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长寿佛灌顶

长寿佛灌顶

发布时间:2021-10-20 00:15:49

A. 乾隆无量寿佛擦擦是

乾隆无量寿佛擦擦

无量寿佛乃法身阿弥陀佛以报身显现的形象,阿弥陀佛的梵文原意是“无量光版”和“无量寿”权这两种意思,具有空间和时间两种性质,本来都是阿弥陀佛一身所兼具的,在藏传佛教将这两种含义分别制作两尊佛供奉。清代康熙帝曾受长寿佛灌顶,被视为无量寿佛化身之转轮圣王。无量寿佛是佛教信仰中极为重要、流传广泛的尊神。由于此尊神既能满足现世人间众生的对于寿命绵长的追求,又能接引善良的众生死后超脱轮回之苦,往生美好的西方极乐世界。
乾隆无量寿佛擦擦发髻高耸,头戴五叶宝冠,面相方圆,额际宽阔,弯眉细目,表情沉静。宽肩细腰,体态匀称。上身袒露,胸前佩戴璎珞项链,下身着贴体薄裙,裙褶铺于座面,有飘带环绕于双臂间。双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于双层仰覆莲花座上,宝座上沿饰一圈连珠纹,莲花瓣饱满圆润,排列规整。

B. 请懂密宗的聊聊灌顶

初学密
宗,建议暂时不要去受什么灌顶,先在出离心、菩提心以及集资净障方面好好下功夫,否则任何所谓高深的修法也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

○有人说修密法会很快成就,这是真的吗?
◎如果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见等显乘的基础,再如法求受灌顶、口传及传承导修开示的话,修密法的确可以较快地成就。这里所说的'密法',尤指摩词无上瑜伽密部的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教法,并不是指听受一两课开示、比手印或念一两句咒的层面之修持。如果没有显乘教法的证悟或基础,妄想一步登天而马上修学上述的密法,不单不是迅速成就之道,反而是直堕三恶道的最快快捷方式。密法是极为殊胜的珍贵教法,必须是有基础的上根行者才可以修持。可悲的是,现在有很多人把密法当作商品地公开售卖,不论求者资格就随便授予。在这些情况下,授者得到了眼前的名利等蝇头小利,受者则高兴自己成为了'密法行者',晋身'上根'之流。但这种买卖,就似是授受双方相约手牵手地在未来直堕地狱。 '上根'的人只以为是'下根'并不太要紧,'下根'的人洋洋自得地自以为是 '上根'则后果堪虞。现在的人,都以为自己是'上根'。这样的密法授受方式及在未具备基础前就修学密法的人,不单不可能迅速成就,而且是在毁坏佛法,令佛法加速衰落及灭亡。密法就如一头野性的骏马,懂驾御者能把它驯服而得大利。把一个三岁小孩放上马背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有些人公开传授密法,为的是财名,但却以'为悲心故而公开普传'之幼稚借口来辩护。把密法胡乱托予未有基础或根器的行者,就像把利刀送予小孩,不但没有利益,反而只会带来伤害,历代祖师并不是因为缺乏悲心而不把密法公开乱传。如果密法是不论根器基础都可以修学的话,历代祖师早就把它大弘于世了。

——《大藏寺祈竹仁波切问答选录》

C. 长寿佛心咒怎么念/请问长寿佛心咒怎么念

长寿佛心咒是要有上师传承的。如果你没有上师传承就胡乱念诵是不如法的。
如果你想要学习长寿佛咒子就找一位有缘分的上师求法求灌顶,然后再由你的上师传授给你。

D. 活佛灌顶有什么好处

第一种,「受职灌顶,于如法积行之士」,积是累积,行是修行,这真正修行,修行有成就,「传授秘法,而作灌顶。得灌顶已,堪受师位,于密法中作阿闍黎,是为受职(或传教)灌顶」。这个灌顶就等于接受毕业典礼的仪式,你在学校念书,你的科目念完,你得到个学位。譬如博士学位,校长把博士学位颁赠给你,这个典礼叫受职灌顶。这个灌顶是真的,不是假的,肯定你修学的成就,传授密法做这个仪式。这个仪式告诉你,也告诉大众,你可以作阿闍梨,阿闍梨就是老师,就是学校里面讲的教授,你有资格担任教授,你有能力教导学生,这叫受职灌顶,这是你拿到学位。如果没有拿到这个学位,你没有资格担任教授。所以密宗传法的这些阿闍梨,都要通过受职灌顶,也才肯定你。

