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天天念上师的长寿祈请文

天天念上师的长寿祈请文

发布时间:2021-10-09 07:35:41

⑴ 圣空法师说诵楞严咒必须念她写的祈请文,不念功德小是吗

不念,功德不会小

⑵ 跪求;唱诵《皈依发心》...等...

一、祈请垂念:
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及十地菩萨摩诃萨众及诸位大金刚持上师垂念我!
二、皈依(诵三遍):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三、正式发心(诵三遍):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四、自生喜: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后我当为,宜乎佛族业,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五、令他生喜:
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
六、发愿:
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展转益增长。
愿不舍觉心,委身菩提行;诸佛恒提携,断尽诸魔业!
愿菩萨如意,成办众生利!愿有情悉得,怙主慈护念!
愿众生得乐,诸恶趣永尽,愿登地菩萨,彼愿皆成就。
(此仪轨即每日受菩萨戒之仪轨,或名授发菩提心仪轨)
七、随念三宝经
八、文殊赞
九、文殊菩萨心咒(七遍或二十一遍)
十、文殊菩萨开智发心偈

一、 祈请垂念:
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及十地菩萨摩诃萨众及诸位大金刚持上师垂念我!
出有坏:“出”指超出了三界轮回;“有”指拥有了五种智慧;“坏”指摧毁了四种魔力。金刚持:指成就金刚乘最究竟的果位。摩诃萨:在这里是指大、勇敢的意思。他们都是我们发菩提心的证人。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了禀告诸佛菩萨及上师:我现在要在你们的座前开始发菩提心,请你们作我的证人。
二、 皈依:
乃至菩提果 皈依诸如来 正法菩萨众 如是亦皈依
从现在起一直到证得无上菩提果位之间,我生生世世皈依诸佛、皈依正法、皈依僧宝。皈依最关键的要点,就是要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从今乃至生生世世,不论遇到顺境或逆境,不论身处苦乐尊卑,我都只依止三宝,除了三宝以外,不再有其他的依处。真正的皈依,就是心中要如此发誓。

