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90岁的爷爷左侧肩部疼痛,有一周的时间了,各位医师帮忙看一下是什么原因
您好:根来据您的描述,可能是颈椎源病导致的现在的症状,但是也有可能是肩周炎所致,具体确诊要依据一定的检查结果.另外您痰多,应该是呼吸道或者肺脏有问题,建议进行相关检查.
建议:应该先做个颈椎的检查,最好做颈椎核磁共振检查,看看有没有颈椎间盘突出或者颈椎管狭窄等问题;另外还可以拍个肩关节的X线片子,看看有没有肩关节的病变.再拍个胸片,看看肺脏有没有问题.
平时在工作中定时改变姿势,做颈部轻柔活动及上肢运动,有利于肩,颈肌肉的松弛的调节和改善血液循环,最好睡平板床,枕头高度适当,不让头部过伸或者过屈.
❷ 90岁老人头晕
年纪比较大,是否有做头部检查?建议到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明确疾病。
❸ 颈椎病手术后恢复情况如何
特约专家:
阮狄克教授海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对脊柱创伤、脊柱畸形、脊柱生物力学等有深入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椎间盘移植的工作,曾发表论文五十二篇。
李景云副主任医师海军总医院骨科副主任,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科研18年,对骨科的确良显微手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人:请专家介绍一下颈椎的结构?
阮狄克:脊柱解剖图谱,从前面看脊柱是直的,从侧面看脊柱呈S型,从后面看脊柱是有丰富的解剖结构的。脊柱是由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和尾椎组成,每节之间就是椎间盘,它的两边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通过,它的作用是进行上下接连和缓冲垫。
主持人:颈椎病是哪个位置发生病变了呢?
李景云: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两椎体之间碰垫发生衰老退化,每节之间的高度就变低变薄了,从而引起周围组织结构的松弛产生晃动,造成韧带肥厚、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老化后还会向周围膨胀,这些病理的变化都会压迫刺激神经根和椎动脉等。
主持人:椎间盘的衰老退化现象是不是只发生在老年期呢?
李景云:椎间盘是全身最早老化的部位,一般30岁左右就开始老化了,50岁中老年人发病率为25%,60岁发病率为50%,70岁发病率就接近100%,可见发病率相当的高。
主持人:颈椎病的感觉为什么不同呢?
阮狄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概分为五种:颈型颈椎病,表现为反复落枕;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胳膊和手指发麻,伴有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由于体位不良引起的发麻在活动后可以缓解,所以和颈椎病的麻木感觉是有区别的;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双脚发麻、胸闷、走路不稳;非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头晕、头痛;上述症状有两种的话,就是混合型颈椎病。
主持人:如果进行检查呢?
李景云:病人首先应该去大医院的专科(骨科)进行检查,像X光片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主持人: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阮狄克: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治疗:颈椎牵引(最好在医院进行)、颈部围领制动(限制脖子的活动度、减少对神经和脊髓的刺激)、功能锻炼(脖子做曲仰、耸肩、肩膀回旋,每个动作做8—10次)、手法推拿按摩(注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适宜)、中西药内服外用(贴膏药、服止痛药)、理疗、针灸。
李景云:手术治疗: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切除减压术、椎动脉减压术。
主持人:什么是颈椎病手术的适应症?
阮狄克:原则上讲一般病人通过非手术治疗就可以得到缓解,只有脊髓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主持人:甘肃王女士患颈椎病1年多,经颈椎牵引感觉效果还可以,请问是否还需要手术治疗?
李景云:如果非手术治疗效果不错的话,就可以继续,但如果是脊髓型颈椎病的话,就应该早进行手术比较好,因为这种类型的疾病发展较快,所以早做比晚做的效果和恢复都要好。
主持人:江西罗女士得颈椎病10多年,刚开始头痛,最近1年多头晕得很厉害,走路不稳,请问该如何治疗?
阮狄克:她可能是混合型颈椎病,首先应该进行检查,如果是以脊髓型为主的颈椎病的话,我建议就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主持人:海南李先生患血压高,药物控制得不错,有时有头晕的现象,请问如何与颈椎病的症状区分?
