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类将来可以只用维生素等营养品维持生活吗还有人类能够冬眠吗如果人类冬眠可以提高寿命吗
关于冬眠是否可呀延长寿命的问题。科学家有如下解释:
科学家认为我们可以从与人类的基因非常相似的肥尾鼠狐猴身上寻找答案。研究人员克里斯·史密斯认为肥尾鼠狐猴类灵长类动物具有不可思议的特点,冬眠是一种延长寿命的途径。史密斯认为如果将一些身患重病或者绝症的病人进入冬眠状态,那么呼吸降低的同时也会减少心跳次数,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等待器官移植。据了解,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艾伦从1989年起就开始研究深度睡眠问题,结果显示虽然深度睡眠更有助于深空飞行,但是冬眠技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寿命的延长。
『贰』 动物延长生命的各种方法
海参的夏眠,
『叁』 怎么样延长自己的寿命
生命是一个源于生终于死的过程。在生这一方面,成就已彰彰在目。从两个细胞的结合开始,生命已可以受到控制,虽然距离随心所欲的阶段尚远,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冷冻(可以长达若干年)、胎儿接受手术等在十几年前还是匪夷所思的事,现在已司空见惯了。然而,在生命的另一方面,困难却大得多,科学家甚至连衰老是怎么形成的,是什么引起自然死亡的,仍然未弄清楚。当然,这不等于对此一无所知。近年的研究有一观点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人的生命最长可以达到120岁。一些科学家预测,如果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至下个世纪,把最高年寿延长至160岁是有可能的。不过,要首先明确延长生命的真正含义,它不该是没有质量的数量延长,植物人的生命已失去真正意义。延长生命不是为失去活力的生命增加岁月,而是为延长了的岁月增添活力,所以延长生命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抗衰老。
环顾身旁和世界,不乏这样两种不同的人:一些人从容貌至活力都比实际年纪要年轻许多;另一些人则未老先衰,或随年龄增长而明显老化,有些更先从大脑开始死亡(老年痴呆)。他们有什么不同?最不相同的一点可能是遗传。美国加州大学的米切尔·罗斯教授,是一位专门从生命进化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延长生命、对抗衰老的进化生物学家。他以果蝇为研究对象(因为果蝇的生命周期较短,较易看到繁殖后的变化),在进行了70代繁殖后,他成功地把果蝇的生命从40~45天延长到80~90天,即延长了一倍,相当于人活到150岁。这说明一个事实:越是迟生育的果蝇,越是长寿,而他们用来交配繁殖的就是这些较迟繁殖的果蝇。这就第一次证明可以把动物的衰老推迟。
罗斯的发现使人们重新注意到一个生物现象:越是生命周期较长的动物,生育期越迟,生育率也越低。以人类来作纵和横的比较,我们的先辈远较我们早婚、早育、多育,生命也较短;当今世界上,越是人均寿命短的地方,人越是早婚、早育、多育。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规律?罗斯预测,在25~30年内,他的研究可以带来真正有效的抗衰老成果,这不会是一粒药丸或一剂针药,而是一系列复杂的治疗,包括骨髓细胞移植、激素治疗、注射某些酶等。尽管罗斯预期的产品还未问世,但已有科学家在把一些激素类抗衰老药用于人类临床试验,而且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这就是生长激素的应用。
目前,有关生长激素的应用争议很大(由于增加细胞分裂,理论上会致癌),而且费用昂贵,普遍推广还不是时候,在英国,一些医院试用它为即将做手术的老年病人增强体质,其研究成果还有待证明。现阶段,生长激素只在死人的脑垂体中提取,如要大量应用,只有借助遗传工程技术生产才行,另一种具有重要抗衰老作用的激素,是睾丸激素,它同样有加强肌肉的作用,对此美国也正在进行有关的临床实验。拉德曼教授说,几年后,对于这两种激素的功效会有研究成果的。他确信,现时 70~100岁的老人,其身体健康将大有改善的余地。
