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医学家60岁人体血压

医学家60岁人体血压

发布时间:2021-03-09 12:45:25

㈠ 人体血压值为多少

首先要明确一个要领人体血压并不是像体重或身高一样是一个相对的固定值,而是在不 断变化的。人在兴奋、紧张、运动时血压要升高,而饮酒、洗澡后、抽烟时血压要降低。医学 试验证明:一个正常人,一天当中的血压是有起伏波动的,人在睡眠时血压最低,上午8点至 10点时血压最高,正常人一天中收缩压(高压)的变化幅度在于20至40mmHg之间,舒张压(低 压)的变化幅度在10至20mmHg之间,即使在夜间,人在睡眠时,也有5至10mmHg波动起伏。详有的人说医生给我测的血压是80至20mmHg。但在家,用电子血压计测的数字总是不一 样。实际上电子血压计测出的数值反映的是人体测量时刻的血压值。从图上可以看到,人体血 压是不断变化的,两次测量而得到同一血压值是十分罕见的。因此,只有每天在同一时间、用 同一姿势测量血压,才能得到有可比性的血压值。

(2) 测量时的姿势对测量结果也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测量位置比心脏的高度每升高10cm ,血压值就降低8mmHg左右,高度每降低10cm血压值就升高8mmHg左右。

(3) 电子血压计与医用水银柱式血压计的关系问题。水银柱血压计采用的是科氏音法,电子 血压计采用的是示波法,科氏音法是通过医生用听诊器来听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声音,示波法是 通过测量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振动;虽然测量原理不同,但测试结果从理论上讲是一样 的。而实际上,科氏音法由于每个医生的听力反映速度不一样,有时因血压读数没有在测量时 立即记下而较大的误差。因此每个医生的测量也会产生误差,而电子血压计排队了人与人之间 的差异另外,医生常略去一些误差而取整数。比如:128mmHg、131mmHg,医生都读成130mmHg 。而电子血压计则是测出什么值就显示什么值,还有用户反映,在家测量时总是偏低,一去医 院量血压就高,这被称之为白衣性高血压症。就是说在医院的大夫面前,会不知不觉产生某种 程度的不安、紧张及精神压力,以致血压升高,而在家比较放松花江,量的血压就较低,这正 是人体血压的真实反映。以上现象综合起来,就给人一种电子血压计与医生测量的血压值不符,而觉得电子血压计不准 的印象。其实,按照溉规,在取得生产许可证以前,电子血压计都必须经过临床试验。比如: 北京德通松下电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松下牌电子血压计就是在中日友好医院、友谊医院、阜外医 院做的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电子血压计与医生用听诊器测量的血压值无明显差异。

(4) 关于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与腕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误差大的总是从人体构造来讲,上臂处的 动脉血管与手腕处的动脉血管的粗细,也就是直径几乎是一样的,一般上臂处动脉血管直径为 4.2至6mm,手腕处动脉血管直径为4.2至5mm。而且电子血压计从设计精度到制造精度都是一样 的,出厂时每台的检验规格也都是一样。因此从原理上讲没有明显误差。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反映臂式与腕式有误差呢?据我们了解其中多数人反映臂式偏低,而腕式偏 高。这还是一个测量姿势问题。(比如臂式袖带卷绑的位置是否过高?过松?或过紧?)

(a) 上臂皮下脂肪多,导致袖带卷绑过松或过紧。不论过松、过紧都有会使血压测量值偏低 (过紧会使血流不畅,血压血压过松会使血液振动不能彻底传递到袖带,血压值也变低)合适 的程度为袖带卷绑后,袖带与手臂之间应能自由伸进一个手指头。

(b) 腕式血压计由于手腕皮下脂肪少,所以袖带的卷绑比较容易,不易导致过松或过紧,但 测量时的姿势会影响测量值。实验表明,当手腕向外旋转时,容易紧张而使血压值升高。使用 说明书中要求测量时手腕自然伸出,但一般的顾客在按使用说明书中要求做时总是不自觉的将 手腕向外转,造成测量误差。所以测量时应按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让手腕自然伸出约呈45度 。上述几点注意到以后,上臂式与腕式电子血压计不会有明显差异。

