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数据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数据

发布时间:2021-10-09 04:17:12

『壹』 中国巴马的长寿数据

在这里,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是五大长寿乡中惟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居世界第一。

『贰』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可以转换成spss数据吗

这个一般都是没问题的呀,看你数据的形式,可以参照我的名字去微信号上搜索

『叁』 class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公开吗

中国抄老年社会追踪调查(袭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CLASS)

是一个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中国老年人群社会、经济背景数据,掌握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肆』 影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重要指标,包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本文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8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的个体微观数据和调查23个省市的宏观区域数据,在分析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个体自然特征、个体社会经济特征、个体行为特征、个体情绪状况特征、个体躯体健康特征、个体患病情况特征、三大地带差异以及省际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探索影响老年人ADL和IADL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ADL和IADL的残障率越来越高。中国女性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残障程度高于男性。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民族差异不显著。农村的老年人ADL要好于城市的老年人,IADL的城乡差异并不显著。婚姻状况对老年人ADL和IADL的影响十分显著,凸显了婚姻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保护功能。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ADL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对IADL的影响十分显著,即受过教育的老年人IADL优于未受过教育的。职业地位高低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显著。吸烟、喝酒、体育锻炼、体力劳动对老年人ADL的影响不显著。吸烟、喝酒对老年人IADL影响不显著,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对老年人IADL产生正向作用。良好的情绪对于维护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ADL和IADL的残障发生率高于较少感到孤独的老年人。听力和视力状况较好的老年人,ADL和IADL均优于听力和视力较差的老年人。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程度较深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循环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二、老年人ADL的残障比例在东中西三大地带中呈现由西向东依次递增的趋势。老年人IADL残障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老年人ADL和IADL的省际差异均十分明显,老年人ADL的南北差异相当明显,ADL残障比例最高的省份是辽宁、天津和陕西,ADL残障比例最低的省份是浙江、江西和湖南。老年人IADL残障比例最高的省份是天津、江西和陕西,ADL残障比例最低的省份是浙江、重庆和黑龙江。 三、在HLM模型中,个体因素中慢性疾病状况、年龄、性别、现居住地、躯体健康状况、情绪是影响老年人ADL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注意慢性疾病中的高血压、中风等脑血管病、风湿骨病、痴呆这些疾病。自然因子、主食结构、医疗因子、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均预期寿命这些宏观区域因素对老年人ADL的产生显著影响。而老年人IADL产生显著影响的个体因素包括慢性疾病状况、年龄、性别、婚姻、教育、体力劳动、躯体健康状况、情绪,所选取的宏观区域因素并未对老年人IADL产生显著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伍』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调查报告有哪些

系列之一:《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集(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系列之二:《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学术著作;由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主编的学术研究集体成果,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同志为本书作序。全书45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费用获北京市社科基金资助)。

系列之三:《中国高龄老人图集》,读者群定位为政府官员、广大老龄工作者,社会公众与研究人员,要求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数据来源与系列之三相同,由曾毅、顾大男、萧振禹和陶立群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年。

系列之四:《中国高龄老人调查研究》,读者群定位为政府官员、广大老龄工作者,感兴趣的社会公众与研究人员,要求通俗易懂。由柳玉芝、原野等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年版。

