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利局下属单位有哪些
以重庆市水利局为例,
局直属事业单位包括:
1、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重庆市水利局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中心
3、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总站
4、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5、重庆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
6、重庆市水资源管理站
7、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8、重庆市河道管理站
9、重庆市水利发展研究中心
10、重庆市防汛抗旱抢险中心
11、重庆市水利信息中心
局直属企业单位包括:
1、重庆市水利水电发展总公司
2、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1)湖南长寿街饮水工程移民扩展阅读
重庆市水务局的职能:
(一)负责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贯彻执行水利水资源法律法规规章及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水利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起草水利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组织编制全市水资源战略规划、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重大水利规划。
(二)负责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和保障。组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拟订全市和重要区域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
负责重要流域、区域以及重大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调度。按权限组织实施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和防洪论证制度,指导开展水资源有偿使用工作。指导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供水工作。
(三)按规定制定水利工程建设有关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提出全市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向、具体安排建议并组织指导实施,按市政府规定权限审批、核准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出市级及以上水利资金安排建议并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四)负责水资源保护工作。组织编制并实施水资源保护规划。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工作,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
(五)负责节约用水工作。拟订节约用水政策,组织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有关标准。组织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等管理制度,指导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六)指导水文工作。负责全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站网建设和管理。对江河湖库和地下水实施监测,发布水文水资源信息、情报预报和重庆市水资源公报。按规定组织开展水资源、水能资源调查评价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
(七)组织指导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保护与综合利用。组织指导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指导重要江河湖库及河口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指导河库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流量水量管理以及水系连通工作。承担全市河(库)长制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及重庆市河长办公室日常工作。
(八)指导监督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组织实施具有控制性的和跨区域跨流域的重要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九)负责水土保持工作。拟订水土保持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监测预报并定期公告。负责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指导重点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的实施。承担重庆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十)负责农村水利工作。组织开展大中型灌排工程建设与改造。组织指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组织指导节水灌排有关工作。指导农村水利改革创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小水电改造和水电农村电气化工作。
(十一)负责水利工程移民管理工作。拟订水利工程移民有关政策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验收、监督评估等制度。
负责指导监督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负责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综合协调、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负责三峡库区对口支援等工作。承担重庆市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办公室日常工作。
(十二)负责组织重大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协调跨区县(自治县)的水事纠纷,指导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依法负责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指导水库、水电站大坝、农村水电站的安全监管。指导水利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
