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2年農轉非養老保險新政策
農轉非養老保險新政策 1、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以上的原征地農轉非人員(以下簡稱老齡人員),本人自願的,可按每人15000元的農轉非養老保險標准一次性繳納 基本養老保險 費。不滿75周歲的,在15000元的基礎上,再按其不足75周歲的年限,每相差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計算)增加1300元的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2、老齡人員一次性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完清後,按現行的城鎮 企業退休人員 最低 基本養老金 標准按月發給養老待遇。年滿70周歲以上的,同時按規定享受高齡增發養老金待遇。不少人群由於土地的被徵用,成為農轉非人員。農轉非老齡人員在領取養老待遇期間死亡的,按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支付死亡待遇。扣除已支付養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後的農轉非養老保險余額一次性退還給指定受益人或 法定繼承人 。 3、男年滿50周歲不滿60周歲、女年滿40周歲不滿55周歲的原征地農轉非人員(以下簡稱「4050」人員),本人自願的,可按以下規定辦理: (1)「4050」人員每人按41000元的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2)「4050」人員在達到 法定退休年齡 前,未繼續繳納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的,不建立基本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從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次月起,按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最低基本養老金標准按月發給養老待遇。年滿70周歲後,同時按規定享受高齡增發養老金待遇。
Ⅱ 農轉非社保的政策規定
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以上的原征地農轉非人員,本人自願的,可按每人15000元的農轉非養老保險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不滿75周歲的,在15000元的基礎上,再按其不足75周歲的年限,每相差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計算)增加1300元的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Ⅲ 養老躉繳征地農轉非啥意思
因國家建設而徵用的農民土地。根據查詢養老躉繳征地農轉非相關資料顯示,養老躉繳征地農轉非意思是因國家建設而徵用的農民土地。徵用農民土地時有正規的批文,而農民根據此批文而轉非農業戶口和辦理養老保險的一種行為的簡稱。
Ⅳ 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
法律分析:對於男性年齡在60周歲以上,女性年齡在55周歲以上的失地農民,地方社會保障部門根據每年養老保險金水平,按15年期限,從政府土地徵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資金用於養老保險費用的支付,個人不負擔繳費。從失地的當月起,開始領取養老保險。
對於男性年齡在45-60周歲之間,女性年齡在40-55周歲之間的失地農民應加入到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項目中。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與失地農民實際年齡之間的差額即為實際繳費年限。每年所需繳納的費用由政府,集體,個人三方共同承擔。政府負擔的部分從政府土地徵用收益中扣除再加專項的財政撥款,集體承擔部分從土地補償費和集體經濟積累中提取,失地農民個人繳納的部分每年定期自我支付。具體比例要合理,政府出資應在50%以上,集體出資應在30%左右,個人出資在20%左右,堅持政府保障為主,個人保障為輔的原則。
失地農民達到繳費年限後,男60周歲,女55周歲可以領取養老保險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Ⅳ 征地農轉非養老安置
法律分析:農村的老百姓遇到征地時候,除應當有的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償款、地上附著物的補償外,還要有社會養老保險費用。其保險包括:農村新型的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九十六條 徵收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足額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險費,按照國務院規定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險制度。
Ⅵ 原征地農轉非人員的養老保險年限怎麼算
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以上的原征地農轉非人員,本人自願的,可按每人15000元的農轉非養老保險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不滿75周歲的,在15000元的基礎上,再按其不足75周歲的年限,每相差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計算)增加1300元的標准,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十條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第二十一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按月領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Ⅶ 農轉非以前上的保險怎麼辦理
1、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規定的一次性繳費,不是對以前養老保險的補繳。2、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在征地前已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不足征地農轉非基本養老保險規定一次性應繳費年限的,要先補足到規定年限。比如說,如果按渝府發[2008]26號文件規定,你參加征地農轉非基本養老保險一次性應繳納5年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但你從2007年起已參加了1年的城保,那麼在辦理征地農轉非基本養老保險時,你需要一次繳納4年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給你補足到了5年。首次參保時間仍然以你以前參加城保的開始時間為准,只是繳費年限有5年。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Ⅷ 征地農轉非雙低是什麼意思
征地農轉非雙低是指對符合征地農轉非人員實施低標准繳費、低標准享受的基本養老保險辦法。
法律依據:
《關於市區徵用土地農轉非人員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若干意見》二、實施「低標准繳費、低標准享受」的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勞動年齡內的農轉非人員應依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參保。自本意見公布之日起,經批准徵用土地的勞動年齡內的農轉非人員,可按「低標准繳費、低標准享受」的規定,一次性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其繳費年限為15年,繳費基數為繳費時上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19%。農轉非人員按低標准繳費,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村(社區)或集體經濟組織審查並報當地鎮(鄉)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審核後,向農轉非人員戶口所在區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申報辦理參保並按規定繳清費用。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應為按低標准繳費的農轉非人員建立個人賬戶,其建賬規模為8%,全部作為個人繳費計入。低標准享受的農轉非人員按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退休時上年全省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乘以繳費系數;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的1/120;繳費系數為0.70。按上述計發辦法領取的養老金(含物價補貼)低於410元/月的,補足至410元/月。低標准繳費、低標准享受的農轉非人員,不適用提前退休規定,其基本養老金計發不適用最低基本養老金的規定,調整養老金時按繳費系數相應核減。喪葬費、撫恤費的計發,與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其他退休人員相同。按低標准一次性繳費的農轉非人員,又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包括按個體勞動者繳費辦法)繳費的,其按低標准一次性繳費應計入個人賬戶部分與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繳費應計入個人賬戶部分可累計合並計入。繳費年限可累計合並計算。按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包括按個體勞動者辦法)繳費、按國家規定計算連續工齡並視作繳費年限或將原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繳費總額按規定辦法折算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滿7年及7年以上的,以及上述各項繳費年限相加滿7年及7年以上的,可將15年的低標准繳費年限折算為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辦法繳費年限8年。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後可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領取養老金的條件及待遇與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