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每年用於社會福利的銀子佔GDP的百分比是多少民主制的西方是多少謝謝賜教。
法國:種1公頃農田補貼400歐元,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34.9%
美國:窮人醫療政府買單,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21%
英國:難民也享受高福利,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25.9%
德國:買「偉哥」也報銷,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27.6%
以四個國家來算34.9+21+25.9+27.6 /4=27.35
這應該屬於發達國家的水準
2010年中國社會福利支出9081億,GDP是397983億。9081/397983=0.0228 所以是2.28%
中國始終是發展中國家,鴨梨很大啊
順便說下歐洲債務危機導致國家赤字一部分原因也是社會福利佔GDP過高,所以現在希臘等國削減赤字的主意都打在社會福利身上,當然了他們的人民自然不甘心了
B. 養老金缺口18.3萬億,社保養老還夠嗎
[財經動態]研究發現,在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上,可以說存在較大的數據性偏差,財經機構研究數據與國家人社部數據的巨大反差顯示,中國養老金問題的確是社會較為關注的.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牽頭的中銀研究團隊,加上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復旦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體共同撰寫的《《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沖擊下我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而根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統計,截至2011年年末,我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目前結餘1.9萬億元,所以從全國層面看,不存在養老金缺口的問題。未來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做到長期收支平衡。一個是18萬億的資金缺口,一個是不存在養老金缺口,作為居民應該相信誰?中國養老金缺口莫須有還是無底洞呢[財經觀察分析]研究發現,如果養老金不存在缺口,為什麼近期人社部提出延遲退休年齡?筆者分析認為,人口老齡化已經到來,中國養老金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筆者認為研究機構的研究方式與數據具有可信度。比如報告研究結果和政策建議,是利用推測法和估演算法,基於國家統計局往年已發表的數據作為存量基礎,加上每年的流量變化,逐年累計而成。以此方法測算,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後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設GDP年增長率為6%,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占當年GDP的38.7%,可以說存在一定和科學性與可靠性,那麼人社部數據是否可靠呢?這個我們研究認為,其靜態標准與數據透明度不足無法給以充分解釋。總體來看,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退休人員數量越來越多,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的時間越來越長,導致國家的養老保險支出越來越龐大。近期上海財經大學與清華大學研究報告均指出中國財政透明度不及格者為眾,因此社保數據的透明度也很難令筆者完全相信。研究認為,中國不僅存在養老金缺口,未來或可能陸續加大,缺口不斷增加,否則有什麼必要提出延遲退休時間呢?財經研究機構與人社保數據巨大差異存在,至少說明這個問題相當嚴重,莫須有還是無底洞我們拭目以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中國社會福利佔GDP比例
法律分析:發放經濟補貼,2015年oecd國家家庭福利開支與gdp的比例平均約2.4%,家庭福利開支比例與生育水平存在一定相關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條 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一條 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D. 退休金算在gdp裡面嗎
不算,GDP是國內生產總值,退休金是我們交的養老保險發下來的,這本分錢在我們上交之前已經計算過,不重復計算
E. 中國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多少百分比
國內並沒有統一的社會福利開支統計數據,如果要計算這個指標的話,只能夠自己動手了。
現在能看到的是2010的統計數據,國內生產總值(GDP)為:403260.0億元。國家財政支出有關社會民生的支出項目列示如下,具體選取哪幾個項目就莫衷一是,樓主可以自己嘗試計算一下。
項目 國家財政支出 中央 地方
總計 89874.16 15989.73 73884.43
教育 12550.02 720.96 11829.06
科學技術 3250.18 1661.30 1588.88
文化體育與傳媒 1542.70 150.13 1392.57
社會保障和就業 9130.62 450.30 8680.32
醫療衛生 4804.18 73.56 4730.62
環境保護 2441.98 69.48 2372.50
城鄉社區事務 5987.38 10.09 5977.29
農林水事務 8129.58 387.89 7741.69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F. 全國養老金每年大概開支多少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的快速增長,為退休老人的養老金穩定發放奠定了堅實保障。截至2021年底,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60040.4億元,較上年增加16068.6億元,同比增長36.54%。
2016-2021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及增速
資料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包括個人儲蓄、保險在內的民間資產更多投入到養老儲備中來,我國也將有更強信心和更大能力應對老齡化高峰的挑戰,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支出規模仍在不斷增加。截至2021年,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56500.3億元,較上年增加5311.3億元,同比增長10.38%。
2016-2021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及增速
資料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老齡化呈現逐步加速趨勢。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使全體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養老保障,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推進「新四化」建設的需要。截至2021年底,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4797萬人,較上年增加554萬人,同比增長1.02%。
G. 截止2019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資產gdp佔比多少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達2726.3萬家,個體工商戶6579.3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佔比超過50%;GDP、固定資產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佔比均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佔比超過70%;吸納城鎮就業超過了80%;對新增就業貢獻的佔比超過90%。
2017年中國民間投資超過38萬億元,增長6.0%,比上年加快2.8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比重達到60.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中國社會福利佔GDP的比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I. 2018年全國每年退休人員退休金占每年GDP多少
大約是美元13·5萬億。
換算成人民幣,八十多萬億元。
J. 中國養老金真相:東部7省市凈貢獻,22省份最受益
文|凱風
誰是養老金中央調劑的最大貢獻者?
近日,財政部發布2020年中央調劑基金年度預算,2020年中央調劑金預計達到7398.23億元,比去年執行數增加1095.23億元,增幅達到17.4%。
養老金中央調劑制度於2018年橫空出世,養老金從此進入全國統籌時代。各省統一上繳一定比例的養老金,這些養老金再通過下撥的方式轉移到各地方。
有省份凈貢獻,有省份凈 受益 ,誰撐起了養老金的半壁江山?
