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出爐,養老金將會迎來哪些新變化
4月份相關的部門推出了個人養老金的新制度,這樣的制度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而且專門是為退休人員而准備的補貼。總體來說,養老金將會迎來以下幾個比較大的變化。
第1個變化是社會保障交費等級變低,但是繳費的周期變長的群體。經過養老金制度的調整以後,年輕人可以按照養老金的最低標准去支付,而不會過多的關注,但由於這些本身保障水平較低,沒有太多的養老金,所以現在按照統一的標准去進行協調來,避免每年增加的養老金遭受一些損失。
總體來說,養老金制度之所以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中國的老年群體以及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現象。同時以盡最大努力將所有行業的養老金差距不斷縮小。
2. 2月份退休金如何補差
二月份退休只能用前年的社評工資,到八月份時候,再用去年社評工資計算,補發以前的工資差額。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按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是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作為計發基數,在2021年辦理退休的人員,是按照2020年的職工月平均工資作為養老金的計發基數,但由於2020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要下半年才公布,所以只能按照2019年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作為計發基數計算並預發。在2020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公布以後,下半年,很多地方是在8月份以後,就會按照新公布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重新進行計算,然後按照新計算的養老金進行補差。其補差部分從正式領取養老金當月進行補發。
按照我國養老金調整的規定,2021年養老金調整的對象為2020年12月31日之前辦理退休手續,並領取養老老金的人員。在2021年1月或是2月辦理退休的人員,不屬於2021年養老金調整的對象,這是大多數地方通行的做法,也是國家人社部、財政部的統一規定。但在有的地方也是突破了這種規定的比如廣東等地,因為在養老保險的繳費方案中規定的年度起始年月不一樣,並不是按照同一個完整的年度來作為繳費的起始年度,而是按照第一年的6月30日到次年的7月1日作為一個繳費年度。
3. 2023年上海養老金政策最新
根據公開消息,截至2022年12月,全國31個地區2022年養老金計發基數已經全部公布,與此同時根據部分地區的通知規定,2022年12月底前將完成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的重算工作,並於2022年12月底前將待遇補發到位。4. 2020年退休中人養老金如何補發會受疫情影響嗎答案來了!
日前,國務院正式發布通知:2020年疫情期間退休人員養老金也可以正常地按時、足額進行領取,這下讓不少退休的老人放了心。不過這也提醒了另一群「特殊」的群體,這群人至今都沒有領到正式的退休金!
這個特殊的群體就是退休中人。2015年國務院下發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新規定,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國發【2015】2號文件。其中指出從2014年10月起開始實行養老金並軌改革,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實行統賬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所以在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在之後退休的人就被稱為「中人」。
為什麼說中人的待遇和普通人不同呢?在十年過渡期內中人的養老金待遇是「保底限高」原則。在當地的養老待遇重算之前,中人領取到的只是按2014年標准預先發放的養老金金額,但是在大部分地區,2019年的養老金標準是比2014年高了不止一點點,一年下來就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那麼中人養老金差額是怎麼計算呢?
給大家舉個例子:
王師傅在2016年1月退休,他就是一個典型的中人,在2014年10月改革之前參加工作,在改革之後退休,他領到的養老金就是預發養老金,並不是實際計算出來的,預發養老金金額是4500元。在2019年12月所在單位當地的養老金重算開始,新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待遇是6500元,老待遇是5000元。
首先計算保底限高的比例,2014年到2016年是兩年時間,所以比例為20%,王師傅最終的待遇應該是5000+(6500-5000)*20%=5300元,也就是說王師傅從退休到養老金重新核算,每個月少發了800元。補上之前每個月800元的差額,王師傅從此就可以領到每個月5300元的養老金了。
有網友提出他是2017年退休,2019年養老金重新核定只給補發了30%,剩下的70%不給發了是不是算錯了,其實沒有算錯,比例主要是看你退休年份與當地養老金重新核定年份之間的差額,2019年之後你已經開始領到新標準的養老金自然從這之後是沒有差額要補發的了。
所以,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的中人這么著急想要趕緊重新核定養老金標准了,如果你是在2014年12月或是2015年1月、2月退休的中人,而你當地的養老金核定又非常不幸地被「拖到」2024年,這9、10年間你能領到的養老金只是根據2014年標准沿用的預發養老金。
雖然說即使到2024年也就100%補齊差額了,但是首先這並不是正常的工資,而是養老金,對於不少退休職工,尤其是沒有孩子養老的職工來說,每個月領到的養老金就是生活的根本保障,當身邊的人都領上了2020年標準的養老金,但是你只能暫時領到2014年標準的錢,這短短五年間提升的標准不用我說,大家也都很清楚到底差出去多少。
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是在2014年、2015年趕上改革後最早退休的一批人,如果到了2024年可就已經是70歲左右了,即使到時候真的能夠領到100%的差額,又有多大的把握能夠健康活到那個時候?這幾年我們身邊不少的退休中人還沒有領到差額就早早地去世了,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筆不容忽視的損失。
