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发觉自然规律的一点,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的越是快
因为年龄越大,就感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越多。因为不停的有事情做,所以就感觉时间过的很快。
② 人到了50岁后,是不是就意味着已经老了
我觉得人到50岁是否衰老是因人而异的,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到50岁,已经老态龙钟,而有的人虽然已经年近90岁,却还能头脑清醒地帮助别人,比如一些老中医,他们丝毫看不出老态来,就是普通人,南方人也普遍表现的年轻,50岁都是花一样的年龄,凸显老态的是北方人,尤其是东北地区,40多岁得脑血栓者甚多,步履蹒跚,一副老态,这一切主要取决于生存环境、对待生活的态度和饮食引起的。
衰老与否,不能说跟年龄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年龄绝不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有的人很年轻就已经俗爱老了,有的人年龄很大,却非常年轻,不知道你们觉得是不是这样?
生活喜欢、生活态度都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衰老,所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保证自己拥有年轻态。
③ 人到了什么年纪会感觉时间过的特别快
这和年龄无关。无所事事的人,时间过得慢。有所追求,比较繁忙的人,时间过得快。
④ 人到了50岁以后,都想过哪三种日子为何多数人做不到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
到了五十岁之后,人生已经走过大半路程,经历了很多风雨,感受了很多坎坷,一路走来,有幸福有欢笑,也难免会有心酸和艰辛。
回味自己走过的那些岁月与时光,年轻时忙着奋斗,成家后忙着养家,有了儿女忙活孩子,每天忙忙碌碌,奔波游走,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的忙碌中溜走了。
一不留神,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发现皱纹在脸上攀爬,头上有了丝丝白发,真的已然老了,人生已经五张了。
由此,不禁感慨时光易逝,岁月无情。
到了奔五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所触动,对人生和生活会拥有一番思考,也会反思接下来是不是换一种新的活法?
总的来说,可能都想过过以下这样的生活,但可能多数人很难做得到:
03放下功利,能够恬淡生活
一个人到了五十岁之后,其实真的不想让自己活得那么累了,没有谁不想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好好的歇一歇,停一停。
比如,放下功名利禄,放下面子虚荣,然后过一种宁静而恬淡的生活,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毕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付出了太多,走过了匆匆的人生,每天忙着赚钱,忙着养家,忙着奋斗,忙着追逐成功,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感受的东西。
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之后,我们就会变得麻木和随波逐流,又很难一下子适那种应清静无为寡欲的人生境界。
虽然,我们会时常渴望这种境界。
五十岁是一个人应该看淡一切的年龄,到了这个年龄,该经历的经历了,该享受的可能也享受了,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通透和豁达的看待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来一场心灵碰撞,从而找到精神的寄托。
然而,人性是有弱点的,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都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修炼才行,才能看淡人世间的一些欲求,放下一些困扰自我的执念,进而放下功利心,过一种恬淡生活。
其实,人活到一定年龄,最重要是要明白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真正想要追求什么。五十岁之前,假如我们错过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所有的一切不是自己想要。
那么,五十岁之后也完全来得及开始和弥补。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学大师,他说:我的人生是从五十岁开始的,他认为人生分为两段,五十岁之前是打基础阶段,此时我们往往为了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而活,五十岁之后,当经济基础奠定之后,才是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和放飞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
⑤ 过了50岁的人没有一点欲望,正常吗
就个人的观点来看,这个现象实属很不正常。现在的生活水平再不断地提高,与此同时人的兴趣逐渐多元化发展,50岁仍处在老当益壮,身体的机能还未明显的下降,如果要对任何一个异性都失去欲望,就有些不可思议了。所以50岁的人依旧有大把的灯光,只有个别的情况能抑制住他们的兴趣,现在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总结的几点。