如果认为以上科学成果目前尚不为一般人所享用的话,那么一种已经证明非常有效的且可人人共享的抗衰老方法就是节食了。节食,并不是简单的少吃食物,而是少吃不利健康的食物。目前世界公认平均预期寿命最高的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最合理的。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低热量,多吃鱼和海产、蔬菜、谷物,少吃肉。最典型的是日本冈绳岛的居民,在那里120岁的寿星并不少见。他们的饮食习惯是人类的活样板,它证明了科学家早在1935年就在实验老鼠中发现了的节食方法对人类同样有效。早在30年代,美国科学家用两组老鼠做实验,一组放任饮食,一组只准吃正常所需热量6成的食物,结果在近3年的研究中,放任饮食的老鼠死光了,节食的一组老鼠很多仍活着,其中一些的寿命还延长了一倍。90年代,有关实验便大规模进行。美国药品食物管制局与国家老年协会,动员了100余名研究员,利用多达两万只动物(老鼠、兔、猴子、猩猩)进行实验,实验所要知道的不是节食是否有效,而是怎样生效,如何有效。已知的情况包括:(1)动物的体温下降,有些降至相当于人体温度28℃的程度,这使一些动物有时处于差不多冬眠的状态,有时处于正常代谢状态;(2)较少“自由基”。这是一系列缺少电子或多了电子的氧电子,很不稳定,会在体内细胞中四处找寻可以结合以分享电子的原子,从而引起连锁性波动。一种理论认为,这是引致多种病变和衰退的原因;(3)身体能较快清除体内产生的或外来的毒素,如各种致癌物质;(4)免疫系统较活跃,尤其是在老年期。
威斯康星大学的节食权威理查德·韦恩德鲁赫副教授曾作出谨慎的估计:如果人类可以像实验动物那样一出生就严格节食的话,那么人的最高寿命可以延长约3成,即从120岁延长至150~160岁。人若是30岁后才开始节食,也可以延寿1成,平均75岁可延长至83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节食改善的不仅是数量——年数,而且是质量——健康状态。节食的动物
『肆』 冬眠的熊和不冬眠的熊哪一个寿命更长
熊是否冬眠与其寿命似乎关系不大,倒是与体型大小有关。
熊属于食肉目、熊科、熊亚科(熊科中还有熊猫亚科),共有懒熊属 、眼镜熊属、马来熊属、熊属四个属。其中,马来熊为体型最小的熊类,也是唯一不冬眠的熊亚科动物。
马来熊的寿命在20余年,而其他熊亚科动物,寿命都在30年以上。
熊的冬眠与其他大多数动物的冬眠不同。缺乏食物是动物冬眠的主因,如果食物充足,许多熊不会冬眠,反而会整个冬天都在狩猎。小型哺乳类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会急速下降,新陈代谢速率降低,处于休眠状态。但熊的体温只会下降约4度,不过心跳速率会减缓75%,但冬眠得很在“踏实”,新陈代谢速率下降不大,一有动静就会醒来。可能这就是冬眠对熊的寿命影响不大的原因。
『伍』 有什么办法可以延长寿命吗
生命是一个源于生终于死的过程。在生这一方面,成就已彰彰在目。从两个细胞的结合开始,生命已可以受到控制,虽然距离随心所欲的阶段尚远,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冷冻(可以长达若干年)、胎儿接受手术等在十几年前还是匪夷所思的事,现在已司空见惯了。然而,在生命的另一方面,困难却大得多,科学家甚至连衰老是怎么形成的,是什么引起自然死亡的,仍然未弄清楚。当然,这不等于对此一无所知。近年的研究有一观点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人的生命最长可以达到120岁。一些科学家预测,如果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至下个世纪,把最高年寿延长至160岁是有可能的。不过,要首先明确延长生命的真正含义,它不该是没有质量的数量延长,植物人的生命已失去真正意义。延长生命不是为失去活力的生命增加岁月,而是为延长了的岁月增添活力,所以延长生命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抗衰老。
环顾身旁和世界,不乏这样两种不同的人:一些人从容貌至活力都比实际年纪要年轻许多;另一些人则未老先衰,或随年龄增长而明显老化,有些更先从大脑开始死亡(老年痴呆)。他们有什么不同?最不相同的一点可能是遗传。美国加州大学的米切尔·罗斯教授,是一位专门从生命进化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延长生命、对抗衰老的进化生物学家。他以果蝇为研究对象(因为果蝇的生命周期较短,较易看到繁殖后的变化),在进行了70代繁殖后,他成功地把果蝇的生命从40~45天延长到80~90天,即延长了一倍,相当于人活到150岁。这说明一个事实:越是迟生育的果蝇,越是长寿,而他们用来交配繁殖的就是这些较迟繁殖的果蝇。这就第一次证明可以把动物的衰老推迟。