现在在这个时代,真正高僧大德都不在了,现在整个世界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混乱的一个时代,我们真的是生于乱世,乱世造孽的人多,行善的人少。诸佛菩萨住不住世?在理上讲,众生愈苦菩萨愈要来,菩萨住世是救度苦难众生,他总不能说见死不救,一定要来。但是来,我们都不会认识,他不以佛身分来,也不是以菩萨身分来,甚至于也不是以阿闍梨的身分来,他示现跟我们一般凡人一样,你也看不出来。为什么?真正示现佛菩萨、阿闍梨,你不相信。示现在民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所表现的,你细细观察,他的存心、他的言论、他的行为肯定不是造恶的。细心观察,他远离十恶,他所表现的肯定是与性德相应、与十善相应,中国人讲与伦理道德相应,我们讲这是个好人。这个时代里还有好人,那个好人很多是佛菩萨应化的,是大圣大贤再来的,他们来与众生和光同尘。他所居住的所在,这个地方灾难会比较轻,灾难的时间会比较短,我们大众沾他的光,这么一回事情。佛菩萨不需要你恭敬他,也不需要你赞叹他,他什么都不要,过很普通的日子,你无法觉察。要没有这些人,这个世间的灾难就不得了!他来缓和,不是做别的事情。

下面说,「上乃粗分。若详论之,则在上述二者之间,尚有常行之四种灌顶」。这是属于常识附带的说说,这四种灌顶,第一种,「瓶灌,得修习生起次第之自在」。这形式,净水瓶,像观世音菩萨一个手拿的是净瓶,右手拿的是杨枝,这是用净瓶来灌。通常都有修习生起次第,学人,这个修行人在佛法里的术语叫行人,就是修行人,他有阶段。像《华严经》上讲的十住,到最高的第十住叫灌顶住,就行这个礼。十信位到灌顶位的时候,上去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每一个阶层最高的,这就是修习生起次第。就好像我们学校念书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大学毕业有学位,这是没有学位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学位,这瓶灌。

第二种,「密灌,得修气脉明点之自在」。功夫比前面深了,这是以密咒,密咒它的性质很多,并不相同,有些密咒帮助你断烦恼,有些密咒帮助你解除疾病,恢复身体的健康。在深山、在高原,一定要修这些法门,为什么?居住在那些地方医疗非常不方便,这是用自己的能量,来帮助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个密咒是用一种音声,把我们身体里面的穴道让它畅通无阻。病是什么?气血不通他就生病了。在中国多半用按摩的方法,让它疏通;用针灸的方法,哪个地方阻塞了把它疏通,病就好了,是这么个道理。最高明的方法,不需要用针灸,也不需要用按摩,用音声。什么地方出了毛病,用这一个咒语,我们称它作咒语,实际上就是音声,这个音声发出来,把阻塞的地方振动,这一振动它就开了、就通了,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大藏经》里,用密咒治病的很多咒语,现在我们拿咒语来念能不能治病?不能。什么原因?我们念的音不准,那个音要很准确,它音还有长短强弱,振动在某一个部位。很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可惜失传了,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唐朝时候,经典里面讲的这些治病的咒语都非常有效。在那个时候出家、在家学习都很道地,应用起来非常方便。它能够叫自己的能量集中而不散开,所以身体健康长寿。能够抵御外面的风寒,冬天穿很薄的衣服,他不冷;夏天穿很厚的衣服,他不热,他有这种能量。学这个也得有相当功夫。

第三,「慧灌,得具菩提心诀之修持自在」。这是智慧灌顶,也是上师对学生的加持。中国禅宗,祖师大德帮助学生大彻大悟所用的那些方法,在密宗里面讲就是慧灌。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能看到这个学生现在功夫到了什么时候,纯熟了,就差那一点点。我们常常听说禅堂里面的棒喝,那就是一种手段。这个人在将开悟还没开悟这个时候,就差那么一点,老师高明,一棒一喝他好像一惊,他就惊醒了,他问题就解决,不需要言说,让他在这里豁然大悟。这个例子,宗门语录里面记载得很多,有大悟、有大彻大悟。

第四是「大手印灌,得修大手印道之自在。密教重传承,未经灌顶,不得擅自修习,经轨亦不得擅阅」。这是密宗里头,所以它称之为密,这个密不是神秘、不是秘密,而是深密,它这个道理很深。一定要有老师承传,没有老师承传,你就拿到这些经典,你也不会学习,你也学不到,必须有人指点。这个跟显教不一样,显教可以无师自通,密教不行,密教一定要有上师。而且修学没有成就不能离开上师,离开上师就不会成就,它是非常重视师承的。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圆寂,所以我佛法的基础是在这三年当中奠定的,非常难得。如果没有这三年基础,我跟李老师学教十年也学不成就。这个三年基础,所以在李老师那里学教十年才奠下根基,才有这么一点小成就,很不容易。想一想再遇到像这样的老师,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了。找不到怎么办法?我常常劝勉同学,做古圣先贤、诸佛菩萨的私淑弟子,学孟子、学蕅益大师,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还是有指望。那就是德行的基础不能不奠定,没有德行就不会有学问,这肯定的。换句话说,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作佛、作菩萨?哪有这种道理?要想学圣、学贤、学佛、学菩萨,先把人做好。