但是好消息就是我國各地區已經逐漸開始了養老金的重算,或是將重算工作提上日程。2019年下半年已經有福建省的網友領到了補發的養老金差額,2020年四川省和遼寧省等地已經開始落實中人的養老金核算。已經到了改革的第五年,相信其他還沒有落實的省份也會加快核算的步伐。至於是否會受到疫情的影響,根據鍾南山院士推測的疫情將會在4月份有大幅度的好轉,對於養老金核算影響應該不會很大。
你是否是退休中人呢?已經領到補發的差額了嗎?歡迎在評論中進行留言。
綜編自:家加社保、查社保、阿潘淘保。
5. 2021養老金制度改革
2021養老金制度改革三大改革點:
1、基礎養老金實現17連漲板上釘釘;
2、養老金業務全部經由社保卡辦理;
3、養老金省級統籌全部完成。
眾所周知,逐步調整與完善養老金制度,並加快推動社保制度改革是近些年來國家努力的一個方向。而且,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意識到社保的重要性,以及讓更多退休職工及農民享受到政策紅利,幾乎每年各地的養老金標准都會有所上調。
2020年疫情肆虐,但各地均上調了基礎養老金的發放標准實現了16連漲,為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更切實的保障。而到了2021年,養老金連漲的習慣不會就此中斷,像甘肅、山東、江蘇等省份已經陸續公布2021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上調方案。不出意外的話,其餘省市詳細的調整方案也將會在近期陸續公布,預期上漲幅度為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社保卡可以應用到的場景其實比較多,比如買葯、住院治療、乘坐地鐵和公交、金融賬戶取款等等。以往,不同地區辦理養老金業務的處理方式不同,有的是直接發放現金,有的發放到存摺。而自2021年開始,所有的養老金發放業務將全部經由社保卡辦理,即通過社保卡領取養老金。
養老金省級統籌即同一個省份內養老保險業務實現統收統支,進行統一化管理。而之所以要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確保養老金能夠足額按時發放,同時利於均衡各地的養老金負擔。而且,養老金省級統籌完成之後,同一個省份內養老金的發放周期是一樣的,基本不會再出現晚發或者不發的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6. 2019年兩會觀察養老金「雙軌制」何時並軌
“養老金‘雙軌制’何時並軌?有沒有時間表?”近日在北京會議中心的一次政協分組討論上,一位委員打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的講話並向其發問。
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近年來,幾乎在人社部每一次的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該問題都會被問起,但相關時間表卻一直未被明確。
胡曉義給出了自己答案。他說:“政府工作報告里有一句話是‘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它是列在重點工作裡面,所以我 體會 是給出時間表了。”
在外界看來,如果這一“體會”成立,那麼意味著公務員及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將在今年實現,或者至少起步,這將大大超出一般預期。
養老金“雙軌制”一直被認為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在這種制度下,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但退休後卻能享受比企業職工幾倍甚至更高的養老金待遇。
公開數據顯示,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前無需繳費,退休後的退休金可以達到退休前工資70%到80%,城鎮職工退休前至少需繳納15年養老保險,退休後的養老金則只能達到退休前工資的50%左右。
養老金“雙軌制”導致的這種“待遇差”,加重了收入分配不公平,也令民眾感到不滿,因此飽受輿論詬病。近年來要求養老金並軌的呼聲不斷,而這一話題也幾乎成為歷年兩會的熱點議題。
面對養老金並軌的呼聲,中國官方早在2008年就已推出試點措施。2008年2月,國務院公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五省市先期開展試點。但六年多時間過去了,相關改革“雷聲大,雨點小”,進展緩慢。
養老金並軌裹足不前的原因可以想見,其所遭到的阻力也不言而喻。和很多改革一樣,養老金“雙軌制”改革也陷入一種困局:公務員認為自己收入不高,其他階層則埋怨養老金制度不公。
然而,民之所望是施政所向。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這均表明養老金並軌已經勢在必行。
值得注意的是,養老金改革路線圖似乎已悄然發生變化。初公布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分類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推進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事業單位和機關改革是分開進行的;但《決定》和政府工作報告中,機關和事業單位變成了並列。
輿論分析,《決定》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機關和事業單位並列,且都沒有提到“試點”,也沒有“逐漸”“逐步”等限定詞彙,說明本次改革很有可能是機關和事業單位齊頭推進。
“時間表”和“路線圖”令人振奮,但改革要成功,需先做好全面、穩定、深思熟慮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做好了,既讓不同群體都能接受,又有助於公平。否則,倉促上陣,難免朝令夕改,也可能造成新的歷史遺留問題。
至於頂層設計,胡曉義透露,人社部去年領銜養老金頂層設計方案以來,共有7家機構平行設計,分別給出各自養老金設計方案供參考。國家層面的養老金頂層設計方案仍在綜合研究。
改革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然而,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消除養老金“雙軌制”下的權益失衡需要科學設計和不斷努力。觀察人士指出,養老金並軌不應該圍繞公務員養老金做減法,而應該圍繞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做加法,這樣,改革阻力才能減少。更多推薦:
養老金雙軌制是什麼意思?
