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两院院士是什么待遇
1、两院院士的待遇如下:
两院院士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医疗保健、乘车等)相当于副省部级待遇,当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级别的院士会享受更高级别的待遇。
从2009年1月1日起,两院院士的院士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1000元,经费列入中央财政预算,专项拨款。
据国家规定,根据国家现行规定,两院院士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医疗保健、乘车等)相当于副省/部级待遇,当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级别的院士会享受更高级别的待遇。
2、院士没有行政待遇,国家对院士是有优待,但绝对不是副部级待遇。政治上,院士能看不到副部级官员的内部文件,生活上,院士享受不到副部级的住房标准,也没有专车接送。医疗上,国家会安排院士体检,但医院不会按照副部级待遇来为院士服务。
3、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标准。
(1)院士年满80周岁为扩展阅读:
两院院士的制度
2013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点到了院士制度改革。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章节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两院院士章程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或丧失科学道德,违背院士标准,有不少于5名院士书面提议,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时,由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受理并审议后,通过所在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可作出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决定。
但是,对于“院士退休”一说,很多院士表示费解。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叶培建院士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院士退休’是个伪命题。”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属于终身荣誉。叶培建指出,院士既然是个荣誉称号,不是一个工作岗位,就没有“退休”一说。退休,应该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两院院士
㈡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待遇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资待遇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8〕8号文件《关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的决定,由财政部出资1500
万元、科技部出资5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出资400万元、教育部出资300万元、中国科学院出资300万元共3000万元建立两院资深院士基
金。
设立本基金的宗旨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发放资深院士津贴,以体现国家和社会对资深院士的尊重和关心。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以下简称资深院士)津贴所需经费,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基金”的本金支付,中国科学院综合
计划局负责管理,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负责发放。每半年通过有关银行将资深院士津贴发放给资深院士本人。
资深院士津贴标准每人每年为10000元人民币。每半年发放一次,每次5000元。资深院士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资深院士的年龄按公历计算,年满80周岁的院士获得资深院士称号后,从其生日所在半年开始发放资深院士津贴。资深院士去世后,以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为界停发下一次津贴。
同时享有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的,其资深院士津贴由先当选的一院发放,不重复享受资深院士津贴。
㈢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怎么评选的
评选条件: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称号。
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3)院士年满80周岁为扩展阅读
评选机构:
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有效候选人进行评审和初选,产生初步候选人和终选候选人建议人选。评审和初选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各学部初选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二十。
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有投票权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学部主席团确定的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产生本学部终选候选人建议人选,经各学部常务委员会审查确认后,由学部主席团确定终选候选人。
新当选院士由具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投票产生。选举实行等额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有效票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
㈣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什么级别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于1994年6月设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由选举产生,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或在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可通过两种途径提名:
1、中国工程院院士直接提名候选人;
2、中国工程院委托有关学术团体,按规定程序推荐并经过遴选,提名候选人。对居住在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提名,按第一种途径进行。不受理本人申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义务和权利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遵守《中国工程院章程》;积极促进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努力创新,不断作出成绩;提倡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起表率作用;积极培养人才,推动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建设。
参加工程院及学部的活动,承担工程院及学部组织的咨询、评议任务,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国家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决策有建议权;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有提名权;在院士会议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受有关待遇。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不担任院及学部的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可以参加院士会议及咨询、评议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国工程院工作有建议权;可应邀出席中国工程院及学部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可获得中国工程院赠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参加选举活动。
㈤ 院士一般享受相当于什么行政级别的待遇
行政级别是副部级 。
资深院士: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
资深院士继续享有咨询、评议和促进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权利和义务;但不再担任院及学部的领导职务,不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可以自由参加院士会外籍院士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和本院工作有建议权。
(5)院士年满80周岁为扩展阅读: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行政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
中央部委的等级即平常大家所说的“国、部(省)、司、处、科”五级。除国家级以外,其他四级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地方三级行政划分。 常见的股所级(股级)是介于副科级和科员之间的职级,是一种习惯的称呼,属于地方行政级别。
行政级别—网络
㈥ 中国院士84岁的叫什么
陈可冀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是中医学界唯一的中科院院士,84岁的他工作依然繁忙,但身体却十分健康。对于保健和养生,他很有自己的心得。
陈可冀院士说:我从医50年,就总结出了这样一套养生口诀:
心态要调理:要养生来先养心;
饮食要注意:一姜一蒜能防病;
慢病要管理:补品不能随意用。
▲ 晚餐不宜暴饮暴食。
口诀三:慢病要管理
补品药品不乱吃,老人多用膏
陈可冀院士说,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缺少运动和医疗资源等因素,中国60岁以上的人,一半都有慢性病(高血压,另外高血脂、冠心病、中风)。
陈可冀院士指出:中国的离退休人员,很喜欢买药,甚至是随意吃药。其实,然这样的“治”病方法并不科学,甚至越治越病。
人走向中老年,身体会有所变化:肝脏血流量减少,肝脏代谢毒素能力降低。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乱吃药反而会加剧疾病。
对于保健品,陈可冀院士说:我自己是不吃保健品的。对我而言,最好的保健品就是姜和蒜,每天我都要吃一两瓣。
我建议老年人多吃中药膏方来调理,不要随意购买药店的药物自己服用。
保持心态、多吃姜蒜、不乱吃药,这3条口诀是陈可冀院士50年行医总结下来的经验,算得上是健康养生的无价之宝!
