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她是晚清最美格格,活到2003年,为追溥仪不惜放弃一切,后来怎样了
说到清朝最美的格格,大家都会想到溥仪那七个如花似玉的妹妹,比如说韫欢、韫颖,她们虽然个个国色天香,聪明伶俐,但论最漂亮的,非婉容的表妹完颜童记莫属,就连婉容都不及她。
溥仪和李淑贤结婚后,大概觉得有些愧对王敏彤,于是让他另一位弟弟娶她,但是王敏彤却摇了摇头,走进了屋。此后一直独自生活,直到2003年去世,活到了90岁。
Ⅱ 宣统帝在位期间发生的事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02月0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清废帝或宣统帝,1909年-1912年、1917年07月01日—1917年0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自述 :
“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Ⅲ 这是本人模仿李煜的《乌夜啼》所写的上阙,有哪位高人对出下阙
自是空余悔恨唯多情!----感觉这句不好,不像那么回事,如果改成"自是空余悔恨悔多情"不知是否合你心情!
Ⅳ 末代皇帝溥仪有子女吗
末代皇帝溥仪没有子女。
1、现代作家贾英华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和《末代太监孙耀庭传》中记述了溥仪当年的病历,其中有完整的记载:“患者(溥仪)于30年前任皇帝时就有阳痿,一直在求治,疗效欠佳……有吸烟嗜好,曾三次结婚,均未生育。”
2、在溥仪的最后一位妻子李淑贤所写的《我的丈夫溥仪》一书中曾经这样记载:“临别时,周总理特意跟溥仪和李淑贤说:'你们夫妻要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听说你俩身体不是太好,不能生小孩儿。我不是也没有小孩儿吗?'稍稍停顿了一会儿,他又幽默地说:'全中国的小孩儿都是我的小孩儿嘛。'
听得出来,周总理对他俩的家庭现状十分清楚。回到家里,李淑贤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自从周总理接见以后,李淑贤再不好提起离婚了。“
所以在溥仪因为身体的原因,一生中都没有子女。
(4)50岁溥仪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50岁的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Ⅳ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有没有后代
末代皇帝溥仪有没有后代。
说起溥仪其人,也是个花花公子性格,他一生阅女无数,但凡是看上的女人,没有一个不被他得手,色心色胆可谓极大,所以后世对于他的作风评价并不很好。
可是也有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虽然他的女人众多,后代却一个都没有,实在令人惊讶不已。
根据历史记载,阳痿这件事存在的可能性应该是极高的,因为溥仪曾经在自己的一本回忆录里描述过类似的真实情节,据他披露,他从小就终日跟宫女太监们厮混在一起。
难免受到心术不正的太监教唆,过度得纵欲导致了他早早的就在性功能方面出现问题,然而在那个年代又没有专门的治疗方案,所以才造成了溥仪不行的惨状。
而宫女们就更是可恨至极,因为她们终日待在暗无天日的后宫之中不能与男人相见,所以一旦遇到能与幼小溥仪独处的机会,宫女就狠狠地握住溥仪的命根子强迫他,强行与她们发生关系。
还让溥仪吃春药,这一系列的罪恶行径给溥仪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5)50岁溥仪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日,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在紫禁城中,溥仪或读书吟诗、作画、弹琴,或捏泥人、养狗、养鹿,有时还到宫外坐汽车,逛大街。
但是,溥仪与婉容结婚之后,也很少能够夜间留宿于婉容的房内,偶然间才到访一两次,完全不像是正常的夫妻般恩爱亲热。
溥仪的到来简直成了婉容府上的稀罕事儿,早上起来,皇帝起身就走没有一丝留恋的意味,婉容也是面色蜡黄毫无生气可言,脸上常带着泪水,似乎在表现着夫妻生活的不和谐。
日本建立了伪满洲国政府,溥仪和婉容在名义上是作为统治者而存在的,婉容却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接触鸦片进而上瘾,甚至是出轨。
出轨了的婉容不久后就怀孕了,狠心的溥仪在女婴生下之后没有片刻的犹豫,马上将女婴扔下了铁锅不管死活,婉容经过这件事情给她的强烈刺激,就彻底疯掉了。
新中国建立以后,听一个曾经跟皇后私通过的侍卫向人们说,皇后在跟自己“玩耍”时候,竟然还是一位处女,这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
Ⅵ 爱新觉罗·溥仪的家族成员
生父
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1951年),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同父异母弟,生母侧福晋刘佳氏。生于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十一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民国十七年(1928年),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
