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金並軌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哪類人影響最大
不大。
養老金並不影響事業單位人員的優勢。
養老金並軌之後,無非就是事業單位公職人員退休之後領取的退休金和企業職工的退休金一致,可能會削弱了事業單位人員的部分優勢,但相對於企業職工,事業單位人員的優勢並不在於養老金的發放多少。
事業單位人員的優勢在於,你在事業單位干到40歲,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沒人敢開除你,但如果你在企業干,到35歲,你可能會因為體力不夠,工作效率下降,企業因為效率問題會開掉你。
這才是事業單位的核心優勢所在。
Ⅱ 養老金並軌了.現在的公務員退休後拿的錢跟企業一樣嗎
不一樣,即使是企業職工內部,也是不一樣的啊,繳費多,領取就多,公務員現在雖然並軌,但是暫時計算退休養老金的辦法還是和企業不同的,到2024年完全一致。
Ⅲ 養老金並軌後,公務員35年工齡和34年工齡的,待遇還會差別那麼大么
養老金並軌後34年和35年應該還會有差別,
但是不會像並軌前那樣差距那麼大
關於工齡計算專問題之前的屬規定是2006年7月1日後退休的人員,在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暫按下列辦法計發退休費: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Ⅳ 養老金並軌要保證公務員的利益不減少,那並軌不是在忽悠嗎
養老金並軌,是進一步明確公務員的職業性,打通流動的通道。據分析,並軌是指公務員全體內參加企業職工養容老保險,方便公務員和企業自有流動。不降低,則通過另外建立職業年金的方式來彌補,而不是通過單獨設立養老保險規則來彌補。一旦並軌後,公務員繼續領取不低於甚至更高的退休待遇,但必須自己要按月繳費了。
Ⅳ 養老金並軌對公務員不公平嗎
現行的養老金體制是;企業員工自己繳納個人養老金進入個人賬戶,退休後的養老內金於個人繳納的養容老金多少有關,國家公務員不繳納個人養老金,事業單位人員繳納少量的養老金,這就體現出不公平,並軌就是國家公務員與企業員工採用同一種方法的養老金繳納方法,短時間內難以實現。
Ⅵ 公務員養老金並軌對公務員有利嗎
中新網1月16日電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今日回應養老金並軌改革是否會引發「公務員離職潮」時表示,從改革發展的總趨勢來看,改革以後,待遇水平不會出現他們所擔心的下降。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對養老金並軌改革 「破冰」。金維剛今日做客中新網《新聞大家談》,解讀相關熱點話題。
很多事業單位的網友擔心,並軌之後養老金水平會下降。對此,金維剛表示,要考慮到新老辦法平穩的過渡。
金維剛稱,改革以後,會設定一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對於改革前已經參加工作的,改革後才退休的這部分人,會給他過渡性的養老金,根據他們繳費長短,對比新老辦法的待遇差,然後通過必要的一些養老金方式彌補這個待遇差,使得改革以後,在過渡期內退休,將來領取的養老金和過去相比,基本上可以確保待遇不下降。
對於有沒有引發公務員「離職潮」或者下海的可能,金維剛表示,這次改革,充分考慮了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實際利益,這次改革重點解決改革前就已經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這些人員的養老保障問題。在制度的設計上,第一,我們設定的過渡期,可以確保在過渡期這些人的待遇不降低。第二,同步建立了職業年金的制度,作為一個補充養老保險,將來建立以後,可以彌補基本養老保險,他的養老金水平與過去改革前的退休費待遇差的問題。所以從改革發展的總趨勢來看,改革以後,待遇水平不會出現他們所擔心的下降。
談及對改革以後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下海的影響,金維剛表示,這次改革有利於人員流動,方案規定,如果從機關事業單位離開之後,比如到企業去,他個人賬戶的資金是可以轉到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養老保險關系也可以隨之轉移的,而且還可以從統籌金裡面,按他本人繳費工資的12%來相應的轉移一部分統籌基金,所以可以確保這些人員在離開機關事業單位以後,養老保障的權益還能夠繼續得到有效保障。
Ⅶ 養老金並軌還有我必要考公務員嗎
考公務員和養老金並軌沒什麼必然聯系。個人認為如果真是有抱負、內想幹事,特別是有容為百姓辦實事的理想,公務員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想權力、要發財,公務員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全國百分之90以上的公務員在科級崗位上,具體工作和一些企業行政工作差不多,而且也沒有發大財的機會。
