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活到60岁,身体的那些器官会衰老。
人体是个有机整体,但每个“零件”走向衰老的过程却有先有后。近日,美国专家为大家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脸部皮肤:女性19岁半就开始长出第一条皱纹;男性35岁脸部皮肤开始出现干燥、粗糙、松弛、面部轮廓不再清晰。 肺:20岁开始衰老。肺活量从20岁起开始缓慢下降,到了40岁,一些人就开始气喘吁吁。30岁时,男性每次呼吸会吸入946毫升空气,而到70岁,这一数字降至473毫升。 大脑和神经系统:22岁开始衰老。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会慢慢减少。40岁后,神经细胞将以每天1万个的速度递减,从而对记忆力及大脑功能造成影响。 头发:男性头发30岁后开始变白,女性则从35岁左右开始。60以后毛囊变少,头发变稀。头发乌黑是因为头发里含有一种黑色素,人体没有统一分泌黑色素的腺体,黑色素在每根头发中分别产生,所以头发总是一根一根变白。 乳房:35岁开始衰老。随着女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减少,乳房逐渐衰老、下垂。40岁后,乳晕会急剧收缩。 肌肉:30岁开始衰老。肌肉一直在生长,衰竭;再生长,再衰竭。30岁后,肌肉衰竭速度大于生长速度。过了40岁,人们的肌肉开始以每年0.5%到2%的速度减少。 骨骼:35岁开始衰老。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岁骨质开始流失,进入自然老化过程。80岁时身高会降低5厘米。 心脏:40岁开始衰老。随着身体日益变老,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也开始降低。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概率较大。 牙齿:40岁开始衰老。40岁以上成年人唾液的分泌量会减少。唾液可冲走细菌,唾液减少,牙齿和牙龈更易腐烂。牙周的牙龈组织流失后,牙龈会萎缩。 眼睛:40岁开始衰老。近距离观察事物会非常费劲。接着,眼睛适应不同强度光的能力降低,对闪耀光更敏感,不适宜夜晚开车。 肾:50岁开始衰老。肾滤过率从50岁开始减少,后果是人失去了夜间憋尿的功能,需要多次跑卫生间。75岁老人的肾滤过率是30岁时的一半。 前列腺:50岁开始衰老。前列腺增生引发了包括尿频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困扰着50岁以上的半数男子。正常的前列腺大小有如一个胡桃,增生的前列腺有一个橘子那么大。 听力:55岁左右开始衰老。60多岁以上的人半数会因为老化导致听力受损。这叫老年性耳聋。老人的耳道壁变薄、耳膜增厚、听高频度声音变得吃力,所以在人多嘈杂的地方,交流十分困难。 肠:55岁开始衰老。健康的肠道可以在有害和“友好”细菌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肠内“友好”细菌的数量在55岁后开始大幅减少,这一幕尤其会在大肠内上演。结果,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疾病风险增大。 舌头和鼻子:60岁开始退化。一生中最初舌头上分布有大约1万个味蕾。60岁后这个数可能减半,味觉和嗅觉逐渐衰退。 声带:65岁开始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声音会变得轻声细气,且越来越沙哑。这是因为喉咙里的软组织弱化,影响声音的响亮程度。女人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沙哑,音质越来越低,而男人的声音越来越弱,音质越来越高。 膀胱:65岁开始衰老。65岁时,我们更有可能丧失对排尿的控制。此时,膀胱会忽然间收缩,即便尿液尚未充满。如果说30岁时膀胱能容纳两杯尿液,那么70岁时只能容纳一杯。膀胱肌肉的伸缩性下降,使得其中的尿液不能彻底排空,反过来导致尿道感染。 肝脏:70岁开始衰老。肝脏似乎是体内唯一能挑战衰老进程的器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非常强大。手术切除部分肝后,3个月之内它就会长成一个完整的肝。如果捐赠人不饮酒不吸毒,没有患过传染病,一个70岁老人的肝也可以移植给20岁的年轻人。
求采纳
B. 人体机能从多少岁开始下降
人的衰老也就是在40岁以后,身体的各项功能都会有明显下降。而要说身体机能真正下降的年龄段,则是在30岁以后,尤其是对于男性而言,30岁是个走下坡路的阶段。
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我们身体当中的器官到什么时候才是慢慢的衰老的,还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按照正确的方法来解决才是最好的人体是器官衰老的时间表,到底是什么呢?具体的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器官在什么样的时候开始慢慢衰老。