E. 萨迦派的三大法脉

主寺:萨迦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萨迦县,(北寺)是公元1073年由款·官却杰波所创建。因为它建在一片灰白色的山坡上,所以得名为萨迦寺(萨迦,意为灰白土)。官却杰波(1034-1102)是吐蕃贵族款氏家族的后裔,初学宁玛教法,后依止卓弥译师学“道果法”,四十岁时建寺收徒,广弘道果,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第一祖贡噶宁布
萨迦派的第一祖是贡噶宁布(1092——1158年),是贡却杰布的小妻子生的也是惟一的儿子。贡噶宁布幼年时随父学法,但他是贡却杰布晚年时期出生的,十岁时,父亲便与世长辞。萨迦寺主持由拔日仁青札译师暂时担任,而贡噶宁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佛法,他当时广拜印、藏名师,遍学佛教显密二宗包括“道果法”在内的全部教法仪轨。贡噶宁布主要拜拔日仁青札译师为师,修习佛法,他在修持文殊法时,自称亲自面见文殊菩萨之显身,由此导师给他特别传授了《离四耽著》等般若教授。《离四耽著》后来成为萨迦派的一种教戒,也就是一种修心而远离四个执著的教法。如耽著今生非佛徒,耽著轮回非出离,耽著自利非菩提心,耽著实执非正见。另外,贡噶宁布拜章德达玛宁布为师学习《俱舍论》,拜琼仁钦札巴和党美朗材两位大德为师学习《中观》与《因明》,拜南库瓦兄弟为师修习《密集》和《大黑天》等法,在居曲瓦札拉巴座前修习《喜金刚》法,在贡唐瓦麦罗座前求学《胜乐》和《明王》教授,在布尚洛琼座前求学《胜乐》等法,特别在香顿座前居留四年,专心修学教言(道果法)传授。此外,天竺大成就者布瓦帕,为了开启法门,亲自抵达萨迦,向贡噶宁布传授七十二部密续之教授,尤其传授了不越围墙之十四部深奥教法。总之,天竺大师向贡噶宁布传授了丰富圆满的近传深奥教言大法,即道果法。最后贡噶宁布学业有成,成为一名神通广大的密宗大师,据说他能一身显现六种不同神相,因而被公认为观世音菩萨之化身。
贡噶宁布二十岁时,接任萨迦寺主持,行使萨迦派教主之权力。他大力宣讲显密教法,尤其重视教言道果法的教授。贡噶宁布主持萨迦寺达四十七年之久,为萨迦派的教法体系趋于完善、宗派势力的不断壮大,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后人将贡噶宁布尊称为“萨钦”,意即萨迦派的第一大师。由于贡噶宁布的不懈努力,萨迦派在这一时期得到飞速发展,并在藏传佛教界崭露头角,其宗派势力急剧壮大,社会影响力也同时迅速扩大。
贡噶宁布在世弘法时期,培养了诸多弟子。诸如获得最殊胜成就者三名、获得能忍成就者七名、通达经论讲说之心传弟子十一名、精于讲解文句之心传弟子七名。
贡噶宁布是以居士身份自居的一位大德,他有四个儿子,依次是贡噶跋、索南孜摩、札巴坚赞、柏钦沃波。贡噶跋赴印度求法,二十二岁时卒于天竺摩揭陀地方;索南孜摩继任父亲贡噶宁布的法位,成为萨迦派第二祖;札巴坚赞继任兄长索南孜摩的法位,成为萨迦派的第三祖;柏钦沃波(1150——1203年)没有出家为僧,娶妻成家,繁衍后嗣。
第二祖索南孜摩
萨迦派的第二祖索南孜摩(1142——1182年),幼年跟随父亲贡噶宁布学习萨迦派教法,年长后赴桑浦寺拜噶当派高僧恰巴却吉僧格为师,学习慈氏五论和因明等显密教法。贡噶宁布去世后,索南孜摩继任父亲法位,成为第二祖。但索南孜摩继任法位不久,便将法位即萨迦寺主持职位,让给弟弟札巴坚赞,自己集中精力,专心修习佛法。他主要在前藏的桑浦寺研习佛教显密教法。因而索南孜摩博通显密,尤以注重密宗修炼和严守戒律而誉满当时藏传佛教界;同时,他还娴熟藏族文化五明学,即声明学、工巧明学、医方明学、因明学和内明学,为推动藏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祖扎巴坚赞