(十三)开展水利科技和外事工作。组织开展水利行业质量监督工作,组织拟订水利行业的地方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并监督实施,组织重大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负责水利对外交流、合作等有关涉外事务。
(十四)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要求,组织编制全市洪水干旱灾害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工作。组织编制重要江河水库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及应急水量调度方案,按程序报批并组织实施。承担防御洪水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工作。
(十五)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㈡ 洋县李家村移民点饮水是哪里供应是否卫生
这个你可以放心,移民点的饮水都是经过多方检验过的,扶贫部门也对饮水进行检查,符合卫生标准
㈢ 繁峙县的经济
2005年—2010年,繁峙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0.8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3.5亿元,增长2.1倍;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53亿元,增长1.2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1.2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9.37亿元,增长22.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5866.96元,增长到2010年的达到13839.7元,增长1.4倍。
2013年繁峙县GDP完成33.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5.2%;财政总收入完成3.5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1.45%;工业增加值完成13.9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71.1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29.3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5.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3839.7元,同比2012年增长16.2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236.5元,同比2012年增长20.5%。 截止2013年,繁峙县县粮食总产达7000万公斤,同比2012年增长22.7%。干果经济林建设达到3.2万亩,集中连片发展设施蔬菜种植500余亩,日光温室、移动大棚总数达到488座。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7614万元,农民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314元,占到总收入的40%以上。培育出银河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育新养鸡场两个日产值达万元的畜牧养殖企业,畜禽优种覆盖率达80%以上。
2013年发展种植、养殖、农机等农村合作组织73个。投资1611万元用于114处农村饮水解困,解决了3.2万人和8043头大畜的安全饮水问题。2013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科学与技能培训1.9万人次,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1000户。
整合涉农资金74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打造砂河、大营、杏园等6个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33万亩玉米亩均增产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0余元,粮食总产量达7300万公斤。 繁峙县新建设施农业园区5个,农业面积达5000亩。投资210万元,扶持发展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0年以繁峙先重点发展倚铁矿,铜矿为主的资源型工业。投资45亿元的金德成信钼矿采选和冶炼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2013年,中兴实业V法配重项目的达产达效和精密铸件项目的开工建设;华茂300万吨特钢投产;宝山公司30万吨非磁性选矿项目的全面投产。振华微晶铸石项目开始建设,预计2014年年投产。
2013年,繁峙县25万千瓦风电场开始建设,2014年并组发电,年产值达25亿元。 繁峙县2012年投入3.52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改善。2013年1—7月份,投入1.46亿元用于教育事业, 投资906万元,对16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餐厅进行了改造。为繁峙中学、砂河中学投入500万元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并分别为这两所中学每年拨付200万元、150万元经费。投资550万元,新建杏园初中学生宿舍、学生餐厅。投资164万元,新建杏园幼儿园。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下茹越寄宿制学校。
