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70岁寿宴流程是什么
开始的时候放生日快乐歌,然后献寿桃,同时说一些祝福的话,让寿星也讲讲话,客人送寿礼,然后就是宴席了。
祝寿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祝寿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辈至亲,近邻厚友也多临识贺。整寿礼有寿幛、寿衣、寿人(糕点)、寿桃(面蒸)等;一般过寿只有寿人、寿桃。
生辰 商洛人对生辰甚为重视。婴儿有看三天、过十天、过满月、过百天、过周岁。中年人讲究过三十六、四十九,俗称“门槛子”。到这一天,家人用红布做成红裤带系在腰间,或用红布做成内衣穿上,意在消灾灭难;老年人讲究过六十大寿、七十大寿,表示祝贺。还有过七十三、八十四大寿的。主要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认为这两个年龄是老年人的门槛子,大庆大贺,以免灾避难。过生辰日,穷苦人,无甚讲究,有钱人,大操大办,设大宴,前去祝贺的叫“吃生日”,送厚礼。给娃“过岁”,外婆家给送疆绳、银镯、银锁、银项圈。
一般民间做寿七十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都盛大祝贺。亲朋好友送来贺礼,并演戏一面喝酒一面看戏,戏的内容以富贵长寿为主。寿宴中,一定要有「猪脚面线」这一道菜。寿星还要盛装,坐在正厅接受子孙拜寿。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师「铁口直断」,某些年岁不敢作寿,以免被黑白无常带走。
如果能找到他的老照片,就扫进电脑,按年轻到老编成一段视屏,配上音乐文字和解说.音乐用<燃情岁月>或<激情燃烧的岁月>,做为片头.
内容就按寿宴顺序剪出,若配音就用传统喜庆音乐三,片尾打几个祝福的字,背景用他们全家福或各种花的视屏素材.最后把参加寿宴人的名单滚动播出.正片开始----由司仪身穿唐装,拿主持人话筒,和老寿星面对面坐在椅子上,来一个个人专访,请他回忆一下自己半世飘零的人生旅程,其中挑几段有趣和难忘的旧事自己讲一下,来宾们则准备好掌声和笑声作背景衬托!
切蛋糕,吃饭敬酒----每人只用一句话来献贺词!小朋友站成一队,向他行了个少先队礼!酒桌上大家一齐站起来,首端酒杯只说八个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酒后,大家围在一起,合唱夕阳红VCD伴奏!作结束词:主持人穿唐装手持话筒,从镜头右边走上大伙的前面。
“朋友们,时间写下了我们的故事,在今天老寿星XXX先生70大寿这个难忘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走过的每一个足迹,都留下美好的回忆,请摄影师按动快门,留下这难忘的瞬间,成为永恒!我代表外公祝各位长辈领导知己好友同事同学街坊邻居一帆风顺 好事成双 三星高照 四平八稳 五福同寿 六六大顺 见七就起 逢八就发逢九就有 十全十美 百事顺心 万事如意-----正好比:吃着甘蔗上高山--步步高,节节甜!
