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称各年龄段的男子为什么
加冠或弱冠(男子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耋(70-80)、耄(80-90岁)、耄耋(泛指年事很高的老人)。
② 年龄的雅称:古人为什么将60岁称为花甲之年
有关这个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分别解释如下:
1、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回以答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2、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③ 古人称男子60岁为[ ]之年,70岁为[ ]之年,100岁为[ ]之年。
20岁弱冠之年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④ 古代称,男子20岁为什么之年,30岁为什么之年,40岁为什么之年,50岁为什么之年,60岁为什么之
古人称男子25岁为弱冠之年 30岁为而立之年 40岁为不惑之年 50岁为知天命之年 60岁为花甲之年 70岁为古稀之年
⑤ 古代常用称谓代替年龄,60岁称为什么
古代60岁称为花甲之年,或者耳顺之年。我国古人对于人不同阶段的岁数都有不同的称谓,大家常常听到的“年过花甲”、“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就是指60岁的老人。
我国古代对于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不同的别称,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大多都被用来当作年龄的别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所有年龄阶段的别称,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补充。
3~8岁儿童——垂髫(chuí tiáo)
8~14岁少年——总角
20岁青年——弱冠、及冠
30岁男子——而立
40岁壮年——不惑
50岁中年——知命、半百、大衍
60岁老年——花甲、耳顺
70岁老年——古稀、杖国
80岁高龄——耄耋(mào dié)
90岁高龄——鲐背(tái bèi)
100岁高龄——期颐(qī yí)
⑥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什么之年,三十岁为什么之年,四十岁为什么之年,五十岁为什么之年,六十岁为什么之年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岁为耳顺之年 ,七十岁为古稀之年,八十岁为米寿之年,八十至九十岁为耄耋之年。
⑦ 古人称男子20岁为什么之年30岁为什么之年。50岁为什么之年60岁为什么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50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之年
⑧ 古人称男子20岁为什么之年,30岁为什么之年,50岁为什么之年,60岁为什么之年,100岁为什么之年。
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50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之年、100岁:期颐之年
出处:《论语·为政篇》:
原文: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8)男子60岁古代称为什么扩展阅读
其他年龄称谓:
1、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2、还历寿:61岁的寿辰。
3、从心之年:70岁。
4、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5、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6、耄[mào]:古称八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7、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8、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9、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10、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11、中寿:指80岁以上。
12、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13、上寿:90岁为上寿。
14、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5、期颐:指百岁高寿。
16、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7、双稀、双庆:140岁。
⑨ 中国古代对男子年龄的别称
0-1岁:襁褓
襁褓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3岁:孩提
泛指2到三岁的小孩
9岁:九龄
九龄
九龄,典故名,典出《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指九十岁,后引申为长寿。
8岁:童龀
童龀
“童龇”,一般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成童
语出:(1).年龄稍大的儿童。或谓八岁以上,或谓十五岁以上,说法不一。《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13-15岁:
舞勺之年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岁期间.根据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当时冯自由年十四岁,称“年逾舞勺”,是舞勺指十三岁矣。
志学:为男子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5-20:舞象之年
简介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20岁: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弱冠、
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七尺
(1).古代指二十岁。《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及冠
及冠(也称加冠、弱冠):男子满二十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
加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30岁(男):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望八、杖朝之年
90岁:望九、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