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外地打工的農民工,養老保險是怎麼辦理的呢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外地農民工養老保險是針對到版外地務工的農民工兄弟的養權老保障需求而推出的一種社會保險,為了幫助您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建議您及時了解外地農民工養老保險相關知識。
在外地打工的農民工,養老保險是怎麼辦理的呢?
用人單位繳費比例為工資總額的12%,比目前規定的平均繳費比例低了8個百分點;農民工個人繳費比例為4%至8%,可以根據本人的收入情況合理選擇和確定。過去已經參加城保的農民工及用人單位,可以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調整繳費比例。這樣規定,可以大大降低農民工及其用人單位的經濟負擔,以最大限度地將農民工納入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而目前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政策是根據不同的地方而已的,所以農民工養老保險的繳納流程您可以咨詢您戶口所在地的社保中心,以獲得精準的答復。
B. 外來務工養老保險怎樣轉為基本養老保險
法律分析:外來務工人員將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范圍,用人單位中的外來務工人員將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如目前需調整險種的,由用人單位向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手續;原外來務工險帳戶,本人也可隨帶戶口簿原件,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補繳成基本養老保險帳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C. 外來務工人員交的養老保險屬於什麼性質的保險
屬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不管是私營企業還是勞務派遣公司職工,只要繳納的都是是職工社保,這在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因為繳費的方式,繳費的比例都完全一樣,但是由於繳費基數、繳費指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退休年齡和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等,都存在一定差的差別,所以退休後的養老金肯定也是會有差別。
D. 外來務工人員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區別
1、外來務工人員與城鎮職工一樣,用人單位都應當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並出面為其辦理參加養老保險手續。
2、不同的城市政策不一樣,比如深戶必須全部保障要求買,醫療必須是綜合醫療;外來務工人員保險可以是農民工醫保或城鎮醫保的住院醫療保險。
3、基本養老保險與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共同構成現代社會保險制度,並且是社會保險制度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
4、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由統籌地政府按不低於當地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原則確定,外來務工者參保後,社保機構將按其繳費工資的11%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外來務工者個人繳費全部計入個人帳戶,其餘部分從單位繳費中劃入。
(4)外來務工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1、進城務工人員是指本縣(市)境內,戶籍地在鄉村,進入城區從事非農產業勞動6個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區,以非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的勞動者;或外縣(市)進入本縣(市)城區從事非農產業勞動6個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區,以非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的勞動者。進城務工人員的主體是農籍工人。
2、基本養老保險亦稱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它是按國家統一政策規定強制實施的為保障廣大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在我國,90年代之前,企業職工實行的是單一的養老保險制度。1991年,《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
3、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在世界上首創的一種新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個制度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上採用傳統型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的籌集模式,即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社會互濟;在基本養老金的計發上採用結構式的計發辦法,強調個人帳戶養老金的激勵因素和勞動貢獻差別。
