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上的纪晓岚,真实结局怎么样
纪晓岚可以说最后得到了善终,活了80多岁,他的一生跨越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可以说是非常长寿了。他是个文官,对于文学创作贡献了几乎一生的精力。
纪晓岚与和珅是忘年交,互相扶持帮助,但是纪晓岚不参与和珅的贪腐,这点是与电视剧相吻合的。纪晓岚风趣幽默,但说他是个绝对的忠臣也不完全对,他也曾因犯错被乾隆皇帝发配到乌鲁木齐,后来因为朝廷要修订书籍,刘墉在乾隆皇帝面前求情,才让纪晓岚重返朝廷的。
㈡ 真正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不是确实很爱抽烟
一、抽烟是纪晓岚平生三大嗜好之一,且吸烟成癖,烟瘾奇大,所用的旱烟袋是订做的,容量很大,有人说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这虽有夸张之嫌,但在京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属罕见。因此就有了“纪大烟袋”的绰号。
二、简介: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三、来源:http://ah.people.com.cn/n2/2016/0311/c358327-27911430.html
㈢ 纪晓岚活了多少岁
嘉庆十年(1805)二月十四日,一代鸿儒纪晓岚去世,终年82岁。
㈣ 为什么纪晓岚那么邪淫还那么长寿
善书,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树立积极、健康的新人生观,修身立志。专
古人说:‘三日不看善书古训,属便面目全非!’ 那还是在世风淳朴的古代。今天的我们,恐怕半日不看善书古训,就已千疮百孔了。善书的种类,论坛置顶帖中都有,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去阅读。特别推荐《了凡四训》、《幸福人生讲座》、《曾国藩日记与家书》。
常读好文、善书,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为了清理内心的垃圾、培养浩然正气,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以积极的态度立志修身,重新塑造新生命。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
㈤ 纪晓岚称乾隆为老头子原是什么意思
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简称为‘老头子’。
这个词出自《清朝版野史大观》。权纪昀,字晓岚。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帝修《四库全书》,命纪昀为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盛夏的一天,纪昀因体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便索性盘起发辫,脱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几旁校阅书稿。正巧,这时乾隆帝踱步走进馆来,纪昀欲穿衣已经来不及了,便钻入案下,用帏幔裹住身体。
过了一会儿,纪昀以为乾隆帝已经走了,便探头问馆中人:“老头子已经走了吗?”话音刚落,发现乾隆帝就在他身旁坐着呢!这句话恰好被乾隆帝听见了。此刻,乾隆怒问纪昀:“‘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大家吓得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他却从容地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简称为‘老头子’。”乾隆帝听了他的解释,转怒为喜:“你的嘴真的会说,朕就原谅你了。”
㈥ 纪晓岚在清代纵欲无度,为什么还是活到82岁
第一,抽烟?纪晓岚的烟瘾非常的大,还有一个称号叫做“纪大烟袋”。在乾隆皇帝知道这一情况之后,就“赐斗一枚,准其在馆吸食。”而且他的烟袋还是私人订制的,里面存放烟草的容量非常大,在有一次纪晓岚把自己的旱烟袋弄丢了,自己非常的着急。家里下人就说到,您不用着急,那个东西被人捡到也没发用,明天旧货市场看看就能找到了。在第二天的时候,纪晓岚去了旧货市场,果然发现在那,还没有人买。
第四,长寿的秘密。纪晓岚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饱读经书的大学士,想要自己成就一番作为,但是可惜只是皇帝的手下。有一次纪晓岚为自己一个犯罪的朋友求情,没想到被乾隆大骂说到,看你有点文才让你编书,还要谈论国家大事。在乾隆三十三年的时候,被贬到了新疆。度过了两年清淡的生活。
㈦ 乾隆爷 纪晓岚 刘墉 和珅 四人年龄差别有多大
乾隆帝(1711年生),纪晓岚(1724年生),刘墉(1720年生),和珅(年生)。
乾隆帝年龄最大,比刘墉大九岁,比纪晓岚大13岁,比和珅大39岁,刘墉年龄第二大,比纪晓岚大4岁,比和珅大30岁;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
1、乾隆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2、刘墉
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3、纪晓岚
本名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4、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7)纪晓岚为什么长寿扩展阅读:
