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怎样可以帮家人延寿祈福做善事什么是最有效的方法急求,谢谢!
用不着这样吧?我自认为长寿和健康有关系,但是和做不做善事没有必然的联系吧!只要多锻炼,注意饮食,心态平和,就能益寿延年。若说真与做善事有关系,恐怕就是心态平和这一条吧。因为做了善事,自己会很开心,所以心态很好,心态好了自然就心宽体胖。只是长寿的一个因素而已。
2. 怎么做善事什么是做善事哪些善事可以做 什么是好事怎么做好事哪些好事可以做
1 我们这个世界是善恶业这个因缘成就的,一般人心里的念头是恶念多、善念少,所以这世间是恶人多、善人少。
2 善恶的标准,经论上给我们讲一个最起码的标准,我们要把它记住:凡是利益众生的事都是善,凡是自私自利的这都是恶。
3 凡是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都想到自己、自己的利害,在佛法里面这叫做恶念;我们一切的造作,第一个想到本身、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恶业,这就是造作恶业。
4 佛在经上常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要特别地留意,要真正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善恶业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这个十条,十条展开无量无边,归纳起来就这十条。我们看佛像,画的佛像,都会把佛像头部画一个圆光,塑的佛像没办法做。画的都有圆光,圆光上面都有三个字,多半是梵文写的,也有藏文写的,也有中文写的,我都看过,发音是一样的,“唵阿吽”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是梵音、梵语的发音,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十善业道,意思是说成佛了,十善业道圆满了。“唵(ong)”是身业,不杀、不盗、不淫。“阿(a)”是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吽(hong)”是意业,不贪、不嗔、不痴。
在大乘,十善业展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在小乘展开是三千威仪。
十善是性德,圆满的性德。
如果要问整个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什么最重要?我们就晓得十善最重要。你看十善展开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以十善为基础,像盖房子一样那是地基,无论盖多高、无论盖什么庄严,地基是相同的,这个东西没有那怎么会成就?现在佛法为什么衰了?这没有了,这个地基不容易建造,这个地基古代中国人建得最坚固。所以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四面八方承传,时间都不久,有的二三百年消失了;有的六七百年消失了;有的一千多年消失了;唯独在中国,两千年了还存在。什么原因?中国人这个十善根深蒂固,因为中国在十善前面,有因果教育、有伦理教育,特别是伦理教育那是根之根。根之根是什么?孝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根,大根大本。
所以“净业三福”第一条就说明这根,头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第三句,“慈心不杀”;第四句,“修十善业”。换句话说,十善业的根就是前面三句,前面三句扎下去,这个根牢靠。
我们知道佛教承传在四面八方,有儒的根;有道的根,“慈心不杀”是道家,道教的根,“孝亲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这个十善业才坚牢,所以大小乘教法不衰。但是现在衰了。现在衰了怎么办?我们必须要学《弟子规》,《弟子规》是什么?孝亲尊师。我们一定要学《感应篇》,《感应篇》是什么?因果教育。真正明白因果教育,你不会伤害别人,你会爱护一切众生,伤害众生这个念头不会生起来了。有了这三个根,佛法这个大楼才有根基、才有地基,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3. 多做善事可以长活命吗
最主要的是你的心态,当你帮助了别人,内心会有一种愉悦感,当他人因为你的帮助表达谢意时,自己也会对人生充满着希望。
4. 人只要多做善事就会长寿吗 偶不信
咱们不谈抱应之类.
人都是有善良之心的,人做好事后知道自己有用,能帮别人,就会有成就感,心情就好,身心舒畅身体就好,当然会长寿.
5. 看了好多善事善报的故事。我想每天坚持做十件善事,我该怎样做善事做哪些善事
福分是自己付出的回报 是善心善行的回报
凡事守戒 安心为主!!不然一切不顺
我说 不如多多放生功德回向 多多布施 多做慈善 则一切吉祥如意的!!
长寿从放生中来。富贵从布施中来,智慧从法布施中来,健康从无畏布施中来 一切福报都是付出的回报
比如 给弱势群体 送医药 菜米油盐 衣服 卧具 等等·············· 或多多放生功德回向
做善事后 要念诵回向文
大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回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回向三宝众龙天,守护伽蓝诸圣众,三途八难具离苦,四恩三有尽沾恩.三遍
6. 做善事能改变命运吗什么为小善,什么又为大善
建议看《了凡四训》,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大善小善在于发心,不在于事情外相。
善从身边做起,从慈爱和包容自己的家人、亲属朋友做起。
比如你给一元钱给乞丐,发心是希望天下贫苦人都能安乐,则功德无量,是为大善;
若发心是希望自己未来能有好的财运,是为小善;
若给一万元给乞丐,心怀吝啬或者嫌弃其脏,则未有功德,反是作恶。
因果复杂,就如种子发芽需要土壤、阳光、湿度等等很多条件一样,行善是播种,善种要等到机缘成熟自然感得善果,恶也是如此。因果通三世,过去世现在和未来世间,若不信轮回,建议看现代科学的研究《前世今生》
信心坚定非常重要,不要刚供完佛菩萨,把供品吃掉,还希望自己马上中个大彩票。
7. 积德行善真的能够长寿吗
会的,因为做一个好人,半夜不怕鬼敲门,人坦坦荡荡的自然就能长寿啦,如果想做好事的话就去渡渡了解一下
8. 怎么做善事
只要愿意行善就是好的,会有好报。即便抱着你那样的心态去行善,也会有好报。
至于行善的机会其实很多,这次救灾就是很好的机会,钱不在多,发个短信,一元、两元也是善行,放生、帮困也是善行,工作中给同事提供一些帮助也是善行,看到有人做好事,说几句赞叹的话,也是善行,吃素也是善行,等等。自己用心体会,慢慢就知道怎么行善了。
佛教讲修三因得三果。是指,修财布施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简单解释,财布施指用财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你会得到更多财富的好报,法布施是指愿意向人传授方法技巧,你就能等到聪明智慧,无畏布施是指经常给他人提供安全帮助和保护,你就能健康长寿报,顺便说一下,吃素也是无畏布施,因为你不吃肉,就会有动物因你吃素而得免于伤害,这也是无畏布施的一种,能得健康长寿报,现实中,长吃素的人,生病较少,也是事实。总之,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善恶有报,这也是客观规律,要完全理解其中含义,可慢慢来。
一楼的“香光庄严”朋友推荐的“了凡四训”很值得一看,你可以在网上搜“了凡四训白话”更容易看懂。
诸功德中,放生功德最大。
9. 多做善事,必有福报吗
阿弥陀佛!