膀胱:65岁开始衰老。65岁时,我们更有可能丧失对排尿的控制。此时,膀胱会忽然间收缩,即便尿液尚未充满。如果说30岁时膀胱能容纳两杯尿液,那么70岁时只能容纳一杯。膀胱肌肉的伸缩性下降,使得其中的尿液不能彻底排空,反过来导致尿道感染。
肝脏:70岁开始衰老。肝脏似乎是体内唯一能挑战衰老进程的器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非常强大。手术切除部分肝后,3个月之内它就会长成一个完整的肝。如果捐赠人不饮酒不吸毒,没有患过传染病,一个70岁老人的肝也可以移植给20岁的年轻人。
按照正确的方法来解决我们衰老的症状,保证我们的身体才是最好的,这些器官,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的注意,因为这时候就已经慢慢的衰老了,按照正确的方法来解决我们衰老的症状,保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针对于这样的应对措施才是最好的一种方式的。
C. 老人解不出小便是什么原因
老人解不出小便也许是结石。也许是前列腺肥大。
D. 老年人肾脏尿液浓缩功能降低怎么办
亚太国际功能水协作组织专家委员专家提示:
■我国成年人要维持正常健康的新陈代谢,平均每日应补充2升左右的水,大约为7~8杯水(其中包括从饮食中补充的水分)。要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不要等渴了再去喝水,因为这时候机体已经缺水。
■喝水要讲究时间和方法,每天早、中、晚都要喝上1~2杯水,慢慢喝、细细品,就能从中感觉到有一股微微的甘甜,而且小便清长,大便通润,神清气爽。
我们常说人可三天不吃饭,但不可一日不喝水。在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到医院看病,末了大夫除了要你按时服药之外,一定会叮嘱你好好休息,要多喝些水。这不仅是因为药物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人体吸收,而且水本身就有镇静、清热、排毒的作用。我国宋代诗人陆游在颠簸流浪中活了80多岁,曾写下诗句:“九转还丹太多事,服水可以追神仙。”在他看来要健康长寿饮水比炼丹还要好。
从饮水与健康的角度来讲,目前主流科学家都认为良好的饮用水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 应该是干净的,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
2、 应该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3、 应该含有新鲜适量的溶解氧。
4、 应该是偏碱性的,水的分子团要小,活性要强。
目前市场上饮用水大致可分为3大类,1、纯净饮用水。2、健康饮用水。3、功能性饮用水。
纯净饮用水:非常干净,特别适合用来调酒、调味,也可饮用。在水源、水质较差的地区,喝纯净饮用水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我们只是不提倡小孩和老人单纯饮用纯净水。
健康饮用水:符合标准的矿泉水是不错的,另外自来水经过深度加工(如精密过滤、活性炭吸附、紫外线灭菌等)以及经矿化活化处理后的纯净水都可称为健康饮用水。
功能性饮用水:是较新的饮用水品种,它要求水在洁净的基础上再经过物理处理,使水分子团变小,酸碱度为偏碱性,水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甚至为负电位。功能性饮用水具有抗疲劳、抗氧化、调节血脂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保健作用都是在不加添加剂(药物和营养剂)的情况下产生的。它除了可作一般饮用水外,更适合中老年人和目标人群(如工作繁忙、压力过大、营养过剩)饮用。
1专家教您分辨饮用水的“体质”
●纯水:经过膜分离过滤装置的饮用水,它一方面滤掉了水中的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净水:经活性碳等过滤的饮用水,在过滤有害物质的同时会对矿物质等有益元素进行保留,但过滤芯必须保持干净、定期更换,才能保证水的"体质"稳定。
●矿泉水:采自地下深层流经岩石的地下水并经过一定处理的饮用水,以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为显著特征,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益。
矿泉水优劣辨别:商标上印有水中的离子含量,一般钙高钠低的搭配为上品,另外还标注了镁、钾、硫酸根等微量元素含量的为最佳。
●矿物质水:矿物质饮品不是矿泉水,矿物质是人工添加的,在配比上有难度,营养价值不如意。
●山泉水:山泉水也不是矿泉水,因国家尚无相关标准,“体质”并不稳定
●富氧水:富氧水为人工充氧,水中氧的溶解是有饱和度的,并非越多越好。
●蒸馏水:水在煮至100摄氏度沸点后,在高温杀菌的同时,一些沸点小于100摄氏度的有害物质也会留存下来,如沸点为70摄氏度的四氯化碳就无法过滤掉。