01
這是2020年內地各省市(含兵團)養老金中央調劑情況:
哪些省份凈貢獻?哪些省份最受益?
養老金中央調劑,只有 7個省份是凈貢獻,22個省份(含兵團)凈受益,3個省份上繳劃撥持平 。
其中, 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山東 等7個省份是「凈貢獻」省份,一共貢獻了1767億元。
廣東一地就貢獻了1/3強,廣東、北京兩地合計貢獻超過6成,成為養老金中央調劑的最大「糧倉」。
相反, 遼寧、黑龍江、湖北、吉林、內蒙古、四川、山西、江西、河北 等22個地區(含兵團)為「凈受益」省份。
在這些省份中,東北和湖北可謂是最大受益者。
其中,遼寧凈受益555.58億元、黑龍江485.56億、湖北186.87億、吉林145.19,這四省占總受益額的3/4以上,僅遼寧、黑龍江兩省就佔比近6成。
東北三省 老齡化率過高,部分省份養老金早已收不抵支,養老問題備受矚目,連續兩年躋身最受益省份。
湖北情況有些特殊。湖北今年調劑規模相比去年增長55%,這背後是 疫情沖擊所致。湖北無論是社保還是財政均面臨較大壓力,增加養老金轉移支付規模,無疑有著必要性和緊迫性。
此外, 雲南、貴州、西藏 三省份上繳與劃撥持平,收支平衡。
02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養老金中央調劑的出現,意味著養老金在不同省份之間存在著大分化,部分省份養老金已經收不抵支。
2019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52919億元,基金支出49228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54623億元。
雖說就全國而言,養老金當年收入仍然能覆蓋支出,加上過去的 歷史 結余,還有5萬多億的總盤子。
但是, 在這5萬多億的總盤子里,廣東一省就佔了1萬億左右,而黑龍江已經連續多年收不抵支,養老金累計結余已是負數。
這可通過養老金可支付月數來進行衡量,這一指標衡量的是各省份 歷史 結余的養老金,還能用於支付的總月數:可支付月數越多,養老金就越充裕,可支付月數越低,養老金就越緊張。
據澤平宏觀數據,2018年末全國養老金累計結余可支持14.7個月的支出。
這意味著,如果每年的養老金收入與支出平衡,那麼 歷史 上所結余的養老金,在廣東還能支付52個月,在遼寧、青海、湖北等地還能支持半年不到,而黑龍江不僅早已耗盡了所有結余,必須依賴補貼和轉移支付。
不只黑龍江,未來幾年,全國可能有近半省份均面臨收不抵支的困局。
據2019中國 社會 保障發展報告,早在2016年,有7個省份就已出現當期(年)養老基金收不抵支( 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青海 ),據測算,到2022年,半數省份養老基金將收不抵支,其中個別省份累計結余耗盡風險加大。
這些收不抵支的省份,將主要分布於東北和中西部地區。 其中,東北三省全部在列,沒有一個東南沿海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來的經濟形勢,為這一局面又平添了無數變數。
03
養老金中央調劑背後,正是老齡化和人口流動的懸殊分布。
這是2019年各大省份老齡化率(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排行:
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准,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時,意味著進入老齡化;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化 社會 。
以此來看, 遼寧、山東、重慶、上海、江蘇、浙江、四川等7個省份,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 社會 ,而 吉林、安徽、黑龍江、河北 等省份接近「深度老齡化」。
與之對比, 廣東、福建老齡化率僅為9%左右 ,與西藏、青海、新疆等省份處於同一區間,人口年輕化程度在全國首屈一指。
當然,老齡化率高,並不意味著養老金一定處於緊張態勢,這與經濟發達程度、人口流入規模和產業結構息息相關。
這是2019年各大省份人口增量排行:
不難看出, 廣東、浙江遙遙領先,而遼寧、黑龍江、吉林等東北三省面臨持續流出。
一邊是自然增長人口和外來流入人口源源不斷,另一邊是年輕人口持續流出、而出生人口低於死亡人口,由此導致養老金形勢越來越懸殊。
顯然,老齡化率低、人口凈流入的省份,尤其是持續引來「孔雀東南飛」的個別東南省份,在經濟、財政、人口紅利持續向好的背景下,養老金在短期不是問題。
相反, 老齡化率高,人口出生率低,還面臨著年輕人口外流的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而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必然受到限制。
這將決定不同省份未來的命運。
04
養老金中央調劑,凈貢獻者只有7個省份,這個事實讓許多人感到詫異。
這7個省份的「凈貢獻」規模如下:
這些省份成為凈貢獻者,並非沒有理由。
其一,這7個省份,都是經濟大省。 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包攬GDP前四名,而福建位居全國第8位,上海、北京則是全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兩個城市。
事實上,這些省份不僅是經濟大省,也是財政大省,不僅是養老金中央調劑的最大貢獻者,也是財政轉移支付的最大貢獻者。
其二,這7個省份,多數位於東部,以東南地區為主 。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之外,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均屬東部沿海省份,除了山東之外,都位居東南沿海。
所以,對於養老金調劑,向來 「南金北調」 之說,並不誇張。對於財政轉移支付和養老金轉移支付,又有 「東南N省養活中國」 的爭論,背後同樣不無道理。
其三,越年輕的地方越有活力。 一個省份、一個城市年輕人越多,意味著勞動力紅利就越顯著,而財政、養老金等壓力就越小,整個地區的活力就越突出,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就越強。
反之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