李景云:头晕发作时应该进行血压监测,一般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和血压的波动有关系,是头痛大于头晕,而颈椎病是以头晕为主,同时伴有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等,两者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主持人:陕西李先生双下肢麻木,酸痛不适伴有走路不稳5个月了,经医院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对手术有顾虑,觉得自己还能工作,所以一直拖着没有手术,1个月前开始做推拿按摩,现在却感到下肢乏力加重,摔过二次,上下自行车及骑车困难,做核磁检查结果是脊髓中出现损伤信号,请问这种情况是否要立即手术?
阮狄克:脊髓型颈椎病我们建议病人应该马上进行手术治疗,而且注意是不能进行推拿按摩的,以免加重病情。
主持人:河南李先生脖子转动时总能听到响声,有时还伴有头痛,请问是颈椎病吗?该怎么治疗?
李景云:响声是肌腱和骨骼之间发出的声音,是一种老化退形性的改变,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
主持人:贵州段先生被诊断为颈椎病,大夫说要做融合固定术,听说做此类手术后脖子活动不灵活,请问是否还有其它手术方法?
阮狄克:如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图,就是把病变的椎间盘切除后再将骨盆上的骨头切下进行贴粘,但融合后是不能活动的,现在进行颈椎间盘移植术,将异体椎间盘移植,是可以活动的,效果还不错。
主持人:异体移植会不会有排异的问题?
李景云:异体椎间盘移植是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
主持人:移植的效果如何呢?
李景云:据观察来看还是不错的。
主持人:河南郭先生得糖尿病10年,最近又患了颈椎病,大夫建议手术治疗,请问现在适合手术治疗吗?
李景云:糖尿病并不是外科手术的禁忌症,只要术前控制好血糖,术后预防感染就可以了。
主持人:内蒙孔女士症状与前面几位相同,但医生的诊断是颈椎管狭窄症,请问如果手术的话做什么手术合适?
阮狄克:她可以进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如水平剖面图。
主持人:江苏张女士父亲今年70多岁了,得颈椎病3年,医生建议手术,担心手术后出现瘫痪,请问手术风险大吗?
李景云: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术的风险也就会增大,建议病人去大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来进行手术。
主持人:手术的成功率是多少?
阮狄克:一般术后85%—90%的人症状都可以缓解。
主持人:手术采用什么麻醉呢?
阮狄克:手术麻醉根据不同医院选择的方法也不同,一般为分局麻、颈丛麻醉和全麻。全麻将逐渐取代另两种麻醉。
主持人:手术需要多长时间呢?住院需要多久?需要输血吗?
阮狄克:一般需要2—3个小时,住院时间为3周左右,如果病人出血量不超过300—400毫升的话,就不采用输血的方法,而用血浆来替代。
主持人:手术的费用是多少?
阮狄克:手术费用在全国各地的差距相当大,我院的全部费用为1万元左右。
主持人:山西吴先生患颈椎病2年,4个月前出现心肌梗塞,去医院看有的医生说现在不适合手术,有的医生说可以手术,请问像这种情况应该手术吗?
李景云:手术主要看发病时间,原则上讲发病6个月以上手术最安全,但如果病情较重的话,也还是可以进行手术的。
主持人:天津李女士患颈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现在头晕好多了,但还有耳鸣,请问与颈椎病有关系吗?怎么治疗?
阮狄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等,可以进行局部牵引的治疗或贴膏药等,如果症状不能缓解的话,就建议去耳鼻喉科检查一下。
主持人:北京宋先生经常颈肩部疼痛,但都能自行好转,也曾去过医院看过大夫,大夫说是颈椎骨刺增生,请问骨刺需要手术切除吗?
李景云:骨刺是椎间盘老化形成的病理改变,如果它压迫神经和血管的话,就可以进行手术切除,如果没有引起任何症状的话,就不需要治疗。
主持人:天津江先生患颈椎病十多年,经常头晕、头痛,诊断为颈椎管狭窄、颈椎动脉血流量不足,请问手术治疗好吗?