三、正行决心: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这两句是指愿菩提心,意思是说:如同往昔十方诸佛,譬如释迦牟尼佛,在其未成道前是如何发世俗菩提心的。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这两句是指行菩提心,意思是说:他们是如何按照次第来修学菩萨的行为,修持行菩提心的。行菩提心的意思,是不仅心中发愿,更要有实际的行动。
后四句大致的意思就是:三世诸佛如何发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我也以他们为榜样而如是发心。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的意思是说:为了利益众生,我也同样地发愿菩提心。譬如,释迦牟尼佛传记中描述佛在入门前是如何发心,我也就如何发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的意思是说:我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地修学菩萨的行为。总而言之,就是从今以后要朝这个方向走,能作的先作,现在不能作的,留待以后再看,如此一步步地学习菩萨的行为。譬如六度也是有顺序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布施应该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即使不能受戒的人,都做得到。如果暂时还不能持戒,就只作布施,不用持戒,等能持戒时再受戒;能持戒的人,又不一定能忍辱,所以要等能力足够时,再行忍辱;然后是精进、禅定、智慧,就这样一步步地去作。
如同诸佛首先发起愿菩提心,然后发行菩提心,依循修学次第,安住于菩萨的诸学处上。如是我亦为利益一切众生,发起愿行菩提心,然后于诸菩萨学处,按其次第精勤地修学。
现在是发菩提心的正行,这段颂词是发心的愿词。偈词的内容很清楚,发愿如同往昔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一般等诸佛,先于导师前,发起愿行菩提心,此后遵循愿行菩提心学处——利益众生、求证菩提之广大菩萨行为,去次第修学。现在我也为利益无边父母众生,于上师和诸圣尊前,发殊胜愿行菩提心,次第修学菩萨学处。
关于次第修学有不同观点,依萨迦派一些论师的观点,将修学菩萨行之行人分为三种根基,上根者依《虚空藏经》中所说,必须守持十八条菩萨戒;中根者依《猛怒施主请问经》所说,应守持四条根本菩萨戒;下根者依《大力方便经》所说,应守一条愿菩提心戒。堪布根霍仁波切说:宁玛派自宗根据《妙臂请问经》,学人应依各自根基去学修如海之菩萨戒,根基利、能力大者应尽力多学,根基钝者先可少学,后次第去增上。
这种发菩提心,也即受菩萨戒,龙树、无著菩萨都承许这种观点。我们发菩提心或说受菩萨戒时,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在金刚上师面前受持,汉地、藏土现在都是如此,祈请具清净菩萨戒之阿阇黎,按仪轨而传授菩萨戒,这是最佳方式。因一个人于上师前受戒后,易生惭愧心,不敢轻易违犯菩萨戒学处;第二种:如果没有上师在场,可以在佛像、经书、佛塔前面,祈求上师三宝证明受菩萨戒;第三种:于自前观想皈依境,如法按仪轨发愿,发起愿菩提心,受行菩提心,如所受学处依次而学等。这些方式,无论是印度还是藏汉两地的大德,都是承认的。
凡是受菩萨戒,在受戒前,必须祈请十方诸佛、十地菩萨、大菩萨、金刚上师垂念我们,意即加持和为我们作证明。如是具足祈请垂念后,进行三皈依——皈依佛、法、僧,此皈依偈我们在前面也讲过。其后即进入正行,诵发心偈。按无著菩萨的传承,先诵前一偈三遍,守持愿菩提心,再诵三遍第二个偈颂守持行菩提心,也即将菩萨戒分为愿心戒与行心戒分别守持;按龙树菩萨的传承,两偈是一起念,念第一遍时发愿菩提心,第二遍时守行菩提心,第三遍为坚固愿行菩提心。印度海云论师以及藏域无垢光尊者等许多宁玛派大德,都承继了这种观点。明朗仁波切在《三戒论》的讲义中也说过:宁玛派守持菩萨戒方式依照龙树菩萨的传承。堪布根霍仁波切曾叙述过此念诵要点:在如说念诵时,于自相续中要坚定存想,三次诵毕时自己得到了菩萨戒体。而且这种诵修必须每天认真地进行,使已损坏的得以恢复,无损毁者得以增上。
发心仪轨表面上看来很简单,但依之我们相续中能生起成就佛果的愿行菩提心。而且我们现在持守菩提心仪轨之传承,上师如意宝说过是华智仁波切一脉相传而来。藏地高僧大德以前有这样的说法:只要于华智仁波切传承中得受菩萨戒,学人相续中能自然生起无伪菩提心。华智仁波切的发心传承授予堪布根霍,堪布根霍传给托嘎如意宝,然后再传给上师如意宝,这之间两位金刚上师都是已得无上持明双运果的圣者。现在上师如意宝每次灌顶时,都给你们传授过发心戒,你们也得到了这个清净且具无上加持力的传承。相信你们只要对上师如意宝的清净信心不变,自相续中定能生起真实菩提心,而且会愈来愈增上、广大。
我们在座诸位以前念过很多次发心仪轨,但念诵时是否如法观想过,在自相续中是否生起如同往昔诸佛菩萨一样的猛厉意愿呢?不论大家以前如何,今天让我们面对这本《入行论》,面对金刚上师、千数尊佛像、藏汉文大藏经、佛塔等殊胜对境,共同发一个真诚誓愿。我们无始劫来在生死痛苦中轮转不休,不知忍受过多少无意义的苦楚,现在应该寻求解脱了,而解脱轮回最殊胜法门便是发菩提心。因此,你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宝贵机会,心意专注,按以上所讲的要点,如法地念诵观想。

