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80岁大寿能不能过
八十大寿应该哪天过合适过九不过十有些地方给老人过生日,讲究“过九不过十”,意思是说在逢整十岁之年的时候,往往不在这一年过生日,而要提前一年逢“九”过。比如80岁的大寿,要在79岁这年就提前庆祝。相传,过九不过十的原因,一方面与谐音有关:“九”与“久”同音,有“长长久久”的吉祥寓意,是长寿的象征;而“十”与“死”、“逝”谐音,所以为人们所忌讳;而且做整寿提前一年举行,有“八九不离十”之说,也是取“不离世”的谐音。另一方面,“十”是个位数中的最大数,”物极必反”、“月满则亏”等道理为大家所认知,所以人们更青睐于“九”这个数字。男过上,女过满民间一般会有“男过上,女过满”的说法。男人生日要上十的时候就过生日。女人生日七十,八十整十的时候过生日。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做寿的时间也各有各的说法。一般来说,是男做虚,女做实。80大寿禁忌日子禁忌80岁举办大寿可不是随便举办的,需要注意寿辰日子的禁忌。像小年、除夕夜、正月十五、七月十二、七月二十七等日子就不适合,这是传统的祭祀日,要是老人的生日刚好在这几天,那就可以提前过寿辰,选在祭祀的日子过大寿,在风水上来说不吉利。宴席禁忌在12点后开始举办80大寿,宴席开始的时间也要注意,需要在12点之前开席。如果是在12点之后开席,那很容易阴阳颠倒、气场紊乱,这是不利的风水。老人身体不舒服不适合办寿给老人做80大寿,这是一种祝福,也是对高龄老人的尊敬,但是老人要是身体不舒服,那就不适合做寿了,和80岁的主题不符合。而且老人要是身体不舒服,也没有什么心情过寿。
『贰』 康熙给奶奶的六十大寿写了一个什么字,被传为佳话
康熙的父亲是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她便是孝庄文皇后,所以康熙的奶奶是孝庄文皇后。
古代皇帝多擅长于舞文弄墨,康熙写个福字,为什么会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福”字在古代寓意与当今不太相同。
历代君王,尤其是名垂青史,万古流芳的君王,每逢其亲人或者是祖辈的重要日子都会题诗写字,但几乎所有君王从未提过“福”字,大多都是祝寿一类的贺词或者是挽联。
因为从古至今,在题字的规则上,“福”象征着对祖辈儿的不尊。“福”在古代意味着不顺的意思,并非现在的有福气和美好的意思。
纵观康熙大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有气势,右上角的笔划很像一个“多”字,下边为“田”字,而右偏旁极似“寿”字,所以这福字又蕴含着“多子多才多衣多田多福多寿”的深厚含义。
更为珍贵的是碑的正上方刻有康熙的御玺之印以镇福,这更是其他历史传碑无法相比的。而后,这个福字辗转到民间,普惠大众品吗。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物局对“福”字碑进行修缮,定为“中华三绝”文物之一。众多海外名流纷纷慕名前来求福,以拓印挂轴孝敬长辈,外国访华元首也纷纷前来景仰。
古时,这个“福”字是康熙为其奶奶“请福续命”,而今这个“福”又是百姓们争相为自家老人添福添寿的珍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福”字已经完完全全的成为天下所有百姓的“福”,这个天下第一福当之无愧~
『叁』 八十大寿怎么过
80大寿是一大喜事,人生80至耄耋,首先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在中国的习惯中,9是最大的。所以,每年的九月初九是老人节,这正说明这一道理。所以我建议你这一桌酒席要做18道菜,九个大菜(可是热菜),九个小菜(可是凉菜,正值盛夏),这样就是99。人活99也是最大的,所以,一般老人到了100岁后就说99。
至于点什么菜,我看中国的美食首先要色香味俱全,这是原则。南北风味还不一样,这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过我给你建议的是:鱼:吉庆有余;蜂蜜果盘:甜甜蜜蜜;羊肉(可以凉拌百页):吉祥如意;甲鱼:万寿无疆;干烧油菜:永葆青春;腰果虾仁:后继有人;猪心鸡心蘸酱:心心相印;龙虾(或鲇鱼,调料房紫菜和胡椒):龙门虎子;海杂瓣回锅:全家福。每个菜让饭店做一个精致的标签(最后事钛金卡),宴会结束后给相关的亲人收藏。
至于九个小菜,你可以根绝你的地方特色早安排
生日蛋糕:主图案要是中间一个寿桃,四周老人有几个子女就做几颗星,其他的地方点缀细小图案,代表晚辈(一层)
二层主图案是牡丹:雍容富贵
三层是图案是:百岁老人坐在月牙船上四周是星星。两层含义。一是老人与日月同辉,二是众星捧月,预示儿女孝敬老人
四层(底层)图案是:大海和浪花,一艘帆船。预示着老人的养育之恩深是海,这似海的恩情承载着晚辈的船,一帆风顺的航行。这条船最好是一个音乐盒,可以播放生日快乐的乐曲。如果没有,九在生日蛋糕的底层壮歌音乐盒,开关放到底部访客。