萨迦派第三祖是扎巴坚赞(1147——1216年),他继任兄长索南孜摩法位,成为萨迦派的第三祖。札巴坚赞幼年,跟随父亲贡噶宁布学法至十二岁。他在十一岁时讲说《喜金刚》等密法,震惊周围人士,曾在睡梦中修习三续经函,由此不学而自通三续。特别对于道果法产生很深的感情。此外,札巴坚赞从绛胜达瓦坚赞处受梵行优婆塞戒,从此不食酒肉,成为一名严守戒律的高僧。据史料记载,札巴坚赞十三岁多就担任萨迦寺寺主,为该寺的不断发展壮大尽自己的职责,他主持建造了萨迦旧寺大殿屋顶的佛殿,用金汁写大藏经甘珠尔部。总之,札巴坚赞将广大信徒布施的全部财物用于建造佛像、佛殿和佛塔或分发给贫困农牧民,因而当他担任萨迦寺寺主达五十七年后去世时,只留下一个坐垫,一套袈裟,别无它物,表现了一个清规戒律僧具有的高尚品德。
第四祖贡噶坚赞
萨迦派第四祖是贡噶坚赞(1180——1251年),他是贡噶宁布最小的儿子柏钦沃波的长子,从小跟随叔叔札巴坚赞学佛习法,打下良好的佛学知识。比如,贡噶坚赞幼年时,在叔叔札巴坚赞座前受了优婆塞戒,同时广泛学习佛教文化。贡噶坚赞于1204年在他二十三岁那年,从克什米尔大师释迦室利处受了比丘戒,并学习法称的《量释论》等七因明论,以及《现观庄严论》等经论,还学习了工艺学、星象学、声律学、医学、修辞学、诗歌、歌舞等印藏文化。因此,贡噶坚赞在藏传佛教后弘期成为一名既娴熟因明学、医药学、工艺学、声律学和佛学(包括般若、中观学、戒律学、俱舍论等显宗经典以及行、事、瑜伽和无上瑜伽密宗四续部),又精通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和星象学。当时藏族地区贯通此十个学科(一般称十明学)的学者,则称班智达。萨迦贡噶坚赞就获得这一称号,即萨迦班智达,从而成为第一位享誉整个藏族地区的大学者。
贡噶坚赞获得萨迦班智达这一大学者称号后,印度南方的绰切噶瓦等六名外道学者,慕名前来西藏同萨迦贡噶坚赞辩论,他们当时在芒域吉仲的圣瓦第桑布寺附近的一个集市辩经十三天,最后六位印度学者败北,他们便削发出家为僧,承认自己的失败。从此萨迦班智达的名声在藏族地区更加响亮。
萨迦班智达作为一名大学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佛学著作和文化论著。诸如《三律仪论》、《正理藏论》、《贤哲入门》、《乐器的论典》、《修辞学》、《声明学》、《萨迦格言》等佛学和文化经典著作。其中《三律仪论》是萨迦班智达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判定当时佛教界存在的各种佛学观点的是非曲直,阐述自己对佛教的理解或见解,此书一直是萨迦派僧人必读的书籍之一;其次《正理藏论》是萨迦班智达以陈那的《集量论》和法称的以《量释论》为主的七部因明经典作为重要依据,并运用自己的认识论和逻辑思维体系,撰写成的一部全新的因明学著作,在藏传佛教因明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另外《萨迦格言》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格言集,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伦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藏族地区流传范围很广,深受藏族人民的欢迎。
萨迦班智达不仅是一名博通佛学的大德,而且是一位促成西藏正式归入中国版图的重要政治人物。由于萨迦班智达在藏族地区享有崇高的声望,被当时的元朝统治阶级看中,便成为西藏与元朝中央之间建立统一关系的关键性人物。1246年,萨迦班智达应元室阔端大汗之邀请到达凉州,并同阔端大汗共同商定西藏归顺元朝中央的条件,以此奠定了元朝对西藏进行行政管理的基础。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向西藏各个地方势力写信,劝说他们接受条件归顺元朝。最后萨迦班智达不负重托,圆满完成西藏归顺元朝的重任,但他没能返回萨迦寺,于1251年在凉州去世,享年七十二岁。可以说,萨迦班智达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最美好的事业。经过萨迦班智达的努力,西藏以和平的方式归顺元朝中央。萨迦班智达为中国的统一大业作出巨大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第五祖八思巴
