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茼蒿是什么,长什么样
简介:茼蒿又叫蓬蒿、蒿子杆,由于它的花很像野菊,所以又名菊花菜。茼蒿的茎和叶可以同食,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鲜香嫩脆的赞誉,一般营养成分无所不备,尤其胡萝卜素的含量超过一般蔬菜。 这是茼蒿的模样:
功效: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有助于宽中理气,消食开胃,增加食欲。丰富的粗纤维有助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达到通腑利肠的目的。茼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茼蒿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蛋白质及较高量的钠、钾等矿物盐,能调节体内水液代谢,通利小便,清除水肿。 温馨提示:茼蒿中的芳香精油遇热易挥发,这样会减弱茼蒿的健胃作用,所以烹调时应注意旺火快炒。氽汤或凉拌有利于胃肠功能不好的人。 特别注意:茼蒿辛香滑利,腹泻者不宜多食。
B. 刺五加叶是什么野菜长寿菜是一个菜吗那土话叶什么菜
刺五加的介绍如下:
长寿菜应该是茼蒿。
C. 茼蒿是什么
茼蒿的作用
促进食欲。
苘蒿中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它们所散发的特殊香味有助于增加唾液的分泌,能够促进食欲,消食开胃。
清血养心,润肺化痰。
茼蒿富含营养,作为食材比较润滑,适当吃一些,具有清血养心,润肺化痰的作用。
利小便,降血压。
适量吃一些茼蒿,可以调节人体内的水代谢,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老年人适量吃一些茼蒿,则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提高免疫力。
茼蒿里所含的营养成分,对人的免疫力有一定的影响,适量吃一些茼蒿,可以提高人的免疫能力。
化痰止咳。
茼蒿适宜多痰,痰粘稠,咳嗽等症状。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症治愈,并能解除局部痒感,从而阻断咳嗽反射。能稀释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的黏稠度,使之易咳出,有利于止咳和祛痰。
消肿。
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可治疗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
润肺。
茼蒿滋阴润肺,去除肺燥肺热。使人呼吸畅通舒适。
祛脂。
食用茼蒿具有一定的祛脂作用。
安神除烦。
可调节新陈代谢,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活血祛瘀。
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宜于治疗血瘀证。
肝火旺,多吃茼蒿。
节后最容易出现“肝火旺”的问题。这时候人总容易昏昏欲睡,脾气急躁,而且吃东西口,而且,肝开窍于目,这类人眼睛的分泌物也比较多。这时应该多补充点绿叶蔬菜,一天不少于4种,比较推荐多吃点茼蒿。中医讲绿色入肝,所以多吃点绿叶蔬菜对清肝火也有很好的作用,而且茼蒿清肝火的作用也比其它绿叶菜要更好一些。
预防便秘。
苘蒿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人体及时排除有害毒素,达到通腑利肠、预防便秘的目的。
其它作用。
苘蒿还可以防止视力衰退,以及促进皮肤头发、牙齿及牙订的健康生长。
D. 茼蒿跟藜蒿是同一种蔬菜吗
芦蒿、藜蒿、茼蒿,一样吗?