阮狄克:他这种情况是应该进行手术治疗的,而且术后还可以改善脑部供血不足的现象。
主持人:内蒙崔女士93年做过颈椎病手术,现在感觉腿不太灵活,请问这是手术后遗症吗?
李景云:这就很难说了,术后症状就应该缓解,也可能是相邻的椎间盘出现了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一下。
主持人:黑龙江王先生3年前因为外伤导致颈椎病,现在手麻,有一次右下肢没有温度的感觉,请问不用手术能否治疗?同时还有腰间盘突出,是不是颈椎病引起的?
阮狄克:建议上肢可以进行牵引治疗,如果效果不好的话,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而下肢则需要先做X光和CT的检查,再选择治疗方法。
主持人: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互有影响吗?
阮狄克:有的医生称这种情况为颈腰综合症,但大部分医生还是认为两者都是独立的疾病,但是有一定影响的。
主持人:吉林赵女士颈部椎管内有肿瘤,该怎么治疗?手术比较危险,请问有没有药物可以治?
阮狄克:椎管内有肿瘤就不属于颈椎病的治疗范围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如果临床症状不重的话,就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再选择治疗方法,如果是恶性肿瘤的话,建议就应该尽快手术治疗为好。
主持人:山西王先生双手麻木2年,时重时轻,没有去医院就诊,可自行缓解,近2个月胸部发紧,感到胸部被什么东西捆住似的,并且同时有走不平路的感觉,脚部发紧,不录活,过门槛时有脚尖碰槛的现象,请问是颈椎病吗?
李景云:这位病人的病程比较长了,神经根和脊髓都受到压迫和刺激,可能是脊髓型颈椎病,建议马上去医院进行检查。
主持人:江苏张女士近两年觉得颈部十分不舒服,有时头昏,请问往后会发展为颈椎病吗?
阮狄克:经常伏案工作的人都比较容易患颈椎病,但她的情况还不像是患了颈椎病,建议她做头颈部的锻炼,或去医院进行检查。
主持人:陕西沈女士患颈椎增生20年,后背痛,现在肩胛骨痛得厉害,经按摩可缓解一些,但过后还是痛,请问这种症状可以手术治疗吗?
李景云:建议她进行非手术治疗,像理疗、针灸等。
主持人:辽宁郑女士做颈椎手术已经半年了,请问医生在睡觉时要采取什么姿势?用什么样的枕头?选择什么样的床?
阮狄克:术后原则上讲枕头高低问题都不大,只要自己睡着合适就行,一般枕高以肩宽为标准,但长期高枕对椎体是有损伤的。
❹ 颈椎病的治疗微创手术效果怎么样谁能告诉我
激光针刀是利用光效应、热效应和电磁效应在针刀基础上集激光、针灸、针刀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特色疗法;微创光针术经数十万例各类颈椎病等临床验证,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相关部门的赞誉,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骨科微创技术,北京中方中医院微创光针刀术0.5毫米神奇针眼3分钟治疗颈腰椎病等骨科疾病,让中老年朋友彻底摆脱骨病难题! 北京中方中医院微创针刀术利用手术效应、剥离粘连,松解组织,再配合He-Ne激光的内照射,可使机体恢复原有状态,重新达到动静态平衡。同时由于解除粘连,使局部血液循环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浓度,增加脑啡肽的释放,使疼痛症状迅速缓解,而且在促进水肿消散,增加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显著。故对颈腰椎疾病,股骨头坏死,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骨髓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有特殊的疗效。 微创光针术以光纤针刀为载体,将激光直接进入病灶部位,改善局部血循环,抑制神经系统,修复组织生物调节,同时利用激光针刀实施闭合性微创手术:及时的剥离和切除粘连增生的滑膜及清除破坏的关节面、疏通阻滞、流畅气血、松解肌肉,能迅速止痛、消炎,并能有效的阻止骨关节的破坏,以抑制病情的发展,为骨科疾病提供一种有效的新疗法。 1、促进合成代谢:激光有压力效应、光化学效应、电磁场效应,可使局部组织胶原合成和合成纤维细胞代谢加快,糖原含量增加,核糖核酸活性加强、毛细血管扩张,吞噬细胞功能增强,促进创伤修复。 2、刺激作用:大功率针刺经络穴位,带有泊光的生理效应,加强针感,同时激光的热效应可以“温针”达到灸治。 3、扩散效应:高功率激光照射,光斑直径有几毫米,但其作用是一片,选择照射点可治疗浅表病灶。半导体可达7mm深,对止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舒经活络止痛:激光可透入皮肤20mm,可介入人体深部组织,作用于神经感受器和经络穴位,达到止痛目的。 5、生物物理方面的变化:激光+针刀有机械刺激作用。 6、生物学方面的变化:可使局部组织蛋白分解,末梢神经介质增强,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降低致痛物质的含量,起到调节神经功能,达到镇痛目的。 