萨迦派第五祖是八思巴(1235——1280年)。八思巴本名叫洛哲坚赞。他是萨迦班智达的弟弟索南坚赞的儿子,因而萨迦班智达是他的伯父。八思巴从小聪慧好学,八岁时能向人们讲经,加上伯父萨迦班班智达的良好教育,后来除了在政治上成为一名显赫的人物外,也是一位精通各种宗教知识的高僧。正如《西藏王臣记》记载:“幼而颖悟,长博闻思,学富五明,淹贯三藏”。八思巴十岁左右就跟随伯父萨迦班智达赴凉州与蒙古汗王谈判,幼年时期就开始接触政治,为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八思巴十七岁时,被临终的萨迦班智达任命为自己的法位继承人,即萨迦寺主持和萨迦派教主,萨迦班智达去世后,八思巴开始担任萨迦寺主持和萨迦派教主职位,成为萨迦派第五祖。1253年,八思巴应召谒见忽必烈薛禅汗,当时忽必烈夫妇及其子女拜见八思巴,先后在八思巴前受密宗灌顶。忽必烈向八思巴奉献财宝作为灌顶的供养。1255年,八思巴回藏从康区迎请那塘堪钦札巴僧格受比丘戒,完成佛教出家僧人生活中最庄严的仪式。不久,八思巴又返回上都。当时蒙古汗王对佛教、道教等不同派别的宗教,还能够比较公平地对待。所以,佛教与道教之间常发生辩论事件。为了解决此事蒙哥汗王命忽必烈主持并判定两派优劣,1258年在上都的宫殿隆重举行了佛道辩论会,两派各参加十七人,佛教方以时年二十三岁的八思巴为首组成。其辩论以道教一方承认自己辩论失败而告终,十七名道士削发为僧,少许道观也随之改造成佛教寺院。1260年,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立即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1264年,忽必烈迁都大都(今北京),在中央政权内设置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又命八思巴以国师的身份兼管总制院事。1265年,八思巴返回西藏,对萨迦寺进行了修缮,如新造佛像、灵塔,以及用金汁书写大量大藏经中的甘珠尔部。同时分别拜克什米尔班智达希达塔噶大巴札、罗沃译师喜饶仁钦、纳塘堪钦青南喀札第二十多位大师为师,研习修教因明学、显宗理论和密宗修持等佛教教理仪轨,以及藏族传统文化五明学等知识。八思巴此次回藏居留三年,其间还奉忽必烈之命创制“蒙古新字”,又称八思巴蒙文。忽必烈于1268年下诏,凡是诏书及各地方公文等均必须使用蒙古新字,试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新文字。1270年,八思巴第二次向忽必烈授予密宗灌顶,忽必烈晋升八思巴为帝师,并更赐玉印。封号全称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又称帝师大宝法王,简称帝师。1276年,八思巴从大都抵达萨迦寺,此次八思巴返藏,由太子真金护送,在途中专为真金著述并讲授了《彰所知论》,此经有汉译本,收录在大藏经中。1277年,八思巴在后藏的曲弥仁摩地方(纳塘寺附近),举行聚集七万僧众的盛大法会,史称“曲弥法会”。1280年,八思巴在萨迦寺拉康拉章英年早逝,享年46岁。八思巴在萨迦寺圆寂后,忽必烈又赐封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1320年,元仁宗下诏,在全国各路建造八思巴帝师殿,以此永远纪念这位功臣。八思巴去世后,元朝中央的帝师制没有改变,帝师职位一直由萨迦派高僧继任而延续。如八思巴后由其弟仁钦坚赞担任帝师,之后,由八思巴的侄子达玛帕拉热噶斯塔任帝师,其后帝师由益西仁钦担任,总共产生十几位帝师,随着元朝的灭亡而终止帝师制。
现任萨迦天津法王
现任萨迦天津法王,是西藏佛教萨迦派「萨迦宝座之持者」,出身於西藏高贵的昆氏家族。昆族世代以三怙主之化身传承至今,著名上师有:萨迦五祖──萨千页噶宁波、洛本索南泽莫、杰尊仁波切札巴蒋称、法主萨迦班智达、与众生怙主法王八思巴。还有贝玛敦都旺秋,建立修法殿,其子铁千札西仁钦创建荣耀度母宫,度母宫系因附近有玉石度母殿而得名。
法王父亲为金刚持拿旺贡噶仁钦,是赤千札秀听列仁钦的子嗣,他为了利益有情众生而延续著此一神圣传承。他是大悲观音的化身,由於昆族传承极其珍贵,为了佛法与萨迦传规的延续,金刚持拿旺贡噶仁钦必需有子嗣。