罗斯的发现使人们重新注意到一个生物现象:越是生命周期较长的动物,生育期越迟,生育率也越低。以人类来作纵和横的比较,我们的先辈远较我们早婚、早育、多育,生命也较短;当今世界上,越是人均寿命短的地方,人越是早婚、早育、多育。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规律?罗斯预测,在25~30年内,他的研究可以带来真正有效的抗衰老成果,这不会是一粒药丸或一剂针药,而是一系列复杂的治疗,包括骨髓细胞移植、激素治疗、注射某些酶等。尽管罗斯预期的产品还未问世,但已有科学家在把一些激素类抗衰老药用于人类临床试验,而且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这就是生长激素的应用。
目前,有关生长激素的应用争议很大(由于增加细胞分裂,理论上会致癌),而且费用昂贵,普遍推广还不是时候,在英国,一些医院试用它为即将做手术的老年病人增强体质,其研究成果还有待证明。现阶段,生长激素只在死人的脑垂体中提取,如要大量应用,只有借助遗传工程技术生产才行,另一种具有重要抗衰老作用的激素,是睾丸激素,它同样有加强肌肉的作用,对此美国也正在进行有关的临床实验。拉德曼教授说,几年后,对于这两种激素的功效会有研究成果的。他确信,现时 70~100岁的老人,其身体健康将大有改善的余地。
如果认为以上科学成果目前尚不为一般人所享用的话,那么一种已经证明非常有效的且可人人共享的抗衰老方法就是节食了。节食,并不是简单的少吃食物,而是少吃不利健康的食物。目前世界公认平均预期寿命最高的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最合理的。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低热量,多吃鱼和海产、蔬菜、谷物,少吃肉。最典型的是日本冈绳岛的居民,在那里120岁的寿星并不少见。他们的饮食习惯是人类的活样板,它证明了科学家早在1935年就在实验老鼠中发现了的节食方法对人类同样有效。早在30年代,美国科学家用两组老鼠做实验,一组放任饮食,一组只准吃正常所需热量6成的食物,结果在近3年的研究中,放任饮食的老鼠死光了,节食的一组老鼠很多仍活着,其中一些的寿命还延长了一倍。90年代,有关实验便大规模进行。美国药品食物管制局与国家老年协会,动员了100余名研究员,利用多达两万只动物(老鼠、兔、猴子、猩猩)进行实验,实验所要知道的不是节食是否有效,而是怎样生效,如何有效。已知的情况包括:(1)动物的体温下降,有些降至相当于人体温度28℃的程度,这使一些动物有时处于差不多冬眠的状态,有时处于正常代谢状态;(2)较少“自由基”。这是一系列缺少电子或多了电子的氧电子,很不稳定,会在体内细胞中四处找寻可以结合以分享电子的原子,从而引起连锁性波动。一种理论认为,这是引致多种病变和衰退的原因;(3)身体能较快清除体内产生的或外来的毒素,如各种致癌物质;(4)免疫系统较活跃,尤其是在老年期。
威斯康星大学的节食权威理查德·韦恩德鲁赫副教授曾作出谨慎的估计:如果人类可以像实验动物那样一出生就严格节食的话,那么人的最高寿命可以延长约3成,即从120岁延长至150~160岁。人若是30岁后才开始节食,也可以延寿1成,平均75岁可延长至83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节食改善的不仅是数量——年数,而且是质量——健康状态。
『陆』 人类具备冬眠能力吗
人不能冬眠,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类已经失去了一些关键性的能力,比如,人类已心脏在太冷的情况下是无法正常工作的。
人类的心脏会对钙产生收缩反应,如果钙太多的话,最终结果就是心脏骤停。在一定的温度下,人的心脏不能去除多余的钙,因此,当温度在2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人类的心脏就会停止工作。
相比之下,冬眠动物的心脏即使在1摄氏度的环境下也能继续跳动,因为它们的心脏去除多余的钙,这是人类所做不到的。
人类生活的地区的天气和食物供应决定了不需要通过冬眠来躲避恶劣的条件。而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人类是顶级的捕食者,可以对付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也没有通过冬眠来躲避天敌的需求。
(6)冬眠延长寿命扩展阅读
