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妈妈(50岁)最近脚后跟老是疼,说好像是里面的骨头疼,是怎么回事啊怎么解决呢谢谢
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同时它也是引起脚跟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因而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因而症状会缓解。但若过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渐增,症状又会再现。在足底近足跟处,您通常可以按压到明显痛点。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
理学检查可发现,病患最疼痛处在跟骨的前内侧,被动地往上牵拉病人脚趾,或请病人用脚尖站立,会引发足跟疼痛。足部的X光片有时可以见到跟骨处产生骨刺,但骨刺的程度与足底筋膜炎无绝对关系,故其诊断是以临床症状为主,并可辅以超音波影像。一般而言,足底筋膜炎的较常见于女性、肥胖者、及老年人。
足底筋膜炎最主要的症状:行走时足跟底疼痛;足底有明显压痛点。严重患者站立甚至休息时也会有疼痛感。
足底筋腱出现无菌性炎症,属于足跟痛的一种。
足底靠近足跟或足部中央等有疼痛感,通常发病缓慢。好发于较肥胖中年妇女和喜爱运动者,如长时间跑跳的专业运动员、舞蹈家以及长距离行走的普通人。另外喜好穿软底鞋和大运动量的人也多见。在早晨下床或行走头几步时感疼痛较重,进一步活动后疼痛可部分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又可加重症状。检查时可见足跟部前内侧肿胀。跟骨内侧结节及跖腱膜起点2-3厘米处有明显压痛。还要观察有无足部力线异常,有无胫骨内翻,足内翻及平足、高弓足,跟腱有无挛缩等。X线检查:约50%病人可见跟骨结节跖侧有骨刺。B超及MRI检查可见跖腱膜增厚,水肿。
以下这些原因可能引起足底筋膜炎:
1、穿着高跟鞋
2、体重增加
3、走路及爬楼梯的次数增加,以及长时间站立
如果您经常长时间穿着高跟鞋,包括西式长靴,那么在您足底有一层类似肌腱的组织将会因此发生挛缩。医学上称这层组织为足底筋膜。在你活动的时候,牵拉这层已经短缩的筋膜就会产生疼痛。尤其在早晨起床时,光脚踩地行走时常会发生这种痛性牵拉。
在体重增加时,你也很可能患上足底筋膜炎。特别是走路走多了或者穿着后跟较浅又不坚固的鞋长时间站立。正常情况下,在你的足跟骨下方有一层脂肪组织。体重增加时,在进行双足站立负重活动中,过多的重量会增加对这层组织的压力,而使其遭受破坏,引起足跟痛。
喜欢跑步锻炼的人也容易患足底筋膜炎。常在你改变练习方式,增加跑步距离和频率时发生。如果你经常在高低不平的路面跑步,也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另外,当你的运动鞋磨损严重,特别是后跟底,无法为你的足跟提供足够的保护也可能患此病。
除此之外,先天性足弓异常,比如高弓足或者低弓足患者,较正常足弓更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
引发足底筋膜炎的病因有哪些?
(1)步行时,跖趾关节背伸,牵拉足底筋膜,从而牵拉跟骨结节。随着年龄增大,足部肌肉、韧带力量减弱,足底筋膜牵拉跟骨结节的力量增大,长期反复牵拉使足底筋膜起点部发生微小撕裂,继发炎症,引起疼痛。
(2)足底筋膜跟骨止点处的骨膜炎和跟骨内侧结节的疲劳骨折。
(3)屈趾短肌止点炎症和水肿及其增生的骨刺导致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支神经的卡压。
足部的一些其它疾病,如足弓下降、胫骨内翻、跟腱挛缩、跟骨外翻、足旋前畸形,中老年人的足部肌腱、韧带发生退变后足弓的改变等,都会使足底筋膜承受更大的应力,长期慢性的牵拉可使局部腱膜发生微小撕裂,局部水肿产生无菌性炎症。最近有人把足底筋膜炎称为“网球跟”。
处理: 穿有足弓承托的专业健康鞋或配合物理治疗均可治疗足底筋膜炎,较严重者需咨询医生, 配合消炎止痛之药物,配合休息、温水泡脚有助足底筋膜炎之康复。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我
2. 年龄大的中年妇女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你好。中老年人的脚后跟疼痛常见原因有根骨骨刺,跖腱膜或跟腱附着处的慢性炎症。防治方法:1、尽量少走路,慎用按摩推拿,尤其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在疼痛部位刺激,这样非但不会使病情好转,还会引起相反的后果。2、选择宽大、柔软的鞋子,保护足弓和脚跟,比如旅游鞋,最好不要穿皮鞋。3、每天睡前热水泡脚20-30分钟会有利于控制病情或恢复。
3. 中年妇女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疼即足跟痛原因很多其中由于机体的老化跟骨结节退变、钙化也可以导致脂肪垫炎、滑囊炎形成足跟痛足跟脂肪垫炎是由于足跟长期受到压迫和感受风寒引起跟垫发炎表现为足跟底肿胀有潜在压痛炎症波及跟骨骨膜或滑囊时还会有深压痛少数患者因足跟骨刺引起
意见建议:建议拍个X光片检查一下明确病因治疗主要是外敷,足跟居优堂传世--帖,就可的。此外局部休息也很重要特别是足跟着地支撑动作及负重行走站立过久都应该避免。祝早日康复
4. 我妈妈今年50岁,这一周以来她的脚后跟疼的特别厉害,请问是什么原因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专拉而引起的属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
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
1: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达100%
2: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两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达100%
5. 50岁绝经妇女最近脚后跟总是疼痛到底怎么
闭经年龄与月经初潮年龄无关,也不受生育次数、避孕措施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停经12个月后,女性也仍有怀孕的可能。
6. 我妈妈,今年50岁,脚后跟痛。怎么回事
您好!真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从上面所讲解您妈妈脚后跟疼痛的有太多原因引起的,如:血循环障碍、跟腱过劳、内风湿、糖尿病、肾脏排毒不好等。建议采用专业敏斯特品牌的足部预防矫正的足跟疼痛垫来缓解您妈妈的脚后跟疼痛。产品为100%医用硅胶制作而成,主要针对足底腱膜、足底脂肪修复、足跟疼,女性长期穿高跟鞋脚痛和神经瘤鸡眼、脚茧、足部疲劳、酸痛等软化脚茧并恢复足部行走最佳状态。足之友健康足部辅具店为您解答。祝您妈妈早日康复!
7. 中年妇女的脚后跟老是痛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 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 脚跟血脉不活。第二种:脚跟受风湿。这类病人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天气忽冷忽热时,行走时脚后跟疼痛难忍。 第三种:跟腱炎,脚跟骨刺。及时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就可以的,比如-(居优堂传世足跟痛帖 即可。平时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
8. 妈妈(50岁)最近脚后跟老是疼,说好像是里面的骨头疼,是怎么回事啊怎么解决呢谢谢!!
这是现代比较常见的足跟痛病,对于这种病在全国名老中医献方活动中有一外用组合方治疗此病甚效,叫做足跟痛消散,一熏一敷,效果非常好。目前此方有专门配制了在网上卖的,你具体你可以查一下。
9. 老妈五十岁,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如果不是骨质问题。最好去医院看中医,把脉是否是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