这三条堤的修筑使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成为良田、市镇。
张之洞到了湖北,其中光绪二十年(1894)调署两江总督,任期一年多。他十分重视湖北、江苏的教育,创办和整顿了许多书院和学堂。在湖北,有两湖书院、经心书院,又设立农务学堂、工艺学堂、武备自强学堂、商务学堂等;在南京,设储才学堂、铁路学堂、陆军学堂、水师学堂等。他派遣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在学堂、书院的学习科目方面,他针对社会需要有所改革,添增了一些新的学科。他也注意训练军队,在两江总督任职期内,曾编练过江南自强军,人数1 万,地点在徐州,军官全部用德国人担任,采用西法操练。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回任湖广总督,将自强军交给两江总督刘坤一。
张之洞在积极兴办洋务企业的同时,对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和农民起义进行了残酷镇齤压。
6.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主要有哪些
三元里起义,反对英国侵略
义和团运动 : 清朝末期反对列强的斗争
甲午海战:清末反对日本占领朝鲜(大清属国)的战争
抗日战争
7. 76岁率全家抵抗清军,血战沙场家族100余人殉国的老将是谁
对于他的评价,很多人说他是大明王朝之罪人,正是他的所谓“三线合围”战略,让本已经入不敷出的大明王朝,财政枯竭,仅其在辽东几载,其修筑关宁防线,便已然花费700万两白银,而在大明王朝年入200余万两的背后,只能是加税加赋。最终,民不堪其苦,民变迭起。但亦有人说正是他,启用了袁崇焕、马世龙,修堡屯田,逼退努尔哈赤700里,而其对于登莱巡抚袁可立的信任也让这一战线,成为明清战争史上唯一主动出击的正面战场,他就是英雄。
那么他到底是罪人,还是英雄呢?
高阳陷落后,多尔衮继续南侵,在济南又杀13万人。历史仍在继续……
究竟谁才是可以救世的历史巨人?当兵部尚书为李自成开门,定国公为李自成开门,我们知道这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王朝也终于在这诸班的无奈之中落下帷幕。
孙承宗,不是薛仁贵没有三箭定天山的实力与运气,更没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一样用自己的血肉,家族告诉了后来人,他就是英雄。
8. e政案第9776号我是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荣立过一等战功,可到目前从没有享受过什么待遇,而残
我是山东省老兵,85年就参战了,85年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我表示坚决支持9776号提案,请政府给我们解决问题。
9. 对越反击战越军实力有多强呢70岁越战老兵回忆:现在想想还后怕呢
对军事有过了解的朋友一定对对越反击自卫战不陌生,中国和越南在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的邻国柬埔寨被越南全面占领,越南也由此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眼看着边界安全受到威胁,我国采取了必要措施,在广西和云南中越边境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
打击的对象就是我国一直以来对其实现援助的,在1944年12月22日组建起来的越南军队,堪称是白眼狼,越南在抗法救国战争和抗美救国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军队士气高涨,越来越不知轻重,肆意妄为,姿势很高,认为自己的军事实力可以排到“世界第三”,但是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后胜利者还是中国。
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军的真实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在中越战争中,单看武器装备,越南方面强于我国,毕竟越南在越南战争中缴获了很多先进的美式装备,还有苏联在背后支持,而我国那时工业化水平不高,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武器。
越军装备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我国之上,越军单兵装备是我国的三倍,还有战斗力超强的AK47全自动火器,所以当时世界各国并不看好我们,认为此战越南胜算更大。
越军虽然武器装备先进,但是他们的作战能力不强,战术上也比不上我国,从一开始他们就低估了我军的实力,在实战中看到我军真正实力之后,心理难以承受,我军各个击破取得胜利。
10. 古代真有六、七十岁的老将吗
老将古代有很多的
第一很多将军是儒将,他们靠的是智谋不是武力,比如李靖
第二如果真的是武将,能当上将军的身体素质绝对远胜于常人,所以古稀之年征战还是可以的,比如马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