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包括哪些內容
一、職工薪酬包括哪些內容 職工薪酬是指職工在職期間和離職後提供給職工的全部貨幣性薪酬和非貨幣性薪酬,既包括提供給職工本人的薪酬,也包括提供給職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 贍養 人的福利等。 1、 養老保險 費是指基本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養老保險費,類似於國際准則 養老金 計劃中的設定提存計劃。根據國家規定的基準和比例計算,向 社會保險 經辦機構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為基本養老保險費。根據《 企業年金 試行辦法》、《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等相關規定,向有關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為補充養老保險費。以商業保險形式提供給職工的各種保險待遇屬於職工薪酬,應當按照本准則進行確認、計量和列報。 2、非貨幣性薪酬主要為非貨幣性福利,通常包括企業以自己的產品或其他有形資產發放給職工作為福利,向職工無償提供自己擁有的資產使用、為職工無償提供類似醫療保健等服務等。 3、屬於職工薪酬范圍的 工資 在會計上有特別的規定,會計上所稱的「工資總額」,是指國家統計局1989 年1號令《關於職工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中明確的概念和標准,即「工資總額」包括六個部分:計時工資、計價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加班 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企業應付職工的勞動報酬,在會計上應設置「應付工資」科目進行核算。需要說明的是,企業發生的和職工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 醫療費用 、福利補助費用等,不在「應付工資」核算,但它們也屬於職工薪酬的范疇。 二、員工福利包括哪些內容 當前我國員工福利構成主要有三個方面: 1、經濟性福利 主要包括加班、交通、住房、伙食補貼等,享受員工福利須以履行勞動義務為前提。 2、非經濟性福利 該福利形式包括咨詢服務、保護服務、工作環境保障等。 3、保險 主要包括社會保險和企業補充保險。社會保險包括 醫療保險 、養老保險、 失業保險 、 工傷保險 等。企業補充保險包括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企業補充醫療保險。 其中醫療保險是福利中最主要的一種。 三、職工薪酬的分類: 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或 解除勞動關系 而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或補償。職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離職後福利、辭退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企業提供給職工配偶、子女、受贍養人、己故員工遺屬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屬於職工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業在職工提供相關服務的年度報告期間結束後十二個月內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職工薪酬,因解除與職工的 勞動關系 給予的補償除外。短期薪酬具體包括: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 生育保險 費等社會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 ,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短期帶薪缺勤,短期利潤分享計劃,非貨幣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帶薪缺勤,是指企業支付工資或提供補償的職工缺勤,包括 年休假 、 病假 、短期 傷殘 、 婚假 、 產假 、 喪假 、 探親假 等。利潤分享計劃,是指因職工提供服務而與職工達成的基於利潤或其他經營成果提供薪酬的協議。 離職後福利,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在職工 退休 或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後,提供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辭退福利除外。 辭退福利,是指企業在職工勞動 合同到期 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或者為鼓勵職工自願接受裁減而給予職工的補償。 其他長期職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離職後福利、辭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職工薪酬,包括長期帶薪缺勤、長期殘疾福利、長期利潤分享計劃等。
2. 養老保險計入什麼科目
1、企業提取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可以計入「管理費用」科目。
2、醫療保險應計入「應付福利費」科目,不過年底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可以進行納稅調減。
社保繳納後應該怎麼做會計分錄:
首先單位在編制工資發放表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 貸:其他應付款——職工工資代扣社會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負擔的大病醫療補助金);
貸:其他應付款——職工工資代扣住房公積金 貸:應繳稅費——應繳個人所得稅——應繳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單位為職工繳納社保後的會計處理為。
(2)養老保險應付福利費擴展閱讀:
工會經費 公司按應付工資2%計提的工會活動經費:
職工教育經費按應付工資的2.5%計提的用於職工教育方面的費用.開支的范圍主要有培訓教材費,師資費,外委培訓費,培訓教師以及外委培訓人員的差旅費,交通費等。
培訓領用的消耗品和零配件等.住房公積金 公司為職工交納的住房公積金,計提基數是崗位技能工資,計提比例公司為10%,個人為10%。
養老保險費 公司為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計提比例公司為20%,個人為8%(其中個人部分從個人工資扣除).
