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长寿佛圣诞是哪一天
“长寿佛”是藏传佛教中对“圣无量寿智决定光明王如来”的略称,亦简称为“回无量寿智如来”。从民答国时期诺那呼图克图传授的《长寿佛咒》可以看出,其咒语是汉传佛教《朝暮课诵》中的《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其中多出一部分,但却与尼泊尔现存该经的梵本内容一致,说明该咒的传承过程中有过增补,这种情况在同本异译的多部经典中都有发现。
因阿弥陀佛名号具“无量寿”和“无量光”之意,有人便认为长寿佛即阿弥陀佛,但从其名号和佛土来看,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的佛土名“无量功德藏”世界(《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中译作“无量功德聚”世界),可知其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无量寿如来(阿弥陀佛)”不是同一尊佛。
“阿弥陀佛”虽有“无量寿”之意,经中描述佛子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寿命无量,但其《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及《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即《往生咒》)的现世功德利益主要在灭罪除障、清净戒品、坚固菩提和命终蒙佛接方面,而“无量寿智如来”及其经咒的特德是能消除短命夭折,增延寿命,这也是二者的又一个重要区别。
给予佛,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信仰。
B. 如何求功名,求富贵,求长寿。
明代云谷禅师说:
"我们佛教的经典里说, 求功名的就得功名, 求富贵的就得富贵, 求男女就得男女, 求长寿的就得长寿, 要知道, 妄语乃是释迦佛的大戒, 诸佛和菩萨是不会拿虚妄的假话来欺骗人的."
末学不才,不敢在这里妄语乱说。 那就认真听大德,佛祖亲自说。
各位同修绝对都看过《了凡四训》。想必都受益匪浅。
末学自己也断断续续看过两遍。第一次看完之后,确实觉得受益不少,发愿要每日行一善,要学习了凡的精神 改造自己的命运。但是自身习气很重,惰性很强,慢慢也就没有在发心修善了。实在是惭愧。
最近遇到急难之事, 才想起佛菩萨。(真是临时抱佛脚啊。哈哈)
“听了他的一番议论,我拜谢他,接受了他的教导。就把往日之罪,在佛前尽情发露忏悔,写了一篇疏文,先求登科,誓行三千件善事以赎罪。云谷掸师取出一本《功过格》给我,教我把所做的事,逐日登记起来,善则记数,恶就退除。还教我持诵《准提咒》,以期必验,他还说:"符家有句话,不会写符,被鬼神笑。"其实写符也没有什么秘诀,只是不动念就是了。执笔写符,先把杂念放下,在念头不动的时候,写下一点,叫做混沌开基,由此一笔挥成,更无思虑。这样写成的符也就灵了。凡祈祷立命,创立新的命运,都要从无思无虑处去感格。修身以等待之,那才是积德祈祷的正规行法。说到修,所有身口意的过恶,都应当把它除去。说到等待,是静候时机的自然成熟,不存一毫的非分侥幸,一毫的期待思想。如有预期或将迎的心,都应当斩尽杀绝。到这地位,直造无念无求,先天之境,即此便是真实的学问。你不能做到无心的功夫,只要能持诵《准提咒》,不必计较,勿令间断。(念佛也有同样功效。)----功夫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不持中持,到了念头空寂不动,那就灵验了。”
所以要想 “心想事成”, “有求必应”
3. 修身以等待。 不存在一毫的非分侥幸之心,不存一毫的期待之心。认认真真念佛,老老实实做人。
做好以上三点,做的圆满,哪里有得不到诸佛菩萨加持守护的道理。
C. 智悲佛网什么是四大持明
简单的说持明有四种,即异熟持明、长寿持明、大手印持明和任运持明。持明者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理事圆融无碍的大成就者之意。
异熟持明 -- 资粮道和加行道中通过修持生、圆二次第,身虽平凡,但心已和本尊融为一体。如果未得法位就离世的话也可以在中阴时成就大手印持明。
长寿持明 -- 究竟胜法位后,获得金刚身而断生死,心得见地。长寿持明者身常处胜法位。其化身功德等同于一地菩萨。
大手印持明 -- 这是二地到十地之修道九地。即身体现为坛城或本尊形相,心已尽除九种垢染具有无相智慧。
任运持明 -- 此持明为佛境界。
D. 佛教中最长寿的人
佛说:抄成就四神足的人,能住袭世一劫。(就是到宇宙坏灭才完。)
所以,成就四神足未入灭的阿罗汉可长久住世。佛在临入灭曾要求十八位阿罗汉护持佛法不入涅槃。
在佛典中记载,曾经在佛灭后900年,宾头颅阿罗汉从东胜神州来教化无著菩萨的例子。
近代虚云老和尚也在鸡足山受宾头颅尊者的点化。所以,应该他有2500岁了。
龙树菩萨传说活很久,800岁
如果说人间可见的:
历代高僧中超过一百岁,晋代佛图澄(116岁),唐代的澄观(101岁)和神秀(100岁)。清凉国师102。晚唐赵州从谂和尚120岁、近代虚云老和尚120岁、
印顺法师100岁、本焕长老104岁。
E. 同时念诵大轮金钢陀罗尼,楼阁咒,长寿佛心咒,准提咒和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吗
