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为什么古代皇家不长寿

为什么古代皇家不长寿

发布时间:2021-02-17 19:55:16

❶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不怎么长寿

1:古代科技水平低,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均寿命本来就很低。即使是皇帝也要受他所在的时代的条件限制。比如康熙得天花差点死点,在现在人眼里天花算是威胁吗?
3:做皇帝压力大,累。做皇帝是压力最大的工作,一个人要对全国人负责,要维护统治。打造自己在史书中的地位,各种勾心斗角。全国军国大事都要裁决,摊上个太平盛世还好点,要是天下有事,比如崇祯,劳累半辈子还得上吊。
2:风险大:各种宫廷阴谋、政变啥的。那么多人在盯着皇帝的位子,一不留神就挂了。
4:纵欲,就像楼主说的,一个正常男人,拥有无限量极品美女,全国美女任君采摘……
不过做皇帝也有最好的养生条件,有最好的医生服侍、吃最好的补品。所以也不乏长寿的。
比如汉武帝七十岁、康熙六十九岁,在当时算长寿的。

❷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大都不长寿

大家或许都认为皇帝多舒服啊,其实恰恰相反,皇帝一星期要有很多天早朝,是很伤身体的。每天还要看很多奏折,很累,要给皇太后请安,更累。遇上个粘人的妃子,就更累了,所以皇帝都不长寿。

❸ 古代皇帝吃得好用得好,为何不长寿

在古时候所有男人的梦想都只有一个,那边是做皇帝。做了皇帝这天下都是自己的,而且这天下数不尽的美女自己可以随便的挑,每天都是王公大臣们三拜九叩来迎接自己,可以说这样的日子好不风光。实际上做皇帝真的有那么好好吗?其实不然,皇帝这个职位可以说相当难做的,而且大多数都不一定有好下场,这些都是有历史依据的。根据专家的统计,在封建社会时期的皇帝们寿命都非常的短,而且大多数皇帝都是身染疾病。据正史所记载,出生年月日和去世年月日都有所记载的皇帝一共有两百人,在这两百个皇帝里,他们平均的寿命大概只有三十八九岁。

说实话做皇帝是一件不难的事情,只要有纯正的皇室血统就可以了,但是难就难在如何治理好国家。古代皇帝那么多,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却是那么的少,历史中好几百位皇帝大多都是一个过客而已,真正能让人记住的还是那些大有作为的君王。




❹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都不长寿

帝王的职责

在古代,帝王其实是一份高危职业,他们除了要时刻防备刺杀之外,还得将整个国家撑起来,要知道偌大一个帝国,政务繁忙,他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批阅奏章,还得加班加点。毕竟这些奏章当中,有边疆战情,也有百姓民生等等问题,若这些不及时处理的话,很容易出事的,所以古代皇帝也是经常熬夜,透支身体的。

总结:其实古代的皇帝短命,只是一种片面的说法,在我看来,甚至要比民间百姓都长寿,只是他们有耀眼的一面,人们关心的多一点罢了。

❺ 古代的皇帝大都不会长寿,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中国古代一直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封建皇朝,大家都羡慕皇帝权倾天下,但是却没注意到历代皇帝的寿命都不是很高,原因大概有几点:1.公务繁忙。2.沉迷声色。3.心忧成疾。我们毕竟不是皇帝,可能明白不了他所有的难处。

最后就是皇帝的心里压力太大了。上面第一点说的是皇帝处理奏章的身体压力比较大,但是不管是朝廷里的勾心斗角,还是民间的疾苦,又或者是皇子们的明争暗斗,都是皇帝心中忧虑的来源。要想控制一个朝廷,没有一定的才能是做不到的。作为皇帝,心里面装着许许多多的事情,每天要想着什么阴谋诡计,以防自己变成一个傀儡皇帝。

❻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都不长寿呢

为什么大多皇帝都不长寿,究竟是什么原因

长寿在中国人的伦理传统中是第一幸事。但至高无上的皇帝却是平均寿命最短的一群人。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古往今来曾在中国这片国土上出现过的王朝,包括江山一统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国家,一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正常死亡的,也就是死于疾病或者衰老的339人;非正常死亡的,也就是自杀或他杀的,有272人,非正常死亡率为44%,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这其中,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这209人,平均寿命仅为39岁多。