在昆族传承中,常有先祖转世为子嗣之例,有谓法王即是他祖父赤千札秀听列仁钦的转世;又有谓从许多徵相显示,法王当是阿棒伏藏师乌金听列林巴的转世。第一个徵相是:空行母曾对阿棒伏藏师授记,预言他将於下一世持有萨迦法座。再者,当法王父母问他从何而来,法王答说从远方帐幕之家来;当法王学语时,很自然说出果洛地方的土语,而这土语正是阿棒伏藏师所用之方言。
阿棒伏藏师为莲师的真实化身,是一位证悟甚过的成就者。他身体能够穿越实物,他也取出许多伏藏法教。在法王出生之日,又碰巧有人供养一尊莲师像。这更意味著法王是阿棒伏藏师的转世。此外,当法王初遇第二世蒋扬钦哲却吉罗卓时,适巧从这位上师处领受了整套《龙钦宁体》的法教,这也是法王是阿棒伏藏师转世的间接徵相。
法王降生於一九四五年九月七日清晨,时为藏历木鸟年八月初一,降生时正值旭日东,而天空中充满著多道彩虹。法王降生处所,正是十代前再度振兴萨迦法教的金刚持贡噶仁钦之住所。降生之时还有诸多瑞相,包括用水晶容器所盛的百只犛牛乃。它由一位著白衣的俊美男子所献上,这男子自称是泽东头人差遣来的,但献完供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让法王平安无障与寿命绵延,寺中举办甚多祈请、灌顶与修持仪轨之法事。依度母宫传统,於法王降生不久,拿罗仁波切便为法王举行长寿佛本尊灌顶;并由法王父亲与拿罗仁波切,为法王赐梵文名字为「长寿金刚」。当时哦巴的大堪布金刚持宝拿旺罗卓旋遍宁波,见到拿罗仁波切时赞叹道:「以引降此儿故,汝已行一大事;此後萨迦法教无虞己,我老僧纵死亦无憾!」数周後,举办盛大庆生会,宣布法王的降临,并为他正式取名为:「拿旺贡噶帖千巴魃听列桑佩旺吉嘉波。」
一九五一年,法王首度与达赖喇嘛会面,次年,西藏政府正式行文,宣布法王是萨迦派领袖,并举行简要的升座前行仪式。一九五五年九月初,法王前往拉萨会见达赖喇嘛,并领受教法,法王在向达赖喇嘛供养时,面对达赖喇嘛私人寺院──尊胜寺的僧众,以及西藏政府高级官员,阐释供养曼达的意义。与会大众咸对法王如此幼小年纪,能有如此卓越之智慧,表达高度赞叹;此後,法王睿智之名使传遍西藏各地。一九六四年三月六日,重建萨迦寺的会议,在拉吉普大礼堂举行;当时出现许多瑞相,为众所共睹。为持续复甦佛法,令佛法稳固开展,法王与堪布阿贝仁波切讨论後,遂决定建一所学习弗教哲学的教育机构;「萨迦佛学院」的基础构想,於焉产生。同年,法王在北印度嘻玛较普拉帝须省的普汝瓦拉地方之萨迦难民营,建一座新的萨迦主寺,名为萨加能仁胜教寺。 主寺:俄尔寺,亦称“鄂·艾旺寺”,萨迦派的戒台寺,即所有萨迦派僧人受戒的道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曲布雄乡。由萨迦密宗大师俄钦·贡噶桑波(1382—1456)于1429年创建。
贡噶桑波生于萨迦地方,自幼聪慧过人,九岁受沙弥戒,从此发奋苦读,后在法王益西坚赞座前受比丘戒、菩萨戒和密乘戒,谙熟一切显密教法,尤其善于领略萨迦派之“曼荼罗仪轨成就法”,成为益西坚赞的得意弟子。二十五岁时在萨桑寺从萨桑喇嘛·旋鲁洛哲学习佛法,二十九岁时由萨桑上师授予《密续事部》经籍、铃杵和法螺,接受法王继承人之位。
贡噶桑波主持萨桑寺二十年间,每年夏冬两季讲法,春秋两季传授灌顶及经教戒律。当时卫、藏、康区求其授沙弥戒及比丘戒者逾万人,求授灌顶、经教者更多。其著作包括修法类、闻法类、仪轨、书函等二十一种,德格版集为《艾旺全集》(四函)。
俄钦·贡噶桑波四十八岁时去艾旺目绰讲经说法,由于在当地的法缘极其昌盛,供养殷重,便新建经堂,寺院供奉的佛像、经塔甚多,又建讲经院,使寺院为之一新,这就是俄钦·贡噶桑波亲自创建的著名寺院艾旺曲登寺,因建立在俄尔地方,故又称“俄尔寺”,他被尊称为“俄钦大师”。
俄尔寺是萨迦派在后藏传播密宗的重要场所。贡噶桑波自建俄尔寺后广收门徒传播萨迦教义,他曾讲《道果》八十三遍,传《金刚曼》灌顶六十余遍,他终身守持戒律,传授具足戒者过万人。该寺为萨迦派“第二重要道场”,影响远及四川、青海、云南等地,在这一范围内俄派属寺多达六千余座,足见当年该寺的辉煌。
俄尔寺建筑背靠群山,面向河谷,主要有大经堂和四大堪布的宫殿。该寺法台由四大堪布轮流执座,即禄顶、康萨、塔则、遍德。其中禄顶为世袭制,其他三者为转世制。