是可以的,但是您已经知道您修的有点杂了,就一门专修吧,最好是修学净土法门,根据高僧大德说,因为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F. 什么是持明果位
持明果位
所谓持就是持咒,明就是咒,光明显现,或明心之意。
持明果位也就是持咒得到大成就的果位。
密宗之中有专门持咒得大成就的,称之为持明仙人。
G. 同时念诵大轮金钢陀罗尼,楼阁咒,长寿佛心咒,准提咒和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吗
可以是可以,不过你弄这么多容易心乱的。还是专注一种比较好。比如我只念心经。
H. 准提火供一定要供奉准提菩萨像吗在佛像前做还是在户外呢在户外的话,佛像用不用请到面前呢
火供
※ 一.火供的意义:
佛法中任何修行最基本的目的是消除无始之业障,增益福德、智慧二资粮,进而到究竟的佛果位。密法中得到以上目的的方法不胜枚举,其中用火作上供养布施的方法便叫做火供。 ※ 二.火供修行程度:
火供因修行者的智慧高低和修行的程度深浅不同,可分为上等修行火供、中等修行火供、下等修行火供。
(一)上等修行火供:又称究竟火供、真实火供、大乐智供,属于无形火供。
主持火供的上师透彻了解大菩提、大空性二者无二无别,拥有最究竟的智慧,在禅定中以究竟的智慧之火烧我执、断烦恼所知二障,不必用有形的火、有形的福物、有形的坛城。属于最究竟的火供。
有能力修此火供的上师,如莲花生大士、龙钦巴祖师、持名无畏洲....等大持明者。
上等火供修行之果报:
1.本性清净--普贤王如来之法身佛。
2.自性清净--五方佛之报身佛。
3.悲心清净--释迦牟尼佛之化身佛、一切佛菩萨之成就
(二)中等修行火供:
属于无形火供。
上师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都在修行火供。随时观想自身为文武百尊、诸佛菩萨之化身。自己的口便是火炉坛城,脐轮代表金刚智慧之火。至于火供时所使用的金刚匙只以两手代替之。左手代表智慧空性之金刚匙,右手代表方便菩提心之金刚匙,以手代表的左右金刚匙来供养口之火炉坛城,所供养之福物转为甘露,清净自身。
中等修行火供之果报:
依自己本尊所修行而得之果报,如修金刚萨埵即得金刚萨埵之果位。
(三)下等修行火供:
属于有形火供。
修火供的上师无法如前述二者一样作禅定的火供修行,必须藉有形的火、有形的福物、有形的坛城来修火供。
目前佛教界的上师,即使有禅定修火供的能力,但为了配合众生的根器,一律修持有形的火供。
以下便是介绍下等修行火供的修持方法:
1.借地法:
(1)借地意义:往昔释迦佛,不论传法、讲经、修法或涅槃时均需借地,主因依业力因果及清净之意。释尊在菩提迦取成佛之前,须借地而禅定成佛,因而向地神母请求完成成佛所需之一小正方形土地,地神母即由地里现出半身,赞叹:「汝为福德、智慧圆满之佛,汝请用之。」说毕,地神母即融入空性。从此刻起,所有佛教之任何宗派都须修借地法,否则所修之法,功德无法圆满。就法会而言,如大火供、大灌顶、大烟供、超渡、闭关、建庙宇、舍利塔均须借地,始能圆满吉祥无劫难,但小修法时,如个人修行则不修借地。
(2)借地时二种必经程序:
〔1〕向政府借地:可分两种情形:1若宗教国家:如西藏、尼泊尔、台湾等不须此程序。2若非宗教国家,则须先向政府机关借地,通过后才可修法。
〔2〕向建物或土地之地主借地,须地主允诺同意。
〔3〕向地神母借地:须1皈依2发菩提心3观想本尊后,地神母将由地现,欢喜赞叹,并请修行者用之,而后即消失于空性
(3)借地之修法有三种:
〔1〕向地神母借地的修法。
〔2〕属于己地的修法:地属于自己之地,作任何修法无业障产生。
〔3〕地加持:经上师加持后,属于我专用之修行地,可以辨法会。
2.火供的布置:
(1)上师及弟子身布置
〔1〕坐在清净的圃团上,身体作七支坐,内心具无量之慈悲心,然后观想本尊。
1息火供:主法者(指上师及喇嘛),坐西朝东,法衣一律素白,现报身佛之形象。
2增火供:主法者(指上师及喇嘛),坐北朝南,法衣一律黄色,现报身佛之形象。
3怀火供:主法者(指上师及喇嘛),坐东朝西,法衣一律红色,现报身佛之形象。
4诛火供:主法者(指上师及喇嘛),坐南朝北,法衣一律黑色或绿色,现忿怒之形象。
〔2〕主法者面前,法座要准备之法器及物品:
金刚杵、金刚铃、金刚匙、小鼓、甘露宝瓶(瓶中装马头明王本尊加持之甘露净水)忿怒香、白芥子(驱魔用)。
(2)坛城布置
〔1〕坛城恭置于上师左侧,坛城中间备有本尊的佛像或唐卡。最上等的坛城是沙子的坛城。如果没有,可用彩绘的唐卡代表坛城。最方便是五堆米,中间放朵玛,朵玛右侧是白菩提代表(酒掺1008种加持之甘露药物),左侧是红菩提代表(红茶掺35种加持之甘露药物),坛城最前方排放八供杯(水水花香灯涂食乐),坛城空处放置荟供的供品。供品是福德资粮,准备越丰盛,福报越大。
〔2〕息、增、怀、诛坛城的差别:
息:坛城为白色,观想佛菩萨为白色,修行之上师和弟子均穿白色衣服。盛装共的福物与不共的福物之盘子为白色,且盘内的福物也为白色。其意义为消除内外之障碍及魔障(四魔),而得福慧二种资粮,为利济众生,圆成佛道。
增:坛城为黄色,观想佛菩萨为黄色,上师及弟子均需穿黄色衣服。盛装共的福物与不共的福物之盘子为黄色,且盘内的福物也为黄色。其意义为佛法根本之菩提心增长,慈悲、智慧、财势、长寿、空性、福慧二资粮均增长,并愿众生均沾以上法益,共登觉岸。