(c) 末梢徨系统障碍者(一般可由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引起)其手腕与上臂的血压测量 值可能有较大误差,建议使用臂式电子血压计。

(d) 站立时,有些人测量误差较大,建议不要站立测试。

㈡ 求问医学界的大师们:本人今年56岁,血常规分析全部正常,为什么还会血压高呢。

有些人是天生的呀,就容易高血压,比如说有的人就算。吃的少,吃的营养不良,人家个子长得高高的对不对的,有这种因

60岁的老人正常血压范围是多少

以往曾一度错误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特别是收缩压随之增高是人体老化的一种良性表现,因而致使许多老年人患了高血压病也不接受治疗,或者即使服降压药也未能将血压有效地控制到理想水平。尤其是那些波动性血压增高者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很少引起人们甚至医生的重视。那么老年人血压是否可以高一些?老年人患了轻度高血压(140—159/90—99mmHg)是否需要治疗?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医学调查、大型临床研究均已证实,老年人血压升高其发生中风和其他心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实际上高于同一血压水平的中年人。所以,老年人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升高是危险的,应予以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病患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列为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因素,而且对于治疗目标明确指出:“对老年患者,血压至少降到<140/90mmHg的正常血压范围内。”此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仅存在动脉硬化,而且往往合并有对老年人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合并症,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在高血压状态下更会增加危险性,因此必须坚持有效降压,从而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统计显示,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有效降压治疗会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20%—50%。所以说,老年人血压可以高一些的说法是错误的!

㈣ 请问,六十多岁老年人正常的血压是多少谢谢

正常的血压为高压:140/90。低压:90/60mmHg.

㈤ 医学界什么时候发现的血压。有具体的实例或医学史书吗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①每搏输出量;②外周阻力;③心率;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㈥ 谁能给我提供一份人体正常的血压表,最好是按年龄段分的。

人体正常血压与心跳是多少

请问人体正常血压与心跳是多少?

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年龄 收缩压(男) 舒张压(男)收缩压(女)舒张压(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
国内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理想血压: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80 mmHg;;正常高限:收缩压130-139 mmHg,舒张压85-89 mmHg;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舒张压≥110 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 mmHg。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成年人每分钟心跳大约是七八十次,但在60到100次之间都属正常。劳动时比安静时要跳得快些,女的比男的要跳得快些,孩子比大人要跳得快些,新生儿每分钟可以跳到150次。平均说来,如果一个人活100岁,那么,他的心跳次数加起来总共可达40亿次左右。
在平时,假如*安静时每分钟心跳超过了100次,医学上就算作“心动过速”;少于60次的,则是“心动过缓”了。还有些人的心跳会时快时慢、跳跳停停。这些,都属于心跳异常的范围。心跳异常是心脏病觉状之一。
不过,心脏和身体许多器官一样,工作能力也是可以变化的,它有很大的伸缩余地。
据研究,认真做完一套广播体操,每分钟心跳可能增加二三十次。人在愤怒、恐惧的当儿,学生临上考场的一刻,心脏也会“怦怦”地加快跳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心跳达到每分钟一百七八十次。让一些人身30公斤重物奔跑300米,他们的心跳每分钟超过200次。医学资料竟有心跳高达270次的记录。
加快心跳的目的,是为了多送血液,满足身体的劳动、运动和特殊情况下的需要。要是心跳过少,血液供应不足,身体得不到必须的氧气和营养,人就无法正常地生活,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生理学家发现,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进行激烈运动的人,他们的心脏得到了锻炼,心跳次数比常人要少得多。我国当今有位足球运动员,每分钟心跳才37次;1928年奥运会上,有位运动员,每分钟才28次。原来,心脏得到更好锻炼的人,心肌纤维变得粗大,心室壁变得厚实,心脏本身也扩大了。英国一位前世界马拉松赛冠军于70岁因癌症去世后,医生发现他的心脏比正常人约重30%,送血管道——冠状动脉约粗1倍。这样的心脏收缩起来自然非常强劲有力,每次跳动输送到全身的血液要比普通人成倍地增加。所以,虽然跳得少,可由于血多,也能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了。
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及脉搏在50~60次 /分,运动员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率,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体力活动较多的人。心率或脉搏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日本高血压学会”为配合世界卫生组织去年修订的新标准,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设定日本国内首次的标准,宣布正常血压的“最高值是130mmHg,最低值是85mmHg”,理想的血压是“120mmHg--80mmHg”。

