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曾有帝王不惜一切代价来追逐长寿,那么怎样才能长寿?长寿和什么有关呢?看标题,大家能够明白一二,长寿和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结论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为什么长寿和遗传基因有关?
父母长寿的人,子女一般也会长寿,长寿似乎有家族遗传性。荷兰莱顿大学研究长寿与遗传基因关系的研究者斯莱格布姆说:
“长寿的人并没有较少的癌症基因或是老化基因。实际上,他们有其他基因可以阻止疾病基因开始发病。长寿有很大部分还是与基因和遗传有关。”他们的研究报告显示,长寿家庭的成员与一般人的生理机能存在些许不同。
有助于长寿的食物
1、苹果:苹果鲜甜可口,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
2、鱼:事实研究证明,经常吃鱼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很多。
3、大蒜:大蒜能够防治感冒,还能降低胃癌、肠癌风险,增强消化功能。能够很好的净化血管,防治各种血管疾病。
4、草莓:多吃草莓能够补充维生素C,里面同时富含铁,可以提高免疫能力,对预防癌症也有帮助。
5、胡萝卜: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不仅能够保护基因结构,预防癌症,还能增强视力。
6、香蕉:香蕉是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水果,还含有各种各样的微量元素,吃上1跟香蕉能够满足人体24小时所需镁元素的1/6。
7、豆腐: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老人吃的话还能预防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
❷ 如何看待人类寿命上限或为150岁,您认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长寿的秘诀简单来说,就是懂得养生。那么如果你做到以下几点,离长寿也就不远了!
1、吃两倍的果蔬。
近期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显示:每天吃8份或8份以上果蔬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要比只吃3份果蔬的人低1/4。这是因为额外多吃的果蔬里含有大量重要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提高了免疫系统的功能,避免人体过早衰老。
2.、避免抱怨。
根据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成果: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能多活12年。爱抱怨的人更容易患上病毒性疾病,不太愿意进行必要的自我体检(如乳腺癌和皮肤癌的筛查)。
3、多喝苹果汁。
近期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显示:苹果汁有助于大脑保持年轻状态。每天只需要喝2杯苹果汁就能减少认知障碍症患者大脑中黏性斑块的形成。
4、 画出族谱图,掌握家族病史。
对家族成员的健康史有清晰的了解,可以预测自己未来的健康状况,因为多种疾病都与遗传有关,特别是心脏病和癌症。
5、每晚少看1小时电视。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年过25岁之后,每看1小时的电视,就会将人的寿命缩短20分钟。这是因为:看电视的时间越长,人体处于静坐不动、无所事事的时间就越长;肌肉得不到锻炼,热量得不到燃烧,人们患病和早逝的风险也增大了。
6、确保自己不错过每一项医学筛查。
医学筛查能够在疾病仍处于可以治疗的阶段及早确诊。无论是涂片检查、血压测试或是乳房X光造影检查,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7、关注腰围。
科学家发现腰围比体重(或身高体重指数)更能预测心脏病,因为腰围可以显示内脏脂肪的存在。
8.、每天至少笑20次。
作为成年人,我们平均每天只笑5~15次,而儿童很容易就达到每天笑100次的数量。笑声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压力激素的释放,从而起到抵御癌症的作用。
9、戒烟。
根据芬兰学者进行的一项长期研究:吸烟不仅会让人的寿命缩短约10年,还会降低老年阶段的生活质量,因为吸烟者更容易患上让身体感觉虚弱的疾病。
❸ 人类的极限寿命到底是多大
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科学家们在不断预测人类的寿命极限:120、150……甚至有美国科学家预测本世纪末我们能活到200岁。这些预测,让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人类能活多久?怎样才能长寿?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外的科学家及研究机构,对世界长寿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初步了解。到底什么叫长寿活到多少岁才算长寿?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遗传室主任杨泽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90岁以上为长寿,80岁叫高龄,65岁以上算老年。目前来看,我国人口的长寿比例是十万分之二,而位于我国的两大世界长寿乡广西巴马和新疆和田,长寿比例分别为十万分之三十五和十万分之六十七。德国长寿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迪特·普罗格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一般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在100岁以上是确切无疑的。