『陆』 曾毅的主要论著

专著:曾毅:中国人口发展态势与对策探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曾毅、王正联:家庭状态生命表软件及其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曾毅:中国人口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曾毅:Research on Aging and Family.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曾毅、顾大男、萧振禹、陶立群: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图集。Graph Collection of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中英文。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
教材:曾毅: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编著:曾毅(主编):中国八十年代的离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上、下
两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张纯元、曾毅(主编):市场人口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主编):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译著:曾毅、郭志刚等译:家庭人口学模型及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学术论文:
曾毅: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曾毅:《中国人口老化,退休金缺口与农村养老保障》,《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3期。
曾毅:以晚育为杠杆,平稳向二孩政策过渡。《人口与经济》,2005年第2期。
曾毅、王正联:中国家庭与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化。《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曾毅:健康长寿调查研究的新进展。《中国人口科学》增刊(老龄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专辑), 2004年。
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中国高龄老人的社会经济与健康状况。《中国人口科学》增刊(老龄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专辑), 2004年。
顾大男、曾毅: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中国人口科学》增刊(老龄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专辑), 2004年。
曾毅:对邦戈茨-菲尼方法的评述、检验与灵敏度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1期。
曾毅、金沃泊:晚育与健康长寿。《人口研究》,2004年第2期。
曾毅、金沃泊:中国高龄死亡模式及其与瑞典、日本的比较分析。《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3期。
曾毅: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一体工程探讨。«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年第5期。
曾毅:农村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结合势在必行。“农村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论坛”,«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年第5期。
顾大男、曾毅: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预期寿命研究。«人口与经济»,2002年第2期。
曾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一体工程-计生系统面临的历史性机遇。«人口研究»,2001年第6期。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5期。
曾毅、萧振宇、张纯元、柳玉芝、战捷、金沃泊:中国1998健康长寿调查及高龄老人生活自理期望寿命,«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3期。
顾大男、曾毅: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隶属等级分析。«中国人口科学»“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研究专辑”,2001年。
顾大男、曾毅、柳玉芝:健康期望寿命计算方法评述。«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年第4期。
任强、曾毅: 应对老龄化世界的挑战。《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6期。
曾毅、萧振禹、张纯元、柳玉芝: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项目的研究意义及攻关目标。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调查数据集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曾毅、萧振禹、张纯元、柳玉芝: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样本设计方案。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调查数据集第二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曾毅、萧振禹、张纯元、柳玉芝: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数据质量评估.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调查数据集,第四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曾毅:农村计生优质服务与养老保险一体工程:计生系统面临的历史机遇。政策 咨讯报告, 已递交国家计生委,2000年。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政策咨讯报告, 已递交国家老龄委与国家计生委, 1999年。
我国高龄老人婚姻、家庭结构概况及有关对策建议。政策咨讯报告, 已递交国家老龄委与国家计生委, 1999年。
曾毅:国际人口学研究的新动态与思考。人口研究,1998,No.6。
曾毅、金沃泊、王正联: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人口科学,1998,No.5。
曾毅、舒尔茨: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对生育率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1998,No.1。
曾毅:不宜在纲领性文件中规定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人口研究,1997,No.6。
曾毅:初婚年龄与初婚初育间隔的变动。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第七篇“中国人口的婚姻与家庭结构分析”第二章,199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子女离家率的估算与分析。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第七篇“中国人口的婚姻与家庭结构分析”第六章,199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第十篇“多区域人口预测”第一章,199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李伟、张风雨:生育率模型及参数预测。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第十篇“多区域人口预测”第二章,199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中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第十篇“多区域人口预测”第七章,199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政策性思考与讨论。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第十篇“多区域人口预测”第八章,199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人口控制与财政政策,财政研究,1995,No.11。
曾毅、吴德清: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离婚水平与年龄分布的变动趋势。中国社会科学,1995,No.6。
曾毅、王德明:上海、陕西、河北三省市女性再婚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5,No.5。
曾毅:我国1991-1992年生育率是否大大低于替代水平。人口研究,1995,No.3。
曾毅:经世济民,学以致用。市场与人口分析,1995,No.1。
曾毅:人口项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叶文虎与陈继成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曾毅:从海南的实践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国人口科学,1994,No.2。
曾毅:在农村建立储备积累式养老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人口与计划生育,1993,NO.6。
曾毅、舒尔茨、王德明:上海、陕西、河北三省市的离婚分析。人口研究,1993,No.5。
曾毅:市场经济与实用人口学。人口与经济,1993,No.4。
曾毅、蔡文媚、邱沛玲、宋静安:从昌平等地农村调查看晚婚晚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人口与计划生育,1993,No.2。
曾毅、顾宝昌、涂平、徐毅、李伯华、李涌平: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成因及后果分析。人口与经济,1993,No.1。
曾毅:从四普与三普资料看华东六省一市婚姻家庭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人口,1993,No.1。
曾毅: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3。
曾毅: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国人口报,1993.11.17。
曾毅:市场经济呼唤实用人口学。中国人口报,1993.10.18。
曾毅:利用普查数据估算平均初婚年龄与平均初婚初育间隔的方法及其在四普资料分析中的应用。人口与经济,1992,No.3。
曾毅、李伟、梁志武:中国家庭结构的现状、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中国人口科学,1992,No.2。
曾毅、邱沛玲: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晚婚晚育是可行的。人口学刊,1992,No.6。
曾毅、金沃泊:中国人口发展进程中若干矛盾的分析。于景元主编:现代中国人口与发展。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
曾毅、李晓丽、贾同金、杨日章:初婚时居住方式与婚后离开公婆(父母)另立门户的生命表分析。人口动态,1991,No.3。
曾毅、金沃泊: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91,No.3。
曾毅:人口城镇化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人口学刊,1991,No.2。
曾毅、李晓丽、马忠东:子女离家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估算方法。中国人口科学,1991,No.1。
曾毅、涂平、郭柳、谢英: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近年出生率回升原因的人口学分析。人口研究,1991,No.1。
蒋正华、曾毅、王胜今:实用人口学主要分支的介绍及评述。人口动态,1990,No.6。
曾毅:试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社会经济对策。人口动态,1990,No.3。
曾毅: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人口与经济,1990,No.2。
曾毅、李晓丽:从湖南、山西调查看农村妇女家庭生命历程与家庭结构变化。人口与经济,1990,No.2。
曾毅: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趋势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89,No.6。
曾毅:家庭人口学—一门十分活跃的人口学分支学科。中国人口科学,1988,No.6。
曾毅:人口要素变动对我国妇女家庭状态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1988,No.1。
曾毅:试论人口城镇化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与经济,1987,No.6。
曾毅:关于生育率下降如何影响我国家庭结构变动的探讨。北京大学学报, 1987,No.4。
曾毅:多增-减生命表的构造方法及其在中国妇女婚姻研究中的应用。人口研究,1987,No.3。
曾毅: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家庭结构的变动。青年地理学家,1987,No.3。
曾毅:提高文化教育水平与农村人口控制。人口研究论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曾毅:西藏高原的升起与中国自然环境的变迁。地理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柒』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只能用stata打开吗