截止到2013年底繁峙县共有中小学47所。 繁峙县中小学繁峙县彩璟小学繁峙县砂河第三中学繁峙县逸夫小学繁峙砂河第四中学繁峙砂河镇第四小学繁峙县兴旺庄明德小学繁峙县第二中学繁峙县育英中学繁峙砂一明德小学繁峙县砂河二中繁峙县金山铺中心校繁峙腾飞职业高级中学繁峙县繁城中学繁峙县东城明德小学繁峙县东山明德小学繁峙砂河第二小学繁峙县季家庄寄宿制小学繁峙县笔峰小学繁峙县实验小学繁峙县新苗幼儿园繁峙县北城中学繁峙县东魏明德小学繁峙县西城小学繁峙县集义庄中心校繁峙县砂河第一中心校繁峙县杏园中心校繁峙县神堂堡中心校繁峙县华岩明德小学繁峙县元山小学校繁峙博奥计算机学校繁峙县贾家井明德小学繁峙县古家庄中心小学繁峙县砂河第二中心校繁峙县岩头中心校繁峙县大沟中心小学繁峙县东山中心校繁峙县北城街小学繁峙县繁城第一中心校繁峙县下茹越中心校繁峙县光裕堡中心校繁峙县柏家庄中心校繁峙县第二职工幼儿园繁峙县南街明德小学繁峙县小砂河明德小学繁峙县教师进修学校繁峙县繁城第二中心校繁峙县大营中心校 繁峙县2013年累计投资10多亿元,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集中供热站、体育馆、西环路等100余项市政工程。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40万平米,80%以上的城区面积实现了供热覆盖,繁峙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8平方公里,是“十五”末的近2倍。投资3900多万元完成了砂河镇基础设施、市容市貌等多项改造,砂河重点镇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2013年,繁峙县交通方面投资9771万元,完成了385.6公里的通村水泥(油)路建设。投资2790万元,完成了涉及76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示范村总长287公里的街道硬化工程,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8%,公路总里程是“十五”末的1.6倍。电力工程完成了4条总长95公里的输电线路建设,改造增容电站7座,城乡实现了户户通电的目标。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工程27.5万亩,退耕群众直接受益1.4亿元,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12.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12.4%提高到“十一五”末的16.8%。
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2015年8月,从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区)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繁峙县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
近年来,繁峙县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工作纳入该县“五城联创”总体工作目标,吹响了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集结号,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思路、狠抓落实,使全县双拥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形成了军地共建双赢的良好局面。 2012年,繁峙县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截止到2012年,新增就业岗位2567个,安置4050人公益性就业岗位,解决困难群众就业1734人。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200元提高到29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43%。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3784.6万元,共有21714人次受益。
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25个村、15000人、4125头大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扶贫移民工程,2012年完成移民房建设1120套。投资9900万元的集中供热扩容工程,新增加13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 2012年9月21日起取消药品加成,全部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投入500多万元取消以药补医,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等制度,提升公立医院公共服务功能。
㈣ 南水北调中线 (丹江)移民 安置费
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长寿街道办事处: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征迁安置补充规定》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乐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六月九日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征迁安置补充规定
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经新乐市委、市政府研究并向上级部门请示后,根据石家庄市政府批准的《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新乐市段征迁安置实施办法》(石政函〔2006〕36号)并结合我市征迁工作实际,对占用农民责任田安置方案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征占集体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调水办要全额拨到各乡镇,各乡镇要全额拨到各村集体帐户专户储存,由村委会按农村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乡镇政府、市财政局、农业局、监察局要加强监督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及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对农民进行货币安置后剩余的资金,归村集体所有,在未调整土地前严禁动用。如发展村公益事业确需动用的, 需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并且经被占地农户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违犯上述规定擅自动用补偿安置资金的,依法严肃处理。
二、坚持因村制宜、因户制宜,采取灵活方式进行安置
1、本村农业安置。有机动地且能收回,能满足被占地农民生产需要的,由村集体按被征地标准地亩,拨给农民相应面积的土地,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手续。
2、货币安置。以每年每亩900元为上限,以本轮承包期为期限,由村集体一次性支付给农民安置补助。货币安置后,被占地农民享有村集体的一切福利。本轮承包期结束后,参与村集体调地。到本轮承包期结束如不能调地,要考虑物价因素,由村集体继续给予安置补助。