嗣父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同治帝。 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日)奕譞次子,即清德宗光绪帝,也是溥仪的伯父。 母亲 苏完瓜尔佳·幼兰(1884—1921):生母。 邓佳氏:庶母。 嗣母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阿鲁特·崇绮之女,清穆宗同治帝之妻。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1868—1913),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清德宗光绪帝之妻。 皇后 郭布罗·婉容(1906年-1946年),达斡尔族旗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她17岁跟溥仪结婚,为皇后。父亲荣源为内务府大臣。 起初夫妻关系尚好,溥仪在婉容与文绣中明显偏向婉容,生性多疑的溥仪曾表现对婉容的信任,后天津时期文绣出走后,溥仪迁怒婉容,婉容开始遭到溥仪冷落,染上鸦片烟瘾,满洲国时期婉容并不愿去东北,却被日本关东军强行带去,常年不堪忍受日本人暴行而发疯。日本投降后,婉容被中共游击队俘虏,最后释放。烟瘾发作,卒于中国吉林省延吉,葬地不明。经其弟郭布罗·润麒同意,于2006年10月23日招魂与溥仪合葬于河北省清西陵外的清献陵,谥号孝恪愍皇后。
李淑贤(1925年-1997年),汉族(有对她的称呼为“孝睿愍皇后”,但并非实际认定的谥号,其本人并不认同,就这一基于新中国溥仪得到改造之后的婚姻来看,该称谓是对于李淑贤本人的不尊重)。1962年,她37岁跟溥仪结婚,她那时还是一名小护士,但溥仪并没有因为她是一名护士而嫌弃她。在这之前,李淑贤有过两次婚姻。溥仪那时很想再婚,于是,两人结成姻缘。两人婚后恩爱有加,彼此呵护,是一对少有的夫妻。 淑妃 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953年),蒙古族旗人。满洲鄂尔德特氏旗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她跟16岁的溥仪结婚。溥仪首选的第一位妃子是文绣,但是父亲逝世后端康太妃为首的四大太妃们,皆认为文绣家境贫寒、长相不好,让王公劝溥仪重选。文绣被册封为淑妃。民国二十年(1931年)废除离婚。 祥贵人 谭玉龄(1920年—1942年8月14日),满族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谭。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溥仪对婉容不满并打入冷宫,为了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摆设和玩物,由亲属介绍当时正在北京中学读书的谭玉龄来到长春与溥仪结婚,住在缉熙楼楼下西侧。溥仪封她为祥贵人,当时溥仪32岁,谭玉龄17岁。谭玉龄入宫后与溥仪的关系很好,深受宠爱,溥仪经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谭玉龄聪明能干,温顺贤惠,待人接物十分稳妥。但与溥仪过了5年如漆似胶的日子后,22岁的谭玉龄却一命呜呼。关于谭玉龄的死,至今还是个谜。2002年爱新觉罗家族后人为其上谥号,曰明贤皇贵妃。 福贵人 李玉琴(1928年7月15日—2001年4月24日),祖籍山东的李玉琴生于长春市一户普通人家,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考入伪满新京南岭女子优级学校。第二年,年仅15岁的李玉琴被选入满洲国的“皇宫”中,并被满洲国“皇帝”溥仪“封”为“福贵人”,这是溥仪的第四位妻子。1957年五月废除离婚,后再嫁。2001年,因肝硬化病故。 溥仪读书极不用功,除经常生病不上学外,还不时让太监传谕老师放假。他读书的兴趣远不如对毓庆官外那棵大桧柏树的勃勃兴致。溥仪常常蹲在那儿看蚂蚁,一蹲半天,玩得把吃饭都忘掉。后来又被蛐蛐、蚯蚓所吸引,叫人搬来大批古瓷盆缸喂养这些昆虫。老师们对于这个学生无可奈何,只好采用权宜办法,每天早晨起来后,由总管太监张谦和站在卧室外,把昨天的课文大声诵读几遍给溥仪听;在溥仪到太后面前请安时,则以“见面礼“,让他在太后面前把书从头念一遍,促使他记忆。这样,学了几年,当然背不出几篇文章。满文学得更糟,连字母都没学会,随着师傅伊克坦的去世而彻底了结了这门功课。
老师们为促进溥仪学习,想了个伴读的办法。伴读的学生每月可以拿80两银子的酬赏,另外还赏“紫禁城骑马”,即从东华门、西华门进宫以后还可以在宫内骑一段路程再下马,这是朝廷对臣下的一种特殊恩典和荣誉。先是由贝子溥伦之子毓崇伴读汉文,后来又增加溥仪的弟弟、醇亲王次子溥杰伴读汉文。这时溥仪稍有长进,当着老师面能在书房里坐住凳子;老师对溥仪的过失也可以用训斥伴读生的办法加以规劝、训诫。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夏之交,苏联内务部门对溥仪以下各伪满大臣开始了一系列传讯。溥仪开始不知道苏方这样做是为什么,直到八月苏方通知他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当证人,他才明白。