2012年的还没有公布!上公报看看:
《公报》显示:截止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4亿人,比2010年底增加2684万人,增长10.4%;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共计3.32亿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343万人,新型农村参合人数8.32亿人。这些关键数据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做出的努力。
《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追踪调查报告》以2010年12月1日0时为调查时点,是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唯一的部门老年人状况科学调查,也是继2000年和2006年之后的第三次全国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综合比较三次调查结果,我国进入老龄化10年来城乡老年人生活呈现出多方面的变化趋势。
10年来,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不断提升,农村从2000年的8.9%,到2006年的44.7%,而2010年已达98.3%,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老年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比例达到95.3%,比2000年提高了40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城乡大部分老年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居住方式选择基本一致,大部分老年人愿意独立或与子女共同居住在环境熟悉的社区,居家养老的意愿始终占据主流。反观老年人居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城镇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10年间从18.6%降到11.3%,农村老年人则从14.4%下降到12.5%。在我国,居家养老是既符合传统习惯,又适应现实国情的主要养老方式。
10年来,城镇空巢老年人的比例由42.0%上升到54.0%,农村相对应地由37.9%上升到45.6%,增幅都相当明显。空巢老人不断增多,是子女数减少、居住安排变化、住房市场化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社会养老服务特别是生活照料、精神慰籍提出了新的要求。

『捌』 求chns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数据

这是CHNS的主页: http://www.cpc.unc.e/china 根据以为师兄说里面的数据是免费的。如果你的英文不成问题的话, 找到你要的数据应该不成问题。 附简介: The Carolina Population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and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e availability of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the 1989, 1991, 1993, 1997, 2000, 2004 and 2006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 and to announce the initial availability of a set of new Longitudinal Master files. The CHNS project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 health, nutri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and programs implemented by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o see how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is affecting the health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its population. The impact on nutrition and health behaviors and outcomes is gauged by changes in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and programs as well as by changes in sets of household and indivial economic, demographic, and social factors.

满意请采纳

『玖』 老人身体健康很重要,满足老人身体健康的指标有哪些

心率正常、血压正常、胆固醇正常都是老人身体健康的指标。家庭中老年人的健康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功能将下降,各种疾病将随之而来,因此老年人的健康在许多方面受到威胁。事实上,老人是否健康,取决于这三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胆固醇正常:每个人都必须明白胆固醇与血脂直接相关。一旦胆固醇超过5毫升/升,人们很容易患高脂血症。这对老年人的身体极为不利,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应该避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必须多吃低胆固醇的食物来调节身体。记住,老年人必须避免吃大鱼大肉,少吃油腻和高脂肪的东西,避免吃动物的内脏。一旦他们吃得更多,他们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

『拾』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

(1)调查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做好老年人口发展的预测、预报工作,为做好研究老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老龄问题的战略对策;
(3)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老年人口学、社会老年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政策、老龄科学信息的基础理论研究;
(4)制定老龄科学研究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
由中心主持的重要调查及重大科研课题
1986年,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援助的“以制定政策为目的的老龄问题研究”(P54项目);
1992年, “老年供养体系的研究”(P22项目);
1992年, 与日本高龄化综合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天津市、杭州市、无锡市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状况的中日比较研究项目;
1993年, 国家重点课题“中国人口老龄化”
1994年, 与香港合作“老年院舍调查”;
1995年, 中美“家庭代际关系研究”;
1995年, 《北京市家庭养老与社会化服务》;
1995年, 巴马长寿老人研究;
1996年, 国家“九五” 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1997年, 《北京市老年服务设施》;
1997年, 高龄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
中美“老年痴呆照料者”研究;
2000年, 《中国老年人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
2000年, 《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中国问题对策研究》;
2000年 《老龄科学研究基础数据库》;
2001年, 《上海、浙江家庭网络》;
2002年, 《中、澳老年社会保障对比研究》(2002);
2002年, 国家重点课题“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

阅读全文

与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臭豆腐的长寿 浏览:292
湖南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浏览:813
企业倒闭后还有退休金吗 浏览:318
江阴长寿邮编 浏览:424
老人散发恶臭什么征兆 浏览:580
自己交的社保退休时要发票吗 浏览:323
50岁男引起血压低的原因 浏览:647
珠晖大型养老院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47
南京哪些地方适宜居住养老 浏览:851
过世的老人还能领多少月份工资 浏览:653
内脏器官体检去昆明哪个医院 浏览:976
给父母合墓碑文怎么写 浏览:91
长寿科三在哪里练 浏览:886
父母离婚孩子不出生该如何抚养 浏览:2
贵州省安顺市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年度 浏览:2
贵州农村80岁老龄补贴 浏览:915
离退休几个月不交社保有退休金吗 浏览:128
考社区工作者面试通过多久体检 浏览:175
泉州养老金计算 浏览:954
西安退休金每年涨 浏览: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