因此,当古代中国的皇帝,说容易,任何昏庸白痴都可以凭血统登上帝位;要说难,也真是不好玩儿。你身边所有的人都觊觎着你的位置,并且为此变得面目狰狞,随时会向你挥刀舞剑,以命相拼。什么血浓于水,手足情深,忠孝礼义,在人性深处的恶遭遇权力的诱惑之时,都成了浮云。只要封建王朝的制度还在,只要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还在,这种悲剧就不会停止。

❼ 从皇帝命到皇帝短命,为何皇帝多不长寿呢

历朝历代皇帝不长寿原因

(1)皇帝压力大,精神长时间高度紧张导致的心力交瘁影响寿命。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而封建王朝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君主一人之手,天下大大小小的国计民生、内政外交等事情都要经过皇帝的手后才去办理,这一累积下来便是繁重的奏折任务,为了赶工完成任务,我们的秦始皇每天强迫自己看完120斤竹简才休息;雍正皇帝也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晚上12点才睡觉,每天只睡4个小时或者更少,一年之中只有过年当天和自己生日那天才各放假一天,不得不说,他们的工作负荷与工作压力确实是异常巨大的!

武则天影视形象

总结:养尊处优的皇帝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势,他们号称“万岁爷”并时常幻想能长生不老,终究因为皇帝命、服食丹药、近亲结婚等五大人祸而致使有些皇帝短命,不免令人唏嘘!而且,除此以外,影响皇帝寿命的原因还有古代科技不发达、医疗水平不高,皇帝饮食、作息不规律等诸多因素;所以说,世人皆羡皇帝命,却不知皇帝尽短命,一得一失,好似因果,毕竟有些东西强求不得,大概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

❽ 古代皇帝享尽富贵,为何大多都是短命

在中国古代,万岁爷很难万岁,很多皇帝都其寿不永。中国古代的皇帝平均寿命并不比普通百姓长,在漫长的历史上,也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皇帝活过了八十。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中国古代医疗条件不太发达的背景下,皇家的寿命也不不会太长。很多疾病,在今天或许都是很简单的,但是对于古人来说,可能都是不治之症。有一些疾病今天已经完全被人类所控制,而在中国古代他们可都是致命杀手。比如清世祖顺治皇帝就是死于天花,而正史记载清穆宗同治皇帝也是死于天花。而周世宗柴荣疽发于胸而死,其实就是感染,在今天用抗生素完全可以解决,也不至于丧命。

其次,很多皇帝都幻想自己能够长生不老,于是养了一群术士炼制所谓长生不老药。长生不老药当然是炼不出来的,而用各种丹药炼制出来的长生不老药事实上成了皇帝们的催命毒药。据记载,李唐王朝有六位皇帝的死都和他们服食丹药有关。而雍正皇帝之死,也可能和炼制丹药有关。

再次,当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高风险的行业之一。高高在上的皇帝,不知道有多少只眼睛在盯着他,随时想结果他的性命。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死于非命的几率远远大于普通百姓。秦二世被赵高所杀,年纪应该不会太大。汉惠帝死后吕后曾经先后立过两个少帝,一个被吕后所杀,一个被周勃等大臣所杀,死的时候都是未成年。汉平帝被王莽毒死的时候也只有十四岁。汉质帝也因为说了一句跋扈将军,就被梁冀所毒杀??其他曹魏的皇帝曹髦被人刺杀于洛阳的大街之上,晋惠帝司马衷被毒杀,晋怀帝、晋愍帝被俘之后被杀,宋文帝死于儿子之手、北魏太武帝被宠臣刺杀??拨云诡异的政治斗争中,帝王生命的危险系数非常之高。

第四,有些太平之君,却也不能长寿,那些人就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很多帝王,都为自己打造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后宫,所谓三千佳丽并不是文学家们的夸张之辞。骄奢淫逸的生活,也在加速着他们的死亡。因酒色而亡身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并不罕见。还有些皇帝是在游玩的时候出了以外而死,比如游龙戏凤的明朝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就是在游玩的时候落水被呛着了,由肺积水感染而死。