溥仪在苏联军方押解下前往日本。在法庭上,溥仪陈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奴役满洲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他详细叙述了“九·一八事变”后,天津日本驻军司令香椎浩平如何强迫他去旅顺,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怎样威逼他从旅顺到长春去当“满洲国皇帝”,以及他如何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监视,无权甚至无个人的人身自由。
当溥仪控诉日本人杀害他妻子谭玉龄时,情绪开始失控,他用手使劲地拍打证人台。在讲到天皇裕仁送给他天皇神器宝剑和镜子时,溥仪再次无法抑制激动的情绪:“当我拿着这些东西回家时,家里人都哭了。这是我这一代人的耻辱。”日本战犯的辩护律师认为这是攻击日本天皇的祖先,溥仪大声回击:“我可没有强迫他们,把我的祖先当他们的祖先!”这句话引起哄堂大笑。
从八月十六日起,溥仪连续出庭8天,创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单人作证时间最长的纪录。作证完毕后,他又回到了收容所,继续他的特殊俘虏生活。1950年7月30日,苏方向溥仪下达了回国通知。即使此时,溥仪仍对第45特别战俘收容所的翻译别尔缅拓夫表达想要留在苏联的意愿。1950年7月31日,溥仪登上回国的列车。 1964年对于溥仪而言是最快乐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著作《我的前半生》几经删改终于付梓出版;他携妻子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参观团,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十年的建设成果;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一名全国政协委员。
1964年12月30日,溥仪手持红色封皮印着烫金字的出席证,出现在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的大厅里。这是他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会议。会上,溥仪做了发言,通过现存的发言稿可以看出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今天,我能够作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个成员在这里发言,心情非常激动……有许多外国记者访问我,他们觉得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在新中国存在,是个奇迹。不但生存,而且生活得很好,更使他们迷惑不解。在我们的社会,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奇迹:把战争罪犯改造成新人。
1960年11月26日,他郑重其事地穿上了会见外宾时才穿的中山装,在与同事们一起投下选票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事后他这样写道:
“1960年11月26日,我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我觉得把我有生以来的一切珍宝加起来,也没有它贵重。我把选票投入了那个红色票箱,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我和中国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
获得特赦后的溥仪共参加过三次选举,第三次是他刚刚做完肾切除手术出院不久。那一次,溥仪拖着病体在李淑贤的陪伴下,与街坊们一起听取了街道负责人对候选人情况的介绍。介绍结束后,溥仪还抢着发言。令李淑贤惊讶的是,刚刚出院的溥仪,那次说话声音出奇的洪亮。几天后,溥仪和李淑贤在附近的南操场小学参加了投票。李淑贤记得,在排队等待投票时,溥仪始终带着一种庄严的神情。看他虚弱的样子,李淑贤曾想跟前后排队的老街坊们商量插一下队,但溥仪无论如何也不肯。直到把选票郑重地投到票箱内,他才在李淑贤的搀扶下回了家。
普通人看似平常的选举权,溥仪却格外珍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这一张薄薄的选票对他意味着什么,它代表着新社会对于他作为一名国家公民的认可。
溥仪自述 :“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1962年,来自统战部、全国政协的同志,以及溥仪的家人、同事一百多人参加了溥仪的婚礼。溥仪身穿笔挺的中山装,郑重地拿起提前拟好的发言稿,发表了长长的致辞。溥仪说,之所以选在这一天举行婚礼,是因为第二天是劳动人民的节日。
就这样,末代皇帝的最后一段婚姻开始了。其实,溥仪早就想找个伴侣,开始一段新生活。主动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也不在少数。就连毛泽东也非常关心他的个人问题,在接见溥仪时毛泽东风趣地问:“你还没有结婚吧?‘皇上’不能没有娘娘哟,你可以再婚嘛!”但找一个合适的伴侣对于溥仪而言并不容易。刚刚回京三个月,七叔载涛就给他介绍了位张小姐。这位小姐穿着入时,还热情地请溥仪跳舞、抽烟。但当溥仪知道她父亲以前是醇亲王府的仆人,曾深受皇恩时,两人的交往戛然而止。
婉容有位表妹人称王大姑娘,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直到50岁还是单身。此时,她也对溥仪产生了兴趣,又是请他吃饭,又是约会,令溥仪不胜其烦。一位过去的随侍想“攀龙附凤”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也被溥仪拒绝了。他说:“他们要嫁的是那个‘皇帝’,不是我这个普通百姓。”
