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最适合的运动是什么
老年人适合的运动,其实并不多,最常见的就是散散步,有的老年人会甩鞭子,我觉得这种行为不可取,出来散步,可以跳一些广场舞之类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要不然容易出现伤害
㈡ 老年人怎么锻炼身体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是有好处的。但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要遵守体育锻炼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超负荷运动。
近年来,
喜欢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尽管大多数人运动项目强度较小,但不正确的锻炼方法仍导致许多疾病,特别是软组织损伤。因为老年期软组织退化较快,且损伤后不易恢复,所以,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除选择较小负荷的项目以外,还应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同时还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有关老年人锻炼的五项指导原则:
一、应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二、应重视重量训练。以前的观点是老年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
三、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同样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适应任何人。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训练、弹性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至于如何搭配,则视个人状况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年龄。
四、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一般指80岁以上)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或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五、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锻炼须持之以恒,这对老年健身者来说,也许比年轻人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体质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或伤痛困扰,不少老年人在锻炼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达不到预定目标而沮丧等),由此或使锻炼不能起到预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鉴于此,专家们要求健身指导者在对老人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时,还须同时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
------------------------------
一、晨练先饮水:人经过一夜睡眠,已从皮肤和呼吸器官散发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使机体相应缺水。如果晨练前不先饮点水,因体育锻炼使呼吸节奏加快,皮肤毛孔扩张,汗腺分泌增强,引起显性或不显性出汗,可加重人体的缺水程度。因此晨练前应先饮水,有利于身心健康。饮一杯凉(温)开水、淡盐水、蜜水均可。
二、老年人应以"练"为主:在身体情况允许下,可进行表演赛,但运动负荷不能过大,并要有全面的医务监督。绝不可不顾老年生理、心理特点,争强好胜,轻率拼搏。拼搏会引起老年人情绪上的过多激动,心理上的过度紧张,血液循环、呼吸、内分泌等急速改变,极易诱发事故。
三、应避免快速和变化过猛的动作:如跳跃、倒立、滚翻、冲刺等,这些极易损伤老年人的筋骨,甚至会发生意外事故。喜欢骑自行车锻炼的同志,外出应做到"五不要":即笼头不要太活,刹车不要太松,座垫不要太高,速度不要太快,转弯不要太急,以便应付突然出现的情况。
四、运动后注意"三忌":即一忌骤然降温(冷水浴等),会引起生理机能的紊乱,而导致神经系统失调,招来疾病;二忌倾缸暴饮,会给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增加沉重的负担,且会引起抽筋、痉挛等;三忌体温烘衣,易着凉,会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的疾病,如感冒、哮喘、腹泻等,同时也不卫生。
五、下列情况应暂停锻炼:
(1)体温升高,如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
(2)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发作阶段。
(3)身体某一部位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4)运动器官外伤末愈者(功能恢复者除外)。
(5)各种传染性疾病未愈者。
(6)平时经常锻炼的老年人,体内各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增强,神经灵活性和均衡性提高。一旦突然停止运动,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或周身不适等不良的心理和躯体反应,"运动医学"中称之为"运动成瘾症"。有些因特殊情况需停止锻炼的,也应逐渐递减每天的运动量,以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总而言之,中老年人在养生健体方面要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因地制宜,注重卫生和持之以恒。
---------------------------------
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适合老年人锻炼的项目以动作缓慢柔和,能使全身得到活动.活动量容易调节掌握而又简便易学为原则。下面介绍几项适宜老年入锻炼的项目:
步行:是老人锻炼最简便、安全的运动,如果锻炼得法,其效果可与慢跑相同。生理医学研究表明,步行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如以2分钟走100米的慢速步行1。5—2小时,新陈代谢率可提高48%;步行还能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缓解血管痉挛状态,使血管平滑肌放松。
慢跑:也是适宜老人锻炼的项目之一。医学研究证明,40—81岁的长跑者比一般中老年人最大吸氧量增大。
太极拳:有“老人健身宝”之誉。是很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安全而有效的锻炼项目.尤其对体质弱及有慢性病的老人更为适宜。练太极拳能增进心肺健康.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肺气肿等慢性病;还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加速代谢过程。同时还对老人骨关节及肌肉功能的保持有良好作用。生理医学检查表明,常练太极拳的老人血压较低、消化功能良好脊柱柔韧性好、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低。此外,大极拳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增进全身健康。
医疗保健体操:如练功十八法、降压舒心操、祛病延年二十势等,针对性强、实用效果好。
保健气功是一种锻炼元气、增强体质的健身方法。一方面练气功时能调整神经细胞兴奋抑制功能,使某些顽固的病理性兴奋灶转入抑制,促进康复;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对呼吸的控制调节,促进消化吸收,使血管放松等,对健身防病有良好作用。