因而,中国古代的皇帝们虽然锦衣玉食,但是却不能实现他们的万岁梦。

❾ 为什么历史上皇帝都不长寿

古代皇帝之所以不常寿原因有:(一),权力太大,皇帝使人害怕,皇帝身边因此很少版有真心朋友权;(二),长期生活在深宫之中,贪权酒色,没人敢管,因此身体衰;(三),追求长生不老,迷信术士,滥吃“仙丹”;(四),老婆太多,家庭因此而不和谐。(五),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使一些宦官、宫女、后妃以至于朝臣都形成了一种畸形心理,自然影响到皇帝。

❿ 为什么历史上的皇帝没有长寿的

自嬴政自称“始皇帝”开始,皇帝便成了中国专制等级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独有的尊称。但养尊处优的皇帝,真的都能长寿吗?

根据《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记录的中国皇帝寿命列表,统计发现,自秦始皇嬴政到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302位皇帝平均寿命仅有40岁,其中257位皇帝的寿命不超过60岁

除去医疗条件等客观原因,皇帝的寿命短,也多与生活习性有关。

举天下以奉一人
饮食无度,肥胖导致慢性病高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帝王们拥有着当时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养尊处优,饮食肥甘厚味,往往易患“膏粱之疾”。

宋明帝刘彧(yù)即位时,年仅27岁,正值生理黄金期。然而,由于身体过于肥胖,锦衣玉食之下,身体状况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据《宋书》记载,即位后的刘彧不再励精图治,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贪吃多睡,且经常暴饮暴食。吃用蜂蜜腌制的鱁(鱼鳔﹑鱼肠用盐或蜜渍成的酱),一次可以吃几升;吃烤猪肉,一次能吃两百块。食量大得惊人。《宋书》还记载,刘彧甚至因为肥胖失去了生育能力。

即便病倒,刘彧食量依然不减,重病在身依然能一口气吃下好几升食物。《南齐书·良政传·虞愿》记载:帝素能食,尤好逐夷,以银钵盛蜜渍之,一食数钵”,最后一次吃得最多,吃到嗓子眼,立刻就要断气,仆人给饮下数升酢酒缓解症状,但腹胀更加厉害,他依然不停地吃糟汁(米酒),一顿三升。结果没多久离世,年仅34岁。

清太宗皇太极也是一个体型肥胖的皇帝。据《清史稿》记载:大清国第一帝皇太极中年发福,长得很胖,身体笨重,行动迟缓。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说,皇太极过于肥胖导致中风、高血压等病症,猝然驾崩。

《皇帝内经》指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由于肥甘食物胆固醇含量高,易使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
健康时报记者统计,在300余位皇帝中,其中病亡者有208人,其中导致死亡的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是高发疾病之一。两宋尤其是北宋皇帝的死亡原因大多是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疾病。北宋九位皇帝中——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患有脑血管疾病。
除了古代帝王,随着如今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致病越来越成为寻常百姓家不容忽视的问题。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发布的最新《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有超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居世界首位。

以一人而率天下
日夜操劳易患精神类疾病

康熙皇帝曾在遗诏中解释过为什么历代皇帝短寿:自古帝王多享年不永,皇帝面对政务之烦,使人不胜其劳。当了皇帝,就没有退路,不能退休。
在享受“万人之上”的待遇同时,皇帝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也增加了精神疾患等的易患性。根据二十四史本纪部分中,各朝代皇帝传记中记载,有近四分之一的皇帝有人格异常甚至精神分裂的症状。

明光宗朱由检在位期间,面临内忧外患,朝政动荡不安。每天睡眠时间不到两个小时,不到二十岁就头发尽白,眼角布满了鱼尾纹。

《明史·本纪第二十四》记载,朱由检在位十七年间,内宫从未听过管弦之声,公鸡还未打鸣,就开始伏案疾书,批阅文件。

不过,1644年4月,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年仅35岁的朱由检无法面对亡国的现实,自杀身亡。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患的似为躁郁症。拓跋珪早期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但是在建立北魏之后,却陷入两难境地,中原地区大量保留着蒙古的风俗,不能像汉族皇帝一样轻易驾驭政权,处处受人制约,皇位也不断受到威胁。