尊者可读一下《了凡四训》,里面介绍的很清楚。
节选净空法师在《了凡四训》的一段讲记,看了之后就明白了。
我们现在生在这个世间,富贵也好贫贱也好,无论是愚,或是聪明才智,世出世间那些大觉的人告诉我们,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过去世修得的,是夙业所召的。
由这里我们看得很清楚,人生并不是一世就完了,我们总要记住一世的光阴,非常的短促,真正是数十寒暑弹指就过去了。四十岁以上的人,对于这个体验,都相当的深刻。读到祖师的教训,当然比年轻人的感受要来得深,这就是有了几十年亲身的经历,尤其在这一本书里面,告诉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我们要学、要记住的。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记住,我们要修福、要培福、要惜福,这福报才享之不尽。好比我们耕种,今天有收成了,还要继续准备明年的种子;如果不懂得修福,不懂得培福,也不知道惜福,纵然用尽心机,所得到的一切享受,还是属于宿世的福报。
譬如说我是个出家人,想出种种的花样,来引诱大家来供养我,俗话常说:‘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来拜什么,把你们的钱财送来给我,这是偷盗的行为。这样得来的钱,诸位要晓得还是命中注定的,命中本来就有的。命里没有,作怪的和尚很多,居士还是不去拜。可见得来拜,来供养的,还是命中注定的,绝对没有无因之果。
这个福报,等于说你不用这个手法,机缘慢慢的成熟,慢慢的受用;用了这些手段,只是使机缘提前成熟,只不过是做增上缘而已,但是福报享尽就没有了。
这好比在公司里面服务,借支薪水。你要不借支呢?按月给你,月底一到公司就发给你,你的生活很稳定。我今天想个理由借钱,把一年的薪水都借过来,花得很自在,几个月花光了,但是后几个月就要受贫穷之累了。所以这些道理明白之后,我们敢不敢再作怪呢?敢不敢再想花样呢?所以想尽了花样得来的,还是命中有的那一份,这要明了。
我们不但不借支、不透支,更要常常积蓄。怎么积蓄?就是要改过修善,积功累德,这叫做积蓄。若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则有求必应了,这几句话是《了凡四训》最重要的效用。教我们初学的时候,大家都一样,了凡居士也不例外。初学的时候很难,善恶参杂。初学的方法,还是用功过格。对于业障轻的人,他可以不必要,因为他每天起的恶念少,善念多。对于业障重的人,每天起的善念少,恶念多,功过格就很重要了,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功过格一打开,看我今天起多少个恶念,起多少善念,做多少恶事,做多少善事。一日之中善多,还是恶多,天天比较,月月比较。果然大家要这样认真去做,我想三年之后,就可以做到唯善无恶。心里面不起念则已,一起念就是善,不会再有恶念。到这个时候,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有求必应。
本来福薄,现在福报现前了。福报从那里来呢?因就是行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善恶报应丝毫不爽。你要以为没有报应,那就大大的错了,决定是有报应的。也许有人会问,我起心动念都是善,为什么我的报应不好呢?那自己就要明了,应是过去世的罪障太重了,现在幸亏是修善,要是不修善恐怕连人身也保不住。眼前受这一点小苦,正是消过去世的重罪,佛经里常讲重罪轻报。所以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要深深的相信,不可以有疑惑。我们读过《四十华严》,里面所讲的十种恶人,就是教导我们自己检点。换句话说,首先我们要明了,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万万不要把恶事当做善,把善事当做恶,那亏就吃大了。自己造罪业,还以为自己在行善、积功累德,那就太冤枉了。
所以世出世间的学问,无非是叫我们辨别善恶、辨别是非、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这才叫有学问。所以真有学问的人,他才能转无福为有福,转夭寿为长寿,不寿就是短命。这几桩,都是应在袁了凡自己本身上。了凡没有福报,寿也没有,命里没有儿女,这些他都转过来了。这是说的世间法。我们不能轻视世间法,为什么呢?假使世间法里我们要求都求不到,还有障碍转不过来,出世间法就没有指望了。因为出世法的善根福德,要比世间法的善根福德高得多了。我们自己修的善根福德,连世间法的水准都够不上,那么出世间就不必讲了。
10. 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非常长寿,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
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非常长寿,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
所以我们每天的心情都要放好一点,保持自己有一个善良的一颗心去迎接生活上的每一些事情。这样也是对我们的寿命有很大的关系的,因为当我们每天的心情好起来,不用去理会和记恨很多东西。也能让我们每天的睡眠质量和心情都放得非常好。有时候有一个好的睡眠,还有一个好的心态,让我们有一个善良的心,也是会对我们的寿命有一定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