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长寿之乡都有哪些地方
1、原苏联的高加索地区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原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即今天的格鲁吉亚)是世界上少有的没有癌症的地方。这里人口500多万,其中百岁寿星达2000多人,90岁以上的超过两万。极少有人因疾病死亡,大多在睡梦中安详仙逝。
2、巴基斯坦的罕萨
很少人知道,罕萨还是宫崎骏动画电影《风之谷》取景地。千百年来罕萨人与世隔绝,在这个雪山的怀抱里开辟了层层叠叠的梯田,种植了漫山遍野的杏树、梨树和苹果,过着平静简朴的恬静生活。一直到1986年以前,这里仍是与世隔绝的神秘地带,只有两条悬于绝壁上的索道通向外界。
3、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比尔卡班巴被誉为赤道上神秘的“长寿谷”,这个弹丸之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温常年在18-24摄氏度之间,碧蓝的天空与静谧的森林在视线尽头无缝相接,所有介于黄金分割点的平衡都在这里润物细无声地存在着。
4、新疆和田
和田有很多美誉:万山之祖昆仑山脚下的千年玉都;黄沙漫漫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千里绿洲;1991年,还多了“世界长寿之乡”称号。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很多长寿老人,特别是拉依苏这个村落,长寿老人比例更是远超联合国标准。在拉依苏村,男人赤脚,女人一般只穿着袜子行走,祖祖辈辈,无论老少,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那里的长寿老人喜欢吃坚硬的苞谷馕,当地盛传吃苞谷馕能养胃的说法。馕里加些杏干、葡萄干,味道好极了!
5、广西巴马
山藏幽洞、水穿洞出、洞潜碧流……广西巴马犹如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不染尘俗。闻名遐迩的百魔洞令人啧啧称奇。洞中水澈如镜,钟乳石千姿百态,岩泉瀑四季飘洒,众鸟繁衍栖息,洞内宛若一座变幻莫测的水下龙宫。登高俯瞰,一个巨型草体"命"字镶嵌在广袤的田野中间,飘逸脱俗,让人称奇。这就是命河,巴马的母亲河。
6、广东博罗
博罗,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因为2016年“世界长寿之乡”的称号名声鹊起。根据2016年官方统计:博罗县共有80岁以上老人19709人,100岁以上81人,百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1/10万,远超联合国长寿标准数据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达7.5人。
⑵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分别在哪
中国巴马:长寿人口不断增加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在这里,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是五大长寿乡中惟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 巴马人长寿,首先得益于大自然良好环境的赐予。巴马属于亚热带气候,空气清新,每立方米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000—5000个,最高可达到两万个,被称为“天然氧吧”。 喜欢劳动、饮食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这也是巴马寿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记者来到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寿星黄布铁家里采访。老人已经104岁了,但每天不是去摘猪菜,就是下地干活,还做家务。他每天吃两顿,每餐吃两碗饭。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聋、眼不花,一头黑发。他常说:“每天不出去活动一下,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要不是亲眼看到他麻利地摘猪菜,我们真不敢相信他的话。 巴马人长寿还和饮食有关。他们经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笋、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火麻制成的油和汤含有大量的不饱和低脂肪酸。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对巴马进行调查后认为,不饱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正是巴马人长寿的关键所在。 除了以上几点,乐观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平安村平寒屯,我们遇到106岁的黄妈能时,她还背着小孙子。黄妈能耳聪目明,一边说话一边发出爽朗的笑声。她告诉我们,她现在五代同堂,还能记起年轻时唱的山歌。 中国和田:老人喜欢喝茶吃馕 新疆和田于田县的拉依苏村是另一个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长寿之乡。最近,记者去那里进行了采访。 拉依苏村所属的拉依苏良种场场长沈勇告诉记者,拉依苏村有2400人,仅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在他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3户“长寿家庭”。 记者首先来到肉孜.买买提家。据沈勇介绍,肉孜老人已有110岁,身体健朗,还能干简单的农活。肉孜老人告诉记者,他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眼睛虽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还要干两个多钟头的活,今年他还帮儿子在院子里种了一亩地的棉花。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晚上吃饭睡不着觉。”他说。据肉孜的大儿媳妇讲,老人喜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爱吃玉米做的馕。“我家的大孙子16岁啦,希望我公公能看到他重孙子的婚礼。”她说。 随后,记者见到了104岁的买提库尔班.肉孜和95岁的肉孜汗.肉孜。他们是亲兄妹,哥哥早晨起来喜欢散步,回家时顺便把一些草放到羊圈里喂羊。妹妹肉孜汗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大病,只是近几年来偶尔患上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 在拉依苏,记者还见到了97岁的努热勒阿洪.托乎提和他80岁的老伴。努热勒阿洪看电视能看到晚上11时,早晨7时起床,中午能吃一盘拉条子,不好甜食。他早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喝足白开水。