据《魏书·太祖纪》记载,灾变屡现,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追计平生成败得失,独语不止。疑群臣左右皆不可信,归咎群下,喜怒无常。

说的就是,拓跋圭经常几天不吃饭、整晚不睡觉,一直去思考自己平生的成败得失,有时候会自言自语一个晚上。对于身边的大臣,拓跋圭也都充满了不信任,见到大臣脸色有异,或言辞失措,就大叫而起。在精神疾病长期困扰之下,拓跋圭于39岁离世。
压力导致的精神类疾病,如今也并不鲜见。2017年5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17.5%,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嗜酒沉醉 逐美贪色
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寿命

尽管造成这些帝王早死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无疑跟生活习惯太坏有关。酒,满足皇帝们在礼仪、社交与联络臣下感情的需要。然而,过量饮酒也是导致皇帝身体疾病乃至身亡的因素之一。

据《北齐书》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沉酗既久,弥以狂惑”,“暨于末年,不能进食,唯数饮酒,曲蘖成灾,因而致毙”。 高洋长期酗酒,后来甚至不吃饭只喝酒,导致死亡。高洋离世时,年仅31岁。

元太宗窝阔台也可能是急性酒精中毒致死。根据《元史》记载,十三年十一月,窝阔台出门狩猎返回时,“帝欢饮,极夜乃罢,辛卯迟明,帝崩于行殿”。大量饮酒,酒中的乙醇等有毒物质在体内迅速的蓄积,抑制大脑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或急性脑血管疾病而亡。
白天狂饮大醉让酒精的毒害深入骨髓,夜晚纵欲以耗损精血元气。东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仲长统撰著《昌言》一书中,“那些帝王将相及其贵族子弟,无不宫妃数千,妻妾成群,生活极度奢靡。他们整天饱食肥甘,嗜酒沉醉,逐美贪色,纵欲无度。其结果弄得一个个体弱多病,夭折短命”。

仲长统指出,这些人大多在尚未成年之时就已早婚早育,使其子女更加柔弱多病。这种体质低劣的孩子再度重复其父辈那种荒淫放纵的生活方式,谁也无法避免重蹈覆辙,于是病弱者代代相传,个个都很短命,乃至形成恶性循环。
以东汉时期的帝王寿命为例,整个东汉时期总共有14个皇帝,除了5个死于幼儿或少年时期的不计以外,在9个成年皇帝中,活到40岁以上的仅有3人,其他6人都是英年早逝的短命者。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周贻谋表示,如今,很多人在发家致富之后,便嗜好美色,生活放纵,有的青少年亦染上不良的生活习惯,致使其身心健康不断受到损伤,甚或招致其重病或减损寿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教授曾指出,国民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必须进行一场涉及面广、内涵深刻,甚至是脱胎换骨的膳食、行为革命。

“长生药”不治病反致命
神医、神药不可信

药物中毒是皇帝们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病亡的208位皇帝中,中毒位于死因之首。自秦汉时期,许多帝王为追求长生,希望通过服食丹药达到长寿的愿望。但不乏因服食丹药中毒甚至丧命的帝王。

皇帝迷信神效“丹药”的起因,多为听信方士之言,而这些丹药中,常有危害身体成分。
东晋哀帝司马丕迷恋服食丹药,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渐渐有了依赖。兴宁二年(公元前364年)三月,司马丕一次性服食了过量丹药,身体出现了中毒反应,由于药物毒性发作,身体机能出现严重受损,一年后离世,年仅25岁。据《晋书》记载,东晋哀帝司马丕,“雅好黄老,断毂,饵药以求生,服食过多。遂中毒,不识万机”。

虽有司马丕的前车之鉴,还有很多皇帝为治病养生而服用丹药。以唐朝为例,据《历史研究》期刊“试释唐代诸帝多饵丹药之谜”一文,在唐朝21位皇帝当中,至少有11位皇帝迷恋丹药,其中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都是所谓“长生药”,中毒导致不治身亡。
明清皇帝也有不少皇帝热衷于服食丹药,其原因除了追求更长的寿命,还有治疗疾病。明成祖朱棣因为风湿,服食“灵济宫符药”,由于药性多热,服用之后多暴怒,导致失音。清世宗也由于痴迷丹药导致身亡。