四、自生喜:
智者如是持,清净觉心已,复为增长故,如是赞发心:
智者如上持守清净的菩提心后,为了不断地增长此心,所以又如是来赞美、策励。
长久的福德智慧资粮积累,才使我们有因缘听闻到大乘佛法,才能如实生起殊胜菩提心。菩提心不是一般有情能轻易发起的,在本论第一品中,也讲过从父母直至修持四无量心的梵天,他们连做梦也未曾想到发菩提心;再进一步说,二乘行人,即使已证得无我智慧的阿罗汉,也没有这种珍贵菩提心。唯有于往昔无数劫中广集福慧二资的智者,才有机缘生起此心。
在我们凡夫相续中,最初发心的力量相对来说很弱小,而深厚的烦恼习气,随时都有可能摧毁它。为此,应当千方百计地保护、培育它,使其不断成长、强大。而这种保护增长方法,首先便是要赞美它的功德,使自己生起欢喜心,得到鼓励。当然,赞叹不能夸大其词,虚假地口头奉承。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说过:言行标准当依如来教、善知识与清净心。不合这三种标准之言行,都有过失。我们对菩提心的赞美,也应依此而行。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今生我获得了如此福缘:圆满地得到暇满人身,现在又因发心受戒而诞生于佛陀家族中,欣幸地成为了佛子。
不知今天在座各位是否如颂中所说:对自己今生之幸运而感欣庆。我觉得大家是真正的幸运儿,今生获得了比盲龟值轭还难得的人身。在有情中具八暇十圆满者,如同白天星星一般,而我们都得到了这种福缘,而且现在还生起了如同点金剂般的菩提心,自己刹那间得生于如来家族,成了佛子。此名义转变利益我们在利益品中引《华严经》、《入中论》等诸多教证来证明过。在现在五浊繁盛之年代,环顾四周,有几人知道自强自立,寻求解脱呢?即使学佛人,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步入菩提正道者有多少?现在许多人自称是佛教徒,也四处求法,可心里一直在求名利与神通……真正知道守持成熟自相续、利益父母众生之菩提心者,在佛教徒中恐怕只有万分之一,甚至更少。而在座各位都占有这极难得的一份,多少劫的福德资粮积累才得这不可思议之福缘!
大家现在都是佛子,如同转轮王之小王子,虽年幼无能力去治理国政,但其种性珍贵无比,将来也一定能掌王权;我们也一样,都是珍贵的如来种性,将来定能成佛,利益无边无际众生。

