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百多老人离世后,送出的寿碗吉利能用吗
百岁老人过世后送出的寿碗只能是作为一种纪念品,而不能用于其它的地方使用。
『贰』 人死了为什么要在门口摔碗
人往生后,要在头前放一个瓦盆用来烧纸钱,出殡的时候,这个盆要由所有的后代共同拿到门外,在棺材头前摔碎,传统民俗中叫“摔老盆”。
摔老盆是后代行孝道和参与继承遗产的依据。
有的人终身无子女,家族里的晚辈谁愿意摔,遗产就归谁;要是没有人愿意,那么就用棺材把这个盆压碎。
有的地方不把盆摔碎,而是把盆留下喂猪用,认为这样猪养的旺。
摔碗,一定是摔供往生之人米饭的那只碗,意思跟“摔老盆”是一样的。
如果往生之人的年纪很大到八九十岁了,这只碗就叫“寿碗”,是要被众人争抢的;抢到了就叫“讨着寿”了,这个碗要给家里最小最受疼爱的孩子使用。这是个传统习俗,叫做“摔盆”,详细如下:
旧时出殡,将起动棺材时,先由主丧孝子跪在灵前将一瓦盆摔碎,这一习俗叫做“摔盆”。又称“摔老盆”或“摔尸盆”,亦称“摔丧”。瓦盆是放在灵前烧纸用的,它由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来摔。要是由别人摔,这一特殊的丧仪将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一举拉近,甚至确立了继承的关系。摔盆有个讲究,要一次摔破,越碎越好,因为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瓦盆一摔,就如一声号令,杠夫迅速起杠,摔盆者扛起引魂幡,驾灵而走。
摔盆这一习俗古已有之。到明清时期则非常盛行,且一直沿袭到近代。《北平指南》第七编有“摔丧驾灵”的记述:“出殡时刻,率于清晨行之……柩出堂,孝子手执纸幡导于前,诸晚辈随之,均齐声号哭。及外门,上小杠;至大街,上大杠。上大杠时,孝子跪摔丧盆(形如扁缶,底正中有一孔,置砖上。砖糊以纸,作书套形,摔时必使粉碎)。”明清古代小说中述及“摔盆”这一习俗的地方也很多。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风协理宁国府》,谓秦可卿生前无子,死后,她平时身边侍奉她的有个叫宝珠的丫环,“万愿为义女,请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为此很高兴,“即时传命,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姑娘’。”出殡之日,“宝珠行未嫁女之礼,摔丧驾灵,十分哀苦。”(第十四回《林如海灵返苏州郡,贾宝玉路谒北静王》)《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没有儿子,所以,其妾李瓶儿死后,出殡之日,“那女婿陈经济跪在柩前摔盆”(第六十五回《愿同穴一时丧礼盛,守孤灵半夜口脂香》)。第八十回《潘金莲售色赴东床,李娇儿盗财归丽院》写西门庆死后出殡之日,“临棺材出门”,又是女婿陈经济在灵前“摔破纸盆”。
『叁』 九十岁老人去世后可送寿碗给朋友吗
你好,在民间土风习俗中,长寿老人使用过的东西,是可以接受的。带有福气。碗也是其中一种,可以送朋友。
『肆』 寿碗的寿辰用碗
中国的民间传统,老年人过生日的时候为来祝寿的客人准备的碗,一般是60,70,80及以上“满十”的寿辰时用的。讲究点的人家一般会专门去烧寿碗的地方做自己家老人的寿碗,上面印有寿星的彩色陶象,写着‘某老人几十大寿’以及在寿星老人像的两边用对联形式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利话语。
这种习俗在乡村一直保留着,在城市里便已经逐渐淡化了。很多人觉得省事,也可以直接买做好的寿碗,只是没有老人的名字罢了。但在川渝一带烧寿碗的习俗特别盛行。
寿碗的来历:
据说,从前在参加老人寿辰时,有些讨寿者喝得酩酊大醉时,就将寿碗装进衣袋,或大抢出手,不仅拿寿碗,而且拿碟盏,此举主家并不责怪,反认为“有福有寿”。有的人宴后向主人讨要寿碗,也有主人主动赠庆寿者“寿碗”一对,使受赠者沾老寿星之福,俗说有“延年益寿”之兆。
『伍』 自家老人去世的寿碗自家人能用吗
如果是老人专属的碗还是别用,用了就属于偷盗,除非你家里实在没有碗了,只有那么一个。如果你非常喜欢那个碗,多修善法,回向给老人,碗当个念想可以
『陆』 请教啦~寿碗可以送给过生日的老人吗
寿碗一般是寿星家准备的,来宾回时带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