“安全并不是唯一标准,人们在选择长期的饮用水时更应该注重其是否有益于人体健康”,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牛晓英认为,“不含有害物质的纯水很干净,饮用尽管安全但长期饮用对人体并无益”。评判水的“体质”健康与否更重要的是,水的硬度是否偏弱碱性,其中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有量以及水分子的大小。
尽管专家一致认为矿泉水是饮用水之冠,但围绕着矿泉水却有众多疑问。如“为什么矿泉水喝起来有股怪味”、“为什么用矿泉水泡茶会发红”……面对众多的疑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惠刚教授解释,不同水源采来的矿泉水“体质”也有差异。
目前国家制订的矿泉水标准只是对矿泉水生产企业的准入限制,并没有对不同地下水源的“体质”作出更细化的评价。如在日本,除国家标准外,矿泉水还拥有美味和健康两项指标,用来给不同口味的消费者提供选购的便利。如有的矿泉水健康指数平平,美味指数则偏高,而有的则是健康指数奇高,美味指数刚过关,这或许对于引导消费者饮用会有帮助。
1专家提出健康饮水七大标准
在2003年9月首届天津科技学术交流月活动中,有关专家提出健康饮水7大标准。
※不含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
※硬度适中;
※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含量适中;
※PH值呈微碱性;
※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
※水分子团小;
※水的生理功能强。
专家提示
☆成人最好每天喝水不少于6次。
☆少年儿童每天喝水要保证在1000毫升左右。
☆喝新鲜开水时不要太烫,一般以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为宜。
☆发烧时,多喝开水可提高抵抗力,消汗,多小便,除了能降低体温外,还能排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所以科学饮水将使人受益无穷。
1如何喝水才算“科学”?
喝水虽然人人会,但如何喝水才算“科学”?
喝水在“保健饮食”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学地”根据人体的生理要求来安排每天喝水的数量、时间和方法。这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喝水,一般常根据是不是口渴了而定,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口渴表示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是人体细胞脱水已到一定程度,中枢神经发出要求补充水分的信号。口渴后才喝水,等于泥土龟裂了才灌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一样。
宜餐前空腹喝水
人体每天平均消耗的水分(经过呼吸道、大小便、皮肤等)约为2500毫升,除了体内物质代谢可氧化生水300毫升外,每天至少应从饮食中补充2200毫升,才能达到平衡。
这2200毫升的水应该怎样科学地补充到人体中去呢?
扼要地说就是:餐前空腹喝水,餐时有汤有水。
餐前空腹喝水,是说早、中、晚三餐之前约一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液)每天分泌的总量达8000毫升左右。饭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
所以,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又可以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也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时间较长,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空腹宜喝温开水
空腹喝水宜用温开水,也可以用清淡的饮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牛奶、豆浆、鸡蛋等补充营养不应在空腹时食用,而应放在进餐时或进餐后再吃。天热多汗,应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后应补充一些极淡的盐水。
进餐喝汤水 助溶解食物
浓茶和盐水不能代替空腹喝水,因为浓茶有利尿作用,影响人体水的平衡,会引起细胞脱水。盐即氯化钠,由于细胞内含钠量很低,当我们喝了盐水以后,盐水能进入血液和组织,却不能进入细胞,过浓时反而引起细胞脱水,这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为什么进餐时要有汤有水呢?