意见不成熟,仅供参考。
『肆』 过80大寿有什么讲究么
关于礼节、拜寿、儿女的寿礼、孙辈的贺礼等等有研究历史的有相关知识。
祝寿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七十九岁过八十大寿,俗称整寿。祝寿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辈至亲,近邻厚友也多临识贺。整寿礼有寿幛、寿人(糕点)、寿桃(面蒸)等;一般过寿只有寿人、寿桃。
古人对生辰甚为重视。
一般民间做寿七十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都盛大祝贺。亲朋好友送来贺礼,并演戏一面喝酒一面看戏,戏的内容以富贵长寿为主。寿宴中,一定要有「猪脚面线」这一道菜。寿星还要盛装,坐在正厅接受子孙拜寿。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师「铁口直断」,某些年岁不敢作寿,以免被黑白无常带走。
做寿老人(50岁以上)诞辰日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 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作大寿前要向至亲好友发请柬,发放日期一般在作寿的前三日,否则为失礼。民谚日:“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俗称“拜寿”。主人还要大摆寿宴,宾客痛饮,有的还请来堂会,增加喜庆气氛。拜寿也称“祝寿”。老人作寿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礼物多为寿桃、寿面、布匹及带寿字的糕点。布匹俗称“寿帐”,均挂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寿帐上写些吉祥语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给男子常用“仁者有寿”、“贵寿无极”,送女子则用“蓬岛春蔼”、“寿域开祥”等。
寿堂一般设在堂屋,正面挂寿帘,两旁配有对联书些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古语。八仙桌上摆有香炉、蜡千、寿蜡、“本命延年寿星君”神码儿,以及黄钱、纸元宝、千张,使之下垂供案两旁。条案上摆寿桃、寿面等寓意长寿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一块红垫子,供拜寿者跪拜时用,平辈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头。
送灯花儿灯花用彩色灯花纸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灯花的数目比作寿者的岁数要多两个,一个为“本命年”,一个为“增寿年”。晚间由作寿者上香点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灯盘,列队至大门外与神码、敬神钱等共焚之。
坎儿年人到年老时寿命上的关口,北京有句老话:“三十三大拐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又“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33、55、66、73、84都为坎儿年。人们认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否则,便可夭折。人们为了长寿,所以在坎儿年倍加小心,并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常用的办法是系红布腰带,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老北京还有在本命年和60岁以后系红布腰带的习俗。
以上是参考,如觉得好请提为满意。谢谢
『伍』 清朝皇帝寿辰
唐朝以前是没有专门庆祝皇帝寿辰的节日,就更别提礼仪了。等到了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率文武百官上表,请奏以玄宗生日八月五日那天为千秋节。之后没个唐皇的生日都有不同的节日名,除了德宗外。
等到了清朝,皇帝的生日有了固定的节日名:皇帝生日称为万寿节,皇太后生日称为圣寿节,而皇后、皇贵妃生日则称为千秋节。
清朝皇帝威严之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满清诸皇生日寿辰礼仪之繁琐,规模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万寿节(也就是皇帝的生日)这天,天下同庆,京师与各直隶省都是要各建道场并诵经祝诵。京中则百官分队而列,望阙叩头。