俄尔寺在文革中被毁,现有大殿、佛学院及闭关中心等建筑。 主寺: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茶巴的主寺,坐落在拉萨市林周县的遍玉谷,是1435年由贡钦·荣顿巴(1367-1449)所创建。他以十大经论立宗辩论,讲说六十四部教典,并造四十部经论著述,造就了大量的佛学人才。荣顿巴因为预言的预示以及其伟大事迹,而被视为弥勒菩萨的化身。为了表彰他对经教传承的精通无人能及,以及在般若经典和弥勒菩萨教法方面的无比特长,后人尊崇他为“萨迦传承六珍宝”之一。在八十四岁时,他以虹身往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
那烂陀寺的名称源自古印度盛极一时的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毗瓦巴、那诺巴、玄奘大师等都在此修学,常住僧众万人以上)。在寺院初成立的二十年间,僧众多达三千人。此后五百多年间,常住僧众也始终维持在七百至一千人左右,其分寺遍布全西藏。
那烂陀寺在萨迦派的密法传承中赫赫有名,因为茶巴的许多成就上师都是该寺的座主,后来它就成了这支法脉的主寺。它也是西藏八大修持传承教法的大宝库,是范围更广的不分教派的佛法修学中心。
萨迦的茶巴是由擦钦·罗索嘉措(1494-1566)所创立,他广学道果的不共传承,并持有萨迦家传的嫡系传承,遂将萨迦派各种不同教流总汇成一大海。
茶巴传承,以持有这些极珍贵的萨迦派不共无上密修行法脉而闻名,因此传统上都将茶巴上师视为萨迦传承的修行法脉持有者。这些珍贵的茶巴实修传承,包括不共道果、不共金刚瑜伽母那洛空行法、大小玛哈嘎拉、十三金法、觉囊巴的时轮金刚法,以及许多其他教法。
第十八世萨迦茶巴法王究给企千仁波切
圆满成就的究给‧企千仁波切萨迦派 茶巴支派法王(尊贵的 究给企千仁波切,已于2007年1月22日上午于尼泊尔示寂)现任「究给‧企千」是藏传佛萨迦派中最年长的喇嘛,他出生于神圣的戒氏家族,据说此法脉是从光音天相传至今,他是戒氏家族夏鲁‧库贤支系的后裔,也是此法脉中极受尊崇的长者。至今已经有许多忿怒尊降生在戒氏家族,其中有些是密续本尊喜金刚的化现。包括现任的「究给‧企千」在内的戒氏家族上师身上,他们通常在大腿上都会有个类似老虎斑纹的特殊胎记,看起来就如喜金刚或时轮金刚等忿怒尊的虎皮裙。一九二八年,究给‧企千仁波切九岁时,收到一封第十三世嘉瓦喇嘛图登‧嘉措的来信,信中认证他是藏中遍波‧那仁札寺的第十八任「究给‧企千」。后来第十三世嘉瓦喇嘛又在另一封信,以及传授究给仁波切沙弥戒时的谈话中,提到他是「究给转世喇嘛」。前任「究给‧企千」(仁钦‧钦哲‧旺波)的弟子,知道这意味着仁波切不但是前任「究给‧企千」的转世,也是其「传承主脉」的持有者。这种情形很不寻常,因为仁钦‧钦哲‧旺波圆寂的时候,现任的「究给‧企千」已经八岁了,不过像这样的情况偶尔可在伟大上师的传记中见到。究给仁波切自坐床直到七十九岁为止,一直驻锡在那仁札寺,主持各种法会、坛城仪轨、仪乐演奏,以及各种主要的藏传佛教修持传承。至今他始终持守比丘具足戒,他也以清净持守律藏的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而闻名,此外还完全持守菩萨戒和密乘誓戒,因此他是圆满持守三种戒律的殊胜上师之一。
因为有许多藏传佛教传承的持有者,都曾领受过究给‧企千仁波切的传法,因此他被视为无上的神圣上师。他的弟子包括法王嘉瓦喇嘛,他曾传授过不共道果等许多殊胜珍贵的教法给他;萨迦派领袖萨迦‧崔津法王也是他的弟子。仁波切至今已将他的法脉传承给萨迦派的所有上师,以及宁玛、噶举、格鲁各派的许多仁波切及喇嘛,接受过他传法的弟子不计其数。 究给‧企千仁波切自一九七一年起担任法王嘉瓦喇嘛的上师,他对一切有情的皈依处——法王 嘉瓦喇嘛,怀有最大的依止心与恭敬心,法王 嘉瓦喇嘛则曾说他将 究给‧企千仁波切视为根本上师之一。萨迦‧崔津法王曾如此赞叹究给‧企千仁波切:「有许多人因听闻经典而证得智慧,有些人因思惟佛法而证得智慧,只有很少数人因修行而证得智慧。而究给‧企千仁波切则证悟全部三种智慧。我们应深深庆幸自己具足如此圆满的因缘能见到 究给‧企千仁波切,这件事本身就是种伟大的加持。」