参考资料:人民铁道报,星辰在线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㈢ 男,80岁,还从事适当的体力活,血压130/75,心率只有48~50次是什么原因可以服什么药
身体很好,血压都正常,就是心率有慢,你可以去问大夫,吃什么药,不能乱吃药
㈣ 80岁以上老人静养还是运动
其实,静养还是运动,还是要看自己的身体,在身体还比较健康的情况下,还是运动更加好。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养?1500名老年人给出答案
10月7日,《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从2012年起,挪威研究人员邀请了1567位70到77岁老人参加研究,研究人员将他们分为了三组,在五年间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
·高强度间歇组一周进行两次的“4×4间歇法”,即4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为一组,共做4组,中间穿插休息期,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90%;
·中度锻炼组一周进行两次中等强度的训练,每次50分钟,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
·还有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不强制要求的自行锻炼,只需要定期检查身体。
在5年后,参加高强度间歇组的老人,无论是心理状态还是身体状态都比其余两组好,体能也更加好。在参加研究的5年后,高强度间歇组中有3%的老人去世,中度锻炼组为6%,对照组只有4.5%。
为什么对照组的存活率反而比中度锻炼组高?这是因为,即使没人督促,对照组的老人也进行了主动的锻炼。据统计,对照组中1/5的老人主动坚持了有规律的高强度锻炼,部分老人的锻炼量比中度锻炼组还大,“定期体检”这件事激励了他们去锻炼。
㈤ 80岁老人吃什么药可以补充体能
没有任何药可以补充体能(输葡萄糖不能算吃药)。老人家年纪大了,饮回食习惯已经定答型,不用特意改变什么,把饭吃好,都做的软和点,利于消化吸收。
如果有时闹毛病,就及时就诊,因为年老了免疫力等功能都下降了,要及时由医药干预进来,助力康复。
㈥ 为什么说40岁至65岁是人的健身黄金期
40岁至65岁是人的健身黄金期是由于我们的心态决定的,-30岁的青年躁动不安,身体素质好,大多不会选择健身,也没有坚持健身的韧劲,并且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健身。
30-40岁的中年人年富力强,也处于失业的上升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健身,并且身体状态还不错,没有健身的紧迫性。
人到了40岁后,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越发开始重视身体的调养,事业稳定,闲暇时间比较多,并且有恒心,有耐心,可以长时间的坚持运动与健身,这时候健身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每次锻炼之后都可以感受到身体素质略有提升,也增加了持续健身的动力。
人过了65岁,身体素质已经无法适应剧烈的运动了,如果这个时候开始健身,我们气血衰微,效果并不明显,即便能够坚持也多是事倍功半,而且到了这个时候才想起健身,一般身体素质已经都是很差的了,锻炼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反而会因为过量的运动导致身体出问题。
这样看40-65岁就成了健身锻炼的最佳时机,但是这并不是要你等到这个年龄段才去健身,健身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80岁开始也为时未晚,一两岁就注重运动也不嫌早,身体是自己的,主要经常保养,才能永葆健康。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合适的年龄保持合适的运动量,哪怕你坚持不住,做过了多少也有点效果,不会等到老了才感叹空活一生。
㈦ 很多长寿老人为啥都是不怎么进行体育锻炼的人
“生命在于运动”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提出来的,这句话也被认为是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重要命题。现在,又有人提出,长寿老人大多数都不坚持体育锻炼,那么,我们到底该相信哪种说法呢?
我认为题主所说的“一生不坚持体育锻炼”的说法有些偏了,因为体育锻炼从狭义上讲范围比较窄,生活中很多劳动都不算在体育锻炼之中。因此,虽然很多长寿老人并没有坚持体育锻炼,但通过劳动也强健了身体,作用是一样的。
由此可见,大多数老人一生不坚持体育锻炼,的确是长寿老人健存的一种普遍性现象,这也许就是人体节省体能消耗的缘故,人体能量的储备越稳定,就越有利于体中细胞周期再生的稳定性,就越有利于老人寿命延长的时间,老人生命可持续生存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就会显得更为长寿的体现。如果老人经常进行着过激的体育运动锻炼,常会引发身体生理循环系统超负荷的失衡现象,加快了人体细胞常规性再生周期的速度,不利于老人的长寿。
健康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大事,体质不同,需要的锻炼方式也不一样,有的适合体育运动,有的则适合静养。希望,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体质不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都能健康长寿。
㈧ 60岁的人如何运动锻炼
60多岁的人如何运动其实很简单,只要同时一些简单性的运动就行了,高强度的运内动是不能进行的,因为容60多岁的人骨质会疏松,篮球足球这样的高激烈,对抗性的运动千万不要再参加了。
参加一些长跑慢跑都很适合60岁以上的人了,还有如果觉得跑步比较辛苦的话,那么你先不走也可以走上个2000米,都是完全可以的。
总之生命来源于运动,当你身体好的时候,也就是说你运动做的不错。
㈨ 老年人怎么锻炼
避免剧烈的运动,当然这也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承受强度的运动,不建议慢跑(对膝盖影响大,容易磨损膝盖),可以适量做一些瑜伽、太极(很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锻炼)、散步、广场舞(别扰民就行)、呼吸练习(锻炼肺活量很有好处,可以增强对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等
如果腿脚不便,可以选择向上爬楼梯(上爬过程中关节积液有润滑膝盖的作用,对锻炼关节有益),但注意不要下楼梯,下楼梯对关节影响很大。
㈩ 80岁大爷打破5000米亚洲纪录,他的体力为何这么好
现在的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生病的人也越来越多,通常80岁的老人是白发苍苍,步履缓慢 ,但是80岁的李大爷打破记录,为何他的体力这么好 ?我认为是因为他常年的坚持吧 ,李大爷热爱跑步 不仅身板儿硬朗健步如飞 他的相貌看起来比同龄人还要年轻十几岁,李大爷 每天跑5km,坚持了60年,风雨无阻,即使在大雨大雪中也不会停止训练 ,我觉得没有几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跑步不难,难的是坚持一辈子,每一个热爱跑步的人,都希望自己活到老,跑到老,享受跑步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李谊本老人说,坚持跑步几十年,感受最深的是自己的体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跑完都有愉悦感,觉得自己变年轻了
现在二三十岁的你,一说到跑步就说伤膝盖,一游泳就怕感冒,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深的夜,收藏着各种养生的帖子,却从未有所行动 ,嘴里说着来日方长,其实你的身体早已透支了健康…… 不同的人生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 年轻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