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寿如金石行此夷齐什么意思
金石:金和美石,常用以比喻不朽。
夷齐:伯夷和叔齐的并称。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 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后来用这两个人来形容不慕富贵的高洁之人。
释义:如同金和美玉那样长寿不朽,行为就像伯夷叔齐那样高洁。
『贰』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为:人不如金石般坚固,生命是脆弱的,怎么能够长寿不老?
出处:汉·佚名《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白话释义:
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路途遥远,长途跋涉,难以到达。
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天的东风吹摇枯萎的野草。
眼前看到的都不是过去的事物,人怎么能够不迅速衰老?
盛和衰各有不同的时间,只恨建立功名的机会来得太迟。
人不如金石般坚固,生命是脆弱的,怎么能够长寿不老?
倏忽之间生命就衰老死亡了,应立刻进取获得声名荣禄。
写作背景:
《回车驾言迈》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向来是汉魏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各种观点异彩纷呈。
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此诗当为作者因感慨人生苦短而作。
文章赏析:
此诗含义为何,佳处为何,要理解正确,关键在于对篇末“荣名”二字的解诂。古今注本于荣名有二解。一说荣名即美名,又一说则谓荣名为荣禄和声名。
由前说,结二句之意为人生易尽,还是珍惜声名为要;由后说,则其意变为:人生苦短,不如早取荣禄声名,及时行乐显身。二说之境界高下,颇有不同。
这是一首哲理性的杂诗,但读来却非但不觉枯索,反感到富于情韵。这一方面固然因为他的思索切近生活,自然可亲,与后来玄言诗之过度抽象异趣,由四个层次的思索中,能感到诗人由抑而扬,由扬又以抑,再抑而再扬的感情节奏变化。
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位诗人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诗歌之境主于美的道理,在景物的营构,情景的交融上,达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新境地。
『叁』 清代碑学、金石书画运动的第一代表人物(先驱)是谁
当属清末赵之谦,此人在金石篆刻上的有着巨大成就,以及在绘画上的绝妙才华,碑体书法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史上,此人算得上“宗师”级人物!
『肆』 欧阳修诗句中与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相近的是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文学上、史学上均有较高成就,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伍』 金石寿是什么意思
一,解释:
金石寿,金石学,清代产生的一种研究古时文字和书法的学问,因为那些的载体多是青铜器或是石碑,故有是名。金石寿,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金石能保存的时间都很长。
二,出处:
寿如金石佳且好兮
三,寓意:
生命如金石久长,即长命百岁
四,图示:
『陆』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什么意思
这句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一:《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其中“考”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考,老也。——《说文》富贵寿考。——《新唐书》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长生不老)。
『柒』 吴式芬的金石收藏家
清金石收藏家、藏书家。字子苾,号诵孙。山东海丰(今无棣)人。道光十四年(1834)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广西、河南按察使、直隶、贵州、陕西布政使、提督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后赠光禄大夫。长于音韵训诂之学,对经史考订有精湛见解,精于金石。从政之暇,搜集金石器物,撰写《捃古录》,《捃古录全文》两部金石学专著,《捃古录》20卷,著录商周至元代器物18 000余种,是清代金石目录书中收录资料最多的一种。又荟萃金石目录,分州县编次为《金石汇目分编》。书中将现存者列为已见,未见者注明见某书,列为待访。凡古今金石书籍,采录甚博。已刻者10卷。著书甚多,现原稿多数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吴氏家族著述颇丰,有“家乘万卷”之称,与潍县陈介祺并冠齐鲁。著《封泥考略》、《双虞壶斋藏器目》、《陶嘉书屋钟鼎彝器款识目录》、《陶嘉书屋诗赋稿》等。
『捌』 唐太宗怎样的方法求得长寿
太宗大量服用方士炼制的“金石”之药,希图长寿。始见于记载的,是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当时高士廉亡故,太宗十分伤心,要去高家吊丧。房玄龄竭力谏阻,太宗不听。行至半途,长孙无忌赶来,太宗还是不听,长孙无忌急得躺在道路中,流涕固谏,太宗这才罢归,可见太宗当时服了方士之药,身体十分虚弱。贞观Th十H年(648年),唐借吐蕃兵击败中天竺,俘获一万多人,被解至长安。俘虏中有一位方士名叫那罗迩娑婆,自称能配制金石秘剂。太宗如获至宝,大加赞赏,把他请至金飘门宫内配制延年之药。唐太宗本来较少迷信思想,他还讥笑过秦始皇、汉武帝为图长寿求神仙的事,可是封建统治者的本能使他也同样走上了这条荒唐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