因为,进餐时喝一定数量的汤水,有助于溶解食物,以便胃蠕动时,将食物和胃液搅拌,进行初步的消化,并供应更多的水分,以有利于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作用。
如果餐前、餐时不补充适量的水分,当饭后胃液大量分泌时体液失水,势必引起口渴。这个时候再喝水,就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还要因喝水过多而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1儿童与水
少儿不宜长期饮用纯净水
有了饮水机和纯净水,喝水似乎变得方便多了,但多数人想不到的是我们喝的竟是一种没有营养、功能退化的水,纯净水喝多了对少年儿童的害处很大。
水营养学专家李复兴教授介绍,纯净水在生产过程中清除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也过滤掉了水中的微量元素。他指出,少年儿童钙的需要量30%来自于水,长期喝纯净水的话,这部分钙的来源就没有了;另外食物中的钙比水中的钙吸收要来得慢,要低很多。儿童长期喝这样的水,不仅不能补充钙、锌等微量元素,体内已有的矿物质反而会被纯净水吸收排出体外。
前不久,中消协正式发布消费警示,少年儿童和老年人不宜长期喝纯净水。还要提醒消费者的是,桶装密封的纯净水,一旦启封与空气接触,24小时后,就开始滋生细菌。所以,把一桶纯净水喝上几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2003年10月27日《京华时报》)
儿童饮料首选白开水
当各种饮料充斥各大商场的柜台时,国内外一些专家也以极大的兴趣,潜心于对温开水活性的研究。研究表明,温开水能提高脏器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有利于较快降低累积于肌肉中的“疲劳素”——乳酸,从而消除疲劳,焕发精神。水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
1.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养分及代谢物在体内运转,都需要水作载体。
2.水可以调节体温,使人体温度不会波动太大。
3.水是人体组织之间磨擦的润滑剂。
4.水有极强的溶解性,多种无机和有机物都易溶于水中,体内代谢废物在水的作用下易清除到体外。
所以,专家强调,孩子们的饮料首选白开水。
小儿腹泻多 果汁惹的祸
在儿保科门诊,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十来岁的小学生都有来看腹泻的。一位4岁男孩的妈妈告诉大夫,孩子腹泻快一周了,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吃啥药都效果不明显。大夫经询问得知,这个孩子平时把果汁当成水一样喝,一天最少两三瓶,腹泻生病后,不想吃饭,但果汁并没有停喝。诊断中家长们满脸疑惑,原以为喝果汁会让孩子多获取维C,不成想果汁会成为腹泻的帮凶?
大夫解释,现在的家长大多都误认为果汁饮料有营养,实际上并不科学。果汁饮料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适当喝可补充体内维生素和无机盐,但对于消化系统还不太健全的儿童来说,喝果汁饮料太多就会引起疾病。果汁饮料是高渗液体,首先它不能解渴,越喝越口渴。其次,果汁饮料的有机物主要成分是糖,摄取过多的糖会扰乱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抑制食欲,影响蛋白质等营养素的吸收。一旦孩子养成了喝果汁的习惯,反而导致营养不良,阻碍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果汁中大量的糖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易腹泻。糖分从肾脏排除时,会使尿液发生变化,尿糖值增高,时间长了还会引起肾脏病变。
儿科专家主张,儿童补充水分还是以白开水为好。如果喝果汁,最好由家长动手为孩子榨一些纯鲜果汁喝。
1老人与水
半夜喝水可防病
医学人员曾对老年人进行分组研究,一组半夜起来喝250毫升白开水,另一组则一觉睡到天亮,然后在清晨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液浓度。结果发现,喝水一组的人血液浓度明显降低。
脑血栓形成绝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时被发现的,猝发时间多在半夜。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等各种因素,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血液黏稠度也较高。夜间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小板凝聚力亢进,使原来粥样硬化的血管更易产生栓塞,当栓子脱落在脑动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内时,便发生缺血性中风或心肌梗塞。
老人多喝水防皮肤衰老
人一到了中、老年期,细胞内的水份会比青年期减少三至四成之多,也因为这样,中、老年人大多数的皮肤会出现皱纹,如果不能充分补充水份,不仅皮肤起皱情况严重,还将影响正常的排尿运行!