3.人在高频率生活节奏下,人的精力几乎都花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去关心这些事情,偶尔也会发现对异性慢慢失去了兴趣,也会认为这就是正常的现象,因为羞于表达,往往就被忽略了。最后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天生身体羸弱,所以导致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所以直接选择了放弃。
⑥ 人为什么而活着虽然我才22岁,但我感觉我有了50岁的沧桑感,感慨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感慨时间过得太
本来想打击你22岁感慨个锤子。转一想,古来都是能者为师。哪有年龄之分。我可以告诉你百分之九十都是白忙活一生。不知生死为何物都是瞎活。弄懂这两个字,够你一生去专研了,悟道吧
⑦ 是不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觉年龄越大时间过得越快为什么会这样
邻家的孩子转眼变成高中生,7月的海滨度假仿佛就在昨天,人们转眼又开始讨论新年。虽然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人人都在抱怨: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衰老不会改变时间的节奏,这并非问题所在,那我们为何会有这种真实感受呢?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年的《心理学原理》一文中写道:随着年龄渐长,人们会感到时间飞逝,这是因为成年后难忘的回忆越来越少;随着时间推移,那些与“第一次”有关的回忆逐渐减少,诸如第一个吻、第一天上学、第一次家庭旅行之类的回忆都已不再。对成年人来说,“新体验”堪称可贵。詹姆斯用郁郁寡欢的笔调写道:“一天或一周正从身边溜走……时间如此空洞,年华稍纵即逝。”——————————————————上世纪60年代初,研究者瓦拉彻和格林分别对两组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一组18~20岁,另一组平均年龄70岁—进行调查,请他们描述“时间”。年少组倾向于将时间比喻成静谧、沉郁的海洋,而年长者会用更激烈的词汇形容时间—时间犹如一列疾驰的列车。年,在朱伯特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年少者普遍希望时间能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更快。在年进行的有关“时间流逝的主观态度”测试里,马克·惠特曼和桑德拉·李恩霍夫招募了名14~94岁的参与者,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第一部分包括“特式量表”(在该表中,实验参与者将对时间的描述从“非常慢”到“非常快”进行评级,评分从-2到+2递进)。在第二部分里,参与者要给一些有关时间的陈述和比喻打分,4代表强烈赞成,0代表强烈反对。研究结果出乎惠特曼和李恩霍夫的意料。他们发现,年龄与个体感知间的关联其实很弱。换言之,无论年纪大小,每个人都承认时间飞逝。面对“过去的10年对你来说过得有多快”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过去10年中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飞快流走。这种感受在50岁达到顶峰,直到90岁前,类似感受都稳定地存在。研究同时表明,被问及最小时间间隔(如“最近的一小时/一周/一个月)过得有多快”时,参与者的答案并未因年龄增长而变化。——————————————————如果要给时间打个比方,20~59岁间的参与者更倾向于用“时间压力”的概念—光阴如梭,人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想做的事。惠特曼和李恩霍夫认为,该年龄段的参与者(既非青少年,也非老年人)最有可能陷入事业与家庭责任之中,这也导致他们的感受往往与其对生活的预期不同。年,威廉·弗里德曼和史蒂夫·杰森在原有基础上,对这一研究进行了扩展。扩展实验挑选49名本科学生和50名60~80岁的老年人为样本,请他们为过去10年中最有新闻价值的12个事件进行排序,并说明“1.该事件何时发生;2.你如何记住此事”。同时,参与者还要完成惠特曼和李恩霍夫曾使用的“特式量表”,对时间进行评估。尽管两个年龄组的参与者都展现出对12个事件的良好记忆力,年少组明显轻视了这些事件发生的时代。这次实验还验证了惠特曼和李恩霍夫的结论—两组参与者对短时间(小时、周、月)的感受非常接近,但与年少组相比,年长组对过去10年的感受显然更快。——————————————当年7月发表的衍生研究论文中,弗里德曼等人称,对那些深感时间压力的人来说,短间隔的时间(即几周、几个月)消逝得更为迅速;一直感到时间压力的人,会觉得10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研究得出的两种结论似乎都很可靠:1.年龄是影响人们对时间感知的因素之一,但对所有年龄段的人来说,时间压力这个概念也会影响其对时间的感受。2.时间造成的压力是跨文化的—在德国、奥地利、荷兰、日本和新西兰等国的实验中,参与者的表现十分接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为什么在我们看来,年的圣诞节仿佛就在上周,但对孩子来说它已像是几年前的事?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得知确切原因,但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理论:1、我们用难忘的事件衡量时间正如威廉·詹姆斯假设的那样,我们用能够唤醒记忆的事件来衡量时间。想象一下,一位40岁左右的母亲想必每天都过着同样乏味、高压的日子。相比之下,她高中时期的记忆更加充裕丰富:一年一度的足球赛、毕业舞会、第一部车、初吻—这些有趣的回忆让高中生活显得更长。2、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因年龄增长而不同对5岁孩子来说,一年光阴占据了他们生命中20%的时间;对年逾50的人来说,一年仅仅是人生的2%。