其排场之大, 是很难用一言两语来表达的。 举例如康熙年间五十二年(1713)康熙六十大寿, 是有诸国使臣参加的。就如比今时今日,要是他生日,什么美国总统,英国女王,联合国主席..etc都是要到北京祝寿的。
祝寿当天的节目内容之广不是用一言两语便能解释得到的。 不过要考证的话似乎也很难。 清史里应该有更详细的。
希望你能满意
『陆』 做八十大寿具体时间的设定
我是东北这的一般我们这里有几个说法.有的老人忌讳过大寿一般不做.或是提前做就是在当年过有的也不说真实年龄 或是说79或81还有比如我们这里老人过寿70岁是正月初七过80就是正月初八过 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 所以标准也不一样 同样祝福你的父亲福寿安康
『柒』 清朝时期给老人祝寿的习俗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说起过生日来,我们现代人都不陌生。二三十年前,物质生活水平比较匮乏,无论老人,还是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大都是做几个菜,吃长寿面,或许就是相当不错的祝寿方式了。一年内难得吃几次的丰盛菜肴、面食,估计会给很多孩子留下难忘的童年记忆。对于家庭顶梁柱的中年人来说,可能就需要一段时间的算计和准备。家庭经济条件稍差一些的,在操办一次比较丰盛的祝寿筵席后,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家人一段时间内的节衣缩食了。
随着佛教的盛行,有的家庭在寺院中为已逝长辈做“冥寿”,家人拜忏,为逝者做水陆道场,时间则 1 日、3 日、7 日不等,以圆满之日为正日。若家产丰饶,则举行最隆重的水陆道场,由49个和尚,拜忏七七四十九天。事毕,将逝者的牌位放在寺院中,承受香火。
『捌』 90岁、80岁、70岁分别称为什么寿辰有什么讲究吗
古稀寿(70岁)、耄寿(80岁)、耆寿(90岁)。
古稀寿特指70岁老人的寿仪。人们把70岁叫做古稀之年,把70岁生日做的寿仪叫做古稀寿。
耄寿特指高寿,还可指老年人;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
寿礼的种类丰富多样,可以是衣服,可以是寿金,也可以是食物。其中食物的讲究比较多,最重要的是不能缺少寿糕、寿桃和长面条,现在也有人用生日蛋糕来代替寿桃。
(8)康熙80岁大寿扩展阅读:
在进行祝寿仪式结束后,厨房内要准备将长长的面条放入沸腾的锅中烧煮,等到熟后将其盛碗装盘,端上餐桌供做寿者及所有参加祝寿礼仪活动的亲友们享用。
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做寿吃面的习俗都仍然保留在我国的各个地区,不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偏僻的小村镇,每有老人做寿时,家中的亲友仍然要聚集在一起,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仿佛只有如此才算真正体现做寿的意味。
在我国古代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故事:汉武帝有一次与大臣们开玩笑说,人的寿命长短与人中一定也很长。此时东方塑便接口说:“那么彭祖活了800多岁,他的人中一定很长!”此说本是讽刺汉武帝的戏言,但经过长期的流传以后,人们以为人中长,面部长的人寿命就会长。
由于面部的“面”与面条的“面”谐音,于是后来人们便普遍以为吃了面条就会使人长寿,所以有了做寿之日吃面条的习俗,并且就这样而形成并流传下来。这里大师要说明一下,无论是从面相或是医学方面看,面部的人中处确实能反映出人的健康好坏和长寿与否。
由于做寿吃面的行为被看成是一种祈寿的表现,因此伴随着吃面的种种规仪礼数也由此而产生了。譬如有些地方的人们在吃面时,先要用筷子将面条从大碗中挑起到很高的位置,一边口中问道:“长不长?”其它人则应答道:“长。”
然后再将面条放入各人碗中。有些地方的人们在吃寿面之前,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碗内的面条挑上几根放入老人的碗中,然后再说一声“添福添寿”之类的吉祥话。
吃寿面时,最忌讳的将面条碰断,因为这样人们便会感觉不吉利。有的点法规盛面条时还有不能盛满等等的禁忌,因为“满寿”也是不吉利的。
在做寿的时候不会仅仅只上一碗长寿面,还要在家中或酒店里摆设宴席,悬挂各种寿屏寿幛,亲朋好友要一起开怀痛饮。
家中的宴席上,必须放上几样全鸡、全鸭、全鱼之类的上等荤菜,还要点几道具有寿庆意蕴的特色菜,席间所用之酒,也大都要选用一些具有长寿意蕴的的品种,如竹叶青、状元红、人参酒等等,用这些酒的目的是以讨“长寿”的口彩。席间寿星要向各位亲友宾客敬酒致谢,宾客们也要频频举杯向寿星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