根据国外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们习惯口渴后才喝水,但是到了中年,口渴的感觉会随年龄增加而愈来愈不明显;老年人往往在明显缺水时,喝水的要求也不强烈,因此,尤其是气温骤升或是热浪袭人时,发生中暑或其他意外特别的多,甚至还出现「热死」的案例。所以中年人最好要倡导随时喝水补充的概念,老年人则要养成不渴也要适量饮水的习惯。
其实补充水份的方法很多,许多营养师的建议是:可以将蔬果熬术汤、喝茶(浓茶不宜)、凉开水等等。特别注意的是,早上起床后如果能先喝一杯凉开水,对身体很有帮助;因为人体一夜睡眠之后,水份从出汗、排尿和呼吸中消耗不少,血液变得浓稠,血管腔也因血流量减少而变窄,这将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栓塞等意外。所以,正确的补充水份,不但可降低血液稠度,促使血管扩张,还具有清涤胃肠道的功用,进而帮助消化,防治便秘。
至于饮水量方面,还得视个人状况而定,最好是少量多喝。而较卫生的选择,应该是喝凉开水、盐开水、茶水或新鲜的矿泉水等。当然,每次摄水量不宜过多,以免增加心、肾负担;其次,与常人一样的,中、老年人劳动或运动过后,虽然大量出汗,也不适合喝太多。
老人不渴也应喝点水
步人花甲以后的老人,体内水分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呈现慢性脱水现象。如皮肤细胞水分减少,会使皮下组织和弹性组织减少,皮脂腺分泌水分降低,皮肤变得干燥,皱纹增多;水分不足还会影响唾液、胆汁、胃液的分泌,老人因而会感觉精神萎靡、出现消化功能障碍、便秘等。因此,为了健康长寿,老人要养成即使口不渴也要每天喝点水的习惯。每天以1000~1500毫升为宜,在每日三餐前半小时喝可增加食欲,同时也有益于老年人的全身健康。 一般来说,在冬春季节,气候寒冷而干燥,老年人易患感冒,容易因发烧而引起机体缺水,加之冬季饮水量减少,老年人在冬春季容易导致体内缺水。夏秋季节,人出汗较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也容易引起机体脱水。另外,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吃不洁食物而引起腹泻,其结果也可致老年人体内严重缺水,所以在腹泻时要注意多饮水。(摘自《三九健康网》)
老年人饮水的最佳时间
睡前
据专家研究,老年人晚间睡前不饮水,可导致血浆浓缩、血液粘稠度升高和血小板凝聚能力亢进,从而可促进体内血栓形成。对于老年人或患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人,晚间睡前饮杯水,可以预防致死性梗塞。不少老年人不习惯睡前饮水,怕夜间起床排尿。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床排尿。
半夜
老年人由于肾脏收缩功能减退,夜间尿多,这就导致体内缺水,易使血流粘稠,心脑血流阻力加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因血管内膜发生变化,血液粘滞性偏高,易形成缺血性脑中风,夜间缺水更加大了这种危险。因而,半夜饮水很重要。
起床后
老年人在夜间睡眠时,因排尿、出汗、呼吸,体内相对缺水,导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机体代谢物积存。起床后饮杯水,可使血液正常循环,有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塞等疾患发生的作用。饮水后跑跑步更有益处。水分可使胃肠道保持清洁,还有助于肝脏的解毒以及肾、内分泌功能的改善,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咽喉炎、关节炎和某些皮肤病。
1女人与水
喝清水可减肥
清水有助燃烧卡路里,最简单的减肥法是日饮8杯清水。
饮清水可以减肥?不少人每天为食物热量、卡路里与体重这几组数字而烦恼,德国科学家却发现一种可能是最简单的减肥妙法,就是每天喝2公升水,即可帮助消耗卡路里,达致减肥效果。
不过,营养师对此“崭新”发现持审慎态度,并强调减肥也要注意均衡营养,而每天喝2公升水确是有助身体新陈代谢的健康之道。
德国柏林查理特大学(Charite University)一项研究发现,那些遵从健康建议每天喝2公升水(以每杯水约250毫升计,即大约8杯)的人,每天可额外燃烧多150卡路里。领导这项研究的教授Michael Boschmann称,水能刺激交感神经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新陈代谢效率,达到燃烧更多卡路里的效果。
上述研究刊载在最新一期的《内分泌及新陈代谢期刊》上,但研究人员强调,只有喝清水才有额外消耗卡路里的效果,饮用有气的水及其他饮料则只会有相反效果。
香港圣雅各福群会注册营养师黄绮雯指出,由于清水是零卡路里,故喝水肯定不会令人肥胖。
但黄绮雯强调,虽然清水是零卡路里,但不鼓励以只喝水的方式减肥,因为会影响生理机能及扰乱新陈代谢。(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水做的女人Q
E. 夜尿多,是年纪大了,还是肾不行了