日本国内以往针对高血压治疗,针对年轻人、中年人和糖尿病人的高血压患者,以“140mmHg--90mmHg”为正常值,这次首次设定的标准将正常血压目标值降低为“130mmHg--85mmHg”。

这个学会并设定六十岁以上高龄者的最高正常血压值,最低血压则都是九十。六十岁至六十九岁,“140mmHg--90mmHg”;七十岁至七十九岁依疾病和个人差异,“最高(150--160mmHg)--最低90mmHg”;八十岁至八十九岁,“(160--170mmHg)--90mmHg”。

㈦ 人体的血压在多少正常

血压标准
以下为中国人的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
年龄
收缩压(男)
舒张压(男)
收缩压(女)
舒张压(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收起
注:以上统计为1998年完成的,如今人的平均血压有所增加。
如果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值,则需要一个反复测量和监测的过程,如果确定是患有高血压,那么就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确定病因并施以治疗。[1]
1984年医学家们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压”概念,后又在1993年进一步将血压低于17.3—11.3Kpa(130—85mmHg)定为正常血压,因此当收缩压为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为11.3~11.9Kpa(85~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项达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压”,也就是目前的血压“正常高值”。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治疗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这就是血压“正常高值”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不是高血压,这样如果无靶器官损害,也无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就无需医治。

㈧ 60岁老人正常血压是多少

正常血压低压为60-90,高压90-140,降血压药不一定都有将脂的作用,例如西药的降压药大部分都没有降脂的作用,而中药山楂,决明子,夏枯草等降血压药本身就有降脂的作用,应为这些药就是靠降低血内的脂质而减小对血管的压力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对于老人本来就瘦有高血压就要从饮食上控制,低盐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如果血压还是很高就要上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不过我认为对于老人如果血压不是非常高的话最好吃中药,虽然起效慢但毒副作用小,而西药对肝肾损害都很大。

㈨ 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为成人的多少

老年人用药方法:
1.减少用药剂量。老年人肝脏代谢率低下,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因此药物在体内的蓄积现象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剧。其他年龄组服用不会发生问题的药剂量,在老年人身上就可能出现问题。例如安定类药物,中青年人服用安定一般都是睡前服2片(2·5毫克X2),老年人由于体内阻挡安定从血液中进入脑组织的酶已经急剧减少,如连续服入正常人的剂量,一方面会造成体内药物量蓄积,产生慢性中毒,另一方面会产生依赖性和成隐性,随之便出现耐药性,势必导致用药剂量的增加,这就可能发生和加重慢性中毒。所以老年人失眠时,应力求排除或减轻影响睡眠的种种不利因素,服用安定一般只宜服用1片。

2.切忌盲目轻信广告宣传和偏方、秘方。老年人一定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科学合理地用药。切不能自作主张,随便买一些药来长期服用。拿抗生素来说,头抱菌素类比青霉素类有不少优越性,目前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但这并不是说新药优越无比。目前在广告宣传中,大多偏重药物的有效方面,对药物易于造成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根本不提。如泰胃美是一种治疗溃疡病的常用药,可以减少胃酸分泌而促进溃疡的愈合。但是它却有很多副作用,如可以导致阳萎,还可以引起腹泻、腹痛、口苦、口干,并能造成肾损害和血小板减少,导致白细胞下降。