廣州養老金改革最新消息
養老金並軌是公務員漲薪的前提
江蘇南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並軌最新消息
推進“養老金並軌”重在行動
7. 吉林省養老金調整方案
法律分析:2021吉林省養老金調整方案如下: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一)定額調整每人每月增加36元。(二)掛鉤調整1.與繳費年限(工作年限)掛鉤。退休人員繳費年限25年以下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1.0元;繳費年限26年至30年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2.2元;繳費年限31年至35年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3.6元;繳費年限36年及以上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4.8元。上述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特殊工種折算年限)不足一年部分均按一年計算。按照「五七家屬工」政策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退休人員不參與繳費年限掛鉤調整。2.與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為2020年底本人月基本養老金(不含職業年金)數額的1%。(三)傾斜調整以下退休人員再適當增加基本養老金。1.高齡退休人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滿70-74周歲的每月增加40元;年滿75-79周歲的每月增加50元;80周歲及以上的每月增加60元。2.艱苦邊遠地區范圍的縣(市、區)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元。3.企業退休軍轉幹部按上述標准調整後,基本養老金達不到調整後當地(所在市、縣,省直管統籌單位為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的,補足到該水平。
法律依據:吉林省人社廳《關於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規定:一、調整時間和范圍從2021年1月1日起,為2020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含退職,下同)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二、調整辦法和標准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一)定額調整每人每月增加36元。(二)掛鉤調整1.與繳費年限(工作年限)掛鉤。退休人員繳費年限25年以下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1.0元;繳費年限26年至30年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2.2元;繳費年限31年至35年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3.6元;繳費年限36年及以上部分,每滿一年,每月增加4.8元。上述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特殊工種折算年限)不足一年部分均按一年計算。按照「五七家屬工」政策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退休人員不參與繳費年限掛鉤調整。2.與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為2020年底本人月基本養老金(不含職業年金)數額的1%。(三)傾斜調整以下退休人員再適當增加基本養老金。1.高齡退休人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滿70-74周歲的每月增加40元;年滿75-79周歲的每月增加50元;80周歲及以上的每月增加60元。2.艱苦邊遠地區范圍的縣(市、區)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元。3.企業退休軍轉幹部按上述標准調整後,基本養老金達不到調整後當地(所在市、縣,省直管統籌單位為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的,補足到該水平。(四)其他事宜1.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2014年10月1日)後新退休人員,若目前領取臨時核定待遇,暫按目前臨時核定待遇為基數確定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標准,待按改革後的辦法核定基本養老金後,重新計算調整標准,已領取的待遇多退少補。2.已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由社會保險局發放的基本養老金按前述企業退休人員調整辦法和標准進行調整。其中,符合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待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後,由社會保險局重新計算待遇調整標准。3.退休人員調整增加的基本養老金,按照退休時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各占基本養老金的比例,分別從其個人賬戶余額和統籌基金中列支,個人賬戶余額為零時,全部從統籌基金中列支。在計算個人賬戶余額和統籌基金支付比例時,過渡性養老金與基礎養老金合並計算。
8. 職業年金待遇參與養老金調整,是真的嗎有的人沒領到,什麼情況呢
並不是真的。近期一位網友詢問道,企業年金工資待遇不參加養老金調整有哪些政策依據嗎?還有的網友詢問道,企業年金還在不斷交,退休之後並沒有領取這一大筆錢,怎麼回事呢?
社會保障卡
第二,沒有改變企業年金工資待遇派發方法。離休「人士」進行養老保險金重算後,養老待遇包含養老退休金和企業年金,但一些地區沒有改變企業年金工資待遇派發方法,將養老退休金和企業年金做為一筆錢合拼派發,那樣派發企業年金,非常容易給離休「人士」導致假象,並沒有領取企業年金工資待遇,埋怨社保中心是否少發了。實際上這一大筆錢是切切實實按月發放,只是感覺不上領取這一大筆錢罷了。
說到後來,期待更多退休職工掌握養老金調整的最新動向,歡迎各位關心、評論、關注點贊、分享、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