B. 70岁是什么寿
喜寿:77岁,草书的喜字看似七十七
米寿:88岁,米字看似八十八
白寿: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
茶寿:108岁,茶字的草字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是八,加在一起就是108
古稀寿(70岁)、耄寿(80岁)、耆寿(90岁)。
古稀寿特指70岁老人的寿仪。人们把70岁叫做古稀之年,把70岁生日做的寿仪叫做古稀寿。
耄寿特指高寿,还可指老年人;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
寿礼的种类丰富多样,可以是衣服,可以是寿金,也可以是食物。其中食物的讲究比较多,最重要的是不能缺少寿糕、寿桃和长面条,现在也有人用生日蛋糕来代替寿桃。
(3)70岁属于什么寿扩展阅读:
在进行祝寿仪式结束后,厨房内要准备将长长的面条放入沸腾的锅中烧煮,等到熟后将其盛碗装盘,端上餐桌供做寿者及所有参加祝寿礼仪活动的亲友们享用。
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做寿吃面的习俗都仍然保留在我国的各个地区,不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偏僻的小村镇,每有老人做寿时,家中的亲友仍然要聚集在一起,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仿佛只有如此才算真正体现做寿的意味。
在我国古代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故事:汉武帝有一次与大臣们开玩笑说,人的寿命长短与人中一定也很长。此时东方塑便接口说:“那么彭祖活了800多岁,他的人中一定很长!”此说本是讽刺汉武帝的戏言,但经过长期的流传以后,人们以为人中长,面部长的人寿命就会长。
由于面部的“面”与面条的“面”谐音,于是后来人们便普遍以为吃了面条就会使人长寿,所以有了做寿之日吃面条的习俗,并且就这样而形成并流传下来。这里大师要说明一下,无论是从面相或是医学方面看,面部的人中处确实能反映出人的健康好坏和长寿与否。
由于做寿吃面的行为被看成是一种祈寿的表现,因此伴随着吃面的种种规仪礼数也由此而产生了。譬如有些地方的人们在吃面时,先要用筷子将面条从大碗中挑起到很高的位置,一边口中问道:“长不长?”其它人则应答道:“长。”
然后再将面条放入各人碗中。有些地方的人们在吃寿面之前,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碗内的面条挑上几根放入老人的碗中,然后再说一声“添福添寿”之类的吉祥话。
吃寿面时,最忌讳的将面条碰断,因为这样人们便会感觉不吉利。有的点法规盛面条时还有不能盛满等等的禁忌,因为“满寿”也是不吉利的。
在做寿的时候不会仅仅只上一碗长寿面,还要在家中或酒店里摆设宴席,悬挂各种寿屏寿幛,亲朋好友要一起开怀痛饮。
家中的宴席上,必须放上几样全鸡、全鸭、全鱼之类的上等荤菜,还要点几道具有寿庆意蕴的特色菜,席间所用之酒,也大都要选用一些具有长寿意蕴的的品种,如竹叶青、状元红、人参酒等等,用这些酒的目的是以讨“长寿”的口彩。席间寿星要向各位亲友宾客敬酒致谢,宾客们也要频频举杯向寿星表示祝贺。
D. 60岁 70岁 八九十岁分别称为是什么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八九十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资料: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E. 人到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什么年
因为周制允许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撑着拐杖入朝。所以八十岁也称杖朝之年。
F. 七十五岁称为什么寿
喜寿。
我国各族人复民养成了丰富制多彩的祝寿习俗,如六十岁称为初寿,八十岁称为中寿,百岁则称为高寿。又如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称为米寿,九十九则称为白寿。福禄寿三星中有老寿星,成语里有寿比南山,日常用语中有健康长寿,传说中最长寿的人有彭祖,祝寿用品中有寿面,寿糕,寿桃,寿联等。
(6)70岁属于什么寿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老人寿宴开席时间宜在中午12点之前,不可在夜晚开席贺寿。
2、老人过寿宜合家团圆,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老人过寿时,儿女子孙团聚的越多越好,人口聚集的越多越好,不光老寿星会因为人气多而增长寿数,参加寿宴的人也会因为人气旺而多添好运。
3、老人寿宴应以素食为主、以不过多杀生,以不铺张浪费优先,寿宴菜品宜双不宜单,主食以长寿面、寿包、寿桃为主。
4、办大寿筵席,往往宴请了大量宾客,设专门的司礼处负责接收贺礼,收到的红包也不少。一般这些红包就是子孙们分了,往往忽略给老人也分一份,而有的老人则比较在意这些吉庆的贺礼,无论多少都希望能拿一点,为了让老人高兴,应该给老人也分一份。
G. 90岁80岁70岁分别称为什么寿辰有什么讲究吗
【耄耋】:合在一起一般指80岁,同时80岁又叫【仗朝】,88岁我们又称为【米寿】
【鲐背】:专90岁,因为老人背上长斑,像属我们市面上的鲐鱼(也就是青花鱼)的背部
【白寿】:99岁,百字去“一”画便是“白”
【期颐】:100岁,沿用朱熹的意思,具体的很难一两句话讲清,抱歉!你自己去查国学书吧!
【茶寿】:108岁,每部分笔画的意思用小学的加法加起来的,你自己加加看,刚好等于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