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養老詐騙十種常見方式
套路一:「投資養老」
嫌疑人以「投資養老」為名,以「高回報低風險」為誘餌,進行虛假宣傳,騙取百姓「養老錢」。在「投資養老」的騙局中,犯罪嫌疑人通常會注冊一家合法的公司來銷售理財產品。有的犯罪嫌疑人先通過贈送小禮品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然後以推介會、知識講座等形式編造一些高端投資理財項目。有了老年人的資金投入,犯罪嫌疑人首先會以高利息、高回報為誘餌,引誘老年人繼續加大投入,甚至以提前返利的形式吸引更多老年人投資。最後會用老人的錢揮霍消費,一旦資金鏈斷裂就潛逃。
套路二:《黃衣情緣》
很多沒有配偶的老人渴望被關心和陪伴,試圖通過「黃戀」找到另一半,相依為命。這種詐騙是一種婚介詐騙案件,利用女性「婚姻贍養」的虛假身份,專門針對老年男性。「黃戀」騙局其實是一種「殺豬」騙局。很多都是通過網路發展成網戀,然後編造各種理由索要錢財,再敲詐對方完成詐騙。
套路三:「以房養老」
一些犯罪嫌疑人推出「以房養老」項目,誘騙老人抵押房產,將貸款的錢投入到養老項目中,然後將錢捲走,留給老人兩套房子。有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買低價的「指標房」,讓老人給他「關系費」、「轉讓費」等費用,然後攜款潛逃。
套路四:保健品
犯罪嫌疑人瞄準老人對健康的渴望,通過與老人聊天解悶取得老人的信任,開始通過銷售保健、醫療等養老相關產品,如商品回購、寄賣、消費返利等方式吸引老人投資錢財。最後老人不僅花了錢,身體也沒有保障。
套路五:社保和養老金
犯罪嫌疑人通過一些手段獲取了老人的基本信息,通過精準發送詐騙簡訊,老人可以點擊虛假鏈接填寫相關銀行卡信息,根據填寫的信息盜取老人的銀行卡或實施詐騙。有時,犯罪嫌疑人打著認識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員的幌子,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聯系老人,謊稱可以幫助未參保人員提供代理服務。其聲稱可以通過一次性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享受養老待遇,然後在收到被害人的巨額錢款後攜款潛逃。
一些犯罪嫌疑人冒充社保工作人員,謊稱受害人社保卡故障或異地刷卡,導致社保局鎖卡,要求受害人提供身份證號、社保卡號、密碼等信息,或聲稱需要辦理轉賬手續,防止受害人再次被盜,以誘導受害人將錢轉入指定賬戶。
套路六:「冒充公檢法、政府官員」騙局
犯罪嫌疑人以老年人名義冒用銀行卡、電話、社保卡、醫保卡等具有消費功能的工具,或泄露老年人身份信息,涉嫌洗錢等犯罪。然後,他冒充公檢法等司法機關執法人員,要求老人將資金轉入國家賬戶配合調查。有時,嫌疑人會向老人展示公檢法網站上發布的虛假通緝令等合法手續,騙取老人的信任。
冒充稅務、教育、民政、社保、殘聯、金融機構(銀監會等)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時。),犯罪嫌疑人通過領取補貼、退稅等方式誘騙老年人匯款實施詐騙。或者社保、醫保、證券、金融等賬戶異常(通常是凍結、作廢等。)誘騙老年人向安全賬戶匯款實施詐騙。
套路七:「冒充物流客服」騙局
嫌疑人通過非法渠道購買購物網站的買家信息、快遞信息後,冒充快遞、貨運、倉儲等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員。,說給老人的快遞丟了,可以給老人退款,索賠,退稅等。,誘騙老人轉賬,或者根據嫌疑人的誘導,將他的銀行卡等信息輸入二維碼彈出的網頁,再輸入手機驗證碼,他銀行卡里的錢就會被轉走。
套路八:「冒充親友」騙局
通過電話、簡訊、網路社交工具等。,犯罪嫌疑人冒充親戚、孩子、朋友、同事等。老年人的,代買國外機票,被公安機關違法處理需要保釋,發生交通事故需要治療或賠償,處理不方便的關系直接出面,重病需要手術等。,從而聯系老年人向指定賬戶轉賬,利用老年人識別能力弱,一關注就糊塗的心理,實施詐騙。
套路九:「丟包,證書」騙局
犯罪嫌疑人利用一些老年人貪小便宜、自我防範意識差的心理,用高超的演技在被害人面前上演「丟包」大戲,使被害人處於精神錯亂狀態,以平分財產為誘餌欺騙被害人。
利用老年人愛讀書看報的心理,以各種榮譽稱號或獲獎證書來行騙。這種騙局,打著「文化」「藝術」旗號的虛假組織,通過頒發獎牌、入書立傳等方式,每次騙取老人數百至數萬元不等。
