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苏州独特的民风民俗
1、晒书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在这一天,图画书在法庭上晒太阳,昆虫和蟑螂被腐蚀,这是特别有效的。 修道院和寺庙将西藏经文移到阳光中暴晒,僧侣们借此机会给村里的妇女开“翻经祷告”。 他们在炎热的太阳下,声称“经文可以翻过十次,世界可以回归世界”。
2、乞七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乞七节,又名女儿节。民间传说今晚,喜鹊成群地飞到银河系,他们建造了一座桥梁,让牛郎和织布工在银河桥上相遇。 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织女,并恳求她的智慧和技巧,被称为“乞巧”。
3、戏剧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昆剧是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苏州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
4、元宵节和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吴中旧有“闹元宵”习俗。人们敲击锣鼓铙钹为戏,不同节奏有不同的箔称,如“跑马两夹雪”、“下西风”等;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边击边行,儿童嘻笑环绕,满街鼎沸,谓之“走马锣鼓”。
元宵前后又称灯节,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期间自制和出售的各种彩灯精奇百出,光怪陆离,人物类、瓜果类、百族类以及琉璃灯、走马灯等各色灯彩,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夜晚城内城外游人如潮,“灯彩遍张,不见天日,”再加上盘旋跳跃的龙灯舞,热闹异常。乡间还有醵资造灯塔者,夜间上火,其光数里之外可见。还有赛灯之举,各以彩灯争妍斗奇,观者踊跃,其乐无穷。
(1)长寿腊肉扩展阅读
苏州古城遗存:
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排名第三,苏州古城14.2平方千米。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
Ⅱ 为什么要回家过年
每逢春节,尽管路途再遥远,尽管人潮再拥挤,我们总像候鸟迁徙一般,想尽回一切办法回家过答年,回到生养自己的地方。不过你可曾想过,我们是为什么要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是一种传统仪式,已经成为本能融入我们的血脉。因为家里有我们最深切的思念和牵挂。过年回家,是为了让父母放心,也是为了让自己安心。
岁月无情,父母也在渐渐老去。有句话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就是我们每个归乡游子心中,那一份最深的牵挂。
Ⅲ 四川的风俗有什么
1、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2、办出师酒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此些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
3、过年吃黄粑
黄粑,是贵州和四川地区特有的传统小吃,由糯米和黄糖(红糖)搅拌均匀再用专用的叶子包裹蒸熟而成,味道清新柔软,色泽晶莹剔透。也可搅拌均匀后倒进蒸笼蒸熟再切开,四川人民再过年的时候都会做黄粑待客货自己食用。
4、过年
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
5、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Ⅳ 青鱼干怎么吃
工具/材料
青鱼干,青椒,姜蒜葱,胡椒粉,酱油,陈醋,白糖,味精。
操作方法
1、鱼干回改刀,切花刀,两面答撒盐腌制。
Ⅳ 有木有人知道平江县长寿镇腊肉面
吃过 就是普普通通的腊肉面而已
Ⅵ 《论语》文学常识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6)长寿腊肉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的作者中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
作品赏析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Ⅶ 三高老人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一、三高老人吃什么
1、燕麦
能够降低胆固醇和降低血脂,这是因为其富含膳食纤维,尤其可贵的是,这种可溶性的纤维,是在在其他谷物中找不到的。
2、洋葱
洋葱含有两类营养物质,分别是环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于血栓的溶解。外国人特别爱吃洋葱,他们经常用洋葱搭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以解油腻。
3、玉米
含丰富的钙、磷、镁、铁、硒等,及维生素A、B1、B2、B6、E和胡萝卜素等,还富含膳食纤维。常食玉米油,可降低胆固醇并软化血管。煮玉米,是最简单的做法。
4、山药
山药有“神仙之食”的美誉,其含有的黏液蛋白对于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有积极作用。同时,山药的瘦身功效也是不可忽略的。
5、海藻
素有“海洋蔬菜”的美誉,其低热量、低脂肪的特点令营养学家关注。藻类含有植物多糖等植物化学物质,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力、抑制肿瘤、抗感染、降低胆固醇、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理功能。海带等褐藻含有丰富的胶体纤维,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
6、银耳
银耳滋而不腻,为滋补良药,其富含膳食纤维,可加强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银耳多糖属植物多糖,有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和美容润肤等作用。
二、三高老人的食疗方
1、天麻杞子炖猪脑
材料:天麻10克,枸杞子10克,猪脑一个,生姜1片。
制作:天麻、杞子、生姜用水洗净。猪脑洗净血污,并尽量去除猪脑表面的血筋。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清水,用中火隔水炖1小时,每3天炖服一次。
功效:补益肝肾,开窍明目,适用于眩晕头痛、耳目不聪、虚劳不足、神经衰弱等表现者。
2、百花粥
材料:鲜百合50克,合欢花30克(鲜者50克),大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鲜百合、大米、合欢花洗净,然后将鲜百合、大米、红糖等放进沙锅内,加清水600毫升,烧至沸腾改用文火煮10分钟,再放合欢花,煮至粥稠,每晚睡前1小时温热食用。
功效:疏肝解郁,益智安眠。适用于忧郁、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等表现者。
注:合欢花质轻气清香,不宜久煎。
3、莲子百合煲猪瘦肉汤
材料:湘莲子30克,百合(干品)30克,鲜猪瘦肉200克,食盐适量。
制作:湘莲先浸泡,去除外皮与莲子芯。百合浸20分钟,以减少用作漂白的硫磺含量并减少酸味。鲜猪瘦肉洗净切件。然后将以上三物共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用中火煲40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安神,定胆,益志,养五脏,适用于心跳、失眠、精神萎靡、记忆下降等表现者。
三、三高人群绝不能碰的食物
1、腊肉
脂肪含量高达50%;在制作过程中,肉中的很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几乎丧失殆尽;腊肉中钠的含量更超过一般猪肉平均量的十几倍。
2、肥猪肉
肥肉含动物性脂肪特别高,可高达90.8%,多吃肥肉易使人体脂肪蓄积,身体肥胖,血脂升高,以致动脉硬化,所以,“三高”人群应忌食。
3、牛羊髓
甘温补虚之物,是一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凡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不宜多食常食。
4、鸭蛋
(尤其是鸭蛋黄)的脂肪含量高于蛋白质含量,胆固醇含量也较高,每百克约含1522毫克,“三高”患者多食久食容易加重和加速心血管系统的硬化和衰老。
5、酒
饮酒可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酒精还能使血糖发生波动,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导致严重的低血糖,而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