大家看出来了,跟大清贵族沾边的溥仪是一概不要,他要找的是一个新社会的新女性。1962年1月,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这些日子里,不少人为我找对象。屈指算,已然说了七八个对象,还没有看好。等我说妥了对象,一定告诉你。可见,溥仪想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并不是件容易事。恰好,这天同为文史专员的周振强拿着一张照片来到办公室,说是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托他给照片上的女子介绍个对象,照片上的女子正是李淑贤。看了照片溥仪很感兴趣,当他得知李淑贤还是名护士时,就更满意了。几天后,在周振强和沙曾熙的引荐下,溥仪和李淑贤见面了。
晚年,李淑贤向曾经是她邻居的贾英华回忆,听说老沙给自己介绍的对象竟是“小宣统”,李淑贤吓了一跳。她本来不打算见,但在老沙的再三劝说下,她还是怀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去了。
Ⅶ 有没有人知道溥仪的故事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其在伪满洲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
Ⅷ 晚年的溥仪为什么拒绝晚清最美格格的追求,而选择一个相貌平平的二婚护士
说起溥仪也是一个封建体制下的悲剧人物,三岁的时候就登基称帝了,但,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称帝也只是一个傀儡而已,好不容易长大成人渐渐掌握了皇权,又被人赶出了紫禁城,之后碰到张勋复辟,又拿回皇帝宝座,谁知道屁股还没坐热又被赶下去,这还不算,日本占领东三省之后,又莫名其妙做起了伪满洲国傀儡皇帝,被人一直垢骂。
原因之二: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已然人老珠黄,不再是绝色美人。溥仪已经56岁了,王敏彤也50岁了。对于溥仪来说,再漂亮的格格也已经老了。更为关键的是,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改造,溥仪完全不想再和旧满族女子扯上关系了。
原因之三:上文也有介绍,溥仪自小的那段经历导致他生理心理上出现了障碍,对女性也失去兴趣,自己的妻子也因此先后离他而去甚至出轨,因此溥仪心里是有障碍的,贫穷普通二婚护士李淑贤,又是周总理亲自拉的媒牵的线,作为晚年伴侣,老来伴,李淑贤无疑是溥仪的最佳选择。
末代皇帝溥仪是生于那个年代是不幸的,但是新中国的成立,对他的关心照顾,他又是万幸的,由于种种原因,溥仪放弃了最美格格王敏彤,继而选择了二婚护士李淑贤,两人婚后感情也算是恩爱,因尿毒症去世,而他选择的护士李淑贤也是陪伴着溥仪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这段路,所以说溥仪还是幸运的。
Ⅸ 未代皇帝溥仪最后一任妻子是谁
1962年4月30日,位于南河沿的文化俱乐部大厅里喜气洋洋,一对新人要在这里举行婚礼。新郎是曾经的末代皇帝溥仪,新娘是朝外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来自统战部、全国政协的同志,以及溥仪的家人、同事一百多人参加了溥仪的婚礼。溥仪身穿笔挺的中山装,郑重地拿起提前拟好的发言稿,发表了长长的致辞。溥仪说,之所以选在这一天举行婚礼,是因为第二天是劳动人民的节日。
就这样,末代皇帝的最后一段婚姻开始了。其实,溥仪早就想找个伴侣,开始一段新生活。主动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也不在少数。就连毛泽东也非常关心他的个人问题,在接见溥仪时毛泽东风趣地问:“你还没有结婚吧?‘皇上’不能没有娘娘哟,你可以再婚嘛!”但找一个合适的伴侣对于溥仪而言并不容易。刚刚回京三个月,七叔载涛就给他介绍了位张小姐。这位小姐穿着入时,还热情地请溥仪跳舞、抽烟。但当溥仪知道她父亲以前是醇亲王府的仆人,曾深受皇恩时,两人的交往戛然而止。
婉容有位表妹人称王大姑娘,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直到50岁还是单身。此时,她也对溥仪产生了兴趣,又是请他吃饭,又是约会,令溥仪不胜其烦。一位过去的随侍想“攀龙附凤”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也被溥仪拒绝了。他说:“他们要嫁的是那个‘皇帝’,不是我这个普通百姓。”
大家看出来了,跟大清贵族沾边的溥仪是一概不要,他要找的是一个新社会的新女性。1962年1月,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这些日子里,不少人为我找对象。屈指算,已然说了七八个对象,还没有看好。等我说妥了对象,一定告诉你。可见,溥仪想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并不是件容易事。恰好,这天同为文史专员的周振强拿着一张照片来到办公室,说是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托他给照片上的女子介绍个对象,照片上的女子正是李淑贤。看了照片溥仪很感兴趣,当他得知李淑贤还是名护士时,就更满意了。几天后,在周振强和沙曾熙的引荐下,溥仪和李淑贤见面了。
晚年,李淑贤向曾经是她邻居的贾英华回忆,听说老沙给自己介绍的对象竟是“小宣统”,李淑贤吓了一跳。她本来不打算见,但在老沙的再三劝说下,她还是怀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