套路十:「解凍民族資產」騙局
這種詐騙是一種通過互聯網傳播,集返利、傳銷、詐騙為一體的混合犯罪。犯罪嫌疑人往往以「一個老人在海外有幾十億資產需要解凍,解凍後可以將這幾十億資產調回國內,分給提供解凍資金的人」為名,向被害人承諾「投資10元、100元,就能獲得100萬、1000萬的回報」。同時,犯罪嫌疑人也會跟上社會。
㈡ 8000多個老人被同齡人騙走7億養老金,目前案件調查進展如何
現在的網路投資騙局非常的多,特別是有一些老人喜歡貪小便宜,貪圖別人的高利息,於是把自己的積蓄購買理財產品,殊不知你想要別人的高返點,可是這些詐騙分子卻要你的本金,在上海有一起針對老年人的詐騙傳銷團伙被成功偵破。據了解,這個公司有一款投資項目,為此專門設計了投資App,而詐騙分子在後台進行控盤操作。
其實這種詐騙套路並不新奇,詐騙分子誘導老年人作為傳銷者,不停地吸納新客戶,然後用新用戶投資進來的錢進行拆東牆補西牆,維持公司的內部運作,有很多老人開始嘗到了的甜頭,在後面就把所有的積蓄全部投進去了,殊不知這樣就陷入了詐騙分子的圈套,大家一定不要過於的貪心,要保持理智,千萬要相信高收益的投資產品。
㈢ 上海藏屍案回顧:為騙取養老金將母親遺體藏屍冰櫃,結果怎樣
案件背景
2020年7月17日上午,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一起藏私詐騙案件,採用遠程庭審的方式進行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被告人吳某在其母親去世後,為騙領養其母親老金將遺體藏屍於冰櫃中,此行為極其惡劣,依法以犯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寫在最後
對於此起案件的發生,小編感到十分無奈,吳某竟然為了母親的養老金將母親的屍體藏了7個月的時間。我國自古都很重視「死者為大」,吳某不僅沒有尊重這個道理,也侮辱了他的母親,簡直是自私可恨!
㈣ 謊稱可辦理補繳型養老保險致千餘人受騙,關於養老保險補繳騙局還有哪些
遼寧對於一起養老,保險詐騙案進行了審理,這起養老詐騙案主要是一些犯罪嫌疑人通過可以辦理補交行的養老保險金,對一些人實施詐騙導致了當地千餘人受騙,其實關於一些養老保險交款的這種騙局,還是有很多的在如今的社會上被報道出來的,這種事情也是層出不窮的。
希望這件事情能夠給當今社會一個警示,特別是對於一些人來說,在繳納養老保險的過程中,也應該到相關部門進行繳納,這樣的話就可以確保自己的這個錢財是用在於一些正確的道路和途徑上,對於自己的錢財也是一種保護,畢竟如果自己把錢才用在一些錯誤的路徑上面,可能會導致自己的錢財被騙,梁林的這起事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希望能夠引發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視。
㈤ 最高人民法院這次發布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這批案例有什麼特點
最高人民法院這次發布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這批案例有很多共同點,都是打著養老的旗號,面向的受眾都是老年群體,而且以高額保證誘惑,促使老年人拿出自己的養老錢。詐騙案是屢見不鮮的,隨著老年人的養老意識逐漸覺醒,犯罪分子也把詐騙的對象轉移到了老年人的身上。因此作為老年人一定要擦亮雙眼,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問一下子女的看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養老金安全。
作為兒女,我們應該多多的關注老年人的需求,多多的給老年人科普詐騙知識。老年人之所以被騙,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兒女對老人的忽視,使得老人有問題不願意去麻煩老人。因此,作為兒女,我們應該多多的關注到父母的需求,給老人安享晚年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夠減少老人被騙的概率。
㈥ 8000多名老人被騙走7億元養老金!他們是如何被騙的
很多老人都深陷詐騙風波之中,自己的積蓄全部被騙光,後悔不已。8000多名老人被騙走七億元養老金,他們是如何被騙的呢?