当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努热勒阿洪说,他年轻时身体很好,一个人开垦出了3亩荒地,现在身体还是挺结实。另外,他和老伴从来没吵过架,子女都很孝顺,跟邻居也很和睦。 外高加索:百岁老人还选美 最近,格鲁吉亚举办了90岁以上老人的“选美大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06岁———百岁老人选美,这可能只有在外高加索这样的长寿乡才会发生。据统计,格鲁吉亚500多万人口中百岁寿星达2000多人,90岁以上的超过两万。而在阿塞拜疆,上世纪80年代初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曾多达63人。 外高加索人的乐观生活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在参加当地人的婚礼时,经常发现八九十岁的长者和年轻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们自己不说,人们都猜不出他们的真实年龄。除了乐观的心态,当地人的饮食也很讲究。在格鲁吉亚的长寿乡阿巴哈吉亚,当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两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时还要放葱、芹菜等。此外,当地人还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葱、红辣椒以及当地产的无花果,不吃香肠、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动物油脂和糖果。他们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鲁吉亚茶”。 巴基斯坦罕萨:六七十岁不算老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来到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在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后,他写出了闻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线》。在书里,他把罕萨称为“香格里拉”。 罕萨山谷距离我国的新疆仅30多公里,4.5万罕萨人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据记者了解,在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健康地活过一百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 为了解开罕萨人的长寿之谜,英国医生罗伯特.麦卡森进行了实地考查,发现了罕萨人长寿的秘诀。一是饮食:罕萨人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薯类、芝麻等。他们还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桑葚和杏制成的烈酒“罕萨之水”。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体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罕萨人在种庄稼时也用这种水进行灌溉,从来不施农药,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特别有营养。三是生活习惯:罕萨人多以务农为生,古朴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远离了现代社会的恶性竞争,又为自己的长寿增加了一块砝码。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没有金钱概念 在厄瓜多尔南部山区有一个叫比尔卡班巴的村庄。1970年,村里一个叫米格尔.卡尔比奥的人得了眼病,有生以来第一次去看病。这次眼病使比尔卡班巴闻名于世,因为米格尔当时据称已活过了120岁。 据当地政府介绍,比尔卡班巴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由于一百年前这个地区还比较落后,没有完整的人口档案系统,这个数字很难证实。但不管怎样,这个山村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村里有位102岁的卢西拉老太太,几年前还能在小镇的狂欢节上跳舞。在被问到为什么长寿时,她说:“我们走路走得多,到老了也要干活。” 记者了解到,比尔卡班巴人喜欢吃豆类、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数人每周只吃一两次鸡或鱼等动物食品。当地人还喜欢饮用泉水,科学分析发现,当地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其中铁、镁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美国科学家尤金.佩因把这里称为“免疫岛”,因为当地人很少得心脑血管疾病。科学家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当地人没有金钱和竞争概念,喜欢劳动,这使得他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动物和高热量食品,使得当地人拥有缓慢稳定的新陈代谢。 长寿的确有秘诀 国际上公认基因遗传、地理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饮食习惯是长寿的四大关键因素。世界五大长寿乡的居民,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基因上,巴马县老龄委对当地144位长寿老人进行调查后发现,祖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占29%和38%,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为41%和37%;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人的长寿有15%要取决于遗传因素。 对于饮食,五大长寿乡的饮食结构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类、薯类、玉米、水果吃得多,动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饭量小。据国际自然医学会调查,5个地方的人日均摄入热量1640千卡,明显低于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标准。 另外,五大长寿乡基本都位于偏僻地区,民风淳朴,居民热情友好、乐观向上、喜欢清净,这也是长寿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长寿乡的居民都身体力行着现代人最难实行的长寿原则:劳动一生。专家认为,现代人追求尽兴、刺激,缺少劳动意识,快速的社会节奏又常常使人处于紧张状态,这些对长寿来说都是背道而驰的。现在,除了巴马,其他几个长寿乡都出现了寿星减少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现代生活的影响。比如在比尔卡班巴,过去20年当地政府一直用“长寿”来进行旅游宣传,结果游客越来越多,人口不断膨胀,当地人逐渐告别了原本淳朴的生活方式,开始对可口可乐这样的东西习以为常了 以上解答希望能够帮到您!