冬眠带来的并非全部都是益处,研究团队还列出了冬眠的一些缺点。比如,动物在冬眠时,其免疫系统是不工作的,因此会有被感染的风险。
此外,200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冬眠似乎也会影响动物的记忆,经过迷宫训练的睡鼠在冬眠之后完全忘了它们曾经学到过什么。
『柒』 为什么动物冬眠的时候不用吃任何事物就可以维持生命
动物冬眠的时候几乎不吃不喝就可以维持生命,是因为它们在进入冬眠之前就储存了大量能量,进入冬眠之后体内新陈代谢速率减慢,所以能量消耗得也较慢,就可以在冬眠期维持生命。10月-次年3月是冬眠的季节,每年的深秋,冬眠动物便开始大量进食来储存过冬的能量,它们在冬季进入沉睡,春暖花开的时候会再次醒来。
一、在进入冬眠之前就储存了大量能量在变温动物进入冬眠之前,它们就要为这几个月的冬眠做出一定的准备。它们会不停地吃喝,把能热量都转化成体内的脂肪,或者把食物藏在它们的洞穴之内,不停地“增重养膘”,便于在冬眠之时有所消耗。根据调查结果,一般冬眠动物在进入冬眠之前,都会疯狂吃喝,体重能增加到平时的1-2倍。
读者朋友们,你们对冬眠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欢迎在评论区指出,我们一起讨论。
『捌』 冬眠可以延长寿命吗
众所周知,一些动物可以通过冬眠来减少能量消耗,从而度过冬季,但人类可以冬眠吗?对此,科学家认为我们可以从肥尾鼠狐猴身上寻找答案,通过研究一些小型灵长类动物来挽救一些人的生命。
肥尾鼠狐猴是一种能够冬眠的灵长类动物,如果我们可以从这种小动物身上发生灵长类生物的冬眠“诀窍”,那么人类也有可能研发出不可思议的“冬眠”技术,本项研究发表期刊上。
由于肥尾鼠狐猴类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基因非常相似,这些动物可能有一天教会我们如何冬眠,通过冬眠技术可以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比如我们可以在遥远的太空旅行任务中使用,长达数光年的恒星际旅行需要很长时间,进入冬眠的宇航员可以延缓新陈代谢,完成长距离星际航行;医学上也可以使用冬眠技术,将一些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冬眠,等将来医学能解决这个问题时让其复苏。
来自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杜克狐猴保育中心研究人员克里斯·史密斯认为肥尾鼠狐猴类灵长类动物具有不可思议的特点,冬眠是一种延长寿命的途径。
说起冬眠,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在洞穴中沉睡的大熊,但冬眠与睡眠并不一样,事实上冬眠仅仅指季节性身体变化,进入冬眠的动物心跳会降低,氧气的摄入量减少。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冬眠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如果人类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史密斯认为对于一些身患重病或者绝症的病人,如果不进行器官移植,就要面临死亡,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显得非常宝贵,如果将病人进入冬眠状态,那么呼吸降低的同时也会减少心跳次数,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等待器官移植。
本项研究论文的合著者安德鲁·克里斯塔尔认为尽管冬眠不是深度睡眠,但是可以延长寿命,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艾伦从1989年起就开始研究深度睡眠问题,结果显示虽然深度睡眠更有助于深空飞行,但是冬眠技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寿命的延长。如果未来人类发现了冬眠的奥秘,或许人类会变得更加长寿。
。。
『玖』 人可以冬眠吗
从某种理论上来说,人类进行冬眠是绝对有可能实现的,因为人的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的快慢来决定:
任何活着的生物都必须不断地吃进东西,不断地积累能量;还必须不断地排泄废物,不断地消耗能量。这种生物体内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就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它由两个相反而又同一的过程组成,一个是同化作用过程,另一个是异化作用的过程。
人和动物吃了外界的物质(食物)以后,通过消化、吸收,把可利用的物质转化、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把食物转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储存起来,这就是同化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从外界吸收进来的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转化成淀粉、纤维素等物质,并把能量储存起来,也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是在同化作用进行的同时,生物体自身的物质不断地分解变化,并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去,供生命活动使用,同时把不需要和不能利用的物质排出体外。
各种生物的新陈代谢。在生长、发育和衰老阶段是不同的。幼婴儿、青少年正在长身体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物质来建造自身的机体,因此新陈代谢旺盛,同化作用占主导位置。到了老年、晚年,人体机能日趋退化,新陈代谢就逐渐缓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主次关系也随之转化。
动物冬眠时,虽然不吃不喝,但是新陈代谢并未停止,只不过变得非常缓慢。
新陈代谢是生命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如果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所以改变人的新陈代谢的速度,人机体就会运作缓慢,不过现在还没有任何报道研究出能够让人冬眠的设施,所以冬眠也成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为此,科学家进行过长期的探索。
夏天,科学家从人工条件下进行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出血液,注射到活蹦乱跳的黄鼠静脉里,结果,它像被麻醉一样,很快进入昏睡的冬眠状态。
看来,在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可能含有一种能诱发冬眠的物质。实验还表明,冬眠时间越长的动物,其血液诱发冬眠的作用越强烈。
那么,这种诱发冬眠物质是什么呢?
据研究,这是一种存在于血清中的颗粒状物质,有时这种物质也会粘附到红细胞,因而使红细胞也有了诱发冬眠的作用。
奇怪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对外来物质总是排斥的,但冬眠中的动物例外。科学家抽出冬眠旱獭的血清,注射到黄鼠的血液中,黄鼠不但不产生排斥反应,反而呼呼入睡,进入冬眠了。
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又带来了新的信息,在动物的血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与冬眠物质相对抗的物质。这种物质在血液中达到一定量时,就使冬眠的动物苏醒过来。
这样看来,动物何时开始冬眠,不仅取决于诱发物质,而且也取决于诱发物质和抗诱发物质比例的变化。科学家判断冬眠的动物可能一年到头都在“制造”诱发物质。抗诱发物质可能是在进入冬眠后开始产生的,并且其产量是沿直线上升,直到春暖花开才逐渐减少。当抗诱发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足以控制诱发物质的时候,动物才能从冬眠中苏醒过来。
至今,人们仍然未完全揭开动物冬眠的奥秘,探索还在进行,科学家认识到,研究动物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在航天与医学上有重大实用价值。
『拾』 蛇、青蛙等冬眠动物,在冬眠期靠什么维持生命如果是人冬眠,怎么进行新陈代谢
冬眠前身体里面已经有了足够的食物跟能量,跟骆驼一样,可以不喝水半个月,一个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