怀:坛城红色,观想佛菩萨为红色,上师及弟子均穿红色衣服。盛装共的福物与不共的福物之盘子为红色,且盘内的福物也是红色。其意义为勾召从空性中来自十方诸佛菩萨之加持力,菩提心、慈悲、智慧、空性、财势、长寿,所有神通力,不可思议之力量,融入我及一切众生之心,并转为空性,令一切众生圆满且获得一切诸佛菩萨之力量泉源,并成就不生不灭之佛果。
诛:坛城为蓝色、绿色、黑色,观想佛菩萨为忿怒本尊,其颜色则其中任一颜色即可,无特别规定。盛装共的福物与不共的福物之盘子为黑色或蓝色,盘内之福物为黑或蓝色。
*(注)诛火供分有诛作法和诛供养两种:
诛作法火供的对象必须为十恶怨贼。器世间少有此类极恶之魔鬼,即使有之,诸佛菩萨慈悲,亦不忍诛之,所以目前没有上师作诛作法火供,只修诛供养火供。以供养方式勾召魔鬼,使其皈依佛门,遵善法行善事。
◎诛作法之对象:此魔为十恶怨敌及十逆怨贼:
1.毁灭佛教。2.摧残三宝。
3.劫夺僧财。4.谩骂大乘。
5.戕害上师。6.挑拨金刚兄弟。
7.障难修行。8.绝无慈悲。
9.背弃誓戒。10.颠倒业果。
◎诛作法上师之条件:
1.如莲花生大士....等大持明者。
2.诛杀十恶魔之后,有能力将其度至阿弥陀佛净土者。
3.使十恶魔死后,神识没有痛苦者。
4.修法上师和十恶魔之间要大因缘者。
◎诛作法之福物:
诛作法福物一律黑色,含有毒性。须以咎粑加上前面息增怀之福物和成粘土,作成息神(魔鬼形象)朵玛,此朵玛中须加入人血,有毒的水,而八供杯也不一样。人的血、毒水、花三者代表人的五根。以人的脂肪香,脂肪做成的灯、胆的毒,及五大肉(人肉、大象肉、马肉、狗肉、孔雀肉)供养忿怒金刚之火,口念忿怒的咒语,勾召魔鬼。此为莲花生大士所作,目前无为之。
◎诛供养之福物:与息、增、怀福物一致。
◎诛供养之处所:山谷、魔鬼聚集处、尸陀林、峭壁、尸骸、不吉祥处。
◎诛供养之坛城:火炉坛城呈三角型,色黑。炭火是人骨之余烬。若是沙子坛城,必须是黑沙。而坛城上之福物与息增怀一样,颜色为黑色。
3.火炉坛城布置与说明:
(1)火供之火炉坛城布置可分为大小二种:
大坛城:高度--手肘长。长度--二手张开之手臂长。
小坛城:长度、高度约为东南西北二个手肘见方。上面为黄色坛城。
火供坛城之形式:息-白色-圆形。增-黄色-四方形。怀-红色-半圆形。诛-黑色-三角形。坛城中本尊所拿之法器,各坛城中心位置所使用之法器,各个续部解释均不一样。就使用木头而言,除诛法之木头可随便使用外,其余息、增、怀均有规定。密宗有一千多种火供,坛城一定要用白色细沙子。使用头之长度、高度则约半个肘高。冰片,西藏红花须洒在地上及息增怀之木头上,但诛之木头则不需要。在坛城中心,须要置油灯,火供开始时,才点燃油灯。坛城四方须有四支旗子,东方白色,南方黄色,西方红色,北方蓝色,东南中间有大的旗子,代表火神,为本尊或火神颜色。以上所述的坛城布置,乃依密宗续部之规矩。郊外修火供,必须按照这些规矩如法修之。但若在佛寺,闭关中心,佛堂时,因空间有限,坛城位置由主法上师观想方位,没有严格规定。
4.火神介绍:
在轮回中有八护方神(东方帝释天、南方焰摩天、西方水天、北方药叉、东南火天、西南罗刹、西北风天、东北自在天)其中的东南火天就是火神,他永远住在东南方向。修火供时,上师及弟子在禅定中观想,祈请火神降临于火坛城的火焰中,此时火焰和火神无二无别。看到火焰时,心中要坚信他是火神,火神腹中真有坛城和本尊。
火神的形象:火神脸上胡须满腮,头顶束发,身骑土黄色的羊,右手执小水瓶,左手执火炉,面露慈悲相。
火神的颜色:
息火神:白色。增火神:黄色。
怀火神:红色。诛火神:蓝色。
火供坛城:布置火供坛城前须完成借地程序,坛城还没开始布置前,使用之地须如玻璃平滑,尔后须于地上洒冰片,西藏红花,白檀香。
5.火供福物的布置与说明:
(1)火供福物的布置
安置在上师的右侧,如下所示:
25%--第一次供养火神之福物
50%--供养本尊之福物
25%--第二次供养火神之福物
(2)福物的种类:
〔1〕共的福物:
1.橄榄油、奶油、食用油、芥子油:财富的力量
息:渐次恢复已失去的资产、财富。
增:增长资产、财富。
怀:勾召财神、龙王、五大....等财富,融入自身。
诛:立断阻碍一切资产、财富的力量。
2.柳木:威严的力量
息:渐次恢复威严的力量。
增:增长威严的力量。
怀:勾召诸佛菩萨、大自在天王、神、龙王....等一切威德力,融入自身。
诛:立断阻碍威严的力量。
3.芝麻:(白、黑)除障的力量。
息:消除贪、瞋、痴、破戒、杀生....等罪障。
增:增长福、智二资粮。
怀:勾召诸佛菩萨之慈悲、智慧的力量,来对治诸种障碍。
诛:立断我执、除病障、消诸业。
4.咎粑:大乐的力量。
息:渐次消除不快乐之因,使之恢复快乐。
增:增长大乐的力量。
怀:勾召一切大乐的力量。
诛:立断痛苦。
5米:福德的力量。
息:消除阻碍福德的力量。
增:增长福德的力量。
怀:勾召世间出世间的福德力量。
诛:立断阻碍福德的力量。
6青稞:精神的力量。
息:渐次消除精神萎靡的力量。
增:增强精神。
怀:勾召精神力量。
诛:立断萎靡不振,使之神采奕奕。
7带壳之榖物:失物失而复得的力量。
息:已走失的牲畜(如大象、马、牛....)或丢失的榖物,再度寻回。
增:增加牲畜方面的财富。
怀:勾召福德的力量。
诛:立断阻碍牲畜方面财富的力量。
8豆:力气的力量。
息:白豆,渐次恢复力气。
增:黄豆,增强力量,使力大如狮、虎。
怀:红豆,勾召力气。
诛:黑豆、绿豆、蓝豆,立断无力之障碍。
9麦(大、小麦、高梁):除病的力量。
息:除病障,渐次恢复健康。
增:增强健康的力量。
怀:勾召药师佛之力量,消除病障。
诛:立断病障。
10百节草、茅草:长寿的力量。
息:消除阻碍长寿的力量。
增:延寿的力量。
怀:勾召长寿佛、天王、五大、太阳、月亮....等长寿的力量。
