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70岁是年过什么

70岁是年过什么

发布时间:2021-12-24 23:52:10

1. 60岁 70岁 八九十岁分别称为是什么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八九十岁:耄耋之年

2. 到了60岁叫做年满什么超过70岁叫做年逾什么

到了60岁叫做年满花甲,超过70岁叫做年逾古稀。

3. 70岁是什么年华

古稀之年,指人到70岁的时候。

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4. 老人70岁称什么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所以,70应该是古稀之寿

5. 60岁 70岁 八九十岁分别称为是什么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八九十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资料: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6. 70岁是什么之年

古稀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gǔ xī zhī nián,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出自《曲江二首》。



成语解释

稀:少。


成语出处

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男性70岁。


示例

1.七十~是人生难得的。

2.师傅在~仍坚持游泳、打拳,看上去像是五十来岁的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古稀之年

7. 人到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什么年

八十岁称耄耋之年。耄: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耋: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意思是人活到八九十岁得以寿终正寝,死后遍施恩泽,连草木虫鱼都能得到好处。也可称杖朝,意思是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后来成为八十岁的代称。

(7)70岁是年过什么扩展阅读:

耄耋,八九十岁,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另有知命之年指男子50 岁、花甲之年指男子60 岁、古稀之年指男子70 岁、喜寿指男子77岁、杖朝指80岁、耄耋之年指80~90岁、米寿指男子88岁、鲐背之年指90 岁、白寿指男子99岁、期颐之年指男子100岁、茶寿指男子108岁。

8. 人到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什么年

因为周制允许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撑着拐杖入朝。所以八十岁也称杖朝之年。

阅读全文

与70岁是年过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龙龙潭区医养老院有哪些 浏览:874
孝敬友善的优秀童谣 浏览:988
养生会所哪里招人 浏览:982
文殊院附近哪里可以体检 浏览:118
读书花钱太多对不起父母怎么办 浏览:336
70岁老人的诗 浏览:992
程凯养生说如何养肝 浏览:427
84年法定退休年龄 浏览:68
外地人在北京交社保可以退休吗 浏览:455
老年人说胡话怎么治 浏览:135
买断后沒买社保能办退休吗 浏览:464
建行代发养老金 浏览:756
李先生60岁个体经营 浏览:290
80岁老年人心率不齐 浏览:222
军人父母住院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浏览:887
老年人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化疗 浏览:62
军嫂的养老保险 浏览:136
长寿区征收中心在哪里 浏览:882
退伍老兵60岁养老补贴 浏览:306
鉴别老年痴呆的图片 浏览: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