尔后我当为,宜乎佛族业,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自今以后,我应当勤为合乎佛族之事业,严谨地不让自己去染污无垢尊贵之如来种性。
上偈对自己发菩提心作了赞扬:自己已生如来家族,成为了佛子,为此善缘成熟而生起大欢喜心。现在我们开始生起自信来鼓励自己,既然得到了如此尊贵之地位,以后更应自珍自强,严格要求自己,所作所为务必要与佛子身份相适合,切不可去放逸行事,染污清净无比的尊贵如来种性。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今起吾成利众子,亦得菩萨佛子名,不畏三有利有情,恒时承担唯利乐。”现在我们得到菩萨之名后,应舍弃自己之一切,去勇猛、恒毅地承担利乐有情的事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绍继如来家业,不去染污自己无上家族之尊严。
佛教历史上的先贤大德,如鸠摩罗什译师、玄奘法师、智者大师、永明禅师、鉴真和尚等,他们都是如此去继承“舍弃自己,利益众生”之事业。其中永明延寿禅师示现的事迹非常感人:他出家前在吴越王下任职,挪用了国库中大量资金去放生,以此而使无数生灵从死亡厄难中得到了解救。后来吴越王知道了,准备以贪污国财之罪名处死他,大师于刑场上神态怡然,欣慰地说:“以我一条命,换取了无数众生的生命与安乐,多有价值。”大师的悲心感动了当时所有人,也使他自己解脱了此难,终得出家悟道,利益了更多的众生。
我们在座诸位都是佛子,也应发愿生生世世将身命、受用、善根,全都交付众生,尽一切力量去利益他们。自己的力量目前虽然有限,不能去广利有情,但现在最少也应做到不去害任何众生。这点我们应该切实注意,特别是蚊蝇、蚂蚁、虫虱含生之类,有些人似乎没有把它们当生命看待。以前本师释迦牟尼佛及一些高僧大德在修菩萨行时,主动将身体供养这些众生,我们即使做不到如此,也不应去伤害它们。或许我们每个人经常都遇到这些小众生的叮咬,这时各人是否可以此来检验一番自己的悲心呢?我们已经发了菩提心,如果在实际行动中去残害有情,不仅是毁坏了自己的戒体,欺骗了诸佛菩萨与轮回众生,而且背叛了如来家族,染污了无上尊严、珍贵的种性。这种罪过,我想没有人愿去造吧!希望有缘听闻到或阅读此论者,能在今生不伤害任何众生,做到了最基本的这点要求,你的学佛与人生会真正有意义。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如同一个穷困的盲人,在垃圾中拾得了最珍贵的宝物;我能生起菩提心也是如此,这是何等的幸运啊!
此处以比喻来说明菩提心难得,而今得此难得,应生大欢喜与珍惜之心。这个比喻从表面上去看,是说一个盲人从垃圾中获得了至宝,这几乎是仅仅只能说有可能之事,而能生起菩提心也是如此,非常非常难得,所以自己是三界之中大幸运者,得到了至宝,应该生起猛厉的欢喜与珍重之心。再细致深入分析此喻:“目盲”是隐喻我们陷于轮回之凡夫为无明愚痴所蔽,无有智慧之眼目,“贫穷”喻我们福德资粮浅薄,“垃圾”喻我们为烦恼所污之不净身心与所处的五浊恶世,“至宝”喻成佛唯一正因之菩提心。这种大乘佛法之根,成佛之根本的菩提心,现在我们居然得到了,此福缘确是不可思议!
对菩提心的珍贵与难生,大家都要从内心有真正的认识,切不可以为这是平常法门,而生轻慢。华智仁波切也说过:“发菩提心是八万四千法门心要汇集,如同如意宝珠,有此则一切具足,无有此心,则不能证得等觉之位。”以前阿底峡尊者有一百多位上师,每提起诸位师尊时,他总要合掌当胸。但每当提起金洲大师时,尊者合掌顶上,泪盈双目,弟子们见此便问尊者:“上师每提金洲大师时,与提到其他诸师表现不同,是否金洲大师功德超过其他恩师?”尊者答道:“我诸位师尊成就的功德无有大小,然我相续中唯一菩提心,是仰仗金洲大师之恩而得。以此,大师恩德超胜其他诸师。”从阿底峡尊者之言行中,我们也可明了菩提心功德能超胜其他。如能对此有坚定认识,一定会以最大的精进去保护增上自己的菩提心,不让烦恼去染污、摧折此心。

五、令他生喜:
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
今在一切怙主的面前,我诚恳地邀请一切众生为宾客,来宴飨成佛和其他一切安乐,愿天非天等所有三界有情都能生起欢喜。
在以上数偈中,宣说了生起菩提心后能为自他除苦果苦因,成办暂时与究竟利益之功德,自己为此应生起无比欢喜;现在我们也要让众生知道这点,亦生起这种欢喜心。因此,我们在“一切怙主”——所有十方诸佛、十地菩萨、金刚上师等圣众前,发过心后,要很恳切地邀请一切众生,来享受这无上喜宴。这些客人到来后,我招待并非平常的东西,而是宴飨究竟大乐佛果,与菩萨、阿罗汉、人天的种种福乐,愿所有的人天、非天等一切众生都为此而生起欢喜。
我们发过菩提心后,此果报最终会成熟,大家对此应该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如同本师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因地发愿:与我有缘的一切众生,你们不要痛苦,我现在已经生起了菩提心,以后一定会度化你们。世尊证道后,在他教法下成就解脱者不可计数。不说别的,在宁玛巴的噶托派中,就已经有十万人成就了虹身。三世诸佛菩萨,所有大乘传承上师,都是依菩提心之大道,顺利地证得了菩提,以此菩提心,也将我们引进了无上殊妙法门。我们将来也能如同诸佛一般,度化无量的有缘众生,将他们安置于暂时或究竟安乐之中。

六、发愿:
菩提心妙宝 未生者当者 已生勿退失 展转益增长
菩提心是证得佛果的无上至宝,还未生起此心者,愿尽快生起,已生起的不要退失,让菩提心不断地日益增长。

愿不舍觉心 委身菩提行 诸佛恒提携 断尽诸魔业
愿一切众生永远不舍弃菩提心,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菩萨的事业中,愿十方三世诸佛永远护念加持,断除众生所有的魔业和障碍。