人物经历:
1、乾隆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
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乾隆帝在位期间,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
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2、刘墉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3、纪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4、和珅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纪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和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爱新觉罗·弘历
㈧ 纪晓岚和乾隆对对联的典故中清代141岁的老者是谁怎么能活得这么久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升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版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权。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被史官记录入史。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千叟宴,宴请的是精选的全国老人。全国之大,无奇不有,所以,141岁的老者应该是真的。(千叟宴,史官会记录入史,这不同于一般野史故事,所以141岁的老者应该是真的。)至于老者,能活141岁,太概其比较注意平衡吧。
㈨ 纪晓岚每天食肉数十斤,为什么还能活80多岁
纪晓岚算是清朝文学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肯定对纪晓岚印象颇深,这也导致很多人误认为纪晓岚是一个手握大权的社稷之臣,一直与和珅斗智斗勇,实际上纪晓岚只是乾隆皇帝的御用文人,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才能远不及和珅,因此与和珅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纪晓岚每天从肉食中汲取了大量的能量,然后又发泄出去,他的身体器官能够维持这种能量循环,因此才能获得远超常人的能力,这种人能够活到80多岁并不意外!
㈩ 乾隆纪晓岚祝寿故事
乾隆与对联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览西湖时,在灵隐寺见到一位长寿老人,这位老人时年一百四十一岁。乾隆即兴制了这么一副对联赠给老人: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这是一副内含数字运算的对联,上下联不仅词句对仗,而且运算的方式相同,结果相等。上联中“花甲”,指六十岁;重开者,乘二,则是一百二十岁;外加三七二十一,合起来,岂不正是一百四十一岁。下联中“古稀”,指七十岁;双庆者,两倍,再加一个春秋,则加上一岁,也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
相传,乾隆皇帝擅长对对联,且常借此戏人。一次,他乔装改扮,与张玉书在酒楼上饮酒。席间,他乘着酒兴指着一姓倪的歌姬出了上联:“妙人儿倪氏少女”,要张玉书接对。这上联是“妙”“倪”二字的拆字联,张玉书一时苦思莫对。歌姬在一旁随口答道:“大言者诸葛一人”,将“大“诸”二字拆开。乾隆大为赞赏,命张玉书赐酒三杯。不巧,酒已喝完,倾壶只滴出几点。歌姬见此,笑着对乾隆说:“‘水凉酒一点两点三点’,下联请先生赐教”。上联既暗含前三个字的偏旁,又冠以数字,窘得乾隆面红耳赤。幸好此时楼下走过一个卖花人,张玉书灵机一动,代言道:“‘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才算为他解了围。据说,打那以后,乾隆皇帝再不轻易用对联戏人了。 http://tieba..com/f?kz=68385002
有没有人活到过140岁?
公元1785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年。当时四海安定,天下富足。
乾隆帝为表示皇恩浩荡,在紫禁城乾清宫举行了千叟盛宴。宴会场面之大空前绝后,被邀请的70岁以上老人达三千多名。乾隆帝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
席间,一位老人说自己141岁了。乾隆帝以此出了一句上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六十花甲,两个花甲就是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
一旁的纪晓岚想了想,对了一句下联: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七十古稀,两个古稀是140岁,再加一个春秋,也是141岁。堪称绝对。
这位老人是不是真像他自己所说的141岁,史料没有考证;不过那一年距大清朝入关刚好141年,由此看来,说自己141岁,怕是应景的成分更多一些,博乾隆一笑罢了。乾隆恐怕也心知肚明,正好借这么一位“历史的见证人”,来替自己歌功颂德。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4752bd0100aw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