有些新药的危害性是在使用很长时间后才逐渐暴露出来的。如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心得宁”,开始时,看到它只作用于心血管,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于是广泛大量地应用于临床。日子一长,才发现它会引起皮肤溃疡、心包溃疡和腹膜溃疡、角膜溃疡,严重的角膜溃疡还可导致人失明。因此,世界各国和我国已禁止使用。

对偏方和秘方也决不能轻信。最突出的,例如卤碱片能治百病,曾经轰动一时,鸡血疗法也是如此。

3.发觉某药物有副作用时应及时停服。有些药物,中青年人服用效果很好,但有些老年人服用时会出现许多副作用,严重时甚”至死亡。例如氨茶碱,老年人用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气喘功效卓著,故常被率先应用,但是有些老人服用后很快出现氨茶碱中毒,表现出烦躁、呕吐、忧郁、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差、心律紊乱、血压急骤”下降,乃至死亡。因此老人服用氨茶碱一定要慎重。开始用药一定要小剂量试用,一旦发现有胃部不适或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宜赶快停药。

老年人用药的特点

■生理改变的影响 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功能老化、适应力减退,影响着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同时,老年人唾液和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影响部分药物的吸收。如镇静药(如安定等):由于老年人肝脏功能衰退,使部分药物的代谢率下降、毒副作用增强。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等):由于老年人肾脏功能减弱,使药物经肾排泄的速度减慢,在体内积蓄导致中毒。

■心理状态的影响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特别是患有老年痴呆或独居的老年人,容易忘记按时服药,视力减弱看不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的文字也容易造成用药错误。还有的老年人病情稍有好转就自作主张中断治疗,或治病心切擅自加大用药剂量,盲目迷信广告、偏方、秘方、洋药、新药等,均可造成滥用药物。

■所患疾病的影响 老年人一人多病的现象极为常见,这些疾病往往影响其他药品的使用。例如,患哮喘的老年患者在治疗心律失常时,不可使用普萘洛尔(心得安);患青光眼的老年患者治疗心绞痛时,严禁服用硝酸甘油。

■联合用药的影响 由于患多种疾病用药复杂,或者四处求医重复用药,使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服用4种以上的药物。这种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据统计,5种药物合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10种为7.4%,11~15种为24.2%。如红霉素和阿司匹林单独应用时耳毒性不明显,但合用时毒性增强,可导致患者耳鸣、听力减弱。

老年患者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大,很难制定统一的用药标准,因而老年患者用药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用药个体化原则 由于老年人衰老的程度不同,患病史和药物治疗史不同,治疗的原则也有所差异,医生应当根据每位老年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适合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例如,激素类药物可的松必须在肝脏代谢为氢化可的松才能发挥疗效,所以,患有肝脏疾病的老人不应使用可的松,而应当直接应用氢化可的松。

■优先治疗原则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为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当突发急症时应当确定优先治疗的原则。例如,当老年患者患感冒发烧或急性胃肠炎时,应优先治疗这些急症,暂停使用降血脂或软化血管等药物;又如,老年人突发心脑血管急症时,应暂停慢性胃炎或前列腺肥大的治疗。

■用药简单原则 老年人用药要少而精,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一般控制在4种以内),减少合并使用类型、作用、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适合使用长效制剂,以减少用药次数。药物治疗要适可而止,不必苛求痊愈。例如,偶发室性早博患者控制在2~3次/分钟以内即可。

■用药减量原则 由于药物在老年人体内过程的改变,使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耐受力降低、安全范围缩小,所以除使用抗生素外,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要减少,特别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60~80岁的老人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4/5;80岁以上的老人应为成年人的1/2,部分特殊药品如强心苷类药品仅为成年人的1/4~1/2。

■饮食调节原则 多数老年人体内蛋白质比例降低,加之疾病、消瘦、贫血等原因均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应当重视食物的营养选择与搭配。控制饮酒以避免老年人减少维生素B族的摄入;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调节饮食,以保证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人文关怀原则 关怀老年人,特别是关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对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至关重要。老年患者容易漏服药,家人可准备21个小瓶并标注清楚一周7天早、中、晚的用药时间,将一周需用的药物预先分放好,便于老人服用,也可建立服用药品的日程表或备忘卡。还应向老年人广泛宣传必要的用药小常识。
老年人健康新标准