愿菩萨如意 成办众生利 愿有情悉得 怙主慈护念
愿众生得乐 诸恶趣永尽 愿登地菩萨 彼愿皆成就
愿菩萨能如意承办一切众生的利益;愿一切有情都得到诸佛的慈悲护念;愿众生获得究竟的安乐,永远断离一切恶趣之苦,愿登地的菩萨皆得成就无上安乐佛果。

随念三宝经
法尊法师译

随念佛经
佛、薄伽梵者,谓: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诸如来者,是福等流,善根无尽。安忍庄严,福藏根本,妙好间饰,众相花敷,行境相顺,见无违逆。信解欢喜,慧无能胜,力无能屈。诸有情师,诸菩萨父,众圣者王,往涅盘城者之商主。妙智无量,辩才难思,语言清净,音声和美;观身无厌,身无与等。不染诸欲,不染众色,不染无色。解脱众苦,善脱诸蕴,不成诸界,防护诸处。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暴流。妙智圆满; 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盘,住真实际。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
随念法经
正法者,谓:善说梵行。初善、中善、后善。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佛、薄伽梵,善说法律。正得,无病,时无间断。极善安立,见者不空,智者各别内证。法律善显,决定出离,趣大菩提。无有违逆,成就和顺;具足依止,断流转道。
随念僧经
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质直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
八、《文殊赞》简介
赞颂是心理赞叹,如果我们不了解功德,心中没有赞叹的感觉,所以我们念赞颂也没有功用。虽然很喜欢赞颂,但不了解意义,所以无法欣赏别人的功德。文殊赞是印度人写的,但不知是谁写的,有二说,一说是一个人写的,一说是很多班智达一人一句合写的。
“谁之智慧 离二障云 犹如净日极明朗”:文殊菩萨是诸佛之父,将烦恼障及所知障完全剖开如天上有云不见日,晴空万里太阳就很明显,故要见明亮之日要去除云及灰尘,此说文殊菩萨之智离此二障,如远离乌云之太阳非常清楚。
“所有诸义 如实观故 胸间执持般若函”:此为尽所有,从一切基智至遍智、成佛之道如实观见,通常如所有指空性智慧,尽所有是了解空性以外法的智慧,此尽所有是指一切,包括如所有与尽所有,为了让我们了解尽所有,左手持经、经为般若经,般若经说一切法,此一切法为八事七十义,圆满成佛之道,此即智慧部分。
“诸有于此 生死牢狱 无明暗覆苦所逼 众生海中 悲同一子”:六亲离开,被监禁在狱中无有窗户,只有黑暗无明,有无明即有贪嗔痴,有贪嗔痴即有苦苦、坏苦、行苦等被苦所逼,文殊菩萨对众生之苦有不忍大悲心,程度如有独生子之母。皈依的对象是空正见,很多书内容可能说色法、心法等用意都在让我们接近空性,三宝有保护之意,文殊菩萨一般可以当我们的保护者,真正的保护者是空正见,如一直对治贪嗔而不对治无明永远无法解决,智慧可以让我们现在、究竟保护让我们岀轮回,更好可以让我们成佛,文殊菩萨可以给我们保护,但他为甚么要给我们?因为他具有大悲心,才会不顾一切,从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空正见,布施、持戒也好,一直朝这方面走就对了,如果没有就不行,但有狭隘的心胸就达不到,要有利他心,若无利他心,菩萨无量无边的空正见就产生不出,有利他心,行为态度改变,产生智慧的机会就来了,虽然产生悲心是在利益他人,但最终得利的是自己,从文殊菩萨角度来看,要有悲心,不然去求他就无用,以上空正见与悲心为意功徳,这边是说八事七十义的内容都达到。
“具足六十韵音语 如大雷震 烦恼睡起 业之铁索为解脱 无明暗除 苦之苗芽 尽皆为断挥宝剑”:因为有悲心,所以才说六十音语,文殊菩萨为了让众生了解取舍之道才说,此取舍之道音语如雷声很大声,可以让冬眠者苏醒,文殊菩萨的声音是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回向而能成,能有很大利益而成就,说的是八万四千法门可以使有情众生从无明烦恼睡梦中苏醒,也就可以斩除苦的苗芽,为了让我们了解情况,所以拿了一支智慧之剑—诸佛智慧的象征,智能为斩断无明的工具,此为与功德方面。(六十妙音事实上是六十四音,但为了写颂文而调整,也可以说六十四是六十音的开合,可以归纳为六十音)
“从本清净 究竟十地 功德身圆 佛子最胜体 百一十二 相好庄严 除我心暗 敬礼妙吉祥”:从身功德中说,本来清净指空性中本然清净,但诸佛是从凡夫成佛,没有本然清净,所以此意指清净很久了,因为我们将文殊、观世音当作菩萨不是佛,但此指文殊菩萨成佛很久了,功德已超越十地,已圆满,故为佛,百一十二相就是指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即佛之意。文殊菩萨三大寺有争议,按密续说是佛,显教有说是菩萨,也有说是佛,哲蚌说是菩萨,色拉说是佛。
九、文殊菩萨心咒
嗡阿惹巴匝纳德(七遍或二十一遍)
十、文殊菩萨开智发心偈

