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活到老学到老的名人故事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6/05/29/001316469.shtml
师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一天,师旷正为晋平公演奏,忽然听到晋平公叹气说:“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我现在已70多岁,再想学也太迟了吧!” 师旷笑着答道:“那您就赶紧点蜡烛啊。” 晋平公有些不高兴:“你这话什么意思?求知与点蜡烛有什么关系?答非所问!你不是故意在戏弄我吧?” 师旷赶紧解释:“我怎敢戏弄大王您啊!只是我听人说,年少时学习,就像走在朝阳下;壮年时学习,犹如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老年时学习,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烛光虽然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总比摸黑强吧。”晋平公听了,点头称是。人生感悟:活到老学到老 知无涯,生有涯,活到老学到老。 自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其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 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能学得完的呢?故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 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们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就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以老人为例,也得学会如何使用洗衣机、微波炉甚至是电脑,不然享受不了科技带来的乐趣与便捷。 终身学习这方面,鲁迅先生是榜样,先生在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呢!还有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每天晚上看书学习,这个好习惯已坚持了几十年。更有甚者认为,只是“活到老,学到老”还远远不够,比尔·盖茨就讲过一句话: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在现今的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天这个职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我们必须用不断学习来防患于未然。 世间有“知足者常乐”一说。而且,大多数人都承认,知足常乐是一种美德。的确,这是一种美德。但是,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环境,知足常乐的道理也是如此。在物质生活上,知足者常乐。如果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有幸福。而在事业上,在学习上,总是知足就会裹足不前。所以,在学习上,要知道精进才行。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会从今天的人才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B. 我们村里有一个20岁女人和一个70岁老头做,还生了一个孩子,
男人一生都会排精,证明此老先生生殖系统还比较健康。
C. 有没有人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大致如下)神给人的年龄只有二十岁,但猪,马,牛等分别让了自己的十岁给人
话说这一天神一个人有些寂寞了,便不由兴起,创造了一头牛。
神对牛说:你要整天在田里替农夫耕田,供应牛奶给人类饮用.你要工作直至日落,而你只能吃草.我给你50年的寿命。
牛抗议:我这么辛苦,还只能吃草,我只要20年寿命,余下的还给你。
神答应了。
第二天,神怕牛孤单,便又创造了猴子。
神跟猴子说:你要娱乐人类,令他们欢笑你要表演翻跟斗,而你只能吃香蕉.我给你20年的寿命。
猴子抗议:要引人发笑,表演杂技,还要翻跟斗,这么辛苦,我活10年好了。
神也答应了。
第三天,神玩心逾重,又创造了狗。
神对狗说:你要站在门口吠,为你主人看家护院,却只准主人吃剩的东西。我给你25年的寿命。
狗抗议:整天坐在门口吠,我要15年好了,余下的还给你。
神也答应了。
第四天,神创造了人。
神对人说:你只需要睡觉,吃东西和玩耍,不用做什么辛苦的事,只需要尽情享受生命,我给你20年的寿命。
人抗议:这么好的生活只有20年?
神没说话。
人对神说:这样吧.牛还了30年给你,猴子还了10年,狗也还了10年,这些都给我好了,那我就能活到70岁。
神答应了。
于是这就是为甚么,我们的头20年,只需吃饭.睡觉和玩耍;之后的30年,我们像一条牛整天工作养家,接着的10年,我们退休了,我们得像只猴子表演杂耍来娱乐自己的孙儿,最后的10年,整天留在家里,像一条狗坐在门口旁边看门……
D. 70岁相声演员姘居20岁是谁啊
郭德纲揭同行黑幕:70高龄某前辈姘居20岁少女。。。
Whbwto
阅38952转22016-09-15分享收藏
郭德纲,在圈内,算是一个口无遮拦,直言直语,言辞犀利的人。曾经在他出版的书籍《过得刚好》中,一篇题为“旧事”的文章破引入注目,他几乎以揭短的形式,曝了相声圈很多丑闻。
其实,相声圈的同行之争由来已久,而在书中他说,“我不愿意做一枝独秀,我希望相声遍地开花,其实并不是我太好,是我的同行们把我衬托的。”
不过这些爆料就不怕再遭同行骂吗?郭德纲当时说,“我不写他们也一直没断地害我,郭德纲要想有好人缘只有退出这行,毕竟我占了人家的名和利。”“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有说相声的地方斗争更惨烈。”
而当时对于书中,对一些同行的描写,郭德纲说,:“说良心话我都尽量把一些特别龌龊的事美化一下,如果原封不动写出来,我们这行得逮起来一半人。”
今天娱言君就摘抄其中几个小故事。看看郭德纲的笔锋有多犀利。
A 某相声前辈,以七十高龄姘居二十岁少女,后年事高,倒手转荐某洗浴中心老板。老板温存月余,遣之还乡。
B 津门某相声演员,谎称办一部队文工团,可称胆大包天。男学员交钱,女学员陪睡,后事发远遁,近几年又复出。结交京中名流,谈吐间也依稀普通话也。
C 某曲艺前辈居北京,娶妻某氏。某氏不生养,遂认一干女。后女大,生得极水灵。遂父女有染又生一女,未几,前辈与某警员之妻暗结连理。遭遣,出京入津,复成家落户。其女之女今已四十余,其亲口所述也。
D 某电视台大导演,因掌握曲艺栏目,遂视演员如粪土一般。呼来唤去,毫不尊重。众艺术家为上电视也只得甘为牛马。一日,大导演斜倚沙发,手捻钢笔,不料,钢笔落地掉入沙发下。大导演纹丝不动,旁有天津一五十余岁的相声新秀,看内幕加微信:sop7717,跪地俯身掏出钢笔,毕恭毕敬放入导演手中,导演看也未看。未几,相声新秀上春晚了。
C 某相声大师,极跟潮流。最早质疑郭德纲的是他,最早改口称赞的也是他;最早骂德云社的是他,改口称德云社万岁的也是他;“反三俗”激昂慷慨的是他,见郭德纲泪流满面的也是他。查历史资料,其家族历朝历代均为红人,可见一斑也。
E. 重返二十岁故事简介
坏脾气的老奶奶,除了前管家之外,没有人喜欢她,连媳妇也因与她同住一个屋檐下压力过大而住院,家人们毅然决然地决定送奶奶去住养老院。奶奶伤心之际路过照相馆,想留下最后的身影,没想到这一拍竟将老奶奶的外貌变成了20岁时的,随之而来的奇怪际遇不但让她加入了乐团当主唱,更引发音乐总监与乐团团员的争锋吃醋,她再一次有了“恋爱的感觉”;而就在她开始尝到“再年轻一次”的甜头时,却因一场意外而面临了重大抉择,究竟她该留在20岁的外貌继续享受人生,还是回到70岁的老奶奶面对迟暮生活?