如果家里面有老人的,我们都可以发现那些老人年纪大了以后尿尿的次数就变多了。老年人尿尿次数变多,这到底是一些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都知道平时我们尿的尿都是要经过肾脏过滤而形成的。所以如果尿液变多的话,这也有可能是肾脏衰老造成的,因为我们的肾脏衰老很多水分无法有效的过滤直接变成了尿液。
所以老年人在晚上的时候千万不要喝太多的水,因为喝水喝多了,那么就很容易起床上厕所。这样对于老年人的睡眠是没有帮助的,由于经常起床可能就无法有高质量的睡眠。
有时候人不得不服老一般的尿尿多,这个无需注意,但如果是尿尿特别多的话,那么就要到医院去检查,害怕肾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F. 衰老的人体器官衰老时间
脸部皮肤:女性25岁就开始衰老了,慢慢长出皱纹;男性35岁脸部皮肤开始出现干燥、粗糙、松弛、面部轮廓不再清晰。
肺:20岁开始衰老。肺活量从20岁起开始缓慢下降,到了40岁,一些人就开始气喘吁吁。30岁,男性每次呼吸会吸入946ml空气,而到70岁,这一数字降至473ml。
大脑和神经系统:22岁开始衰老。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会慢慢减少。40岁后,神经细胞将以每天1万个的速度递减,从而对记忆力及大脑功能造成影响。
头发:男性头发30岁后开始变白,女性则从35岁左右开始。60岁以后毛囊变少,头发变稀。头发乌黑是因为头发里含有一种黑色素,人体没有统一分泌黑色素的腺体,黑色素在每根头发中分别产生,所以头发总是一根一根变白。
乳房:35岁开始衰老。随着女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减少,乳房逐渐衰老、下垂。40岁后,乳晕会急剧收缩。
肌肉:30岁开始衰老。肌肉一直在生长,衰竭;再生长,再衰竭。30岁后,肌肉衰竭速度大于生长速度。过了40岁,人们的肌肉开始以每年0.5~2%的速度减少。
骨骼:35岁开始衰老。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岁骨质开始流失,进入自然老化过程。80岁时身高会降低5cm。
心脏:40岁开始衰老。随着身体日益变老,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也开始降低。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概率较大。
牙齿:40岁开始衰老。40岁以上成年人唾液的分泌量会减少。唾液可冲走细菌,唾液减少,牙齿和牙龈更易腐烂。牙周的牙龈组织流失后,牙龈会萎缩。
眼睛:40岁开始衰老。近距离观察事物会非常费劲。接着,眼睛适应不同强度光的能力降低,对闪耀光更敏感,不适宜夜晚开车。
肾:50岁开始衰老。肾滤过率从50岁开始减少,后果是人失去了夜间憋尿的功能,需要多次跑卫生间。75岁老人的肾滤过率是30岁时的一半。
前列腺:50岁开始衰老。前列腺增生引发了包括尿频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困扰着50岁以上的半数男子。正常的前列腺大小有如一个胡桃,增生的前列腺有一个橘子那么大。
听力:55岁左右开始衰老。60多岁以上的人半数会因为老化导致听力受损。这叫老年性耳聋。老人的耳道壁变薄、耳膜增厚、听高频度声音变得吃力,所以在人多嘈杂的地方,交流十分困难。
肠:55岁开始衰老。健康的肠道可以在有害和“友好”细菌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肠内“友好”细菌的数量在55岁后开始大幅减少,这一幕尤其会在大肠内上演。结果,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疾病风险增大。
舌头和鼻子:60岁开始退化。一生中最初舌头上分布有大约1万个味蕾。60岁后这个数可能减半,味觉和嗅觉逐渐衰退。
声带:65岁开始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声音会变得轻声细气,且越来越沙哑。这是因为喉咙里的软组织弱化,影响声音的响亮程度。女人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沙哑,音质越来越低,而男人的声音越来越弱,音质越来越高。
膀胱:65岁开始衰老。65岁时,我们更有可能丧失对排尿的控制。此时,膀胱会忽然间收缩,即便尿液尚未充满。如果说30岁时膀胱能容纳两杯尿液,那么70岁时只能容纳一杯。膀胱肌肉的伸缩性下降,使得其中的尿液不能彻底排空,反过来导致尿道感染。
性器官:65岁时,25%的人会勃起困难,男性渐渐出现ED。55岁,女性的阴道萎缩、干燥,阴道壁丧失弹性,性交越来越疼痛。
肝脏:70岁开始衰老。肝脏似乎是体内唯一能挑战衰老进程的器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非常强大。手术切除部分肝后,3个月之内它就会长成一个完整的肝。如果捐赠人不饮酒不吸毒,没有患过传染病,一个70岁老人的肝也可以移植给20岁的年轻人。