失業保險費 公司為職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用醫療保險費 公司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用,其中個人部分從個人工資扣除.
折舊費 公司當月非生產,銷售經營用各類固定資產(含房屋,圍牆,道路,設備),辦公設施,運輸工具計提的折舊費用.
辦公費 公司各部門因辦公需要發生的費用開支及材料消耗,主要指辦公用品,辦公耗材,標牌,印章,設計用圖紙費,對內業務宣傳(如橫幅及各種活動宣傳用品)等。
3. 公司12月份為員工一次交清全年的養老保險如何入賬是不是借應付福利費貸現金
公司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企業應該承擔的,一部分是員工應該承擔的。員工應該承擔部分一般有員工個人承擔,但也有福利比較好的企業將這部分由企業承擔繳納。
原企業應該承擔部分繳納時:
借:管理費用-社保費
貸:銀行存款
為員工繳納應由員工承擔部分,若該部分錢不再由員工支出的話:
借:應付福利費
貸:銀行存款
若該部分錢以後還得從員工手中扣回的話:
借:其他應收款
貸:銀行存款
一般社保是由銀行存款直接轉賬的,若一定是繳納現金,以上科目「銀行存款」換成「現金」。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4.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生育等計入什麼科目
社會保險費主要集中在管理費用、應付福利費、其他應付款這幾個科目:
1、單位負擔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這些作為管理費用核算
借:管理費用-養老保險、失業保險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失業保險
2、單位負擔的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作為應付福利費
借:應付福利費
貸:其他應付款-醫療保險、工傷保險
3、職工負擔的保險通過應付工資核算
借:應付工資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
5. 養老保險 職工福利費
以前的規定是:基本醫療保險9%中的4%在「管理費用」中列支,另5%在「應付福利費」列支,大額醫療保險1%在應付福利費中列支。但後來財政部又下發了《財政部關於企業為職工購買保險有關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3]61號),文件中規定:一、各類型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及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統籌,為職工繳納的除基本醫療保險以外的社會保險費,作為勞動保險費列入成本(費用),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由職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從職工個人的應發工資中扣繳。二、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企業,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所需費用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應付福利費不足部分作為勞動保險費直接列入成本(費用)。在這個文件中還涉及到補充養老保險和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保險的規定,可以上網搜索看一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6. 養老保險 應付福利費
醫保.養老保險和工傷險如何做會計分錄
首先,提取時要分從個人工資中扣的即個人承擔部分,另外就是單位承擔的部分,但企業和個人承擔的比例不一樣;
單位負擔部分
借:管理費用--勞動保險費(養老+工傷險+失業保險)
應付福利費--醫保
貸:其他應付款--醫療保險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
貸:其他應付款--工傷保險
貸:其他應付款--失業保險
代扣職工部分(個人負擔醫療、養老、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個人不負擔)
付工資時:
借:應付工資
貸:其他應付款--醫療保險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
貸:其他應付款--失業保險
貸:其他應付款--個人所得稅
貸:現金
上交時
借:其他應付款--醫療保險(單位+個人負擔部分)
借: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單位+個人負擔部分)
借:其他應付款--工傷保險(單位負擔部分)
借:其他應付款--失業保險(單位+個人負擔部分)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
特別強調的也是你應該注意一點的是,醫保是在應付福利費科目中列支,直接計入管理費用會導致你會計處理錯誤,如果你是一家大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或稅務局對此都會非常關注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發現後會讓你調帳的,稅務局發現會讓你公司補稅並罰款,這樣會給你的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職工福利費根據你單位具體情況正常提取就可以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7. 基本養老保險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職工的養老保險費一般由企業代繳,繳納養老保險費時,應該計入什麼科目呢?今天,我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相關內容,供大家了解和學習。
養老保險費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1、企業提取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可以計入「管理費用」科目。
2、醫療保險應計入「應付福利費」科目,不過年底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可以進行納稅調減。
社會保險包括什麼?功能有哪些:
答:社會保險包括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及生育保險。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社會保險居於核心地位。
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其功能包括:
穩定社會生活的功能;再分配的功能;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功能。
社保繳費基數指的是什麼:
1.社保繳費基數,即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指的是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2.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和職工社會待遇的重要依據。
3.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有上限、下限之分,其具體數額以各地區實際情況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