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0岁后如何减缓骨量的流失有哪些科学方法吗
我们人体内含有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盖的吸收,而维生素D的合成依赖阳光的照射,如果长期缺乏阳光的照射,体内维生素D缺乏,就会导致钙质吸收障碍,时间过长则会导致骨质疏锻炼、缺乏阳光照射、饮食不规律都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如果骨量减少属于重度减少的程度,说明骨质疏松比较严重,出现这种情况后,应该针对骨质疏松出现后而导致的临床症状,采取轻微的骨质疏松可以适量运动,比如登山、游泳、慢跑。这些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也可增进骨骼的营养吸收,但是运动时老人需要注意安全。
骨量减少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的合成就会慢慢减少,并且骨内钙量流失增加,最终导致骨密度降低。这时可以适量的补充钙剂以增加骨密度。针对于爱好健身的人士,平时骨关节腺功能异常而导致。如果甲状旁腺病变,可以严重导致骨量偏低的,所以一定要先排除甲状旁腺的疾病。另外,要观察患者的性别以及患者的年龄。
② ★★★"骨量减少"是什么意思★★★
骨质疏松.药物补钙.
③ 我今年50岁,骨密度检查值是1.8正常吗
我国将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定为:
1. 正常:T值≥-1.0;
2. 骨量减少:-2.0<T值 <-1.0;
3. 骨质疏松:T值≤-2.0;
4. 严重骨质疏松:T值≤-2.0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
④ 51岁绝经女性骨量减少怎么办
绝经后女性,若T值小于-1,且大于-2.5,以往称为“骨量减少”,这往往让人误解,似乎是骨量丢失了,由于不知道有没有丢失,所以现在称为“低骨量”。可见,低骨量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不正常的。无论骨密度是否正常,都需要预防骨质疏松症。通常采用综合措施,可参考:
2、临床症状。低骨量通常不会引起症状,因此,目前的临床表现,需要进一步进行有关的检查,例如肠镜、造影、腹部CT等,尽早明确病因。
⑤ 骨量减少是什么意思
人的骨骼总体呈现“正常--减少--疏松”的态势,在青少年时期将迎来人生中的“骨量峰值”,如果该阶段骨组织储备量充分,可有效避免女性绝经后及老年时骨量的大量丢失,继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判断是否骨质减少看的是T值。T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临床上通常用T值来判断人体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将检测者检测所得到骨密度与30~35岁健康年轻人的骨密度作比较。
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数。-1<T值<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T值<-1 则表示骨量减少、骨质流失;T值<-2.5 表示骨质疏松症。
拓展资料
一生中不同年龄时期骨钙 的含量是不同的。出生时,全身钙含量仅为25克,成人体内钙含量可达12百克,30岁左右人 的骨量达到一生中的高峰,50岁起骨量平均每年丢失0.5%~1%,绝经后妇女平均每年平均丢失骨量3%~5%,妇女骨丢失最终可达峰值骨量 的30%~40%。
男性丢失20%~30%。因此峰值骨量就比如同人体内的"骨银行",年轻时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在"银行"中 的"储蓄"越多,可供人们日后消耗的骨量就越多。
峰值骨量的多少主要是由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决定 的。儿童生长期与妇女怀孕哺乳期钙 的足量供应,成人克服不良嗜好(比如吸烟.饮酒等),加强负重运动,都可以增加"骨银行" 的骨量储备。
⑥ ★★★请问:体检报告中的"骨量减少"是什么意思★★★
这是骨质疏松的表现,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需要适当补钙的,可以多吃牛奶及其制品,还有大豆和鱼,这些都可以吸收钙,还要适当的晒太阳和适量运动如果要吃补品的话最好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吃
⑦ 骨量减少体重会下降
骨量减少一般是不会引起人们体重变化的,这是一种代谢性的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从而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骨量减少要注意饮食,多吃些虾米、坚果类的含钙高的食物,补钙的话可以服用葡萄糖酸钙,因为钙剂在酸性环境下吸收最好,注意适当的要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这个情况和年纪大,钙流失较为严重有关系
骨量补充的方式如下:
1、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100克鲜牛奶含钙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钙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给600毫克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给的300毫克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草酸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2、但骨量的增加不仅仅是补充钙能实现的。胶原蛋白是人体骨骼尤其是软骨组织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胶原蛋白就像骨骼中的一张充满小洞的网,它会牢牢地留住就要流失的钙质。没有这张充满小洞的网,即便是补充了过量的钙,也会白白地流失掉。而且胶原蛋白的特征氨基酸--羟基脯氨酸是血浆中运输钙到骨细胞的工具。所以在补充钙的同时,也要补充胶原蛋白,才能达到增加骨量的目的。