诛:立断阻碍长寿的力量。
11芥子:驱魔的力量。
息:阻止魔鬼的侵入。
增:增强驱魔的力量。
怀:勾召普巴金刚、忿怒莲师....等忿怒本尊及护法的力量融入自身。
诛:杀魔的力量。
12吉祥草:吉祥的力量。
息:渐次消除不吉的力量。
增:增长吉祥的力量。
怀:召请一切吉祥的力量融入自身。
13金子、银、铜、珊瑚、七宝、玛瑙、象牙:消除烦恼,所知二障,如吝啬、悭贪等障碍,恢复其本来俱足之福德、资粮。
14五色布:供养火神,消除障碍,福德增长,此物为特别对火神之供养,其余14种福物均为对佛菩萨之供养。其中槟榔只需一、二颗。其它供物则愈多愈好。
以上为密续所讲之共的福物种类及意义。
〔2〕不共的福物:消除二障,得到的福德、智慧二资粮,并以下列物品代表之:
1诃子、白檀香、茶、无毒、无肉之中药。
2水果:放置很久、破掉、烂掉、有毒之水果不可,其余不受限制。
3花:息-白花:增-黄花;怀-红花;诛-不一定需要花,但若供养,则以蓝绿为主,无供养亦可,有毒性亦可。颜色相同最好。
4在共福物中没有提到之榖物-如玉米等都可以,但需无毒。
5糖果、饼干、酒、果汁、牛奶等均可。
火供时荟供之共与不共之福物:火供之供养时,特别供养火炉坛城之本尊有:
1.朵玛2.白菩提3.红菩提4.荟供品-愈多愈好5.八供杯。
三.火供的目的
(一)闭关的人,持咒语或观想不清净之障碍消除殆尽,得到闭关之成就,所以闭关圆满一定要修息、增、怀、诛之火供,若果无法四种皆修,最少要修息之火供。
(二)犯五无间罪、破三昧耶戒之后,发露忏悔,以身(顶礼、大礼拜、小礼拜、绕佛)、口(咒语、如百字明....)、意(发愿不再犯),在菩萨面前忏悔,尔后再修息火供,可涤除破戒之罪障。
(三)往生人之息火供(又称超度)
此火供根本福物是往生者之身体。将共、不共之福物放在往生人身上,然后一齐观想甘露,供养火坛城之本尊,往生者之业障尽除,烦恼、所知二障永断,福德、智慧二资粮俱足,便可超脱生死轮回之桎梏,往生极乐净土。
(四)为期超过一星期、十天、一个月之大法会圆满后要修息、增、怀、诛火供,表示法会圆满、吉祥。
(五)兴建庙宇、舍利塔之前一定要修息、增、怀、诛火供,因其中都有借地法。如此工程才能顺利完竣。
(六)国家战争、地震、台风、火灾、水灾频乃,若修火供,三灾八难均得灭熄。
(七)舍利塔、佛像、庙宇开光及连续大灌顶圆满之后,一定要修息、增、怀、诛火供。
(八)个人为了消灾、祈福,得安乐、解热恼,修火供最善妙。
总之,人生活在娑婆世界期间,修火供可助众生消灾解厄,偿愿满意,但火供之究竟目的是帮助众生永难烦恼深渊,得无苦之真乐,成就涅槃佛果。
四.火供主法者之条件:
(一)上品主法者之条件:
1.任一本尊之成就。
2.显、密圆融,学行精湛。
3.具大菩提心及无量之慈悲心。
(二)中品主法者之条件:
1.虽然没有成就任一本尊,但密法之升起次第,圆满次第意义了解。
2.学行高深。
3.具无量慈悲心。
4.持守小乖律仪戒律之一。
5.持守大乘菩萨戒之戒律。
(三)下品主法者之条件:
1.佛法了解,升起次第,圆满次第意义了解。
2.具无量慈悲心。
3.接受本尊灌顶。
4.闭关可有可无。
5.熟悉修行方法及程序。
五.火供的升起次第:
(一)以第一次供养火神的福物来供养火,火神意乐,供毕,上师及弟子礼赞他,于是智慧尊(火神之自性)离开火坛城,安住在火坛城的东南隅。
(二)上师及弟子观想三昧耶尊(火神之形体)。三昧耶尊腹中有本尊的坛城,坛城中间是本尊,周围是十方诸佛菩萨围绕。
(三)上师及弟子祈请本尊及十方诸佛降临,融入火神的三昧耶尊,于是拿供养本尊的福物来供养本尊。供毕,礼赞本尊,在本尊面前祈愿:障云消尽,福慧益显,于是本尊的身、口、意、事业、功德等的加持都融入自身。
(四)本尊的智慧尊回自己的净土,或融入自性中。
(五)祈请已安住在东南隅的火神之智尊再度降临到火坛城的三昧耶尊中,再以第二次供养火神之福物来供养、礼赞他。火神再度意乐,此时我们祷祝息、增、怀、诛都能满愿。
(六)心中竭诚感谢火神,并祈求他下次修火供时再度降临,火神应允。
(七)火神智慧尊回住东南隅,他的三昧耶尊融入上师及弟子的肚脐中(因为我的身体火轮在肚脐中)。
(八)发愿吉祥圆满。
六.火供蕴涵六波罗密之修行:
无论修任何佛法,其中均蕴涵有六波罗密多之修行,火供也不例外。续部中,修火供之规矩,亦提到修火供时,升起次第非了解,便具足六波罗密多的修行。
(一)布施波罗密:
修火供、烧福物来上供下施,是财施。
观想、禅定、念咒语、修息、增、怀、诛火供是法施。真正高修行者,以禅定修火供,了解火供意义是无畏施。布施波罗密火供圆满,可得布施波罗密成就。
(二)持戒波罗密:
息火供:观想息本尊,准备息坛城、息福物、修息法。
增火供:观想增本尊,准备增坛城、增福物、修增法。
怀火供:观想怀本尊,准备怀坛城、怀福物、修怀法。
诛火供:观想诛本尊,准备诛坛城、诛福物、修诛法。
依以上四者如履如法地修行,均不混淆,不犯续部规矩,便是清净之持戒波罗密,可得持戒波罗密之成就。
(三)忍辱波罗密:
1.安所苦忍之忍辱:
修行人心中产生:众生之痛苦是我之痛苦,我之痛苦是我之痛苦,如此随顺众生心,为他解脱一切障碍。消除对治痛苦的方法是火供时准备福物....等没有吝啬,为众生及佛事业任劳任怨。
2.耐怨害忍之忍辱:
阿底峡尊者说:「....他恨我不恨,他害我不害,他打我不打,他骂我不骂,忍辱自可泯灭冤仇」修行人以慈悲心替敌人、瞋厌的对象修火供,祈祝他们超脱三途之苦,得永久之真乐,便是高度的忍辱修行人。
3.谛察法忍之忍辱:
相信佛法、信仰佛法,深信密法息、增、怀、诛之事业都很珍贵难得,天天都修火供,不但没有辛苦、埋怨,进而有悦乐之心。
