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七十岁至八十岁称什么(指年龄)
七十岁至八十岁称古稀之年。
出自: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释义:稀:少。指人到70岁的时候。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释义: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2、鉴赏:“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走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走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
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致到处欠着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味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那就今日有酒今日醉吧!
(1)70岁以上指扩展阅读:
其他年龄:
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至出嫁称梅之年、至30岁称半老徐娘、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之年、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耄耋之年指八十、九十岁。
耄出自:《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耄耋出自: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释义: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❷ 年满70岁(含70岁)这个概念如何理解
一般是写年满70岁以上(含70岁),意思就是正好70岁的也算,用数学的表达方法就是≥70,满字的意思是要足月,比如差2个月就满70不算
❸ 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应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是指年满70周岁吗
是的,这种行政上的规定或者上保险啊什么的,年龄都属于按照周岁来算的,也就是你要满70周岁。
❹ 60岁 70岁 八九十岁分别称为是什么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八九十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资料: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❺ 一般几岁算老年人
一般65岁以上算老年人
❻ 指年龄已经超过七十岁
60岁及以上为花甲,耋耄之年,指70岁以上老人,80岁及以上就称为古稀。
❼ 指人70岁
成语悬车之岁指70岁 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同“悬车之年”。
成语悬车之年指70岁 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
成语古稀之年指男性70岁 稀:少。指人到七十
❽ 60岁 70岁 八九十岁分别称为是什么之年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❾ 7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简称什么
小孩子.要多关心多尊重.多和他她们聊聊天.这样就会健康长寿了.
❿ 70岁是什么之年
古稀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gǔ xī zhī nián,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出自《曲江二首》。
成语解释
稀:少。
成语出处
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男性70岁。
示例
1.七十~是人生难得的。
2.师傅在~仍坚持游泳、打拳,看上去像是五十来岁的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古稀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