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戶口不在農村,老了想回老家養老,可以建養老房嗎
首先明確一點,農村建房不是想建就能建的,有些條件一定得滿足了!
以前的時候,很多人不惜花費巨大的代價,想著把戶口從農村遷出去,這樣自己就能夠享受到很多城裡人擁有的福利。但是呢,隨著國家的支持,農村的發展是越來越好了,很多城市人能享受到的農村人也能享受。看到現在農村這么好,很多人就想著以後要是能回到農村建一套養老房該多好,這樣可以嗎?
綜上所述,戶口不在農村的人以自己的名義去農村建房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可以通過戶口在農村的直系親屬或者配偶,在農村變相地擁有宅基地使用權,這樣就能在農村建房子住了!
❷ 我70歲,在農村,有三間房五畝地,兒女都不養老,我該怎麼辦
養老是兒女們的責任,如果堅決不養老的話,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為自己討個公平,當然很多人不願意這樣做,畢竟是自己的子女。此外你還可以讓他們出錢去住養老院可能要自在一點,因為他們不自願養老的話,估計接到家裡去也不會好過的。
70歲在農村身體壯的也能幹一些農活,身體不好的就幹不成農活了。讓兒女每月給你一點零花錢,你自己能照顧好自己就行了。
首先說你的子女嚴重的不孝順並拒絕贍養你的行為著實另人憤慨,你可以述諸法律也不是難事,是完全可以解決的,但是我我只想問一句為什麼他們都不養你?要說實話,你對你的父母孝順嗎?我的意思是說家風很重要,不孝順和孝順不肯定輩輩傳但遺傳性確實很強,試想一下身邊的很多家庭是不是這樣子,說心裡話對你這樣的老人我一點都不同情。我也是農村人,也見過不孝順老人虐待老人的子女,但沒見過不贍養父母的子女,那些不和諧不孝順父母的家庭都是家風不正,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
又該怎麼辦?養兒防老,既然自己教育失敗,就該問問自己那裡的錯。錯了盡早改。盡自己的力量把地種好,自己照顧好自己。放平心態,盡量與兒女多溝通,想必天下兒女都曉父母心。實在兒女不養老,寫上字據。三間房五畝地歸了集體,進養老院吧。
70歲的農村老人,身體好的話,在農村還可適當做點事,活動下人有精神,像我家母親81歲了,還每天種點菜,我們家田地鄰居幫忙種了,只有二畝多地……
母親每個月有二百多元農村養老金,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都有領,每天每個老人大概可買6個饅頭吃,保證不餓著。我家母親命好點,先父是退休工人,留了點養老錢給母親,但母親還是省吃細用,怕給兒女增加負擔……
像農村70歲以上老人兒女不養老的,一定得找村委解決問題,讓兒女輪流養老才行,兒女有吃的,父母應該是同樣有。
我們鄰居有位娭毑也是70多歲,子女和她關系不太好,日子也過得不痛快,和小兒子一家住,飯分開做,而且是一旦她不住小兒子家,別的孩子家也不讓她住,兒子、兒媳婦都討嫌她,我說,你去其他幾個孩子家也住下,每家住幾個月會好些,她說,她出了小兒子家,她就再也進不了她小兒子的家門了,兒媳婦會把她住的房門堵上的……
不孝順老人的孩子讓人心寒,不管怎麼樣,喝粥也要分父母一口才行,心太狠的人,終究會遭報應的……
你70歲,農村有三間房五畝地,兒女都不養老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我回答三點:
一是你犯了一個當農民的通病。農民的一生,是為子孫後代奮斗的一生,是對兒女無私奉獻的一生,為什麼這么說,因為農村老人到晚年之後,99.9%的沒有一點積蓄。孩子小的時候,為孩子吃喝穿戴努力,孩子長大成人,為孩子的終身大事操心;孩子少,為孩子辦完事繼續為孫子賣命;孩子多,等孩子辦完事,自己已是風燭晚年,最後,在宅基地上蓋了一輩子房,卻連一處屬於自己的宅基地和房子都沒有,更不會攢自己的養老錢,養兒防老嘛!如果兒子們不孝,那隻有認命。
二是有三間房是不幸中的萬幸。剛說過,農村宅基地是一戶一宅,這一戶指的是你有幾個兒子,兒子們都成家立業後,每人一處宅基地,父母只能是和最小的兒子住在一起,也就是說,這幾處宅基地所有權和房屋所有權都是歸兒子們,父母就成了在人屋檐下的人。所以,你說你有三間房,不論是什麼情況,只要屬於自己的三間房,你真是萬幸,兒女們不養老,最起碼不會被走開出來,有你自己的藏身之所。所以,你的情況還不算農村老人最慘的那一種。
三是五畝地可解決你後顧之憂。不知道你是什麼地方的人,土地還真不少,5畝地能解決很多問題,現在種地的機械化程度高,雖然你已70歲,按當下人的壽命狀況,你身體應該是還不錯,指揮種地也沒什麼困難,按照我們這里糧食收成和價格,每畝地麥子800斤產量,每斤1.2元,你5畝地能收入5800元,一畝地減去400塊錢的投資,凈收益是3800塊錢;秋季玉米每畝按1000斤,價格也按1.2元,5畝地收入6000元,除去投資,也能凈落到4000元,全年你種地就能純收入7800元,你每月還有養老金,糧食款再消費2800塊錢,一年也能攢下5000元,具體你如何支配就事有主辦了,若真是覺得是憋屈,就到縣法院告你的兒女們,讓他們懂得什麼是尊老。