㈦ 中国科学界最高身份是啥 好心人帮忙解释解释
两院院士。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中科院院士路甬祥
院士在中国,[2] 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此次院士选举,比较充分展示了学术成就而非政治主张的推选理念,如异议人士郭沫若先生因为在甲骨文等考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果而获得胡适举荐并获选.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233人,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55年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包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学部30人、化学部22人、生物学部60人、地学部24人、技术科学部36人,以及人文社会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部61人。
1957年增选了自然科学学部委员18人。
1980年,恢复学部委员增选,并取消了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1100余人,健在6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700多名,其中有一些人身兼两院院士资格。
院士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根据院士章程,为维护老年院士的身体健康,在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
资深院士享有资深院士津贴,但不担任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成员和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成员等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工作,自由参加院士会议。
两院院士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津贴,资深院士津贴标准每人每年为10000元人民币,资深院士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选举程序编辑
国内标准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
相关图片
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均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三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或丧失科学道德,违背院士标准,有不少于5名院士书面提议,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时,由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受理并审议后,通过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可做出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决定。做出此项决定时,参加投票表决的院士人数,不得少于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赞同撤销其院士称号的票数不得少于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该项决定,需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查批准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外籍标准
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
相关图片
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选举外籍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选举,每位院士推荐1名候选人,获得不少于5名院士的推荐为有效。外籍院士由全体院士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其选举工作与院士增选工作同年进行。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院士总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当选。外籍院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有建议权;可应邀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可获得中国科学院学部赠送的有关出版物。外籍院士不享有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权;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国国籍后,可直接转为院士或资深院士,并享有同等义务、权利及有关待遇。
国际标准
国际院士如:国际科学研究院院士也属于院士.国际科学研究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相关图片
于1999年5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成立,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直属主管单位,每三年换一届院长,现任院长是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 艾尔·戈尔, 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办事处是2007年六月成立,是国际科学研究院二级单位。是授国家多部委指导监管 工作的独立的综合性科研调研机构。与国家多个直属科研单位是共建单位。全国共发展教育分院7个(3个拟
陈可冀院士-刘生堂院士
建中),医疗分院8个(4个拟建中),经济管理分院3个(1个拟建中)工业分院3个(1个拟建中)个,企业分院23个(12个拟建中),文化分院4个(2个拟建中)特聘客座教授60余人.院士多人,列如:刘生堂等科学家.学者.专家均为国际性认可院士,他们先后承担中国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共21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公益基金项目3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一等奖11项)、发表学术论文346篇等。
㈧ 当前两院院士各多少名已故多少名65岁以上,及80岁以上各多少名涉及为院士健康的慈善活动。谢!
两院一般两年评出不到50个院士,最近名额在减少。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现在的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目前全国的两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
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推荐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
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㈨ 中国工程院长和教育部长哪个牛逼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由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是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的称号。资深院士不担任院及学部的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可以自由参加院士会议及咨询、评议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享受资深院士津贴。中国工程院院士工资待遇?一、根据国务院国发〔1998〕8号文件《关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的决定,由财政部出资1500万元、科技部出资5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出资400万元、教育部出资300万元、中国科学院出资300万元共3000万元建立两院资深院士基金。二、设立本基金的宗旨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发放资深院士津贴,以体现国家和社会对资深院士的尊重和关心。三、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以下简称资深院士)津贴所需经费,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基金”的本金支付,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负责管理,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公厅负责发放。每半年通过有关银行将资深院士津贴发放给资深院士本人。四、资深院士津贴标准每人每年为10000元人民币。每半年发放一次,每次5000元。资深院士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五、资深院士的年龄按公历计算,年满80周岁的院士获得资深院士称号后,从其生日所在半年开始发放资深院士津贴。资深院士去世后,以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为界停发下一次津贴。六、同时享有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的,其资深院士津贴由先当选的一院发放,不重复享受资深院士津贴。
㈩ 院士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中科院院士路甬祥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2]。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此次院士选举,比较充分展示了学术成就而非政治主张的推选理念,如异议人士郭沫若先生因为在甲骨文等考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果而获得胡适举荐并获选。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233人,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55年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包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学部30人、化学部22人、生物学部60人、地学部24人、技术科学部36人,以及人文社会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部61人。
1957年增选了自然科学学部委员18人。
1980年,恢复学部委员增选,并取消了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1100余人,健在6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700多名,其中有一些人身兼两院院士资格。
院士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根据院士章程,为维护老年院士的身体健康,在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
资深院士享有资深院士津贴,但不担任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成员和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成员等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工作,自由参加院士会议。
两院院士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津贴,资深院士津贴标准每人每年为10000元人民币,资深院士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