不一样。芦蒿 芦蒿又名蒌蒿、香艾、水艾等,菊科蒿属,有白蒿、青蒿等多种种类,青蒿是芦蒿中的珍品,本基地种植即青蒿。 芦蒿在古代已成为人们食用之菜,在北魏《齐民要术》及明代《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专吃它的茎部。它有一种浓郁的清香味,吃口外脆,里糯、嫩,很少有纤维感。 芦蒿不仅有如此之高的食用价值,同时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许多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性凉、清热解毒,具清凉、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等功效。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0)而具有独特风味。其中抗癌微量元素硒是公认抗癌植物芦荟的十倍。另外,它对降血压、降血脂、缓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是一种典型的保健蔬菜。芦蒿,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味甘,有利膈、开胃行水、解毒等功效。主要以鲜嫩茎秆作蔬菜用,清香,脆嫩可口、营养丰富。 一、生物学特性 芦蒿根系发达,须根着生于地下茎上,须根密生根毛,吸收肥水能力极强。地下茎白色,新鲜时柔嫩多汁,既是繁殖器官,又是养分贮藏器官。入土深15~25厘米,长可达30~40厘米,粗0.6~1.0厘米,节间长1~2厘米,节上有潜伏芽,能抽生地上茎,直立,成株高1~1.5米,茎粗1~2厘米。食用嫩茎青绿色、淡绿色或略带紫色,长25~30厘米,粗0.3~0.5厘米,叶片绿色。叶羽状深裂,叶长10厘米,宽5~6厘米,裂片边缘有粗钝锯齿。叶面绿色无毛,叶背有短密有茸毛,呈粉色。秋初,顶端和叶腋抽生头状花序,直立或下垂,有短梗,多数密集狭长有亚总状花序,有条形苞叶,总状近钟状,长2.5~3.0毫米,宽2.0~2.5毫米,总苞片约4层,外层卵形。黄褐色,被短绵毛,内层边缘宽膜质。花黄色,内层两性,外层雌性,每花序能结蒴果约1个,蒴果细小。果实黑色,无毛,老熟后易脱落。芦蒿性喜冷凉湿润气候,耐湿、耐肥、耐热、耐瘠,不耐干旱。早春气温回升到5℃左右,地下茎上的侧芽(潜伏芽)开始萌芽,日平均气温12~18℃时生长较快,日平均气温20℃以上时茎秆容易木质化。露地野生芦蒿一般春季萌发,5月上、中旬营养生长加快,是露地芦蒿上市高峰期。如采取保护地栽培,上市期能提早到上年12月中、下旬。芦蒿适宜温度范围较广,喜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只是在强光下嫩茎易老化。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只要温度适宜,可周年生长,无明显的休眠期。 二、营养与用途 芦蒿以鲜嫩茎秆供食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每百克嫩茎含有蛋白质3.6克、灰分1.5克、钙730毫克、铁2.9毫克、胡萝卜素1.4毫克、维生素C49毫克、天门冬氨酸20.4毫克、谷氨酸34.3毫克、赖氨酸0.97毫克。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酸性洗涤纤维素。早在明朝,芦蒿与笋同拌肉食之,最为美味,碧如玉针,嫩不须嚼,良于他方所出。芦蒿可凉拌或炒食。芦蒿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平抑肝火,可治胃气虚弱、浮肿及河豚中毒等病症以及预防牙病、喉病和便秘等功效。根茎含淀粉量高,可为肌体提供热量能源,也可作为神经结构、成分和酶、激素的组织成份。同时也可起保护头脑的作用和充当肝脏贮备肝糖而起解毒的作用。芦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所以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三、品种与特性 1、按叶型分 (1)大叶蒿。又名柳叶蒿,叶羽状三裂,嫩茎青绿色,清香味浓,粗而柔嫩,较耐寒,抗病,萌发早,产量高。 (2)碎叶蒿。又名鸡爪蒿,叶羽状五裂,嫩茎淡绿色,香味浓,耐寒性略差,品质好,产量一般。 2、按嫩茎颜色分 (1)青芦蒿。嫩茎青绿色。(2)白芦蒿。嫩茎浅绿色。 四、栽培技术要点 1、冬、春芦蒿栽培技术 栽种方式 (1)种子繁殖。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条播即可。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缺苗的地方移苗补栽。 (2)无性繁殖。分株栽种。5月上、中旬,去留种田块将芦蒿植株连根挖起,截去顶端嫩梢,在筑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45×40厘米每穴栽种1~2株,栽后踏紧浇透水,经5~7天即可活棵。茎秆压条繁殖。