大悲尊以极遍智光明,尽除我心愚痴诸黑暗,
契经及论教典皆证得,愿赐智慧辩才咸显现

⑶ 佛教的祈祷词!

佛教本为直指人心的宗教,不提倡这些仪式,只需直抒胸怀陈明所求之事,即可。如果不放心可参考星云法师所做的《佛光祈愿文》。
藏区通行的是《莲师金刚七句祈请文》
谨录如下:
吽 吽 莲师坛城欧坚耶杰呢向灿 邬金净土西北隅
巴玛给萨东波拉 红莲花茎莲胚上
雅灿巧格欧哲尼 无上胜妙成就者
巴玛炯内义色札 莲师名号十方闻
括德喀卓芒布果 空行眷属恒围绕
且杰吉色达哲杰 我愿如尊而修成
辛吉洛协夏色所 祈请降临赐加持
咕噜贝玛思德吽 咕噜贝玛思德吽

⑷ 法王如意宝四句祈祷文是什么

法王如意宝祈祷文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德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殊胜的四句祈祷文是法王如意宝在五台山取出意伏藏《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后,两位弟子祈请法王为这个极为殊胜的伏藏所造的传承上师祈请文中的四句。后来,丹增活佛祈请法王所造的《法王如意宝上师瑜伽修法仪轨》里也用了这个祈祷文。这也是法王的四众弟子最常唱诵、也是最有感情的祈祷文。
就我个人而言,这四句既是祈祷文、也是心咒、也是佛号、也是修法仪轨。高兴的时候,它是我抒情的表达;痛苦的时候,它是我的安慰和鼓励;低落的时候,它是我振作的力量;碰到危险的时候,它是我最常想起的依怙;无聊的时候,它是我哼哼唧唧的小曲儿;就算堕入地狱,它也是我唯一的指望;看到美丽的事物,或者享用任何物资,它都是我的供养词;人生的每段遭遇,它都是我获得加持的唯一源泉;每当人们碰到状况,问我念什么经咒效果来得最快?其实,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万能的四句祈祷文;就像你们平时去商场超市,总会有个背景音乐不间断地重复,这四句祈祷文,应该就是我生命背景中不断回响的主旋律;因为我的一切,哪怕此时此刻生起最微小的一个善念,都是因为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

⑸ 发愿文、祈请文先念哪个

发愿在先,祈请文来合愿。最后还要有回向,功德回向与众生共证无上菩提。此三者共为三殊胜。

⑹ 莲师祈请文到底哪个对啊,网上的汉语文字基本都不一样,不知道谁是对的!还有就是莲师祈请文念念莲师心咒吗

The Raptors a visit

⑺ 文殊菩萨祈请文及心咒文字

文殊菩萨心咒

更多图片(5张)