人的寿命,主要通过内外两大因素实现。内因是基因,外因是环境和生活习惯。内因:基因研究逐渐明朗“长寿研究近百年来才开始科学化;近10年来,长寿研究逐步取得突破。”迪特·普罗格教授告诉记者,德国科学家用15年的时间,调查了576名百岁老人,结果发现,他们的父母死亡时的平均年龄比一般人多9—10岁。因此,科学家们认为,长寿的遗传因素非常重要。他说,目前,长寿研究已成为一个跨领域、发展迅速的研究科目。在欧洲科学家看来,衰老是一种多基因的复合调控过程,表现为染色体端粒长度改变、DNA损伤、DNA甲基化和细胞氧化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了寿命的长短。当前,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寻找“长寿基因”。在采访中,专家们主要谈到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4号染色体”。欧洲科学家认为,“4号染色体”上有长寿基因,如果能发明出刺激长寿基因的药物,就能减缓人类衰老的速度。在国内,科学家们也在做同样的研究。杨泽教授告诉记者,从2004年开始,他们在对广西巴马的长寿老人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老人的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长寿遗传基因。接下来,他们计划用2—3年的时间找到这些基因,并且研究它们的具体生理功能。“如果成功的话,对整个中国人群都有借鉴意义。”杨泽教授说。二是载脂蛋白E。这种基因分为2、3、4三种亚型,其中2型和3型均能延迟发病年龄,降低发病率,促进寿命增长。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家普遍认为,主要是载脂蛋白E2基因在对人的寿命起延长作用;在我国,杨泽教授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长寿老人体内的载脂蛋白E3比较多,占到了80%—90%的比例,这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遗传标志。如何刺激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将是科学家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加人体细胞的增殖能力,延长细胞寿命;有的研究则显示,给老化肌肉注入新基因能让人恢复青春活力。2.抑制“减寿基因”。说到这一点,人们最熟悉的要算自由基了。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保健品功能评价室主任胡刚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基本认定,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是导致人类寿命变短的重要因素之一。
❹ 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多少岁
人类寿命的极限究竟是多少岁?这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科学家也一直在寻找回答案。长期从事答人体衰老机制研究的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医学家瓦尔特·隆哥教授发现,经过基因“修改”的酵母菌,其寿命延长了6倍。这项实验创造了延长生物寿命的最高纪录,并且为人类抗衰老研究开启了一扇大门。 这项实验证明,医学干预延长寿命的办法是可行的。如果以人类的平均寿命为70岁计算,一旦将生命延长6倍,人类的寿命将可达400余岁。 正常人到底能活多少年?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考察,采用不同的方法推算出来的年限是不同的。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测算法认为,人类寿命是其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的乘积。自胚胎期开始,细胞分裂50次以上,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从而推算出人类寿命至少是120岁。性成熟期测算法推算,人类的自然寿命应为112~150岁。生长期测算法推算,人类的自然寿命为100~175岁。怀孕期测算法推算,人类的自然寿命最高可达167岁。以上4种方法推算的结果表明,人类正常的自然寿命都应该在100岁以上。
❺ 长寿因素中,DNA的遗传比例是多少
遗传对寿命的影响约占15-25%,生活习惯因素还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对寿命的影响也很大。
❻ 人的生命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能通过基因测出寿命吗
我们可以通过基因预测出寿命,寿命的长短也是和基因有关系的,有的人天生就遗传了父母的长寿基因,但是这也不是完全可以被预测的,因为后天的一些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寿命。 总而言之,基因是有影响的,但是后天的习惯,生活环境也占很大一部分因素,如果想要长寿,健康还是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
❼ 人为什么不能长生不老,根据最新研究,影响人长寿的基因有哪一些(具体到那个染色体的第几号基因
控制人寿命的基因不是一个两个,现在没有人能说清楚,是一个多基因的影响因素,同时生存环境的外部影响才是最主要的。寿命,是一个综合的宏观表现,具体到微观,就是每一次的细胞分裂伴随端粒的退化,分裂到一定次数(50次)端粒就退化到一定程度,从而启动细胞的凋亡机制,使得细胞凋亡,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内越来越多的细胞拥有的端粒高度退化,衰老细胞比例越来越高,人就衰老死亡。人类不可能长生不老,端粒的退化作用也是保护自身,端粒在细胞分裂时若不发生退化,就将形成无线增殖的细胞(即肿瘤)。耗尽机体营养,导致人个体死亡。