修火供时圆满以上三者可得忍辱波罗密之成就。
(四)精进波罗密:
精进的最大障碍便是懈怠、昏睡、不悦等,修火供时,应当有人一我十,人百我十之勇猛心,调伏精进之敌人,立愿禅定精进,持咒精进,观想本尊精进,方能得火供之功德,得精进波罗密之成就。
(五)禅定波罗密:
修火供时,升起息、增、怀、诛等事业永不断灭的坚固念头,是禅定波罗密。修火供时,观想供品变甘露,观想一切功德在利济众生,是禅定波罗密。面向火坛城,心中坚信火是本尊,是坛城,是禅定波罗密,不用火和福物等外相之物,禅定功夫越好,火供力量越大,是禅定波罗密的最高境界,可得禅定波罗密成就。
(六)般若波罗密:
修火供的目的、功德、修行、禅定,属于般若波罗密。
观想坛城、本尊、供养亦是般若波罗密。修法时,具有空心、悲心、智慧,三者一体,不缺其中任一,更是般若波罗密。以上火供的目的均在助众生离诸种苦,获究竟解脱,可得般若波罗密的成就。
七.火供的时间
(一)以月分:
1.息、增火供:农历每月一日至十五日。
2.怀火供:农历每月一至廿五日。
3.诛火供:农历每月下旬,若是护法火供,以九日、十九日、廿九日最吉祥。
(二)以天分:
1.息火供:旭日东升午时之前。
2.增火供:一天中,从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之间。
3.怀火供:中午到下午五时,或者下午到晚上七时。
4.诛火供:黄昏到晚上。
八.火供的性相:
(一)禅定的力量。
(二)福物的功德。
(三)修法的方法。
(四)咒语的加持力。
(五)佛法的威德力。
(六)火炉变成本尊或坛城。
以上六种性相力量和合相聚,才算是真正火供。
九.火供的功德:
息火供:消除所知、烦恼二障,得到佛果成就。
增火供:增益福、慧二资粮。
怀火供:勾召福慧二资粮,消除所知、烦恼二障。
诛火供:断我执,除四魔,以忿怒的智慧来打、破、杀二障、四魔,可以即世成佛。
(一)胜义谛之功德:
密乘修行持明者,为成佛果位,修息、增、怀、诛火供。
息火供:可得东方佛金刚萨埵及所有息本尊之报身佛成就果位。
增火供:可得南方宝身佛及所有增本尊之报身佛成就果位。
怀火供:可得西方阿弥陀佛所有怀本尊之报身佛成就果位。
诛火供:可得北方不空成就佛及所有诛本尊之报身佛成就果位。
四者一起修,可得中央毗卢遮那佛及所有本尊的成就。
修行高深之持明者,修禅定胜义谛,不须火供和福物,只了解火供意义,用禅定来修火供,可法身佛普贤王如来最究竟之果位。
(二)世俗谛之功德:
增寿、除病、改运、开智、种福、得子、化解灾厄、生意兴隆、家庭和谐、国家平安....,功德可谓无量无边。
十.火供的回向:
(一)胜义谛:
以三轮体空之回向,布施六道一切如母众生,希望众生免于陷入轮回漩涡,进而获得究竟解脱的永远喜乐。三轮体空之回向,功德永远不坏,而且渐次增益。
(二)世俗谛:
回向给众生,愿世间的众生获得外相上的利益。如失明者重现光明,欲得寿者得长寿,欲除病者病除之,....陷于三恶趣的众生,速离之,进而升至三善道。
I. 智悲佛网入行论第87课答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还是讲赞誉无有实在意义。昨天已经宣说了,名声对我们的福报、长寿、能力、健康、身心五个方面,没有任何利益。对此很多人可能并不这么认为,尤其是现在社会上的有些人,他们认为首先必须要获得名声,有了名声以后,财富、能力、健康等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他们日以继夜地为名声而奔波,为名声而劳累。但以佛教的理念来分析,所谓的名声,只不过是暂时让人自我陶醉的方法而已,真要破析的话,名声并无任何实质。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搞名利是最不好的事情。而真正学佛的居士,也不要像不懂因果的人那样,拼命贪执世间八法。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在见解方面有一定的问题,所以每个人要先从见解上摆正过来。为什么这么讲呢?小时候读书虽然很重要,不读书的话,尤其是现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没有知识的人寸步难行,做任何事情相当困难。但我们以前受到的教育,全部是不存在前后世、业因果的唯物论,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就像《涅槃经》所说的那样,“不信后世,无恶不作”,仅仅为了眼前的利益,他们不顾虑后世、不顾虑今生,做各种没有实义的事情。
我经常想:像这样的佛教教育,任何高等院校中都是没有的。学校里研究的就是物质的结构分类、事物产生的作用等,至于心的奥秘、前后世的因果道理、对名声的破析,在哪个领域都难得一见。其实,佛教的慈悲观和智慧观,真的非常有价值,这一点并不是自吹自擂,世间上具公正见解的知识分子也承认。你们可以看到,东西方国家的许多知识分子,现在纷纷将目光投入到藏传佛教这片神秘的领域上,假如没有任何理由,现在人还是有一定的取舍智慧,不会那么容易上当。
以前学校里学过“名声是要希求的,地位是要获得的”,有些人就对世间八法的耽著越来越强。若是这样的话,佛教的理念就会在相续中越来越弱,最后自己也跟这些人一同陷入轮回的泥坑。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务必要观察自相续。
下面继续破析:名声对今生来世等有什么作用。
若吾识自益,赞誉有何利?