宣称包治百病、治愈癌症、甚至起死回生……如今,类似保健品冒充“万能神药”的广告随处可见,让不少老人深受其害。
自称“蒙医后人”的刘洪斌,自称“清宫御酒”的保健品酒、添加违禁品的“清宫丸”等,这些打着皇家、御用的旗号常常能吸引一大批消费者。以清宫御酒为例,日前深圳警方就破获一起近千万元的非法保健酒案,该酒涉嫌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长期服用对人体具有一定危害,对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危害极大,严重者可致

心肌梗死。
养生四诀 十常四勿

80岁长寿皇帝的长寿经
健康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中国历代皇帝中80岁以上的凤毛麟角,清朝乾隆(89岁)、南北朝梁武帝萧衍(85岁)、唐朝女皇帝武则天(82岁)、宋高宗赵构(81岁)。
乾隆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年近90依然身体健壮、神智清醒。他曾总结出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早上不睡懒觉,黎明即起,到户外作呼吸运动。进补时应随季书变化,年龄大小和健康状况而异。

“十常四勿”是乾隆帝日常坚持的保健动作,也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发常梳,足常摩,腹常旋,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具体而言:运动强健体魄,乾隆自幼习骑射、直到80岁高龄依然去狩猎;旅游调节心境,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一生中曾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山;读书修身养性,一生作文1300多篇,写诗4万余首;起居饮食有规律,膳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少吃肉类,且从不过饱,不好抽烟。

梁武帝萧衍则认为酒为“恶本”,他曾写《断酒肉文》一文,酒者是何臭气,水谷失其正性,成此别气,众生以罪业因缘,故受此恶触,立誓“永断酒肉”,这被认为是萧衍高寿的原因之一。

谈及宋高宗赵构长寿,学者普遍认为是因其良好心态。明代学者龙遵在其养生学专著《食色绅言》中提到,高宗长寿,是因为先天禀赋和后天寡欲。赵构精通医术和养生,曾亲笔写下《养生论卷》一书,讲究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在历经国破家亡、母亲被俘等一系列变故后仍镇定自若,56岁的宋高宗赵构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退位,在山水湖色的滋润中,悠哉之极,乐享人生之道,活到八十一岁高龄。

由此可见,其长寿的共同特点,在于深谙养生之道。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指明的健康方法不谋而合: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或许,这正是我们获得长寿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①柏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②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2年
③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④赵翼:《新旧唐书·唐诸帝多饵丹药》,中华书局,1984年
⑤宋濂等:《元史》卷二《太宗记》,中华书局,1976年
⑥李百药:《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中华书局,1972年
⑦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⑧ 崔寔、仲长统:《政论·昌言》,中华书局,2014年
⑨王永平:《试释唐代诸帝多饵丹药之谜》,历史研究,1999年
⑩史泠歌:《帝王的健康与政治-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河北大学,2012年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古代皇家不长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鼓励老人有年轻的心态 浏览:693
养女如何解除养父母的关系 浏览:12
外企退休工资能拿多少钱 浏览:55
部队养老保险能转社保吗 浏览:647
翻译在重阳节看望老人 浏览:617
丝瓜的养生作用有哪些 浏览:16
疫情期间怎么孝敬父母 浏览:474
南京养老保险退休规定 浏览:959
老年人腿弯痛怎么回事 浏览:488
60岁在郑州做什么工作 浏览:366
老年人男可以外穿保暖上衣男 浏览:313
北京办理赴日体检哪个医院好 浏览:539
2015中国养老金 浏览:790
长寿花黑腐后怎么修剪 浏览:315
没钱孝顺父母该怎么办 浏览:210
医院体检抽血流得快是什么情况 浏览:116
东风汽车公司老年大学怎么样 浏览:201
2018广东退休年龄 浏览:142
石家庄50岁找工作网站 浏览:603
内蒙古个人缴纳养老金多少钱 浏览: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