70歲不要種五畝地了,種點夠吃就行了,兒女都不給養老,是什麼意思,是都不管你嗎,如果真的不管你,你就起訴它們,上法院討一說法。
會國農村嫌老甩老情況甚多,建議國家下發文件,以法律手段強制解決。
兒女都不養老,你如果身體 健康 ,身體沒毛病,因該可以幹些農活來養活自已。在農村70歲了也應該有些積畜,如果沒有積畜,兒女都不願意養你,你這個人也應該有問題。可能好吃懶做,或者自私自利,所以兒女才不養你的。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到來,獨生子女的父母逐漸老去,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得到國家的重視:2021在多處試點,探討以地養老、房宅養老。即土地歸還集體,國家給予補貼以養老。二是土地補貼納入社保,個人領取社保金。無論哪種,相信農村老人的養老都能得到保障。
所以有房有地,即便兒女不養也不是問題。個人認為,將來的農村老人以房宅、土地養老必成常態!大家認為呢?
❸ 法律咨詢老人房產和養老問題 我姥姥今年87歲在農村,2兒2女,自己有一處老房子,小兒子夫婦與其同住
如你所說屬實的話,該房屋所在地的宅基地使用權應屬於老人的。所以,老人完全可以要求他的小兒子交出房屋,甚至搬離房屋。至於小兒子建房所花費的,可以認定為是兒子對老人在進孝。另外,老人如果不願意由各子女輪流照顧,可以要求各子女按月給付贍養費,如果各子女不同意支付,老人可起訴,請求法院判令各子女按月給付老人...贍養費,如果老人患病,亦可以要各子女額外共同承擔醫療費用。
❹ 退休後想去農村養老,可是沒有房子,現在可以買宅基地嗎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退休後返回農村養老,不想在城市定居下來。對於現在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大力的發展農村更加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拓展了居民的消費渠道,增加了農民的人均收入。在農村養老更有利於大家的身心。雖說在農村交通不便利,但也逐步了提高大家的生活質量,也為鄉村旅遊提高了經濟水平。
對於老人來說,他的需求並不過分,除了考慮個人養老之外,他們也不想給自己的兒女增加麻煩,在農村養老也沒有壓力可言。相反在城市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的閉塞的,會覺得沒有自己的老窩好。回到農村養老還更能夠讓他們身體得到了一種很好的保障。所以購買宅基地對於老人來說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在農村養老的優勢政策也在普遍的推出了,農村消費水平會更低,生活節奏也會變慢。
❺ 農村老人宅基地政策
法律分析:要保障農村宅基地的佔用和使用的支配權,同時農村宅基地又有著住房作為物資繼承,所以當老人去世之後,宅基地是能夠由子女進行繼承的。農村老人可以將宅基地進行轉讓、流轉,而獲得收益用於老人的養老保障,由農村集體組織或者其他組織單位供養老人,如此一來當老人去世之後,宅基地和房屋將會有流轉受讓單位或者供養老人的單位或者組織而獲得。
法律依據:《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 第八條 農村村民宅基地的所有權屬於集體,個人只有使用權,未經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轉讓、出租。實施村鎮規劃進行舊村、舊城改造需要調整宅基地的,原宅基地使用人應當服從。
❻ 農村老人沒退休金、養老難題多,「以房養老、以地養老」可行嗎
隨著新農村建設,土地資源不斷減少,農村房屋和農村土地的價值不斷增加。對農村老年人來說,實行「以房養老、以地養老」的模式是可行的。這至少可以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一輩子住在農村的農村老人既不能適應城市生活,也不能接受城市生活的快節奏,不能融入城市生活,或者不願打擾孩子,願意住在農村。
住房是農民的私有財產,濃縮了他們一生的勞動和汗水。如果沒有人養老,也沒有人繼承,農民是可以抵押他們的房屋和土地作為養老保障,解決他們對無養老金養老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