年被提出的“比例原理”暗示,我们会把某个时间段与所经历的全部时光进行对比。3、生物钟随年龄增长而放缓老化可能会让我们身体内部的搏动(生物钟)放缓。与不可阻挡的时钟、日历相比,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会比它表现得更加迅速。4、年龄渐长,人们对时间的关注更少当你还是个孩子,你可能会从12月1日开始倒数,盼望圣诞老人带着你钟爱的脚踏车爬下烟囱。当你变成大人,更关注的是工作、账单、家庭、期限、旅行计划、圣诞购物等成人世界里的琐事。一个人关注类似的事情越多,对时间的感觉就会越少。5、压力、压力,更重的压力如惠特曼和李恩霍夫所指出的(这一观点也被弗里德曼和杰森认同),没有足够时间做好一件事的感觉,往往被表述为“时间飞逝”。对于年长者,特别是那些退休老人来说,这种感觉可能会因为生理障碍或认知能力下降而加强。既然这种感觉已不可避免,不如用“时间流逝的速度并不像年龄增长那样快”来安抚自己吧。你可以试着在节假日放缓节奏,与亲朋好友共度欢乐时光,或者让自己享受片刻安闲。内容来自:科学美国人
⑧ 为什么年龄越大,越觉得时间已经来不及了9
大人和孩子抄对时间的流逝,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忍住!别插手!1:合理安排时间》这本书中,对于时间感的阐述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山口大学时间学研究所的井上慎一教授曾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无论性别或国籍,这都是人类共通的感受。”在10岁孩子的眼里,一年是有生以来的1/10,在50岁中老年人的眼里,一年是有生以来的1/50,也就是说,孩子眼中的一年与成年人眼中的一年是不一样的。另外,人类的时间感是由大脑的海马体决定的。
人是通过海马体记忆的,在两侧耳朵深处各有一个海马体,海马体受伤,就会失去时间感和记忆。海马体对一件事发出‘要记忆’指令的次数越多,在事后回忆时,我们就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小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感到新奇,海马体也频频发出记忆指令,所以小孩子就感觉一年的时间过得很慢。
⑨ 为什么说老了感觉时间过的很快
人老了为什么会觉得时间变快?
最佳答案
美国科普作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生乔丹·刘易斯介绍了目前心理学界对这种现象的几种解释:
1.你通过值得纪念的事件来衡量时间。美国本土第一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称,人们用“第一次”来衡量时间,例如初吻、第一天上学等,但成年后这些初体验越来越少,生活变得平淡无奇,日子过得越来越空洞。心理学家扩展了詹姆斯的理论,认为人们用一段时间内记得的事情数量来衡量时间流逝的速度。例如,一位40多岁的大妈每天重复着繁重而单调的家务活,回想起自己上大学的4年里开学、毕业、恋爱等难忘的经历,拿现在的4年跟大学时代相比,自然过得快了很多。
2.你把流逝的时间与经历过的人生进行比较。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1年就占其年岁的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来说,1年仅占其年岁的2%。我们总是把一段时间和自己度过的人生相比较,于是便觉得这段时间越来越短,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3.你体内的生物钟随着年龄增长而变慢。在衰老的过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感觉好像快了。
4.你的年岁渐长,对时间的关注减少。如果你是一个孩子,在12月会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日夜盼望圣诞节那天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如果你是一个大人,就会更关注工作、生活开销、家庭关系、旅游计划、节日购物等烦心事,没留意时间悄悄流逝——蓦然回首,你突然觉得去年的圣诞节仿佛是上星期的事情。
5.你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发现,时间压力大的人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研究者惠特曼估计,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处于职业生涯之中,需要承担家庭责任,容易感到不胜负荷。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
时间过得快的感觉也许很难消除,刘易斯建议,在节假日可放慢生活的节奏,享受和亲友在一起的时光,告诉自己时间其实没有变快。
⑩ 人过了50岁之后,可能会遇到哪几个坎,希望你迈过去
人在五十岁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生中最难的一个节点。因为这个时候,说清送不轻松,说忙倒也没有多忙。但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中年人越来越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和身体的重要性,厚多数的中年人都会明显的感觉自己的身体情况大不如从前了。而且这个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也确实是让人头痛。
最后就是心态的一个转变。自己已经到了不服老不行的年纪了,年轻人的事情就交给年轻人来做就行了,就不要再管那么多事情了,他已经是老大不小了,不需要事事都让你来关心了。可能有的时候你说多了,他还会跟你发生争吵,何必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就不要强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