E. 外來務工險和養老保險有什麼關系
對於很多來說,他們想要了解外來務工養老保險,對於一些基本養老保險來說有什麼不一樣。那麼對於這樣的一種情況,我們會發現這兩個養老保險的區別是十分巨大的,因為畢竟對於外來務工的保險就是去繳納五險一金。而且對於這樣的一個概念來說,也是不用自己去交付任何費用的,這個時候我們每一個月的基本保險也是需要去交一些費用,並且對於這樣的一個醫保來說也是有一定的不一樣的。
而且對於這樣的一個層面上來說的話,他們也會感覺到自己在老年的時候沒有得到任何的保障,讓他們感覺是十分的心酸的。所以就這樣的一個問題而言,我們會感覺到外來務工險和養老保險之間的區別還是非常的大的,而且這樣的一側層面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都是保障我們自己的一些人身安全的合法權益。
F. 外來務工保險和社會保險一樣嗎或者說外來務工保險是社會保險的一種
對方讓你提供社會保險證明,外來務工保險也是社會保險的一種,應該是可以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參保人員的繳費基數按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確定,最低暫不低於申報時當地職工最低工資標准,最高不高於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的上限標准。繳費比例按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確定,其中,企業繳費比例從13%下調到12%,職工個人繳費比例為8%。養老保險關系可在全國范圍內轉移按照新發的通知,養老保險轉移政策也有所變動。從2011年5月1日起,參保人員的養老保險關系統一按國家養老保險規定辦理轉移手續,即可在全國范圍內轉移。按《暫行辦法》規定參保繳費的養老保險關系,經本人申請可補繳為基本養老保險或按當時企業繳費基數的8%補繳後轉移。不願補繳的,可按一定標准予以折算後轉移。大病醫保年限可折算職工醫保或住院醫保年限按之前《暫行辦法》的規定,參加大病醫療保險的參保年限,不計算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職工住院醫療保險)的繳費年限。
外來務工人員,辦理了人才居住證的,參加城保四險(養老、醫療、工傷和失業保險);
沒有人才居住證的,參加外來人員綜合保險。
綜合保險有以下幾項內容:
(工傷或意外傷害保險待遇)
用人單位使用的外來從業人員、無單位的外來從業人員在參加綜合保險期間發生工傷事故(或者意外傷害)、患職業病的,經有關部門作出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後,參照本市規定的工傷待遇標准,享受工傷(或者意外傷害)保險待遇。工傷(或者意外傷害)保險金一次性支付。
(住院醫療待遇)
外來從業人員在參加綜合保險期間因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住院的,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在起付標准以下的部分,由外來從業人員自負;起付標准以上的部分,由綜合保險基金承擔80%,外來從業人員承擔20%。住院醫療費用的起付標准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
用人單位和無單位的外來從業人員繳費滿三個月的,享受住院醫療待遇的最高額,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連續繳費滿六個月的,享受住院醫療待遇的最高額,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倍;連續繳費滿九個月的,享受住院醫療待遇的最高額,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3倍;連續繳費滿一年以上的,享受住院醫療待遇的最高額,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倍。
(日常葯費補貼待遇)
外來從業人員在參加綜合保險期間,可以享受日常葯費補貼待遇,標准為每人每月20元。外來從業人員享有綜合保險卡後,每月20元的日常醫葯費補貼資金會按月注入綜合保險卡內,綜合保險卡持有人可以到全市使用銀聯卡POS機的葯房購買葯品。同時,外來從業人員可以到上海市建工醫院、長寧區中心醫院這兩家醫院進行體檢,並使用綜合保險卡支付體檢費用。
(老年補貼待遇)
用人單位和無單位的外來從業人員連續繳費滿一年的,外來從業人員可以獲得一份老年補貼憑證,其額度為本人實際繳費基數的7%。
外來從業人員在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時,可以憑老年補貼憑證一次性兌現老年補貼。
不可以賣保險,可以買保險.
像這類事件,有幾種方法可以解決的
1.向你單位聲請
2.請求司法方面的援助
至於是出於什麼原因,我沒經歷過,所以不想妄下解釋
外來務工者到企業或其它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必須按勞動法的強制性規定,為他們辦理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養老保險費要繳費滿15年,到法定退休年齡領取養老金;如果沒有繳費滿15年,可以一次性補繳。
勞動保險,在我們國家實行社會保險制度之前,國家在1953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對於國企,集體企業事業單位,實行的是勞動保險,包括了職工養老,醫療,退休,退職,特殊工種以及病假,工傷,死亡,以及家屬等一切待遇,隨著形勢發展,我們國家實行了社會保險,替代了原來的勞動保險,其最大的區別,就是保險社會化,擴大了保險的覆蓋面,實行了全面的社會保險繳費制度,因此,你說的勞動保險,只是在國家實行社會保險之前的制度,現在已經作廢,不再實行,全部被社會保險法替代。
醫保暫時還不能跨省轉,社保半年後可轉,公積金好像也是半年(這個不是太清楚了)。我有同樣的經歷,相當的麻煩,需要兩地跑(或者朋友帶上你的證件去辦理,要原件),建議如果數額不多的話就算了吧!