神经内分泌学说认为,激发各种生理功能的信息在衰老中有重要作用。信息来源不外内分泌与神经,早在19世纪就有一种理论强调衰老源于性激素的缺乏,性腺移植成为风靡一时的复壮手术。其实衰老未必源于激素的缺乏,而可能是各种激素的平衡失调所致,维持激素平衡有赖于神经内分泌的反馈机理,衰老个体对反馈的敏感性下降,有人认为反馈的中心在下丘脑,这里接受反馈信息,然后转为激素反应,触发机体的生长、成熟和衰老。因此认为在下丘脑有所谓“衰老钟”,实验证明给老年性周期停止的雌鼠注射刺激下丘脑神经分泌的化学物质——左旋多巴则可恢复生殖周期,反映了老年下丘脑神经递质儿茶酚胺的缺陷。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不是激素本身,而是靶细胞上的受体缺陷导致衰老,例如有些激素调控细胞对营养物的吸收与代谢,它们的受体在衰老时显著减少,以致老年人对营养的利用能力下降。
还有一种见解,认为一种激素对另一种激素的功能可以通过未知方式进行阻断。例如有人从切除垂体使老年大鼠部分地复壮,推测垂体有某种激素可干扰体细胞对甲状腺素的利用,复壮是源于这种干扰的解除,但迄今还不知垂体是否确有这类“死亡激素”。
神经内分泌说涉及激素与神经递质作用的许多方面,现代的实验根据还是有限的。
G. 老年人的泌尿系统有哪些变化
人到老年,泌尿系统最常见的变化是肾体积减小,重量减轻,皮质变薄,肾单位数量减少。有研究证实,70~80岁的老年人与40岁的人比较,其肾脏重量减轻1/5,约有1/3的肾单位失去功能,显微镜下可见部分肾单位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减少,肾小体基底膜增厚,间质纤维化加重。
一是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40岁以前,肾血流量一般保持在正常水平;40岁以后,每10年减少10%。由于血流量降低,肾脏缺血,可产生肾素,引起血压升高,称为肾性高血压。
二是老年人肾脏滤过率降低。肾脏滤过率降低的原因很多,如有效滤过率的降低,肾血流量的减少,滤过膜的增厚等等。有人报道,90岁的老人与20岁的年轻人相比,其肾小球滤过率可减少35%~45%;也有人采取了菊粉清除率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观察,结果在20岁时,肾小球每分钟滤过122.8毫升血液;60岁时,滤过96毫升血液;而到了80岁时,减少到65.3毫升血液。
三是老年人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与排泄功能减退,肾脏浓缩能力不足,出现了尿多而频及夜间尿量增加、比重下降的现象。年轻人尿的最大比重为1.032,而80岁的老年人下降到1.024。此外,对糖的重吸收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有更多的糖从尿中排出,从而使糖尿病加重。
四是老年人的膀胱肌肉萎缩,纤维组织增生,容量变小。因此,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减少。也有的老年人由于逼尿肌无力,或者前列腺肥大等原因,而引起尿潴留、排尿不净等症状。还有些老年人,由于括约肌收缩无力,或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神经的控制能力降低而出现尿失禁现象。
五是老年人的输尿管、膀胱容易形成憩室,导致细菌存留,故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泌尿系统的变化,均能引起肾功能减退。由于肾脏具有较大的贮备能力和代偿功能,一般仍能完全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需要,而使人体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状态。但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护肾脏功能,特别是罹患老年病的人,更要遵照医嘱,不能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而造成肾单位的损伤。
H. 即将六十的人还没得过哪四种病,很有可能活到90岁
1.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很多中老朋友容易得的疾病。千万不要小看高血压,他是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杀手。高血压,危害极大,如果血压长期的高,会有头痛、头晕等症状,长期高血压也是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还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冠心病等引起慢性心力衰竭,更有甚者会导致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危及生命。
2.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危及生命的一种紧急冠心病,如果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没有来得及治疗,几分钟之内可以让人毙命。特别是现代,生活水平还提高,饮食改善,很多人因为血脂升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而得冠心病,冠心病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