⑶ 梅州市蕉岭县长寿之乡,三年级小学生作文
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与人际交往、为人处世就离不开人情。领悟处世方式,通达人情世故,不仅在社会各层面游刃有余,纵横捭阖,走向成功,而且会使人心胸坦荡,知足常乐,有助于身心健康。蕉岭能被授予“世界长寿乡”称号,有其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还与蕉岭人的生活习性、为人处世平和的良好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博大而包容的客家文化,孕育了蕉岭人的广阔胸襟,更显宽容善良、谦和好客及其善良内涵,造就了蕉岭人的豁达度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从而使蕉岭人淡泊生活,明智处世,延年益寿。如蕉岭广福的供销社售货员林南龙,百拿不厌、百问不烦做事,笑口常开对人,现活至102岁了;又如蕉岭蓝坊高场五队的江九妹能活到104岁,其后代子孙很多,婆媳、妯娌、姊妹、邻居等相处很好,心态平和,使其长寿。
从蕉岭寿乡长寿人来看,相同特点是豁达宽容、性格开朗、恬淡愉快、心态平和。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世界长寿乡认证委员会主席森下敬一认定蕉岭长寿老人特征是“热情好客,康健善谈”。这可能正是蕉岭人瑞长寿的秘诀之一,这也可能是蕉岭能成为长寿之乡的一项内涵潜质。下面是探索整理蕉岭县长寿之乡客家人为人处世的谚语集萃,这谚语驱使人去做好为人处世,使人益寿延年。
附:为人处世谚语集萃
做人贤为本,百行孝为先。
目眉毛,垫好看。
先生做过学生,老人做过后生。
矮凳子,径跌人。
膝头无肉,贴也唔生肉。
一日结九猪,九日么猪结。
秀才怕柴米,乡绅怕烂仔。
上山容易下山难,请神容易送神难。
香花引蜜蜂,臭肉惹乌蝇。
食芋子,还番薯。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唔声晤声,正系先生;暮暮咕咕,正系师傅。
葛藤细细缠大树,秤砣细细压千斤。
一理通,百理通。
越精越巧越贫穷,精巧(算计人的意思)之人天不容。
发财唔倒怨祖公,讨饭唔倒怨竹筒。
人心高过天,想哩皇帝想神仙。
一日一文钱,三年共一千。
多子多女多冤牵,少子少女活神仙。
算命先生半路亡,地理先生无屋场。
好嫖之人命唔长,好赌之人无春光。
唔曾做贼心唔惊,唔曾偷食咀晤腥。
山高不为高,人心更是高;井水化成酒,又嫌猪无糟。
同人莫打交(打架),打交害荷包。
有借有还,再借唔难。有借有还千百转,有借么还就一转。
快织无好纱,快嫁无好家。
发誓有灵,监房无罪人;算命有灵,世上无穷人。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扬。
人怕众嫌,肉怕众箝。
分得平,使得行。
君子坦荡荡,有事当面讲。
好禾出好米,好母生好子。
蒸酒磨豆腐,到老唔敢逞师傅。
⑷ 世界长寿之乡广东省蕉岭县说是第七个世界长寿之乡,是吗
下面两个水货,不懂瞎逼逼,看着你们的回答就让人看着不爽。梅州市蕉岭县白马镇是出了名的长寿之乡,不听新闻别乱叫,刚刚央视新闻还点名这个地方,做了次深入采访。
⑸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分别是哪里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6各地方(不是5个)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
中国江苏如皋、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和田、中国海南三亚的南山、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⑹ 世界三大长寿乡,一个是中国的长寿乡在广西巴马,还有两个在哪呢
世界长寿之乡有五个,不是三个。其中一个是广西的巴马,其他四个分别是:
中国和田:新疆和田于田县的拉依苏村是另一个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长寿之乡。
格鲁吉亚的外高加索。
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
⑺ 世界长寿之乡在哪里
很多的啊 如万宁 如皋 澄迈 巴马 和田 外高加索 罕萨 比尔卡班巴
世界长寿之乡是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对城市养老生活体系的一个肯定所颁布的称号和嘉奖,其中澄迈荣获联合国授牌“世界长寿之乡”,2009年5月,澄迈县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成为中国第十个。另在海南也有一个城市于2013年被授予“世界长寿之乡称号”,该城市是万宁市[1],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沿海,东濒南海,西毗琼中,南邻陵水,北与琼海接壤。万宁素有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咖啡之乡、槟榔之乡、温泉之乡、书法之乡、华侨之乡、海南美食天堂、中国冲浪之都等美誉。
⑻ 蕉岭县的荣誉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内金融生态县、全国文化先容进单位、中国生态文明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南岭生态区生态发展试点县、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文化先进县、广东省体育先进县、全国20个长寿之乡之一等。