❽ 人类寿命的极限是多少
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科学家们在不断预测人类的寿命极限:120、150……甚至有美国科学家预测本世纪末我们能活到200岁。这些预测,让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人类能活多久?怎样才能长寿?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外的科学家及研究机构,对世界长寿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初步了解。到底什么叫长寿活到多少岁才算长寿?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遗传室主任杨泽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90岁以上为长寿,80岁叫高龄,65岁以上算老年。目前来看,我国人口的长寿比例是十万分之二,而位于我国的两大世界长寿乡广西巴马和新疆和田,长寿比例分别为十万分之三十五和十万分之六十七。德国长寿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迪特·普罗格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一般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在100岁以上是确切无疑的。人的寿命,主要通过内外两大因素实现。内因是基因,外因是环境和生活习惯。内因:基因研究逐渐明朗“长寿研究近百年来才开始科学化;近10年来,长寿研究逐步取得突破。”迪特·普罗格教授告诉记者,德国科学家用15年的时间,调查了576名百岁老人,结果发现,他们的父母死亡时的平均年龄比一般人多9—10岁。因此,科学家们认为,长寿的遗传因素非常重要。他说,目前,长寿研究已成为一个跨领域、发展迅速的研究科目。在欧洲科学家看来,衰老是一种多基因的复合调控过程,表现为染色体端粒长度改变、DNA损伤、DNA甲基化和细胞氧化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了寿命的长短。当前,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寻找“长寿基因”。在采访中,专家们主要谈到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4号染色体”。欧洲科学家认为,“4号染色体”上有长寿基因,如果能发明出刺激长寿基因的药物,就能减缓人类衰老的速度。在国内,科学家们也在做同样的研究。杨泽教授告诉记者,从2004年开始,他们在对广西巴马的长寿老人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老人的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长寿遗传基因。接下来,他们计划用2—3年的时间找到这些基因,并且研究它们的具体生理功能。“如果成功的话,对整个中国人群都有借鉴意义。”杨泽教授说。二是载脂蛋白E。这种基因分为2、3、4三种亚型,其中2型和3型均能延迟发病年龄,降低发病率,促进寿命增长。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家普遍认为,主要是载脂蛋白E2基因在对人的寿命起延长作用;在我国,杨泽教授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长寿老人体内的载脂蛋白E3比较多,占到了80%—90%的比例,这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遗传标志。如何刺激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将是科学家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加人体细胞的增殖能力,延长细胞寿命;有的研究则显示,给老化肌肉注入新基因能让人恢复青春活力。2.抑制“减寿基因”。说到这一点,人们最熟悉的要算自由基了。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保健品功能评价室主任胡刚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基本认定,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是导致人类寿命变短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由基要是多了,就会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甚至会破坏酶和DNA,使细胞逐渐“衰老”。听到这里,记者提出一个问题:现在市场上很多产品都打出“消除自由基,抗衰老”的口号,它们到底有多大作用?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黎健教授告诉记者,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自由基从哪里来。目前,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NADPH氧化酶,这种酶广泛存在于血管和血液细胞中,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国外很多大公司都在研究怎么能抑制这种酶的表达,从而阻止自由基的产生。“不过,这种酶也只是众多导致自由基产生的物质之一,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至于市场上的“消除自由基”产品,黎健教授指出,它们大部分是一条腿走路,只消除自由基,但不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因此作用不大。