最美不过夕阳红,如何把这段美好的景致经营的更久远,老年朋友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一定要了如指掌,正确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而关于健康的标准,从古至今旧有着不同的说法,但随着医学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变,对健康的认识也就有了不断的深化。概括起来,老年人身体是否健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

1、眼有神。目光炯炯有神,说明视觉器官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而且为肝气所通,肝肾充足,则耳聪目明。眼睛是人体精气汇集的地方,故眼有神,是精气旺盛,肝、肾功能良好的明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眼睛应该是亮的。

2、声息和。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说明发音器官、言语中枢、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声息和是正气内存的表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就不容易得病,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声音洪亮,呼吸均匀通畅。

3、前门松。指小便正常、畅通无阻。说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小便淋漓不畅,可谓“膀胱气化失利”,表明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功能受损。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肾功能良好,膀胱功能正常,排尿通畅,尿量每天为1000—1500毫升,每天约5—6次,每次200-250毫升左右。如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或多于2500毫升,说明肾功能不正常或有疾病。

4、后门紧。肛门括约肌紧张度良好,肠道无特殊疾病。中医学认为老年人由于脾肾阳虚导致中气下陷,可发生五更泻、便秘或大便失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排便通畅,一般每日一次或两次,或隔日一次,最好每天早晨起来按时大便,这样可减少大便内有毒物质重新被吸收,即所谓影响人类长寿的“自身中毒”学说。

5、形不丰。老年人体型应偏瘦,或保持标准体重。老年人肥胖不仅气喘嘘嘘,行动不便,且易引起“肥胖综合症,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和胆囊炎,胆石症等。过分肥胖必然影响寿命。我国百岁以上老年人,无一例肥胖者。有的科学家研究提出,如果超过本人标准体重10公斤,短寿13%;超过标准体重20公斤,短寿25%;超过30公斤短寿42%。

老年人标准体重的简单计算公式为:

男子:身高(厘米)-105=体重(公斤)

女子:身高(厘米)-100=体重(公斤)

6、牙齿坚。牙齿完坚者老化慢。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自然多寿。如肾虚则骨败齿摇。古代医书记载著名医学家华陀的弟子吴普90岁高龄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说明长寿者口腔健康状况都比较好。

7、腰腿灵。腰腿灵活自如,说明腰腿的骨骼、肌肉、运动神经以及运动中枢生理功能协调好。俗语说:“人老腿先老,将老腰先病。”中医学认为老年人腰腿灵活,说明肝、脾、肾尚实。因为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肝好筋强,脾好肉丰,肾好骨硬。

8、脉形小。血压不高,心律正常,动脉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就小。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多因肾水亏虚,肝阳偏亢,故脉常粗大而强。如果60岁以后还能保持较小的脉形,说明阴平阳秘,气血调和。国内外长寿老人之所以身体健康,其重要原因,就是心脏功能好,血压、脉搏正常,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小。

阅读全文

与医学家60岁人体血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征兵体检不合格项目有哪些 浏览:182
不妨克父母是什么意思 浏览:417
什么职业不易有老年痴呆症 浏览:213
孕前体检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浏览:215
老年人补钙什么钙最低啊 浏览:926
广东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专用折查询 浏览:669
幼儿园中班重阳节的由来教案 浏览:990
主持人如何感动父母 浏览:130
什么牌子衣服适合50岁 浏览:139
儿子是工作人员不孝顺怎么办 浏览:706
农村公婆如何养老问题 浏览:357
福建省老年大学改革方向 浏览:116
橡胶行业男职工退休年龄 浏览:635
反思孝敬父母500字作文 浏览:156
瓦房店城镇职工退休金 浏览:926
50岁睡不着练静功有效吗 浏览:226
2006年退休金上调湖北 浏览:220
不养父母的人如何处理 浏览:813
重阳节走访困难离休干部 浏览:688
交15年养老保险新政策 浏览: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