養老金「並軌」: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其目的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雙軌制——企業養老金和事業養老金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現在的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們的呼聲很高一致要雙軌制並軌)。養老金並軌是大勢所趨,也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
Ⅷ 養老金並軌對基層公務員有好處嗎
沒有什麼區別,並軌後,所有的退休公務員都會由社會保險支付養老金,專而不再是由財政支付養老屬金。
就象我們省是1996年對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的改革,但現在你並不能看出1995年退休的人員和2010年退休的人員養老金上有什麼區別的。即使計發辦法不相同。
Ⅸ 養老金並軌後是否公務員會大量辭職
養老金並軌後是否公務員會有辭職出現,但不會大量辭職。
原因有主要有:
1.公務員崗位具有一定自身優勢。盡管這些年,福利大不如前,但公務員仍可算旱澇保收的單位,相比較企業高壓力、高工作量,受經濟波動影響大,公務員工資算中等,工作也穩定,工作時間有保證,還是具有一些相對優勢。
2.公務員對象自身情況影響,工作選擇更趨於保守。公務員序列中可分為年輕考入者、軍轉幹部等人員。剛入職的年輕公務員,思想比較簡單,對崗位新鮮感,期待感就比較高,都會干幾年不會立馬辭職;在崗工作一定年限,有一定發展者,事業正是上升期,不會輕易放棄;如軍轉幹部等人員年齡偏大,更圖穩定,不願意冒風險,因此也不會選擇辭職。
3.公務員門檻過高,基層鍛煉時間很長,機會成本比較高,辭職不劃算。從工作上看,從年輕公務員進單位,服務期5年,再報考上級單位、借調其他單位,認識新同事,適應新環境,年齡都會偏大,前沿技術水平欠缺,市場化競爭力會降低,再跳槽機會成本會大幅增高。
Ⅹ 新政策之後,公務員的養老金會發生什麼變化
公務員養老保險與企業養老保險並軌
養老金「並軌」主要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的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雙軌制——企業養老金和事業養老金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現在的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們的呼聲很高一致要雙軌制並軌)。
養老金「並軌」後,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且個人的繳費多少與繳費工資基數相關,但對於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確定,各地的規定卻不相同。為了降低養老金「並軌」難度,保障改革順利進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也同步進行了調整。
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方案
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的比例)相差懸殊,即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可拿到在職工資的80%至90%,而企業職工退休後只能領到在職工資的40%至60%。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起企業年金之後,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也會與機關事業單位的看齊。改革後,無論從體繫上、模式上還是繳費公式上,兩大板塊的養老保險制度都將是一致的。
2016年公務員養老保險退休工資改革雙軌制改革最新消息
根據人社部消息,養老金並軌方案改革工作,仍然沒有實質性進展。退休雙軌制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社會不公的現象,企業退休人員與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差距較大,這在社會上引起諸多不滿。如今,國家已下定決心促進養老金並軌。
養老金並軌已成為大勢所趨,不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有職業年金作為補充,所以退休雙軌制改革最新消息里各方推測,公務員退休後工資可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肯定不會太大。目前改革還有一大問題,機關事業單位不屬於盈利性機構,需要機關事業單位承擔的養老金尚不知如何籌措。可見養老金並軌並不容易,仍有很多難啃的骨頭,希望配套改革政策盡快出台,以促進養老金並軌方案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