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几万人的大型试验,发现只服用能够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剂,并不能降低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也就起不到延长寿命的作用。除了自由基,前面提到的载脂蛋白E的4型,会促使老年痴呆症的发作,损害寿命。如何抑制它的表达,也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外因:生活习惯的影响得到确认“内因”很关键,“外因”也不可忽视。在迪特·普罗格教授看来,环境和生活习惯在长寿上所起的作用甚至能达到66%。目前,在“外因”方面,科学家们提出,以下4点内容非常重要:一是饮食。欧洲的一篇研究报告说,少吃可以延缓衰老。德国海德堡素食研究会认为,素食者的寿命要长于没有饮食忌讳的人。杨泽教授在研究中也发现,巴马长寿老人每日人均摄入热量比国际长寿协会推荐的1500大卡还低,只有1400大卡。二是心理。英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旅游度假能够延长人的寿命。比起那些从不旅游度假的人来说,每年外出度假的人在未来9年中死去的可能性要低21%。“精神作用对寿命的影响也很大。”黎健教授说,他在瑞士时,看到很多老人的独立性都特别强,有的还在大街上当义工,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对长寿无疑是有好处的。三是生活习惯。杨泽教授认为,人到30岁以后就应该注意保持生活规律,为以后的生活多积累一些能量。他说,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消耗的过程,熬夜、酗酒、过度运动等都会导致身体消耗过度。而身体可供消耗的就那么多,用一点少一点。记者在翻看普罗格教授提供的德国长寿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资料时发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原因。在欧洲,70%—80%的人死于“生活方式病”———心脏病、脑卒中、高血压。德国富尔达大学健康学教授彼得·埃克斯特甚至认为懒人更长寿,理由是活跃的身体会产生更多“自由基”,加快衰老过程。四是生存环境。在广西巴马,长寿老人有一些共同特点:性生活开始得晚、生育晚;多代同堂,不寂寞;膳食清淡,吃的都是完全天然、绿色的食物;住的都是土坯房,房子里也没有什么现代化装修材料。杨泽教授说:“有了这样的生存环境,对长寿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在那样的环境当中,很多身体不好的人都会变得健康。杨泽教授告诉记者,社会要发展,但是一些传统的生活习惯真的不能丢。他希望,将来能把一些好的传统生活方式写进长寿指南中,供人们参考。先健康,再长寿在采访中,普罗格教授向本报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要认真体会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两个口号“给生命以时间,给时间以生命”。它的意思是,即使生命能够通过基因调控而无限延长,但仍要追求生命质量,要活得有意义。在总结长寿问题时,黎健教授告诉记者,现代人虽然寿命上去了,但很多人过了四五十岁就与疾病为伍,真正健康的“年龄”,和古代人的平均年龄差不多,后面的生命完全靠现代医学技术维持。这样的“长寿”,能有多大意义?因此,长寿必须引入健康概念。一个思维清晰、有一定独立生活能力、没有大病的高龄老人,才能称为真正的长寿者。这样的长寿,才能让自己身心愉悦,同时也不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太多的负担。
❾ 父母中,谁的寿命对后代有影响长寿基因有哪些
1.眼睛形状:父母的眼睛形状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对于孩子来讲,眼形、眼睛的大小是遗传自父母的,而且大眼睛相对小眼睛而言是显性遗传.只要父母双方有一个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会大一些. 双眼皮:一般来讲,单眼皮与双眼皮的人结婚,孩子极有可能是双眼皮.所以,一些孩子出生时是单眼皮,成年后又会“补”上像父亲那样的双眼皮.据统计,在婴幼儿中双眼皮的比例不过才20%,中学生是40%,大学生大约占到50%.但如果父母都是单眼皮,一般孩子也会是单眼皮. 眼球颜色:在眼球颜色方面,黑色等深颜色相对于浅颜色而言是显性遗传.也就是说,如果你羡慕蓝眼球,选择了一个蓝眼球人做了爱人,但因为你是黑眼球,所生的孩子不会是蓝眼球. 睫毛:长睫毛也是显性遗传的.父母双方只要有一个人拥有动人的长睫毛,孩子遗传长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2.鼻子一般来讲,鼻子大、高而鼻孔宽的人呈显性遗传.父母双方中有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另外,鼻子的遗传基因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也就是说,小时候矮鼻子的人,长到成年时期还有变成高鼻子的可能. 3.寿命寿命是有遗传基础的.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家族中的成员个个长寿,但也有短命的家族存在.寿命的长短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性.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长寿的先例,那么你的孩子长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最有说服力的是对同卵双生子的调查.资料统计,60-75岁死去的双胞胎,男性双胞胎死亡的时间平均相差4年,女性双胞胎仅差2年.