若唯图暂乐,应依赌等酒。
名声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大家应当再三观察。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像愚笨的旁生一样,他会用敏锐的智慧,结合大乘的这些教言,发现名声对自利没有点滴作用。
有些人可能想:“有名声的话,可以度化众生、利益众生,这方面还是起一点作用。”当然,若是符合实际的名声,对度化众生也有一些帮助。憨山大师说:“十年寒窗无人闻,一旦成名天下知。”经过十年的精进苦行,一旦成名以后,确实可以用佛法来度化众生。现在我们这里有零下20多度,算不算“十年寒窗”?有智慧、有德行的一些法师,在这个山谷里任何人也没听说过,可不可以叫“无人问”?但是再过五年十年,等他们精通了五部大论和显密教典,那时候就开始成名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了。
按我们现在的学习状况,有些人从智慧上来看,给成千上万的人讲经说法或做什么事情,应该是没有问题。但仅仅有智慧还不行,一个人需要德行,需要前世弘法利生的愿力,还有当时的因缘成熟等,如果因缘完全具足,这些人应该能利益众生。
现在的人特别喜欢名声,买东西只要是名牌,质量再差也愿意付很多钱;明星的话, “质量”再不好,只要跟你握个手、说句话、笑一笑,兴奋得马上要晕倒。这是未经观察、被愚痴蒙闭的一种表现,这些虚名有什么利益呢?卡让巴格西说过:“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有了名声之后,很多人觉得自己好像有了一切功德,从此对因果等不太重视,最后因为名声而毁坏了身心。因此,对那些佛菩萨化现的高僧大德,名声应该是有一定的利益,但普通人得到名声之后,很容易毁坏戒律和善根,对自己确实没有利益可言。
有些人仍会想:“尽管名声对今生来世的意义不大,但可以让我特别快乐,听到别人的赞叹,我心里乐滋滋的,快乐的心情无法言表,所以我要追求名声。”
作者对此回答道:若只贪图一时的安乐,不顾来世的悲惨命运,那不用大费周折地追求名声,世间的五欲妙乐那么多,只要以一些小小的不如法行为,就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比如赌博、打麻将、去歌舞厅、享用美酒,这些手段都可以迷醉自己,暂时给身心带来快乐;或者用海洛因、毒品、鸦片等自我麻醉,感官也能得到极大的满足。但这些快乐非常低下,假如真正去享受它,那你的生生世世都摧毁了。
现在世间上的人,为了贪图暂时的惬意,根本不观察来世的果报,对果报的惨状也一无所知,所以违法乱纪的现象不断发生,无量众生造罪业而堕入恶趣。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赌博、饮酒、妄语、绮语等,有智慧的人理当舍弃。”《二规教言论》中也云:“彼亦取舍一切事,须先详细而观察,世间众生之遭殃,皆从未知未察来。”现在很多人沉迷于赌博、喝酒、抽烟,成天不务正业,种种行为令人发指,希望佛教徒千万不要随波逐流!
颂词中的“赌”,藏传有些讲义里译为“饰”,对照了几个版本后,我觉得“赌”的意思正确一点。但若按照“饰”来解释,是指不顾来世,用各种手段来装饰自己。如藏地有些人为了买宝珠打扮,通过杀牦牛来赚钱;汉地有些人搞不正当的生意,将谋取的利益来打扮自己。这都是一种愚痴之举。身体本来不净,再造作也没什么美观可言。
现在人的生活跟古代完全不相同。古人对饮食非常讲究,食物一般都没有毒素。而现在科学比较发达,没有因果正见的人为了挣钱,在食品中加入各种化学物,对人们身心的危害非常大。甚至在化妆品里面,也含有各种有害成分,一两天内可能起点作用,让自己看起来比较年轻,价钱也随之水涨船高,但实际上人老了以后,再怎么打扮也不管用。
我们藏地有种说法:“命中注定的事变不了,老年人脸上的皱纹平不了。”现在这个规律似乎已经改完了,命中注定的能不能变不好说,但老年人花几万块钱,到美容院里加工一番,马上就改头换面,变成了年轻人。所以很多人认为科学的力量比三宝还神奇,它的功德加持不可思议,原来的半老徐娘一下子就能变成妙龄少女。实际上这也需要观察。这些化妆品的来源是什么?尽是一些不懂因果的人,为了赚钱、为了得名声,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贿赂有关部门,给有毒的东西申请专利,批号是多少多少,对人体的作用如何如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这样,但肯定有许多这样的成分。人们平时所用的、所吃的,如果仅仅为了一个快乐,不要说来世,对今生有没有利益也不好说。
现在的很多营养品,我都不敢吃,说明书上写得虽好,好像吃了以后,马上能获得长寿持明的果位,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有时候我也去了一些工厂,看后心里很不舒服。因为厂长和政府的关系非常好,产品是药是毒也很难说。所以,在某些问题上,大家应该用智慧来观察。
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
誉词何所为,死时谁得乐?