如果繳納的是職工醫療保險,報銷方法如下:
一般來說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報銷比例也有所差異,以下就北京職工醫療保險保險比例情況進行說明。
上了醫保後,如果是在職職工,到醫院的門診、急診看病後,2000元以上的醫療費用才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50%。如果是70周歲以下的退休人員,1300元以上的費用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70%。如果是70周歲以上的退休人員,1300元以上的費用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80%。
而無論哪一類人,門診、急診大額醫療費支付的費用的最高限額是2萬元。舉例來說,如果您是在職職工,在門診看病的花費是2500元,那麼500元的部分可以報銷50%,就是250元。
如果是住院的費用,目前一個年度內首次使用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時,無論是在職人員還是退休人員,起付金額都是1300元。而第二次以及以後住院的醫療費用,起付標准按50%確定,就是650元。而一個年度內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住院費用)最高支付額目前是7萬元。
住院報銷的標准與參保人員所住的醫院級別有關,如住的是三級醫院,從起付標准到3萬元的費用,職工支付15%,也就是報銷85%;3萬元到4萬元的費用,職工支付10%,報銷90%;超過4萬元到最高支付限額部分的費用,則95%都可以報銷,職工只要支付5%。而退休人員個人支付的比例是在職(就是上述的)職工的60%,但起付標准以下的,都由個人支付。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不予支付費用的診療項目主要是一些非臨床必需、效果不確定的診療項目以及特需醫療服務的診療項目,包括服務項目類如掛號費等,非疾病治療項目類如美容等,治療設備及醫用材料類助聽器等,治療項目類如磁療等以及其他類如不孕症治療等。按照《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范圍》,具體如下:
(一)服務項目類。
(1)掛號費、院外會診費、病歷工本費等;
(2)出診費、檢查治療加急費、點名手術附加費、優質優價費、自請特別護士等特需醫療服務。
(二)非疾病治療項目類。
(1)各種美容、健美項且以及非功能性整容、矯形手術等;
(2)各種減肥、增胖、增高項目.
(3)各種健康體檢;
(4)各種預防、保健性的診療項目;
(5)各種醫療咨詢、醫療鑒定。
(三)診療設備及醫用材料類。
(1)應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裝置(PET)、電子束cT、眼科準分子激光治療儀等大型醫療設備進行的檢查、治療項目;
(2)眼鏡、義齒、義眼、義肢、助聽器等康復性器具;
(3)各種自用的保健、 *** 、檢查和治療器械;(4)各省物價部門規定不可單獨收費的一次性醫用。
(四)治療項目類。
(1)各類器官或組織移植的器官源或組織源;
(2)除腎臟、心臟瓣膜、角膜皮膚、血管、骨、骨髓移植外的其他器官或組織移植;
(3)近視眼矯形術;
(4)氣功療法、音樂療法、保健性的營養療法、磁療等輔助性治療項目。
(五)其他。
(1)各種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礙的診療項目;
(2)各種科研性、臨床驗證性的診療項目。
不可以的
你必須是大連的城鎮戶口才能自己交社保的,外地戶口只能通過單位辦理
你實在要交的話,就必須找代理公司或者單位掛靠參保了
G. 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
法律分析:外來務工人員比照本市個體流動就業人員繳費比例繳納基本養名保險費,即用人單位為外來務工人員每月按繳費工資基數的14%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外來務工人員本人按繳費工資基數的6%繳納基木養老保險費。繳費工資基數按照不低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60%、不超過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水平予以核定。外來務工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應同時具備哪些條件以及如何計發基本養老金,外來務工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即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歲50周歲)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年限累計滿15年。基本養老金按以下辦法計發:月基本養老金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已退休人員還將享受國家定期對退休人員調整待遇政策,其中,基礎養老金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x20%人賬戶養老金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12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九條 個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H. 外來務工險和基本養老保險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外來務工險和基本養老保險的區別是:1、繳費的主體不同:基本險的費用完全由投保人個人進行支付,而外來務工險不需要職工個人支付,完全由職工所在的單位支付;
2、保障的內容數量不同:基本險只會保障用戶某一方面的特定權益,而外來務工險則可以保障用戶五大方面的權益,外來務工險的保障范圍要比基本險更加寬廣。以上就是外來務工險和基本險的區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