不过,寿命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人的寿命. 4.身高研究表明,人的身高有70%取决于遗传,后天因素的影响只占到30%.一般来讲,如果父母身材较高,孩子身材高的机会为3,矮的机会为1,身材偏矮则反之;如果父母中一人较高,一人较低,就取决于其他因素. 5.胖瘦人的体形有一定的遗传性.比如,我们中的一些人,吃同样的食物,有着同样的运动量,但有些人体形正常,有些人却偏胖或偏瘦.研究认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代谢率,通常代谢率较低的人就容易长胖,这是由于体形遗传因素而决定的.如果父母体形属于容易长胖的那种类型,孩子就容易偏胖.因此,这样的孩子在出生后,喂养上要注意营养平衡,不要吃得过多.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30%.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50%-60%.另外,也有些说法,认为母亲在孩子体形方面起到的作用较大,也就是说孩子不论性别如何,都比较像母亲. 6.肤色肤色在遗传时往往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着“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孩子打着父母“综合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绝对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孩子;如果父母中一个人较黑,一个人较白,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便给孩子形成一个不黑不白的中性肤色.因此,黄种人生的孩子,一定是黄种人的肤色.一个非洲的留学生找了个肤色偏黑的中国女子,生出的孩子果然皮肤也很黑. 7.耳朵耳朵的形状是遗传的,而且大耳朵是显性遗传,小耳朵是隐性遗传.父母双方只要一个人是大耳朵,那么孩子就极有可能也是一对大耳朵. 8.下颚绝对是显性遗传,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孩子十有八九会长成相似的下巴,这种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 9.声音孩子的声音通常都会非常接近父母,其相似程度会比长相、形体更甚.如果父亲笑声爽朗,母亲又是个大嗓门,很难想象孩子会细声细气.通常,儿子的声音与父亲很接近,女儿的声音则很像母亲. 声音的高低、音量、音质等各方面,不仅与喉头有关,还要由鼻的大小、张口的大小、舌的长短、颜面的骨骼等各因素综合决定.而且,这些方面无不遗传父母的基因,所以声音遗传是不奇怪的.但是,这种由父母生理解剖结构所影响的音质如果不美,大多数可以通过后天的发音训练而改变.因此,某些声音条件并不优越的人,通过后天的发音训练会发生声音改变.这样,就可以使某些声音条件并不优越的人,通过科学刻苦的练习圆一个拥有甜美圆润嗓音的梦. 10.智力虽然智力不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但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人的智力取决于遗传、环境两方面的因素.一般认为,遗传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环境则决定了另外40%.有人长期研究过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从中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一直保持优秀的才智,他们的孩子的智商平均为128分,远远超过一般孩子的水平.而那些精神缺陷者,他们的孩子当中有59%的人有精神缺陷或智力迟钝. 在智力遗传中,不仅包括智商,还包括情商.所谓的情商,是指人的个性、脾气、处事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比如,有些孩子在处事能力、交际能力方面像爸爸,而另外一些方面,如个性、脾气与母亲很相像. 另外,孩子的智力与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智力的实际表现还要受后天的极大影响,因此我们提倡早教.从胎儿开始,脑细胞发育的第一高峰出现在10-18周,第二高峰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3-6个月.如果期望孩子智力发育好,就要在第一高峰期即孕期注意摄取营养,在第二高峰期注意进行母乳喂养,这样就会使孩子的智力很好地发育. 11.父母天赋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在某些方面的天赋都有可能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潜力很高.因此,父母的某种天赋在周围环境影响下,如果适当地进行开发,就可以使孩子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自古以来,出现了许多高智能结构的家族,如音乐家巴赫、莫扎特和韦伯家族中,几代人中都有诸多的音乐家出现.还有,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祖桓之、孙子祖皓都是机械发明家,也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这种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现象,恰恰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才艺天赋的作用
❿ 我家里人寿命都很长寿 我会不会也跟他们一样长寿啊
这个是有一定遗传因素,但是不是绝对的人的命运谁都不知道的长寿不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