3、骨量标准:出生时,全身钙含量仅为25克,成人体内钙含量可达12百克,30岁左右人的骨量达到一生中的高峰,50岁起骨量平均每年丢失0.5%~1%,绝经后妇女平均每年平均丢失骨量3%~5%,妇女骨丢失最终可达峰值骨量的30%~40%,男性丢失20%~30%。因此峰值骨量就比如同人体内的“骨银行”,年轻时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在“银行”中的“储蓄”越多,可供人们日后消耗的骨量就越多。峰值骨量的多少主要是由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决定的。儿童生长期与妇女怀孕哺乳期钙的足量供应,成人克服不良嗜好(比如吸烟、饮酒等),加强负重运动,都可以增加“骨银行”的骨量储备。
⑧ 骨密度减少是什么原因
骨密度偏低的确为缺钙的一种现象,提示以往缺过钙,目前是否缺钙,不能一概而论。当人体每天摄入钙量不足600毫克时,尤其是儿童、孕妇、乳母、老人这些需钙量较一般人多的群体,骨骼和牙齿不仅得不到钙的补给,还要动用其中的钙维持每天生理需要,于是引起骨密度降低。在此需特别注意的是,一般人群大约在30岁以后钙已不再吸收进入骨骼和牙齿。因而,对骨密度低者,若为30岁以下人群,尽管血钙在正常参考范围,也应适当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除了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外,还要弥补以往的丢失;血钙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应采用药物补钙。若为30岁以上人群,血钙不低者,就没有必要补钙,此时若想靠补钙纠正骨密度低为时已晚。只有血钙低者才需要补钙。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骨架结构则是决定骨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共同保证了骨的质量。 骨结构就像一个建筑物,首先必须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力学构架或者称骨框架牗骨框架是由胶源纤维组成牍,然后以最小量的填充物牗骨矿物质是羟磷灰石牍,可以达到最大的生物力学强度牗具有很强的抗破坏强度,预防骨质疏松牍。具有这种性质的骨骼,才可以认为是高质量的骨结构。 我国目前执行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将“改善骨质疏松”列入21项保健食品功能。由于《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改善骨质疏松需要进行人体实验,检验、申报耗时长、费用高,所以此项功能少有企业申报。新颁布的保健食品27种功能取消了“改善骨质疏松”,取而代之的是“增加骨密度”功能。2005年2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关于《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等再次征求意见,确认仍然沿用“增加骨密度”功能。 就目前市场产品品种来看,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含钙的、通过直接补充钙质而达到增加骨密度目的的保健食品;另一类是不含钙或者不以补钙为目的,而是通过调整内分泌而促进钙的吸收从而达到增加骨密度这一目的的保健食品。 配方设计作用机理决定选料不同 保健食品在拟定配方时,各原料须符合卫生部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配方中使用了真菌、益生菌、核酸、濒危野生动植物等制定了特殊技术审评规定的物品,应按照相应的审评规定提供资料。重点是对整个产品组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食用安全性、增加骨密度功能进行描述,且在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要有足够的科学文献依据。 根据骨密度缺少产生原因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在进行保健食品配方设计时可选择不同原料。经常使用的原料如下: 1.钙剂如钙吸收正常,每日给1.00克—1.50克即可。各种钙剂中,碳酸钙使用得比较普遍。对65岁以上老人每日0.75克—2.5克。对使用雌激素副作用多且有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可能者,给予大剂量的钙,可起到与使用雌激素相同的作用,肾结石病人不能摄入大量的钙。 2.维生素D及其活性产物过去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病人常伴有维生素D不足,因此主张多给维生素D,实际上除了合并有骨软化(一般来讲,仅有儿童易患骨软化,如佝偻病),肠钙吸收障碍及维生素D代谢产物生成减少者,一般无需补充大量维生素D,确有上述三种情况者,可同时给予维生素D。 3.降钙素降钙素可减少骨质吸收,降低血循环中的钙,增加骨质中的钙含量,降钙素由于可降低血钙,所以在用降钙素时应补足钙量,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4.磷酸盐类磷酸盐类治疗骨质疏松近年来得到发展,磷酸盐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细胞的破坏,可以长期应用。 5.其他目前,市场上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以化学原料和中药提取物为主,服用剂型主要为胶囊、片剂等。保健食品的新法规出台以后,将会提高保健食品的研发技术要求。根据申报的保健功能,在原料上面放宽界限,可以用一些新的原料,在剂型上面可以研制一些新的剂型,这样会更好地提高保健食品的作用效果。
⑨ 骨量减少了能不能补充
骨量减少是可以补充的,具体的方式主要以食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