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康熙君王为什么能够长寿,差一点百岁,他有什么长寿秘诀
康熙大帝为何长寿,就在于他的饮食方面,他虽然是一国君主,但是极其有自律性,一般膳食主要还是以素食为主,加上从来不会吃得太饱,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并且他生活有规律,不熬夜,不沉迷女色,这也是很关键的。
最后那就是康熙从来不会沉迷于酒色,这也是很多君主最容易犯的错误,有时候沉迷于这方面了,就容易荒废自己的国家大业,最后甚至会被推翻而灭国,康熙很注意这一点,所以他的生活作息方面也是很有规律,每天也是早睡早起,也可以说是君主中的模范了。
『贰』 姜子牙活了139岁,他的长寿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姜子牙的长寿的秘诀就是小就修炼道教的内家修炼之法,还有他经常去钓鱼,附近的环境好,空气清新,从而养成他超然的性格。加上他长期吃鱼,鱼的营养价值高,所以他可以活到139岁是很正常的。
接着想说的是姜子牙在在钓鱼的过程中,除了磨练自己的毅力,关键还是锻炼了自己的耐性。让姜子牙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宠辱不惊,不会给外界影响到,干扰到。也可以快速看出事情的发展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就是古代的食物是纯天然的,一点污染都没有,不像我们现代,食品经常出事。加上鱼类的蛋白质非常高。可以从医学的角度上看,估计姜子牙活到150岁以上都是有可能的。
『叁』 贺二秀的长寿秘诀
每天要喝自酿米酒
从永新县城驱车前行十余分钟,记者一行到达了埠前镇,这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汶水村口,只见村民们在稻田里忙碌着,金黄色的稻田一望无垠,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贺二秀老人和女儿刘富茹居住的房屋带着一个小院,一进门,扑鼻的桂花香让人精神一爽,几棵柚子树和柑橘树结满了果子,几块菜地里则种着花生、蔬菜。“唉哟,来客人啦。”坐在堂屋的贺二秀看到记者一行,马上站了起来,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若不是事先知道老人有112岁(2009年)高龄,记者还真以为眼前笑得一脸灿烂的老人,最多只有八十岁。在院子里忙碌的刘富茹手脚灵便,一头黑发中夹杂着些许白发。说起母亲,刘富茹是既好气又好笑。她说母亲平时喜欢喝酒,每天有两餐要各饮一碗自家酿的米酒。前段时间,贺二秀到住在南昌的小儿子家玩,考虑到母亲年岁已高,贺二秀的小儿子“限制”母亲喝酒,不料,贺二秀不高兴了,便吵着回到了永新。9月27日,刘富茹一不小心,将一瓶掺了水的国公酒放在贺二秀老人的房中,没想到被老人看在眼里,当天晚上就偷偷起床将酒喝了。第二天,到起床时间了,可老人房间仍没动静,刘富茹吓了一跳。她急忙来到床前,见贺二秀仍有呼吸,便拍着她的屁股,将她叫醒,原来老人是喝醉了。听到女儿向客人揭露她的“丑事”,在一旁的贺二秀不好意思地把头转过一边,“嘿嘿”地笑了起来。
生活很有规律
刘富茹告诉记者,贺二秀老人很爱干净, 每天都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的,老人喜欢吃苦瓜、毛豆,常吃醋泡蒜头、辣椒,不喜欢吃茄子。平日她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后,会在院子里活动活动手脚,然后吃一大碗稀饭或面条,吃完休息一会儿,再到各处走走;中午要喝一碗自家酿的浸泡了枸杞、党参的米酒,一碗菜,半碗饭;饭后午睡至四五点;晚餐照例要喝一碗酒,如果中午吃多了点饭,那晚餐吃几块饼干就行了;晚间睡觉很沉,外面刮风下雨都很难吵醒她。谈话间,已临近中午,刘富茹端上蒸好的米粉肉,倒上一碗酒,回头去厨房端蔬菜。贺二秀拿起筷子,竖直向酒碗里一伸,然后拿出来,在指头上比比量量,转头认真地对走过来的女儿说:“今天酒装少了,还要加。”女儿哄着她:“行行,喝完了就加。”
『肆』 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一最简单的长寿秘决--------------保持呼吸,不要断气~~
好~我细说下
乐观——长寿的秘诀
老年人讲究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对于健康长寿是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学家认为,能使老年人达到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而豁达开朗是重要的一条。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备和痛苦”。
医学研究证明,很多老年性疾病与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关,它影响机体生化代谢,使免疫功能降低。而注意调节心理上的平衡,有助于老年人体内各种酶和激素的产生,有利于调节脑细胞的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
有的老年人在患病之时,对疾病感到恐惧,产生各种消极情绪,这种情绪对健康是更加有害的。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机体某些器官和腺体的功能随之失调,引起代谢紊乱,疾病易趁虚而入。从中医学观点来看,“百病始于气”,不良心境使人气机失常,肝失疏泄,肺失降,气滞而百病丛生,所以不良心境不仅可以导致疾病发生,也可使疾病加重。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烦恼是一种情绪的痉挛,精神一旦牢牢地缠住了某事,就不会轻易放弃它;不良心境是一种顽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摆脱,要从许多方面努力,解脱产生不良心境,是直接的因果办法,‘心理胜情’是意志的力量”。对心境多抑郁,难以自拔的人,心理学家建议,不要过分地独自琢磨,去找一个好心肠,明白事理的人,把自己的心事向他倾诉,可减轻自己的痛苦。另外,要学会暂时排遣自己的烦恼,遇到不愉快的事,可用“移花接木”的手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耐心而巧妙地去做,逐渐取代那种心理上的“痉挛”,改变不良心境,中医心理学称之为“移情变气”治疗。