F. 求求好心大家随能正确告诉除了拜佛能立刻增寿给自己还拜什么能肯定向拜佛那样立刻增寿给自己说正确详细些

遍空自解的长寿佛,别的地方都没有,灌顶长寿佛十三年内无论遇到诅咒、疾病、水、火、行走等任何灾难都不会死,若十三年内死亡则是遇到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增加寿命的事了。若长期修这个长寿法的人,最少必定活到八十岁。莲花生大士修持此法,获得无死成就,相貌永如十六岁男童一样。

G. 在网上看过大宝法王长寿佛灌顶算是灌顶了吗

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把最高的佛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不是用几滴水洒到头上,不是这个意思,那是形式。

还有年轻人到香港来看我,出家人,跪在地下要我给他摩顶,这就是对摩顶真正的意思不懂。摩顶,加持,我用什么加持你?摩个顶就算加持,那不是太简单了吗?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密宗灌顶加持,这个注解前面有详细说明,黄念祖老居士讲的,他本人是密宗金刚上师,传密法的,为我们解释灌顶的意思。灌是什么意思?灌是授予,传授给你;顶是最高的佛法,顶法,人头顶,顶法。把最高的佛法传给你,这叫灌顶。不是用几滴水洒到头上,不是这个意思,那是形式。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现在人重形式不知道实质,这是可悲的现象。

什么法是如来的顶法?《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既然平等,哪个是顶法?法是正,皈依正,正而不邪。你看正什么意思?中国的文字,上面是个一,下面是个止。你受这一法,你一生学习不能改变,这就叫顶法,法是平等的。选择之后一生不改变,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就得定,他就开智慧,开智慧就成佛。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法法都是顶法,这个一定要知道。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我们示现了,每一位善知识他专修一样。善财童子去参访,他自己非常谦虚,在一切法里头我只懂这个法门,其他的我不懂,你到别处去参访。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没有贡高我慢的,没有称自己是第一的。所以止於一就是正法,同时学二样、学三样就不是正法。为什么?你的心力、精力分散了,不能集中,分散了就会产生妄想、产生杂念,你就起疑惑。两个可以比较,一个没有比较的。成佛之道决定是因戒得定,戒就是方法,这个方法帮助你得定,因定开慧。开慧就是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教下所说的大开圆解,净土宗称它作理一心不乱,各宗用的名词不一样,境界完全平等。

今天我们得到这部经,得到这个法门,对我自己来说,这就是我最高的法门。我能接受,我能理解,我能修行,我一门深入,就有得定的可能;得定之后继续修学,就有开悟的可能,这叫顶法。老师把这个传授给我,这叫灌顶。传授之后,你每一天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那是谁?那是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给你灌顶一次,念一遍就是灌顶一次,念十遍就是灌顶十次。那是真灌顶,不是假的,实质的灌顶,不是形式灌顶。名词术语的含义要搞清楚,不能囫囵吞枣,不能人云亦云,自己有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五七0集)

H. 长寿佛心咒需要灌顶才能修持吗

如果只诵咒,不需要灌顶也可以的。
但如果想依密法修,就要灌顶和传承了。

I. 谁能告诉我西藏活佛灌顶是咋回事

金刚乘的修法非常重视修学者的根器,不具备根器不得修学。所以,在修学密法之先,应举行灌顶仪式。灌顶,主要是授权——允许你修学这个法门。

阅读全文

与长寿佛灌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记忆力减退怎么办60岁 浏览:110
养老金需要多少才达标 浏览:575
长寿区中考 浏览:969
香河敬老院收费 浏览:230
退休人员养老金开通新社保卡 浏览:492
长寿烟红盒黄盒多少钱一包 浏览:932
特种体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浏览:328
部队职级及退休年龄 浏览:666
老人抽水泵坏了怎么处理 浏览:677
哈尔滨老年大学的专业 浏览:708
公务员判刑交养老保险 浏览:264
北京养老院价格普亲费用 浏览:1000
公务员退休和在职工资区别 浏览:849
重阳节简易画视频 浏览:62
海城市9万养老保险 浏览:461
70岁老人打工受伤有误工费吗 浏览:423
兰州哪个医院做体检便宜比较好 浏览:131
菊花长寿之花有什么用 浏览:131
养老保险的不同档次各领多少钱 浏览:8
2021年巴马百岁老人有多少个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