每年7~8月月将半木质化的茎秆齐地面砍下,截去顶端嫩梢,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5~40厘米开沟深5~7厘米,将芦蒿茎秆横栽于沟中,头尾相连,然后覆土,浇足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根与发芽。扦插繁殖。每年6月下旬~8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芦蒿茎秆,截去顶端嫩梢,将茎秆截成20厘米长小段,在筑好的畦面按行株距35×30厘米,每穴斜插4~5小段,地上露1/3,踏紧浇足水,经10天左右即可生根发芽。地下茎繁殖。四季均可进行。地下茎挖出后,去掉老茎、老根、剪成小段,每段有2~3节,在筑好的畦面上每隔10厘米开浅沟,将每小段根茎平放在沟内,覆薄土,浇足水。 田间管理 (1)整地施肥。选择前茬在非菊科作物、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宜。栽种前进行耕翻晒(冻)垡,结合施足低肥,每1/15公顷施腐熟猪、牛粪3000~4000千克或腐熟饼肥150千克左右,整地作畦,畦宽1.5~2米,深沟高畦。生长期间,9~10月份进行1次追肥,每1/15公顷用尿素10千克,撒施并结合浇水,以促进芦蒿的营养生长,防止后期早衰。 (2)清除杂草。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厘米土层内,栽种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累积更多养分。 (3)浇水。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 (4)病虫防治。芦蒿生长期间病虫害时有发生,主要有蚜虫、虫瘿、玉米螟、棉玲虫、刺蛾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酯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大棚覆盖 芦蒿地上部被严霜打枯后,应齐地面砍去芦蒿茎秆,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和杂草,浅松土,每1/15公顷撒施尿素10千克或复合肥80千克,浇足底水,5~7天后扣棚盖膜。一般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进行,同时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压实。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芦蒿大棚覆盖技术自1994年发展以来得到迅速推广应用。 芦蒿栽培有露地或设施栽培,设施栽培芦蒿可采用多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分期分批覆盖,可提早上市,排开上市,均衡供应。大棚覆盖栽培芦蒿,一般覆盖后40~45天,株高20~25厘米时即可采收。露地栽培芦蒿,随着自然界温度变化自行萌发,当日平均气温12~18℃时,嫩茎迅速生长,4月上中旬是露地芦蒿上市高峰。采收时,用利刃平地面在芦蒿基地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可上市。大棚覆盖芦蒿,第1茬采收后,应立即清除杂草、残枝落叶,并追施肥水,每1/15公顷追施5~10千克尿素,覆盖后管理同上。这样再经45~50天,即收获第2茬。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2~3茬,1/15公顷产量达800~1000千克。 ==============================================================藜蒿是鄱阳湖内的一种野生植物,每年阳春三月,南昌人特别偏爱用藜蒿炒腊肉,俗话说:“鄱阳湖里的草,南昌城里的宝”。 每年阳春三月,也是藜蒿盛产的季节。在《神农本草经》中,藜蒿被列为野蔬上品。用藜蒿炒腊肉,是每个江南人都爱吃的一道家常野菜,一直享有“登盘香脆嫩,风味冠春蔬”的美誉。其制作也简单,把藜蒿除去根后的嫩茎切成半寸长一段,腊肉切成丝,外加一些葱段。先炒腊肉后加入藜蒿和葱段煸炒,加入汤料片刻起锅淋上小麻油即成。腊肉金黄,藜蒿青绿,脆嫩爽口,醇香柔润,且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道诱惑着食欲。食后有开胃理气、神清气爽的功效。 它的制作简单,把藜蒿除去根后的嫩茎切成半寸长一段,腊肉切成丝,外加一些葱段。先炒腊肉,后加入藜蒿和葱段煸炒,加入汤料,片刻起锅,淋上小麻油即成,腊肉金黄,藜蒿青绿,脆嫩爽口,且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道。 =================================茼蒿莱 李时珍云:"九月份下种,冬季及明年春季采食"茎叶肥嫩,微有篙气,故名茼篙。茼蒿又名蓬蒿菜、同蒿、菊花菜、蒿菜,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茼蒿原产我国,其名始见于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的《千金·食治》。