如果毫无意义地为了虚名而倾家荡产,为了好听的称号而失去生命,这样单单的名声有什么用呢?人死的时候,美名又能令谁快乐?
有些人为了获得名声,情愿舍弃一切财产。原来有人为了得一个“名誉会长”的头衔,竟然花了三十二万。其实,“名誉会长”什么权力都没有,光是为了一个虚名,就花了这么多钱。实在是不值得,若用三十二万为众生作一点利益,那该多好啊!还有些人为了名声,宁可失去最珍贵的生命,假如得不到认可,或者名声一落千丈,受不了就干脆自杀。
若用智慧来观察,名声只不过是一些词句,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意义。其实,生活和生活的意义应该区分开,生活是什么?就是吃穿住行。生活的意义,则是活在世界上的价值,若能对众生、对社会起一点作用,那你活着就有了意义。
昨前天我给一些大学生开示时说:“你们读书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生活取得实义?这个一定要搞清楚。如果仅仅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个好对象,过一个美好的生活,有一个温馨的家庭,那你就错了。这不说我们人类,牦牛也有这方面的需求。虽然它不会说‘我要有个温馨的家庭’,但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们这里有头黑牦牛,每天晚上都会找特别热乎的地方去睡。所以,跟牦牛比起来,人若只是为了睡觉、吃饭、快乐,活着也不是非常崇高。如果读完书以后,希望为众生做一些好事,现在就发下这种愿,以后一定会实现的。你们作为在家居士,学佛不是为了今生来世的快乐,对凡夫人来讲也有点困难,但自己获得快乐时,一定要想到利益众生,这样的生活才有实义。”
有些人有了名声就愿意活着,倘若得不到,认为还不如死了好。藏族有种民间说法是:“懦夫活一百年,不如英雄活一年。”我家乡有些愚笨的老乡也有这种概念,觉得名声如果受损害,还不如早一点死去,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一定要和敌人作战到底,没有获得胜利之前,活在世界上也没有意义。这种对名声特别执著的人,仅仅为了一个虚名,也宁愿舍弃宝贵的生命。
其实名声只是一种名称,若没有起到名称的作用,名声再响也没有用。比如说有人叫你“大法师”,但自己从来不会讲经说法,那这种名称也没有意义。或者有人叫你是“大智者”、“大人物”,加上一堆美好的言词,如果自己没有这种功德,这些也只是虚词而已。就算能让你暂时陶醉一会儿,但死时,这些美名又有什么用呢?
世间上有许多明星、歌星、英雄,他们死了以后,身体已经被火化,肯定带不走名声,心随业力而漂泊,即生中非常有名,有成千上万的拥护者,来世却可能沦落为街头乞丐。看过《释尊广传》的人都知道,人生相当无常,尤其前世今生的悬殊非常大,有些人前世一贫如洗,但今生富可敌国,而有些人前世腰缠万贯,后世却穷困潦倒。所以,心完全随业力而转,无法自主地带走名声。
作为一个修行人,特别执著名声的确没有意义。不学佛的世间人整天争名夺利也情有可原,但我们学习大乘佛法这么长时间,如果还是为了名声而蝇营狗苟,没有为众生做任何事情,那学佛就白学了!
沙屋倾颓时,愚童哀极泣,
若我伤失誉,岂非似愚童?
寂天菩萨用了一个孩童的比喻,说明世间人名声遭损时非常痛苦,但在智者的眼中,这是极其愚蠢的行为。比喻是怎么讲的呢?譬如孩童在玩耍时,用沙子堆成一些房屋,他们执为真正的房屋,如果沙屋倒塌了,孩童就会伤心哭泣。以前我在《泰国游记》中,也用过这个教证。当时我去泰国的一个海边,正好有一群孩子在沙滩上玩,开始他们看我穿着红色僧衣有点怕,拼命往别处跑。(不仅是泰国的小孩,泰国有些佛学院的博士生也是这样。有一次,我去参观他们的班级,当时全教室的人都愣住了。他们基本上没有见过这种僧衣,不像现在的汉地一样,穿这种衣服的人太多了。)我坐在那里看大海,过了一会儿,他们有点好奇,就放下恐惧,陆陆续续回来了,继续他们的玩耍。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他们顶着烈日,兴高采烈地堆沙屋、挖沙洞,叽叽喳喳不知在说什么,突然他们的沙屋遭到了破坏,一群孩子特别伤心地哭着,另一群则非常高兴,他们之间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见到这种场面,我自然想起了这个颂词,寂天菩萨当年可能也见过孩童在海边的这些游戏吧!在我们成年人眼里,沙屋本来无有实质,倒塌也可以,建立也可以,根本不值得为此而哭。可是在小孩的心目中,美好的家园已经被毁,一切都彻底完蛋了,所以一直在伤心地哭。由于他们每天都在海边玩,皮肤晒得特别黑,黑黑的脸上掉下的泪珠非常明亮,我觉得特别好看。
后来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时我们牧区的小孩没有海边的细沙,就在山上用土堆做成一些房子——“这是你家、这是我家,这是我家的仓库、这是你家的牛圈”,然后用红石头、小石头、白石头开始放“牦牛”。当时我比较调皮,总把别人好的“牦牛(石头)”偷过来,其他小孩就开始放声大哭:“哇!我们的牦牛被人偷了。”然后就扭在一起打架……。在海边,我眼前一幕一幕浮现出自己的孩童时代。实际上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只不过现在大城市里的小孩,玩的都是飞机轿车,而我们那时候的玩具,全部是牛粪、石头、木块。
孩童的这些执著,成年人看来非常可笑,而成年人对名声的贪执,在圣者眼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些人参加选举,自己不幸落选;有些人在宣传过程中,遭人恶意毁谤,事业无法展开;有些人在佛教的团体中,别人对他的看法不好,使其名誉受损;甚至有些公司,被揭露出一些劣迹,直接影响到生意,间接也使
工人的工资减少……。人们遇到这些时,往往痛苦不已,绞尽脑汁去重建“沙屋”,希望通过各种宣传,令集体的名声或个人的荣誉得以恢复,且越来越高。实际上,在诸佛菩萨和有境界的修行人看来,这些名声全部是虚假的,跟小孩游戏一样没有意义。
在世间八法中,就包括了对名声的执著,这是一般人很难舍掉的。以前上师如意宝曾说:“世间上的人,要么贪执财物很厉害,要么贪执名声很厉害。我现在已经到了晚年,世界上很多人都知道我,该有的名声都有了,我一点也不希求这些,所以我修行不是为了世间八法。”有时候上师也给我们作这方面的开示,在座的老道友应该记得吧。
作为一名佛教徒,如果不想着帮助众生,整天都是搞世间八法、宣传自己的名声,那是值得惭愧的。因此,大家以后一方面尽量不要自我宣传,另一方面,名誉一旦受损时,也不要伤心难过,对别人生嗔恨心。世间上的名闻利养,跟孩童的沙屋没什么差别,当它倒塌时,倘若为此而哭泣,在智者的眼里,这是一种幼稚可笑的行为。
丑二、不应喜之:
声暂无心故,称誉何足乐?