F. 我的20岁有什么故事
不知不觉我已经20了,感觉时间就是一叠稿纸,将我这20年的故事一笔一笔的记录在上面,有时精彩,有时凄凉,等我生命完结那天,这叠稿纸也就成为一本传记 记录着我的一生。也不知道有谁能看透这本传记,了解最真实的我呢。
站在路边看着小盆友拉着妈妈的手吵着吃这吃呐的。突然觉得小时候真幸福,不需要自己去承担什么。就算天塌下来,也有爸妈顶着。而现在什么都要自己承担,什么都要自己去负责。长大后好孤独,好累,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感觉到累……
而那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已经被时光已经被掩埋,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就越会隐藏自己的心思,从前的无忧无虑已经不复存在了。
现在的我在父母眼里 也许是一个叛逆的少年,在亲人眼里我是一个内向的男孩。而谁又知道那只不过是我的精神外壳呢。如果我一直像个小孩一样在他们身边,也许我就永远不会有独立的那天吧,所以我想要独立的人格。想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而已,但这样的我在她们眼里却成了叛逆。她们不懂我。
看着这东莞的夜生活世界如此精彩,但是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感觉到孤单。麻木不仁的世界,纸醉金迷的生活,也不知道是现在的人改变了世界,还是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改变了人,也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净土,还存在嘛 ,夜幕降临了,看着人来人往,我不知道要去做什么。也许我多想了。想太多了。
20 岁的我已经习惯的用热情去迎合冰冷的生活了,也适应压制自己的血性,让自己变得圆滑去面对今后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我感觉不到快乐。其实,我不想隐藏,这样的我感觉好委屈,只是现实的伪善让我真的 真的无能为力。
20 岁的我。总是喜欢怨天尤人。总是喜欢懒懒散散。
20 岁的我, 梦想做一个雕刻家,期盼能用手中的刻刀来雕刻我的生活,希望我的喜与悲不被命运掌控。
G. 求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春运期间,由杭州开往成都的K529次列车上,旅客严重超员。一个靠窗坐着的老大爷正跟邻座的人分享他的幸运经历,原来,他是到上饶的,买的是无座票,上车后抱着侥幸心理事先占了个好座,没想到直到开车也没人上来。
紧靠老大爷座椅的通道中挤着好几个人,其中有一位瘦弱的姑娘,看上去不到20岁的样子,被来往穿行的旅客挤得东倒西歪。
看到这情景,老大爷关切地问:“闺女,这么站着遭罪,你应该像我这样早点儿上车来找个座。到哪儿下啊?”
“我没事的,爷爷,我到荆门。”
“那得明天下午才到呢,这么远一直站着可怎么办?”老大爷摇了摇头表示担忧。
过了一会儿,老大爷又转过脸和蔼地说:“这样吧,闺女,等我下了之后你就过来坐这里。”
“嗯,好的,谢谢您啦。”姑娘甜甜地应了一声,满脸感激。
过了一会儿,列车开始检票。列车员看了看姑娘的票,奇怪地问:“你不是有座吗?怎么不坐?”
姑娘微笑着悄悄向老大爷的方向努努嘴:“70多岁的老人家了,一直站着会吃不消的。”
“你没跟他说?他不知道吗?”“怎么能说?知道了他就该坐不踏实了。”姑娘抿着嘴眨了眨眼。
列车员回头瞅了瞅睡着的老大爷,然后把票给了姑娘,小声说:“跟我去餐厅吧,我帮你找个座。”跟前的几个人都听到了,赞叹着给姑娘让出一条道。姑娘弯下腰,从座位下拿出了自己的拐杖……
刚才被感动的人们,心底像被什么击中了一般,深深地被震撼了。
H. 从20岁到70岁,在人生的阶段里是否有过遗憾
遗憾,每个人都有
I. 古代分别称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各称什么
20岁:加冠
30岁:而立
40岁:不惑
50岁: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岁:鲐背
(9)有个20岁到70岁的故事扩展阅读:
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J. 名人二十岁,那年有哪些故事
1909年希特勒20岁,卖画为生
1907年蒋介石20岁,在保定读军校
1913年毛泽东20岁,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
1835年俾斯麦20岁,主业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读书,副业是和同学决斗,总计27次,貌似无一败绩。
1240年,“最伟大的俄罗斯人”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20岁,仅带领数百亲卫队。在涅瓦河畔以伤亡20人的代价击败瑞典人,杀伤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