7、减张减压:使内外组织相通达到减轻内压和张力的作用,改善微循环,减少对神经末梢的刺激,阻断压力循环障碍,使囊壁迅速恢复,促使坏死组织的吸收。 8、消除组织间相对运动的异常摩擦力:例如狭窄性腱鞘炎,切断狭窄的腱鞘环状韧带,松开肌腱上的硬结,可解除因狭窄而产生的异常摩擦,使关节活动自如。 9、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作用:使机体通过神经反射系统、经络系统、电生理传导系统和体液调节系统,把人体各个部位联系成一个整体,起到扶正祛邪,消炎镇痛,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10、生物信息治疗作用和调控作用:激光+针刀术时,能起到一种生物信息输注和调控作用。 微创针刀术是介于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之间的一种微创治疗,以其设备简单、费用低廉、操作易于掌握,可在门诊也可住院进行治疗。效果好、创伤小、无并发症、患者痛苦少,上至90岁老人下至5岁儿童均能接受治疗。
❺ 我男性,33岁,颈椎病,高血压90,150,医生建议吃药,我想先治好颈椎看看血压能不能降下去,这个办法可行
颈椎病是常见病,绝大部分不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找个正骨大夫,他们手法专治这类病,通常治疗一到两次,治疗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不再压迫神经,相应的症状自然就消失了,通常百八十块钱的病,空间电话可咨询
❻ 颈椎c5滑脱手术风险大吗
在国内有很多人,甚至一些内科、推拿科、中医科的医生,在谈到颈椎手术时会讲——颈椎手术瘫痪风险很大,不能做,造成需要手术颈椎病患者极大的心理负担。由于这些医生不是专门治疗颈椎病的专科医生,没有颈椎手术的经历,给的建议难免以偏概全想当然。对颈椎手术非常恐惧,认为颈椎手术就意味着在轮椅上生活,这是与事实完全相反的观点,实际上,对于以颈椎手术为特色的医院(如北京三院、上海长征、江苏省中等),对于技术成熟的颈椎外科专家,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 ,80~90%以上的病人均从手术中获益。本人已主刀颈椎手1000多例,总体说来可靠性与安全性很高,近年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明显增多。十几年前,本人一年做颈椎手术几十例,而现在每年达300例左右。这种变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人口老龄化;2)、手术技术的巨大进步,专科品牌效应;3)、检查设备的完善和广大患者理解并接受了手术的效果。
科学地讲,颈椎手术的风险不能一概而论,与几个最重要因素相关——病情和诊断、手术医生的认识和经验、手术入路与方式、医院条件设备、病区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和责任心、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理解和配合。
一、病情和诊断 同样是颈椎手术,手术的原因各不相同,病情和诊断直接影响手术的难易和成功率;风险较大的情况占整体颈椎手术的极少数。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常见病情包括——广泛的颈椎肿瘤、重度后纵韧带骨化(OPLL)、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水肿高峰期、重度长节段颈椎管狭窄、上颈椎(颈1、颈2)复杂病变、颈椎后凸畸形等,这些疑难伤病约占总手术的5-10%左右,而其他绝大部分都是一般的颈椎病、间盘突出症、骨折脱位、OPLL、颈椎管狭窄等等,手术可靠性相对就更高了。
颈椎病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包括:1、颈椎管狭窄严重,手术前拖的时间长病情重,神经粘连;2、患者年老体衰,70~80岁以上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3、术前患者伴发严重合并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等,这些都会增加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国内外大宗资料(和我们的观察结果相似)显示,颈椎病有效率在80~90%左右,但10%左右的病人还是手术效果不明显,分析与部分神经已经变性坏死有直接关系。所有颈椎手术病人一起统计,可治愈的手术并发症一般在5~10%,永久性神经缺失(瘫痪或明显肢体功能丧失)在0.3%左右,因手术及住院并发症死亡的发生率0.2%左右。
二、医生的认识和经验 什么样的医生更能保证手术的安全降低风险呢?专业的医生、成熟的医生、年富力强的医生、胆大心细的医生、富有爱心的医生、富有临床和手术经验的医生、身体健康的医生、实事求是的医生、清正廉洁的医生,是的,毫不夸张地讲,颈椎手术的主刀医生,应该具备这些优良的素质和品质,只有这样的医生才能真正降低手术风险。