若谓他喜我,彼赞是喜因?
受赞或他喜,于我有何益?
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
此颂是讲对赞叹不应生欢喜心。世人为了荣誉不辞辛苦,假如得到一点赞叹,就非常欢喜。比如别人说“你的功德不可思议,你是世界第一慈善家”“你智慧第一、神通第一、神变第一”,作为一个凡夫人,听到了这些当面吹捧,内心自然有一些得意。但以智慧来观察,这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为什么呢?因为赞叹词是刹那性的,一会儿就销声匿迹、无踪无影了,所以从时间上看,贪著它并没有意义。同时赞叹声是无情法,没有想赞叹你的心,它与水声风声没有区别,犹如空谷声一般,只是耳根的影象而已。别人说你很了不起,乍听之下可能有点高兴,暗想“我真的很了不起吗?”但用第二个念头来分析,刚才的话犹如空谷声一样,没有什么可欢喜的。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是平息世间八法中平息名声的教言,这方面有胜义谛和世俗谛两种观察方法。胜义谛的观察方法,在本论第九品中会讲。这里是讲以世俗的智慧来观察,我们不应该特别执著名声。正如刚才所讲,既然赞叹的声音无心,你有什么可快乐的呢?
世间上有很多名人,一生中受过无数赞叹,接受过无数鲜花哈达,但他们离开人间时,还不是赤裸裸地随业力而奔赴后世吗?现在的这些名人,名声比一些高僧大德大多了。以前的高僧大德,像麦彭仁波切、华智仁波切,他们的智慧,再多人聚在一起也比不上,但听说过他们名字的人,当时可能也没有一百万。而现在那些名人歌星,全世界的人对他崇拜赞叹,但即使有这么响亮的名声,死时也是空手而去。
有些人说:“名声虽然不应该欢喜,但别人赞叹我,我心里非常快乐,它成了我欢喜的因,所以我喜欢名声。”那这样的话,你干脆录一句赞叹自己的话语,天天在耳边放好了。比如说,把“堪布,你非常好”录下来,然后做成念佛机,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重复,这样应该很快乐吧。或者到一个山谷里,对着空谷大喊:“你非常了不起!”回音也反过来赞叹你,这跟别人赞叹你的声音没有差别。但是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这样做,因为他知道这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无有任何实义。噶当派的很多格西,常用空谷声来比喻赞叹声,尤其是博朵瓦格西,一听到赞叹就很不高兴,他说凡夫人的心很容易自我陶醉,自我陶醉之后,逐渐就会造作恶业。因此,别人的赞叹并不值得自己欢喜。
若谓:“他人赞叹我的话,他们也会非常快乐,我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要众生快乐,我愿意接受这种赞叹。”这种说法也很颠倒。别人欢喜不一定非要赞叹你,赞叹你的敌人或者赞叹大自然,如大海、蓝天、白云,这都是可以的。你的发心若真是为了别人快乐,那他们赞叹其他东西的诗词你听到后,也应该感到特别高兴。但事实并非如此,别人赞叹你,你就喜形于色,讥毁你,你马上怒目相向,产生不乐意的情绪,这怎么是为了别人快乐呢?
再者,你和别人是两个相续,按照佛经的观点,每个众生的相续各自不同。别人的快乐,只属于他一个人,你相续中一分也得不到。《量理宝藏论》在第一品中说,自己面前显现的,唯一是自己的对境,而不是他人的对境,将分开的东西执为一体不合理。例如一个人叫天授,一个人叫慈氏,慈氏的心中极为快乐,天授能得到多少呢?除了自己去随喜以外,丝毫也得不到,相续完全不同之故。既然如此,你喜欢赞叹并不是为了别人快乐,而是认为自己得到了一种认可,对称誉生起实执心,其实这都是分别念在作怪。因此,陈那论师在《文殊赞》中说:“妄念大无明,令堕轮回海。离此大妄念,汝恒得涅槃。”
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与真理完全背道而驰。大家拼命地希求名声,但就像愚童追彩虹一样,越追越远。世间上的人成千上万,真正明白道理又有多少?如此殊胜的教言,哪个学校中有讲过?所以,人们缺少一种佛法的教育,若将此在各大院校中广泛传播,必对人类的未来、社会治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有重大利益。但这一点,短期内要想有所转变,也有一定的困难。
总而言之,希求名声赞美是非常愚痴的行为,是分别念的一种虚妄影像。真正的修行人,当以善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在此过程中,如果得到一些美誉,你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也可以,应以梦中获得王位的心态来对待。梦中的王位全是心的迷乱显现,一会儿就醒来了,没有什么可贪的。
因此,大家拥有名声时,不要过于贪执傲慢,失去时也不要过于痛苦悲伤,应以平淡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尽己所能地利益众生,假如你有一些胜义的境界,经常安住其中,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如果没有尝到这样的美味,却用一些虚假的东西来充实生活,能不能真正为今生来世带来快乐?这要打一个问号。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