3、自谋职业自主安置。农户责任田被全部占完,且自愿自谋职业自主安置的,由本户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合法的新的居住地房产证明、正当职业及稳定的收入来源证明, 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查确认其具备自谋职业条件后,办理相关手续并予以公证。 在户口迁出后,可由村集体将工程征用该户责任田的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全部支付给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安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必须严格按《实施办法》中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三、乡镇党委、政府是征迁安置的责任主体,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指导各村制定适合各村的安置方案,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对工作量大的村,要派驻工作组,协助支、村两委开展工作。对群众可能提出的问题、征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提前制定应对预案。信访、公安等部门要全程介入,全面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干扰工程建设、煽动群众闹事的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主题词:印发 文件 通知
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
发: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微山湖是安静的,水中3米多高密密排列的芦竹丛不时随风轻轻舞动,不远处的芦苇荡偶尔有水鸟出没。
“几年前,这里还都是天然涝洼地(湿地)改造成的耕地,种着密密麻麻的小麦和大豆,不要说芦竹、水鸟,连水都是浑浊的。”山东省微山县环保局局长于恒启回忆说。于恒启还兼任济宁市南四湖人工湿地管理处主任,“南四湖(又称微山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走廊和重要的调蓄区,其调水水质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早日实现的关键要素。2005年,省环保局确定在南四湖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到今年已经恢复湿地38万亩。”
梦里水乡今又见
“小时候,这里就是一片片的水塘,摸鱼、挖菱角,都是我和小伙伴们的游戏。”张延亮在回忆往事的时候眼睛亮亮的。
张延亮今年54岁,从小生长在南四湖畔,现在是微山县昭阳街道西万三村党支部的副支书。
1988年,国家要开发南四湖湿地,鼓励农民多种粮食。从那时起,在围湖造田的热潮中,南四湖的命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但是南四湖地势低洼,一遇汛期,一年的收成就成了泡影。张延亮发现,不仅脱贫致富的愿望离自己越发遥远,一同消失的还有清澈的湖水、鲜嫩的莲藕,与水鸟、游鱼为伴的童年时光只能在梦里出现了。
2003年,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一年,南四湖被正式确定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走廊和重要的调蓄区。为确保水质达标,在当地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张延亮和乡亲们纷纷在原来耕种“一麦一豆”的土地上种下政府推荐的芦竹,退耕还湿的序幕悄然拉开,南四湖的命运发生了第二次转变。
“你要问我当时的感觉,那就是两个字‘没谱’,芦竹这个东西我们以前见都没见过,也不知道种了有什么好处,但是种小麦大豆实在是没什么收益,当时看到一份国家发改委的材料,知道芦竹这东西,是上好的造纸原料,有收益,环保,根系能够净化水质,当时大家都觉得这可能是个出路。”张延亮实话实说。
经济效益也许一时无法体现,但退耕还湿之后,环境的改善让张延亮喜出望外。“鸟儿又飞回来了,小鱼儿又看见了,水也从混个澄儿的,慢慢变清了。没想到,梦里的东西也能成真,真的没想到。”
环境初步改善后,山东省环保局逐渐实施“治、用、保”的治污措施,确定在南四湖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并把该项目作为点源治理后的一项保底把关工程。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降解是非常明显和有效的,在湿地植物茂盛期COD的去除率为30%-50%,总磷的去除率为35%-60%,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35%-65%。”于恒启用数字向记者证明。
截至目前,南四湖人工湿地试验工程人工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3000亩,加上保护修复自然湿地2000亩,试验区已经形成5000亩的人工湿地规模。同时,与湿地试验工程相配套的橡胶坝工程已经完工,配水工程、表面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南四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已成为南水北调东线最大的环保工程。
“碧玉”“黄金”从何而来
“我们从第一年就感受到了种芦竹的好处。”张延亮笑着说,“以前种庄稼,每亩地一年也就有500—600的收入,到了现在,一亩芦竹不算补助,已经能够达到800-1000元的收入了。”
“老张说的没错,环保工程建成后,不单单改变了南四湖的水质,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恢复南四湖的自然生态,增加南四湖的环境容量,还真正地给湖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于恒启从宏观的角度给记者做了分析。
西万三村的农民绝对是退耕还湿的最直接受益者。2005、2006、2007年连续三年,在环保部门指导下,村民不断扩大芦竹种植面积,到目前村上已经种植了600亩。同时,政府在这三年里连续对农民进行补助,根据台田上已开发耕地的土质不同,补助标准分别为300元、400元、500元,同时还投入财政资金为引进的芦竹苗子买单。
有种就要有收。按照政策安排,村里由地方环保部门牵头,与当地造纸企业签了订货合同,年底收割后交给芦竹中转站,然后打包卖给企业。目前一市斤的收购价格是一毛二分五,合同一签就是三年。西万三村共有432户人家,从种粮变为种芦竹,粗略估计全村一年可以增收几十万元。
微山县为充分利用好湿地资源,积极发展适合土壤生长的经济作物品种。近年来,全县先后发展了浅水藕、杞柳等适合涝洼地生产的经济作物。目前,全县发展杞柳种植面积3万多亩、浅水藕2万多亩,两种作物为全县年创收益达5000万元。
而山东省日前印发的《南水北调黄河以南段及省辖淮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资金管理办法》,对退耕还湿农民按退耕面积进行补偿,已被明确列在该省大规模生态补偿试点相关利益主体的第一位。
环境好了,收入高了,农民的心气儿也就顺了。
“犁遍荒原栽碧玉,耕尽沃土种黄金”,这是张延亮写的诗。
“现在,我特别希望亲友们来我家串门,每次我都带他们参观村里的芦竹基地,看看鸟,打打鱼,村里最近又铺上了硬质路面,玩耍之后还可以观光。说不定以后还能发展旅游业。”张延亮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盼。
这些是其他地方补助的情况,具体的应该由本地政府决定。我给这些是提供给你参考的,有什么不合适的或者不合理的找当地政府理论。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并予以采纳,感谢您的提问,祝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