当然,任何医生都不能把风险降为0,只是好的医生始终追求精益求精比别人少出现问题,追求积极地面对和解决问题,追求把患者作为共同抵御风险的战友——充分沟通坦诚面对有所作为。
三、手术的入路与方式 重度后纵韧带骨化从前路开刀风险大,从后路开刀风险小;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水肿高峰期手术风险大,避开水肿高峰期风险小;手术步骤繁杂风险大,手术路数简洁风险小...... 几乎大部分危重疑难病例都有化解风险的办法,当然,这把钥匙可能掌握在医生手里,这既是认识问题,也是技术问题。总之,手术入路与手术方式和手术安全密切相关。
四、医院的条件设备 MRI和CT检查设备、手术专用器械、高速磨钻、自体血回输设备、术后监护设备、设计合理质量优良的内固定器材......这些都是顺利开展颈椎手术的关键设备,齐全则安全,短缺则冒险。
五、病区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和责任心 医疗安全需要优秀医护团队来保证。术后观察病情要仔细,值班人员要有责任心,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可以把个别术后危急情况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总体来看,大部分并发症只要早期处理都会顺利康复。
六、患者对疾病手术治疗的理解和配合 了解自己的病情,理解治疗的主要原理和目的,按照医嘱休养和锻炼,提供必要并充足的经济和心理准备,及时与医生沟通、提出问题和要求......这些同样是顺利康复的必需条件
❼ 颈椎病折磨的我快疯了,求医
颈椎病一系列临床表现
颈椎病,逐渐成为常见病,与长期低头作业、伏案工作等有关。其主要病因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不良姿势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颈椎病有下列几种:1、神经根型:由于支配上肢的神经受到刺激,肩部、上肢麻木、疼痛,手指活动不灵,不能很好地完成拿筷子、系扣子等动作。2、脊髓型:早期为双下肢麻木、活动不灵、行走困难,走路时双脚步感觉像踩棉花,后期可发展至大小便障碍,双上肢麻木、无力。3、交感神经型: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慌、异常出汗、耳鸣等。4、椎动脉型:由于椎动脉受刺激,导致脑供血不足,表现头晕、头痛,可因转头时突然加重甚至晕厥(短暂昏迷)5、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颈椎病重在预防!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有效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总的来说颈椎病重在预防。虽然颈椎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但病变过程往往开始于青少年时期。特别在目前上班族中,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已经大大提前。
针对颈椎病的致病因素——劳损、落枕、睡姿不良、枕头不当、风寒、头颈外伤等,如我们能尽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则可以降低颈椎病的发病率或推迟其发病时
有哪些人易患颈椎病?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份特定的工作,而每种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和某种姿势的持续时间是不相同的。对于颈椎病来说,有着其特定的发病人群。
从发病年龄来说,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最高,据统计,颈椎退变的发病在中年时为50%,至70岁以后,可达100%。首先是颈椎间盘的退变,髓核水分减少,弹性下降,纤维环纤维变性破裂,退变后的椎间盘,很容易造成损伤而促使颈椎病的发生。其次为骨质增生,多发生在肌肉及韧带、关节囊等附着部,在颈椎上多出现在关节突、钩突关节部及椎体的软骨缘。另外尚有韧带的退变,如黄韧带肥厚、前后纵韧带骨化、项韧带劳损钙化。
从职业因素来考虑,处于坐位,尤其是伏案低头的人员,颈椎病的发病率特别高。这类人员常常从事刺绣、缝纫、微机操作、打字、编辑、雕刻、写作、绘图、仪表修理、化验等工作。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因易造成颈后部的肌肉、韧带劳损,椎管的内外平衡紊乱,椎间盘受力不均,从而加速发病。同理,长期从事头颈部朝一个方向旋转职业的人,如射击运动员、教师、交通警察、纺织工等,亦易引起颈椎劳损,发生颈椎病。
随着高科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伏案工作人员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也呈增生趋势,并且向年轻化发展。临床上,年龄在20岁,甚至十几岁的颈椎病人也能见到。因此,改善工作环境及工作姿势,做好颈椎病的预防,降低发病率、延迟发病年龄是目前很重要的课题。