广东省住建厅公布了第二批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和宜居示范村庄名单,该县广福镇和广福镇乐干村、广育村分别上榜。
2013年11月17日~23日,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科学认证委员会正式确认为世界长寿之乡。
2014年5月30日上午,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正式授予蕉岭县为“世界长寿乡”,蕉岭县成为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的世界第七个“世界长寿乡”(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广西巴马,江苏如皋,新疆和田,广东蕉岭)、中国第四个“世界长寿乡”(广西巴马、江苏如皋、新疆和田、广东蕉岭)。
⑼ 目前世界长寿之乡有几个
各地"长寿村"的饮食奥秘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迥异,人类的生存环境千差万别,获取的食物种类、膳食结构各不相同,营养健康状况也各有千秋。但是,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都存在着一批长寿人群,他们在长期的演化和抉择中,形成独特的饮食习惯,而这种饮食习惯,正是他们健康长寿的奥秘。
长寿人群的标准
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长寿老人都有可观的数量。根据联合国的规定,长寿地区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就是长寿国家。
“长寿之乡”的饮食奥秘
目前,全世界有5个地方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它们是: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及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巴基斯坦的罕萨
罕萨山谷与我国的新疆毗邻。在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八九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很多人都能健康地活过一百岁。据英国医学专家的实地考查,罕萨人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薯类、芝麻等;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桑葚和杏制成的酒“罕萨之水”。此外,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富含矿物质,可常年饮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当地人的健康非常有利。
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厄瓜多尔南部山区有一个叫比尔卡班巴的村庄,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在约5 000人中就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比尔卡班巴人以素食为主,喜欢吃豆类、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很少吃动物食品和高热量食品。当地人喜欢饮用的泉水中矿物质含量较高,其中铁、镁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位于外高加索地区。在许多闻名于世的长寿村中不少人能活到130岁甚至140岁。在格鲁吉亚的长寿乡阿巴哈吉亚,当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至少喝两杯牛奶、三四杯酸奶,不吃香肠、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动物油脂和糖果;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鲁吉亚茶”。当地人的饮水呈微碱性,pH值为7。2~7。4,与人的血液pH几乎相同,使这些长寿者的血管保持柔软、血压偏低、脉搏正常。由此,科学家认为弱碱性食物有益于长寿。
中国广西巴马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五大长寿乡链条中惟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巴马人的饮食特点是低热量、低脂肪、低盐和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每日两粥一饭,均自然处于限食状态。主食以玉米粥和大米粥为主,辅以白薯和各类蔬菜、豆类等天然食品,常用火麻油炒菜。火麻油是目前所有常见的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溶于水的植物油。巴马县境内多山,空气清新,被称为“天然氧吧”。该县北部山区的农田和菜地锰、锌含量极高,而铜、镉含量低。研究表明,高锰低铜的土壤分布与心血管发病率呈负相关,与长寿老人的密度呈正相关。锌被称为“生命之花”,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