老年群體的防騙意識本來就比較薄弱,相關詐騙分子所出示的資料非常齊全,有充足理由能夠說服老人進行投資。不僅如此,還讓老年人作為傳銷者吸引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加入,最終導致很多老人上當受騙。
㈦ 沙坪壩區法院集中宣判兩起涉養老詐騙犯罪案件!養老騙局都有哪些套路
養老詐騙事件屢見報端。不法分子利用人們對生活不易和健康重視程度等特點,通過社交媒體、自媒體等渠道傳播“長壽秘籍”推銷所謂養生保健產品“賺錢”、“養老”等噱頭欺詐老人……不僅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還損害國家金融安全。
套路一:承諾高額回報
不法分子通常以“高收益、高回報”為誘餌吸引老年人投資,打著為老年人養老的旗號,給老年群眾許諾高額回報,甚至以高額利息為誘餌吸引老年群眾投資。如以“投資養老公寓”為名吸收公眾存款;有的犯罪分子打著“發展養老養生客戶”“開發老年公寓”等幌子,向老年人非法吸收資金;有的不法分子假借“金融創新”名義吸收資金;還有的犯罪分子編造“海外置業”“境外投資”等虛假項目或虛構其他項目。此類案件,老年人往往是受害者之一,其投入款項大多被犯罪分子用於償還債務、投資理財、支付投資款利息及支付高額利息等,但由於缺乏償還能力及投資回報預期,最終血本無歸。還有一些老年人由於無法償還部分錢款被犯罪分子欺騙後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
一些養老機構打著“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等幌子,向老年人非法集資,將原本用於發放養老金、開展“老年保險”的資金用於發放虛假分紅、利息或以其他形式掩蓋非法佔有目的。如被告人張某以其開辦的北京昌平養老養生中心為據點非法吸收公眾存款746萬余元並將所吸收資金用於投資養老公寓、養老院,且未歸還部分款項便攜款潛逃至境外。此類案件在法院審理中發現,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非法集資,並非罕見行為,往往同時觸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行為通常會讓投資人血本無歸。此外,此類案件中犯罪分子還會用養老機構為幌子,誇大收益並承諾高額利息向社會公眾融資,一旦資金鏈斷裂,便攜款潛逃。
㈧ 最高法發布六類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哪些案例值得關注
養老詐騙這種套路在我們的社會當中隨處可見,就比如說最早期的詐騙方式,他們以保健品可以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這個說法騙取老人們高額的養老金,這可不是什麼好的東西,他們只是用一些最普通的葯品製造而成的,也就是說他們的功效極為的少,就是一些維生素。雖然每一個年輕人都知道這種所謂的保健品就是智商稅,但還是有很多的老年人會上當受騙,因為在騙子的花言巧語之下,再加上老年人自身的一個想法,就會選擇去購買這類葯品來提升自己的壽命。當然了,還有更多的養老詐騙套路,最高法也發布了6類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那麼其中有哪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呢?我們就來好好的聊一聊這個話題。
㈨ 湖南一公務員套取並貪污養老金1700多萬,有哪些案件細節值得關注
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給人們帶來了便利的生活,也為一些心懷不軌的違法人員帶來了貪污腐敗的途徑。湖南就有一名公務員,利用去世老人的社保卡,一共貪污1700萬元,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那麼他是怎麼盜取這些社保卡的呢?原來這並不是他第一次這樣做了。在過去的六年間,這名公務員私下聯系鄉鎮的一些公職人員通過賄賂等手段,從他們手中收集去世老人的身份信息,以及他們的社保信息。因為農村老人知識水平有限,加上青年外出打工,很少有人了解此事,村民們一直被蒙在鼓裡。而在人口普查的一些名單上,這些老人的信息並未及時更新,他們在名義上還存活於世,所以國家還在不斷往社保卡裡面發錢。但是這些錢最終都被這名公務員占為己有,他把大部分錢占為己有後,剩下的小部分錢用於賄賂鄉鎮的公職人員,這樣他們就是綁在同一個繩上的螞蚱,就這樣事情一直持續了五年之久。但幸運的是,警方追蹤抓獲了這個貪贓枉法的公務員,並最終判決上交所有社保資金,為人民出去了這個貪官。
㈩ 最高檢發布6件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首先是更能夠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以刑事審判和打擊犯罪業務為基礎,順利結案多起涉及老年人的詐騙案件,從重處罰被告人,為被害人追回了數百萬元的損失,其中包括部分被害人被騙財物.利用與轄區、村共建的平台,積極向社區送法,發放上百張涉老詐騙提醒單張,講解反詐騙、反詐騙知識,解答提出的相關問題由群眾。
要知道的都是尤其是社區家庭醫生在跟進過程中,採取“講家人、常交流”的方式,真正起到了健康衛士的把關作用。中心工作人員通過發放預防老年詐騙宣傳彩頁,現場宣傳和講解老年詐騙的概念、特點、表現形式和典型案例,加大了預防老年詐騙的宣傳力度。繼續掀起宣傳熱潮,切實增強人民群眾防範、識別和舉報養老金欺詐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