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写出古人把70到90岁称为什么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贰』 古代从出生到90岁的称谓
1 0-1岁 孩提、襁褓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2 2-3岁 孩提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 7岁(女) 髫(tiaoˊ)年 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4 8岁 童龀[chèn]、总角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5 9岁 九龄 教数之年指儿童9岁。语出《礼记》。
6 10岁 黄口 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后来就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 12岁(女) 金钗之年 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8 13岁(女) 豆蔻年华 多年生草本植物,产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也用于比喻处女。
9 13-15岁(男) 舞勺之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管乐器,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舞勺之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称。
10 14岁(女) “二七”之年 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11 15岁(女) 及笄或笄年 “笄”[jī],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12 15(男) 束发、成童、志学 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故又叫“成童”。
13 15-20(男) 舞象之年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14 16岁(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瓜”字可以分剖成两个“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二八一十六,故称。女子十六岁还可称“碧玉年”。如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15 18岁(女) “二九” 女子18岁可称“二九”。《初刻拍案惊奇》:“韩子文……年过二九,尚未有亲。”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6 20岁(男) 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男子20岁称“弱冠”。典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进一步注解说:“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算作成人,要举行加冠礼,故称。
17 20岁(女) 桃李年华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18 24岁(女) 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19 至婚嫁年龄(女) 摽梅之年 比喻女子适婚年龄。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
[摽梅]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20 30岁(男) 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30岁称“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21 30(女) 半老徐娘 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22 40岁(男)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
23 50岁 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半百即50,人人皆知,但多指岁数,如年已半百,年近半百等。50岁又称“知非”之年。《淮南子原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50岁又称“知命”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知命指认识天命,按现在的说法,应为认识自然的法则。
24 51岁 “开六” 古人称老年人年龄进入一个新阶段谓之“年开”。十年为一秩,开六即第六秩的开始。况周颐所著《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近人称寿五十一岁曰开六,六十一岁曰开七。”
25 6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古时用干支纪年为六甲子。因为它以天干与地支依次循环搭配,六十周而复始,所以也称“花甲子”、或“花甲”。后来也用“花甲”或“花甲子”代称60岁。
耳顺: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杖乡:意思是六十岁可以拄行走于乡里。
26 61岁 开七、华甲 华甲的甲,即甲子的甲,华字的繁体字可分为六个十字和一个一字,所以称61岁为“华甲”。
27 64岁 破瓜 因瓜字可分为“八八”两字,取八八六十四之意,故用为64岁的代称。
28 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语出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为七十岁的代称。
致事、致政是一个意思,即辞去官职,也叫致仕。“悬车”也是致仕的意思。古人一般都到七十岁时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而悬车。
29 71岁 开八 白居易《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30 77岁 喜寿 因喜字的草体似七十七三字组成,所以这么称呼。
31 80岁
望八、杖朝之年
韩愈《司业文》:“逾七望八,年熟非翁,在君无憾,我竟不充。”80岁还称为“杖朝”。语出《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意谓八十岁可以拄杖出入朝廷。后来就把“杖朝”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32 88岁 米寿 因米字可以分为八十八三个字,所以称八十八为米寿。
33 80-90岁 耄耋之年 耄耋(mào dié)80~90岁称耄和耋,也用作对老年人的泛称。尢以九十岁称谓多。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34 90岁 望九、鲐背之年 明人吴晋《与林茂之前辈书》:“先生以望九之年,犹灯下书头字。”九秩、九龄、鲐背(台背、驼背)之年、鲵齿之年、黄耈之年、黄发之年、眉寿之年、冻梨之年、齯:90岁。
35 100岁 期颐、人瑞 100岁“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解说:“期颐,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期待的“期”就是需要的要。
36 人死时的年龄称为“终年”、“卒年”或“落年”。其中“落年”不大常见。宋人罗泌所著《路史后记七小昊》曰:“小昊青阳氏……在位八十有四载,落年一百有一。”小青阳氏,指传说中黄帝的儿子之一,东夷集团的首领。
『叁』 一般80到90岁的老人统称什么
话说80岁;称谓朝杖之年、耄耋之年。80至90岁自古还泛称为“耄耋之年”,出自《礼记 · 曲礼》的“八十九十曰耄”。《尔雅 · 释言》注:“八十为耋。”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又称为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如果一个人健康状况还过得去,到了90岁也称“鲐背或台背、骀背之年”,意思是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尔雅·释诂》;“鲐背,寿也。”也有把8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中寿”,把9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上寿”。
『肆』 80岁~90岁在古代怎么称呼
80岁到90岁是耄耋之年。
『伍』 80岁叫耄耋,90岁应该叫什么
90岁可以称之鲐背之年。
读音:tái bèi zhī nián
鲐,原指鲐鱼。
由于老年版人背部的褶皱如权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老人。
九十岁有诸多称谓,除了鲐背,亦有黄耇(gǒu)、胡耇、冻梨、齯(ní)等称谓。
此外,《释名》亦详细列举了其他年龄的称谓,简单列举如下:
始生:婴儿、嫛(yī);始能行:孺;七年:悼;毁齿:龀(chèn);十五:童;二十:弱;三十:壮;四十:强;五十:艾;六十:耆(qí);七十:耄(mào);八十:耋(dié);九十:鲐背、黄耇、胡耇、冻梨;百年:期颐;老:朽也。
『陆』 80至90岁称之为( )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
12岁(女)——金钗之年
2~3岁——孩提
13岁(女)——豆蔻年华
女孩7岁——髫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男孩8岁——龆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幼年泛称——总角
20岁(女)——桃李年华
10岁以下——黄口
24岁(女)花信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至出嫁——
梅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柒』 70岁叫古稀,80岁,90岁叫什么
70岁叫古稀,80岁叫仗朝,90岁叫鲐背,其中80与90又可统称为耄耋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仗朝又作杖朝: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也可称“冻梨”。
(7)80至90岁称扩展阅读: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捌』 80-90岁称谓是什么
80岁称“耋” 90岁叫“耄”。
『玖』 80至90岁叫什么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内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容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