中国新疆和田
新疆和田的拉依苏村是另一个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长寿之乡。目前,拉依苏村有2 400人,仅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该村居民食物以谷菜为主,其中的谷物又以馕和馍馍为主,面食占到69。5%,还喜欢饮用当地的一种茶水,不喜欢吃过多甜食。
除世界长寿之乡以外,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均存在长寿国家和地区,其饮食也各有特点。
以日本冲绳岛的大宜味村为代表。据1997年的调查,该村3 500位居民中,65岁以上者930人,占总人口的26。5%,高龄老人和长寿老人比率非常之高。日本是典型的长寿国家,其国民的平均寿命居世界之首。2002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女性82。3岁,男性78。32岁。各国营养专家均认为,日本人健康长寿与合理膳食结构密切相关。
日本人主食以稻米为主,主菜是鱼,副菜是蔬菜、海藻和菌类。此外,还大量摄取应季的野菜。
西方“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的三高膳食历来被世人关注最多,批评也最多,被认为是“富贵病”的根源,但在西方国家,也有长寿人群存在。其中,以希腊克里特岛和丹麦格陵兰岛最为典型。希腊克里特岛的居民膳食以天然动植物为主。岛上的植物大多含有重要的ω-3脂肪酸--亚麻酸,动物吃岛上的植物后,能为克里特岛人提供富含ω-3脂肪酸的肉制品及奶制品。克里特岛盛产的橄榄油也是ω-3脂肪酸的来源之一。丹麦格陵兰岛上居住的爱斯基摩人以捕鱼为生,饮食中很少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总摄取的能量有35%~40%来自动物脂肪。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格陵兰岛人的食物以深海鱼类及食用深海鱼类的海豹为主,而这些深海生物大都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
以饮食,促健康
我国是典型的东方饮食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五谷”为主食,以果蔬、少量动物性食物为副食的饮食特色。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居民膳食出现了谷物偏低、豆类偏低、油脂过多、食盐过多的不良倾向,需要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
坚持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世界长寿之乡的饮食结构均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以谷菜为中心。豆类、薯类、玉米、水果吃得多,动物食品吃得很少。其中,格鲁吉亚的谷菜食的比率为65%左右,新疆和田与广西巴马的谷菜食率高达80%。外高加索的长寿乡除谷菜食外,还摄取一些水果、坚果、乳制品、蛋等。除去其他条件(如遗传、环境、劳动等),谷菜食的偏重程度决定长寿的程度。我国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以“五谷”为主食,以果蔬、少量动物性食物为副食的饮食特色,应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膳食主体,使食物生产与消费需求相适应。
坚持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合理搭配
长期单纯吃素,会使人体内掌管食物消化的酶系统功能逐渐遭到破坏,最后导致百病丛生,且人体所需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无法全面供给。现代营养学表明,只有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合理搭配,才能全面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长寿地区人群的膳食均很讲究荤素搭配,非常重视对各种肉(鱼)类食品的摄取。而且,动物性食物消费比重的适度增长,也是居民膳食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热量要适量、蛋白质结构要合理
根据国际自然医学会的调查,世界5个长寿之乡的人日均摄入热量为6 500千焦左右,明显低于一般人日均8 000~10 000千焦的标准。热量摄入过多是造成肥胖和相关疾病的重要原因。蛋白质结构要合理,摄取动物蛋白的同时,注重植物性蛋白的摄取,多食豆制品。
脂肪摄入量要低且结构合理,盐分摄入量要低
西方长寿地区居民的脂肪摄入量不同,但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控制脂肪摄入量,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而我国食盐摄入量偏大,应尽量减少盐的摄入量。
注重矿物质摄取和酸碱食物合理搭配
长寿之乡居民均注重摄取富含矿物质的食物。注重蔬菜等碱性食品摄取,可与谷物和肉类等酸性食品中和,使血管保持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