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退休後,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發放的養老金有什麼區別嗎
1、性質不同: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對應。個人賬戶模式是征繳的養老保險費全部進入個人賬戶,當勞動者步入老年、失去勞動能力、離開勞動力市場後,再按照個人賬戶積累的金額(本金+運營收入),領取屬於自養老金。
2、繳費工資基數不同:個人賬戶的記帳基數為職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記賬比例全國統一為11%。個人繳納3%左右。企業繳納的部分劃入個人賬戶,剩餘部分進入統籌賬戶。
3、資金支出的范圍不同:個人賬戶用於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統籌賬戶用於支付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喪葬費、撫恤金、增加的養老金等待遇。
(1)養老金統籌賬戶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基礎養老金和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相掛鉤。
2、個人賬戶養老金跟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相掛鉤。
3、過渡性養老金也是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相掛鉤。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各地並不一樣。
4、繳費指數實際上是當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通常可以稱為當年的繳費檔次。比如60%繳費指數就是0.6,300%繳費指數都是3。另外有的地區有視同繳費指數,有的地區沒有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指數通常是1。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統籌賬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個人賬戶養老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養老金
② 社會養老保險統籌賬戶
1、養老保險統籌賬戶一般是指每個參保人都按繳費一定比例存入養老金的賬戶,回作答為今後對養老金的調配使用。進入統籌賬戶後的經費都不能取出來,而個人賬戶是參保人繳費後,按一定保險費比例存入給個人,並為個人建立賬戶。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取出,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取出的。2、如果以個人名義繳納養老保險,一般是按當地上一年度年平均工資的20%作為基數繳納,其中有8%進個人賬戶,還是有12%進養老統籌賬戶的。3、單位與個人共同繳納的,個人繳納8%全部進個人賬戶,而單位繳納的20%當中,有12%進養老統籌賬戶,8%劃進個人賬戶。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③ 養老保險中統籌賬戶是什麼
④ 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如何分配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居民身份證號碼為標識,為每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個人設立的惟一的、用於記錄職工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和從企業繳費中劃轉記入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以及上述兩部分的利息金額的賬戶。
個人賬戶是職工在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並辦理了退休手續後,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主要依據。
社保統籌賬戶,「統籌」一詞在我國最早源自20世紀70年代後成立的社保基金統籌辦公室這一機構名稱,原本指勞動保險制度基金的統籌管理,後來被沿用到各社會保險項目的基金共濟。
(4)養老金統籌賬戶擴展閱讀:
意義
省級統籌意義不是太大,因為這種流動都是從東部、西部流動到沿海城市,都是跨省的。
把希望寄託在全國統籌,其實是比較遙遠的,一個就是說技術上面沒有問題,但是資金是有問題的,沒有那麼痛快就可以掏出這筆錢來。第二個,地方利益的問題,第三個,不能全國統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地社保的賬都是一筆爛賬,可能很多地方有數字沒錢,尤其在地方。
不要造成恐慌,只要是虧空了,中央政府、中央財政一定會拿出錢的,但是如果要去清這筆賬的話,全國統籌肯定要把賬弄清楚,這裡面我估計有很多人要去坐牢,所以這其實是一個最大的障礙。如果說全國統籌一時實行不了,那麼就分段記錄,退休地領取。
退休地領取,建立一個中央結算機構,領取的錢是通過中央到省裡面,省裡面通過中央結算機構把這個賬弄清楚,實際上這就可以了。這個設計比起剛才講的那些其實容易多了,而且跟戶籍是沒有關系的。戶籍不是一個最主要的障礙。
⑤ 社會養老保險統籌賬戶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養老保險統籌賬戶一般是指版每個參保人都按繳費一定比例權存入養老金的賬戶,作為今後對養老金的調配使用。進入統籌賬戶後的經費都不能取出來,而個人賬戶是參保人繳費後,按一定保險費比例存入給個人,並為個人建立賬戶。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取出,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取出的。2、如果以個人名義繳納養老保險,一般是按當地上一年度年平均工資的20%作為基數繳納,其中有8%進個人賬戶,還是有12%進養老統籌賬戶的。3、單位與個人共同繳納的,個人繳納8%全部進個人賬戶,而單位繳納的20%當中,有12%進養老統籌賬戶,8%劃進個人賬戶。
⑥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時什麼意思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居民身份證號碼為標識,為每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個人設立的惟一的、用於記錄職工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和從企業繳費中劃轉記入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以及上述兩部分的利息金額的賬戶。
個人賬戶是職工在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並辦理了退休手續後,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主要依據。
社保統籌賬戶,「統籌」一詞在我國最早源自20世紀70年代後成立的社保基金統籌辦公室這一機構名稱,原本指勞動保險制度基金的統籌管理,後來被沿用到各社會保險項目的基金共濟。
(6)養老金統籌賬戶擴展閱讀
省級統籌意義不是太大,因為這種流動都是從東部、西部流動到沿海城市,都是跨省的。
把希望寄託在全國統籌,其實是比較遙遠的,一個就是說技術上面沒有問題,但是資金是有問題的,沒有那麼痛快就可以掏出這筆錢來。第二個,地方利益的問題,第三個,不能全國統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地社保的賬都是一筆爛賬,可能很多地方有數字沒錢,尤其在地方。
不要造成恐慌,只要是虧空了,中央政府、中央財政一定會拿出錢的,但是如果要去清這筆賬的話,全國統籌肯定要把賬弄清楚,這裡面我估計有很多人要去坐牢,所以這其實是一個最大的障礙。如果說全國統籌一時實行不了,那麼就分段記錄,退休地領取。
退休地領取,建立一個中央結算機構,領取的錢是通過中央到省裡面,省裡面通過中央結算機構把這個賬弄清楚,實際上這就可以了。這個設計比起剛才講的那些其實容易多了,而且跟戶籍是沒有關系的。戶籍不是一個最主要的障礙。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網路-社保統籌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