颈椎病的治疗和护理
多数颈椎病病人一般有从急性发作到缓解、再发作、再缓解的规律。多数颈椎病患者预后良好;神经根型颈椎病预后不一,其中麻木型预后良好,萎缩型较差,根痛型介于二者之间;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发于中年以后,对脑力的影响较严重,对体力无明显影响,有的椎动脉型患者终因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形成偏瘫、交叉瘫,甚至四肢瘫,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的体力损害较为严重,如不积极治疗、多致终生残疾、但对脑力的影响小。
治疗方法:1、日常保健: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或过低,以颈部平直为宜(枕高8—10公分),质地应松软;不要躺着看书、看电视;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伏案工作者,最好每2—3小时到户外活动15—20分钟,或做颈保健操,但禁剧烈活动;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风扇、空调直吹;乘车或运动时注意颈部保护,避免急拐弯、急煞车或突然转颈。
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痛消炎、神经营养、活血化瘀等药物。
3、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按摩、理疗等,均需在有条件的正规医院进行。
4、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脊髓型保守治疗很少有效,尽管早期症状较轻,一经明确诊断,也应尽早手术。
5、颈托和围领:主要用以限制颈椎过度活动,而病人行动不受影响。目前有一种充气型颈椎牵引器,除固定颈椎外,还有一定的牵引作用。
护理措施
(1)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康复的方法。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经受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2)正确有效牵引,解除机械性压迫。注意牵引时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并及时发现牵引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由于病人颈部制动,应减轻局部刺激。正确应用理疗、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解除病痛。正确指导病人的头颈功能锻炼,坚持颈部的活动锻炼,方法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指导病人两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以及手指的各种动作。
(3)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注意疼痛部位,肢体麻木无力的变化。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有关卧床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经常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病人的骨突部位,如骶骨、尾骨、足跟处、内外踝等。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励病人主动加强各关节活动。
4.治疗与急救
(1)神经根型、交感型颈椎病可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非手术疗法也是手术治疗的基础,是治疗颈椎病的基本方法,它可使颈椎病的症状减轻、好转、治愈,对早期病人尤其应如此治疗。常采用头部牵引、理疗、局部制动、药物治疗等措施。
(2)头部牵引用刻枕吊带取坐位或仰卧牵引。
(3)按摩可与牵引治疗配合,在牵引后进行,可以加速炎性水肿消退和改善神经的供血。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供应,松驰肌肉痉挛,解除疼痛,缓解症状。
(4)局部制动症状轻者不需制动,可用消炎镇痛剂及舒筋活血中药等。症状严重者可用硬纸壳、泡沫塑料条或石膏条制成简单围颈局部制动,也可用颈支架制动。
(5)加强颈部活动锻炼疼痛好转后,逐渐作颈部各方向活动,以增强颈部肌力。平时应注意卧位的姿势及枕头的高度,仰卧时枕头不宜过高;侧卧时枕头可略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条线,而不偏向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