文殊菩萨增长智慧的咒语,又称文殊菩萨心咒。有五字真言、六字真言、八字真言,还有一字大明轮咒。常常念诵文殊心咒,可以增长福德、智慧,还可增强记忆力,辩才无碍。更可消除愚痴,明瞭诸法实相。

中文名:文珠菩萨心咒

创建者:佛菩萨

代表人物:文珠菩萨

类别:咒语

分享

咒语内容

咒语是佛菩萨的秘密藏中自然流露出的语言,当持诵者念诵真言时,就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相应,而感召不可思议的力量。

念此咒可得聪明才智,得大智慧。可破除烦恼与障碍。能开发潜能,增长智慧,破除疑难,增强记忆、伶俐聪辩,了解诸法真实义。亦能消除语业、破愚痴,得诸佛菩萨之般若智慧。

菩萨简介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文殊菩萨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Manju 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剑」,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愚痴,智慧犀利如剑;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点击加载更多

-

手机网络
休闲娱乐,一网打尽

立即体验

⑻ 请问连续诵《金刚经》可以不重复念前面的祈请文和后面的补缺真言吗

这也是可以的。尤其是不断的循环念的时候,譬如我念三遍,那么开经偈就念一遍、祈请文也念一遍,然后念第一遍(从“如是我闻”一直念到“信受奉行”),然后再念第二遍、第三遍(均从“如是我闻”一直念到“信受奉行”),然后再念补阙真言、回向文等。以此类推。

⑼ 念莲师心髓祈请文及心咒怎么回向

有用啊 当然有用了啊

我有师傅是仁波切 就是藏传佛教的出家佛弟子 俗称活佛

你这个问题 我可以告诉你 这个心咒 是莲花生大士的心咒 也就是他是代表一个大愿 你不断的念他 就是要成就他 成就这样的大愿 每时每刻 至少佛不会不管你 菩萨不会不管你 也就是说 护法善神 不会不管你
所以 你愿意融入佛教 时时刻刻为众生着想 什么样的众生 都不会害你 就是有怨结的众生 发现你修这个咒 也会被感动 至少 佛会帮助你调节你们的怨结 这个可以归于忏悔 然而 这一切 都是因为 这个咒的愿力非常的大 你读他 就是要成就他的意思

ONG A HONG BANZHA GURU BEIME SATUO HONG
身 口 意 金刚上师 一切智慧 一切清净 一切福报 成就
也就是说 翻译过来 他是愿一切众生成佛的愿 是希望自己每时每刻身口意都要和金刚上师 (你可以把佛看做你的金刚上师)一致 不会放弃的愿 后边的萨陀 我没理解 但是大体是这个意思
所以 是大愿 是无上愿

你读哪个咒语 都是靠感召力的 所以 你不用害怕 自己要有信心 不相信 不要读 要读 就很相信 一定成就 佛不会骗人 莲花生大师不会骗人 要相信你依止的佛菩萨 才能成就

⑽ 上师住世祈请文是怎么才有的

可以祈请高僧大德为自己上师撰写,需要祈请。

阅读全文

与天天念上师的长寿祈请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治市老年大学公众号 浏览:110
60岁以上补缴农村养老保险吗 浏览:221
父母用爱的名义毁了多少孩子 浏览:791
老人查血糖多少正常 浏览:169
职务犯罪养老金 浏览:425
新郑养老公寓多少钱 浏览:50
事业单位体检要多久知道结果 浏览:261
考工作体检多久出来结果 浏览:971
大东海老年公寓 浏览:122
城乡居民养老缴费6000是什么意思 浏览:656
吴家山老年大学课程表 浏览:904
老人意思得脑梗什么 浏览:898
安顺驾驶员体检医院是哪个医院 浏览:903
事业和企业退休金计算方法 浏览:588
老人经常告诉孙子钱包放在哪里 浏览:444
70岁以上农民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74
怎么知道是否患了老年痴呆 浏览:450
心衰老人流鼻血怎么办 浏览:739
三年级作文200字重阳节 浏览:107
老年痴呆前期梦多吗 浏览: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