现代老年病学的研究和对长寿老人身心的探讨,都肯定了:胸怀宽阔,性格开朗,遇事镇静,长期保持精神乐观的“松弛适度”状态,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而不良心境,则为痼疾之源。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欢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源于感受,无虑是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故老年人要力求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稳定。
老年人还要在生活中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足而生乐,乐而生喜,都会促进身体更加健康长寿。
『伍』 中国十大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有哪些
活到100岁和健康快乐活到100岁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近期,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了2013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龄为119.2岁,来自新疆疏勒县的维族女寿星阿丽米罕·色依提以127岁高龄稳居榜首。十大寿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
120岁田龙玉,日食两餐,爱爬台阶。田龙玉是土家族,现在跟69岁的养女在湘西凤凰生活。120岁的老人体态微丰,面色红润、头发半黑、皮肤柔软,没有一点老年斑,很难想象她经历过13次丧子之痛。外孙女告诉记者,老人起居很有规律:“一天只吃两餐饭,每餐非常节制,只吃七分饱。早饭9点,晚饭6点,无论冬夏,晚7点准时就寝。”老人常自己下山买东西,而上下山有90多级台阶,她喜欢一个人走个来回。
120岁打兰弯,穿衣赶时髦,每天一两酒。云南怒江边上的小院里,抽着旱烟的打兰弯身穿藏青底、花彩纹的傈僳族服装,头戴红豆纱冠,精心的装扮让记者眼前一亮。老人还美滋滋炫耀起穿衣诀窍:“黄灰土气咱不要,穿艳倒有老来俏。”老人有个嗜好,从18岁开始,每天要喝点自家酿的玉米酒。不过,她喝酒很节制,每天一两,遇到节日,最多二两。
118岁尧力达西·尧勒瓦斯,从不穿短袖,讲究热养生。尧力达西住在天山脚下,他为自己总结的长寿秘诀是“热养生”。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坐在院里纳凉。南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老人依旧穿着长风衣、乌靴,别人都满头大汗,尧力达西却显得无比自在,连扇子都没用。他解释道,新疆紫外线太强,直接照射皮肤会加快体内水分流失,相对来说,穿大衣、躲树阴更舒适。老人说:“平时我也着长衣、系宽腰带、穿长靴,年纪大了,注重腰部、脚部保暖,能保证长久的活力。”老人每天上午10点左右在门口晒太阳,但正午绝不出门,“热养生,并不代表越热越好,适度亲‘热’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118岁屯妮萨罕·艾力,不怕病,看得开。由于南疆地区土壤和水系中的碘含量非常低,当地人一直深受大脖子病的危害,屯妮萨罕也没能幸免。因年龄大无法做摘除手术,小西瓜般大小的肿瘤附在她的颈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然而老人并不恐惧,反倒把它看成健康警钟。“如果一得病就放弃自己,我也不会活到今天,只有不恐惧,看得开,乐观平和,才会长寿。”老人还介绍了自己的健康妙招:“牛羊肉太燥热,我很少吃,平时最爱喝水,这样能排出体内毒素,减轻燥热。”
116岁付姜氏,儿孙孝顺,26年卧床照样快乐生活。山东菏泽的付姜氏,共生育7个子女,3男2女健在,最大的已经90岁,五世同堂。26年前,不慎右腿骨折后,老人一直卧床。最初付姜氏很着急,儿女却对她说:“我们认真照顾着,每过一年,心里就是一种满足,你就是全家的骄傲。”远在宁夏的小儿子,更是申请提前退休,和妻子返乡全职照顾母亲。在儿女们精心照顾下,卧床26年的老人从未起过褥疮,家里的被褥衣物拆洗得非常整洁。如今,老人每天自己盘头装扮,和曾孙们讲故事聊天。老人告诉记者:“与其闷闷不乐,不如快快乐乐地活”。
116岁黄乜依,清晨木梳头,早晚拉耳垂。广西巴马是著名的长寿之乡,黄乜依就生活于此。外孙媳妇告诉大家,老人生活简单,饮食也很随意,只是偏爱喝玉米粥,“每餐都喝一碗玉米粥,一天至少三碗。”行动不便后,黄乜依还开发了自己的一套养生法:清晨木梳梳头,早晚拉扯耳垂,中午撑着小凳走一阵。几年下来,老人越发精神,头顶冒出新发,原本半聋的耳朵,现在反而听得清了。在她看来,长寿离不开运动,“越是哪不好,越是锻炼哪。我不怕病,病还要怕我咧!”
116岁付素清,倔脾气,闲不住。四川成都的付素清是孙辈们口中的“祖宗”。“祖宗”有大家长的威严,最不喜欢别人说她老。“三九寒天,祖宗非得自己亲手洗衣服,你要和她抢,她非得急上几句‘我不老,还能干活呢!’”被女儿取消“下田干活”的权利后,扫地、削红苕、捆柴,付素清一概不放过,还“警告”家人:“不准做我的活。”重孙女说,每天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听见门外唰唰的扫帚声,就知道祖宗起床了。屋外竹林里有一大片空地,干净整洁,付婆婆自己捆的柴垛就整整齐齐地堆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