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将近90岁叫什么
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❷ 90和100岁叫什么名字在古代。
不满周抄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❸ 10~90岁叫什么名称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❹ 九十岁该叫什么
90岁鲐背之年;
在所有抄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拼音:tái bèi zhī nián
造句:
1、有笑集貌古布素者,而缜发朱唇,年始二八,须臾变成老妪,鸡皮鲐背,鬓发如丝,于宣宗前涕泗交下。
2、人,即使活到鲐背之年,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老舍
3、今天是奶奶的鲐背之年大寿,来参加寿筵的宾客无不兴高采烈。
4、鲐背之年高龄的他发言简短却一语中的。
5、太行,王屋二山的北面,住了一个鲐背之年的老翁,名叫愚公。
❺ 八九十岁以上叫什么
男人八十岁称为杖朝之年,九十岁称为鲐背之年,耄耋(mào dié): 八九十岁。耄,音内"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容很大的人。
耄耋之年:80——90岁,80岁称耄,90岁称耋,所以耄耋之年一般是泛指八九十岁的老人家。
❻ 谁知道80岁(耄耋)以后90.100岁叫什么
九十岁叫上寿或者鲐背,一百岁叫做期颐。
1、九十岁:
九十岁在古代称谓中被称为上寿或者鲐背,其中鲐背的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2、一百岁:
一百岁在古代称谓中被称为期颐,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
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6)90岁以上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在古代,五十岁的老人被称为知天命,“知天命”,许多人会误解成听天由命的意思,其实,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是对得失淡然。
有人说,50岁是老年中的童年,是老年中的学前班。不论此时身处什么位置,拥有多少名利,正是因为年过半百,才更要有一种“清零”的智慧。
对周围的一切,微微一笑,云淡风轻,花开花落。半生摸爬滚打,风雨兼程,生活夺走的,岁月会重新馈赠。
❼ 古代90岁老人叫什么
被称作耄耋。出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时,八十九十岁可以成为为耋。在《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意思是说八十岁成为耄。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岁都可以称作耄耋老人
“九十”也有其他称谓,比如说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7)90岁以上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对老人的其他称呼: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
❽ 一般80到90岁的老人统称什么
话说80岁;称谓朝杖之年、耄耋之年。80至90岁自古还泛称为“耄耋之年”,出自《礼记 · 曲礼》的“八十九十曰耄”。《尔雅 · 释言》注:“八十为耋。”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又称为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如果一个人健康状况还过得去,到了90岁也称“鲐背或台背、骀背之年”,意思是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尔雅·释诂》;“鲐背,寿也。”也有把8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中寿”,把9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上寿”。
❾ 100以上的年龄老人雅称叫什么
100以上的老人雅称来期颐不自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❿ 人10-90岁名称是什么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及以上耄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