朝政府颁行《唐本草》作“同蒿”,元代太医忽思慧撰《饮膳正要》称“蓬蒿”,《滇南本草》称“同蒿菜”,《本草从新》称“蓬蒿菜”。茼蒿并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与菊花花的形状似,故有的地方又叫它“菊花菜”、“菊蒿菜”、“春菊”。又因采其上部嫩叶后,下部叶腋便生新芽,春、夏、秋随时可采摘,因而民间又称其为“无尽菜”。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九月份下种,冬季及明年春采食,茎叶肥嫩,微有蒿气,故名茼蒿,花深,状如小菊花。”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茼蒿营养十分丰富,除了含有维生素A、C之外,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菠菜高,并含丰富的钙、铁,所以茼蒿也称为铁钙的补充剂,是儿童和贫血患者的必食佳蔬。还有促进蛋白质代谢的作用,有助脂肪的分解。在火锅中加入一些茼蒿,可促进鱼类或肉类蛋白质的代谢作用,对营养的摄取颇为有益。 氽烫后凉拌,有利于胃肠功能不好的人。 与肉、蛋荤菜共炒,可提高其维生素A的利用率。 将茼蒿氽烫,拌上芝麻油、味精、精盐、蒜蓉,清淡可口,最合适冠心病、高血压人群食用。 用茼蒿做馅料包成饺子、馄饨,别有风味。 和豆腐同烧,便是餐桌上一道味美可口的素菜。 茼蒿也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由于它含有一种挥发性的精油以及胆碱等物质,具有开胃健脾、降压补脑等效能。常食茼蒿,对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记忆力减退、习惯性便秘等,均大有裨益。赞同
E. 藤蒿和茼蒿是一种东西吗
是的。
藤蒿(皇帝菜),多年生草本藤蔓植物,味芳香辛辣,伤寒发热成实者,用藤一味生吃,可去。菊科植物藤蒿的茎叶。藤蒿属浅根性蔬菜,根系分布在土壤青层。茎圆形,绿色,有蒿味。叶长形,圳缘波状或深裂,叶肉厚。头状花序,花黄色,瘦果,褐色。
注意1、藤蒿辛香滑利,胃虚泄泻者不宜多食。2、藤蒿气浊、上火,一次忌食过量。
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蓬花菜 、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中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河北、山东、河北石家庄等地有野生。
F. 茼蒿是什么
茼蒿tónghāo 即蓬蒿。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瘦果有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亦称“蓬蒿”。 为菊科植物茼蒿的茎叶。又名蓬蒿、菊花菜、蒿菜、同蒿菜、义菜(鹅菜)、艾菜,菊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茼蒿的根、茎、叶、花都可作药潮湿,有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的功效。茼蒿具特殊香味,幼苗或嫩茎叶供生炒、凉拌、做汤耐食用。欧洲将茼蒿作花坛花卉。茼蒿属浅根性蔬菜,根系分布在土壤青层。茎圆形,绿色,有蒿味。叶长形,圳缘波状或深裂,叶肉厚。头状花序,花黄色,瘦果,褐色。栽培上所用的种子,在植物学称瘦果,有棱角,平均千粒重1.85克。茼蒿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适温20℃左右,12℃以下生长缓慢,29℃以上生长不良。茼蒿对光照要求不严,一般以较弱光照为好。属长日照蔬菜,在长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不能充分发展,很快进入生殖生长而开花结籽。因此在栽培上宜安排在日照较短的春秋季节。肥水条件要求不严,但以不积水为佳。茼蒿的品种依叶片大小,分为叶茼蒿和小叶茼蒿两类。
G. 到底“茼蒿”是什么植物
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蓬花菜[1]、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中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河北、山东、河北石家庄等地有野生
H. 茼蒿指的是什么菜
茼蒿,是菊科植物蒿子杆和茼蒿的茎叶。由于它的花很像野菊,所以又名菊花菜。茼蒿的茎和叶可以同食,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一般营养成分无所不备,尤其胡萝卜素的含量超过一般蔬菜。原料别名:蒿子杆、蓬蒿菜、蒿菜、菊花菜、茼笋、茼莴菜、春菊、打妻菜、艾菜、花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