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9年養老金調整方案
一個省一個方案,迄今全國各省市方案都已公布,自己網路搜尋你所在省的方案。
㈡ 10餘省份上調養老金!多地增額7月前到賬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0日電 (熊思怡)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河北、內蒙古、遼寧、上海、天津、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12省份已公布2021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有你的省份嗎?來算算你能多領多少錢?
基本養老金「17連漲」
2021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通知明確,從2021年1月1日起,為2020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0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5%。
這意味著,中國基本養老金實現「17連漲」。通知還指出,此次調整,繼續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
上海定額上調70元/人·月
上述通知指出,定額調整體現社會公平,同一地區各類退休人員調整標准基本一致;掛鉤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使在職時多繳費、長繳費的人員多得養老金;適當傾斜體現重點關懷,主要是對高齡退休人員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等群體予以照顧。
已公布2021年養老金調整方案的12省份中,上海定額調整最多,達70元/人·月。寧夏、新疆稍低,定額調整增加60元/人·月;天津、內蒙古、陝西、遼寧依次為58、56、56、54元/人·月;甘肅、河南、河北緊隨其後,依次為50、50、49元/人·月;安徽、江蘇最末,分別為35、31元/人·月。
11省份實行「雙掛鉤」調整
掛鉤調整方面,除上海外,寧夏等11省份均採取與個人的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雙掛鉤」的調整政策。上海僅與個人養老金水平掛鉤,明確以2020年12月按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每月增加3%。
另外已公布調整方案的11省份中,新疆、內蒙古、江蘇、河北4省份按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幅度居前,依次為以2020年12月按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每月增加1.5%、1.4%、1.2%、1.02%;天津、陝西、寧夏、安徽稍低,均為每月增加1%;河南、甘肅、遼寧3省份低於1%,依次為0.88%、0.75%、0.6%。
按繳費年限掛鉤調整方案方面,上述11省份差異較大。其中,遼寧、江蘇、陝西等省份採取了「階梯式」的掛鉤調整方案。以遼寧為例,該省明確,退休(職)人員符合國家、省規定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人每月增加基本養老金1元。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部分,每滿1年,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養老金1元。
向高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傾斜
在定額調整和掛鉤調整基礎上,12省份還公布了照顧高齡退休人員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等群體的調整方案。如上海明確,2020年底前女年滿60周歲、男年滿65周歲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20元;遼寧明確,符合《關於印發〈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人部發〔2006〕61號)規定范圍內的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5元;江蘇明確,對基本養老金偏低的企業退休軍轉幹部,根據國家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統一部署,繼續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所需資金由原渠道列支。
資料圖:人民幣。中新經緯 熊思怡 攝
為什麼各省份調整標准不同?
寧夏人社廳日前答復,退休人員養老金按照上年度全國人均養老金水平的一定比例進行調整,各省以全國調整比例為高限確定本省的調整比例和調整水平。
實際操作中,各省以本省上年度職工平均養老金為水平基數,按照國家統一政策確定本省調整比例和水平。不同省份之間物價水平、職工工資增長率和繳費水平相差較大,因此不同省份之間養老金調整絕對額存在差別客觀存在。
具體到調整絕對額,在比例相同的情況下,人均養老金水平較高的省份,人均調整增加絕對額相對較高。既體現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激勵約束機制,也體現了基本養老金保障基本生活的定位。
增加養老金何時補發到位?
12省份近期才公布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但均明確自2021年1月起執行,因此需向退休人員補發增加的養老金。
上海明確,企業職保退休人員、城鄉居保人員增加養老金,將於5月18日通過相關銀行、郵局發放到領取養老金人員的賬戶中。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增加的養老金將於6月20日發放到位。
天津表示,本次調整增加的養老金自6月起發放,今年1至5月份調整增加的養老金隨6月份養老金一並補發。
河北、河南要求,確保2021年6月底前將調整增加的基本養老金發放到位;遼寧、安徽、甘肅、寧夏、新疆要求,確保在2021年7月1日前將增加的基本養老金發放到退休人員手中。(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㈢ 30省份養老金調整方案出爐
7月30日,隨著四川《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發布,全國31個省區市中,除浙江之外,已經有30個省份出台養老金調整方案。
根據此前人社部、財政部印發的《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2020年總體調整水平為2019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這已經是我國養老金「十六連漲」。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養老金上調在我國是常態。按照國際慣例,養老金的調整重點看兩方面,首先是經濟增長速度,另一個是物價漲幅。總體來說,養老金增幅不能超過GDP的增長速度,但不應該低於物價的漲幅,這也是為何養老金在近年來保持5%左右的漲幅。
但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各省份在養老金調整上採取不同的掛鉤調整比例、不同的固定金額,傾斜調整的情況也各不相同。
在這輪養老金調整中,哪些人將獲得最大收益?
各地掛鉤調整比例相差大
7月30日,四川養老金調整方案發布,總體調整水平為2019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
這一調整水平與全國水平一致。董登新表示,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物價漲幅則大體穩定在2%-3%,未來我國養老金每年增長速度基本上穩定在3%-5%之間,不會再有像此前一樣超過10%的增幅。
這一方面是養老金目前每個月的基數已經不小,另一方面是經濟增長速度和物價水平下行,還有一個因素則是社保的降費。這三個因素決定了我國養老金的調整速度,未來會保持低位運行。
此次調整,四川繼續統一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具體看,全省所有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6元。今年掛鉤調整辦法為,企業退休人員、機關事業單位2014年10月1日及以後退休的人員,在按2019年12月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增加1.2%的基礎上,再與繳費年限掛鉤調整。
此前已經發布養老金調整方案的其他省份,也全部採取定額調整與掛鉤調整結合的辦法,這是為了體現多繳多得與相對公平原則。掛鉤調整意味著,一位退休人員的原本養老金越高,按照同一個掛鉤調整比例,他所獲得的養老金上調金額越大。與此同時,為了體現公平,會有一個固定調整的金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各個省份的數據後發現,定額調整的金額各個省份並不一致,最高的西藏和上海,分別固定調整80元、75元。定額調整較低的江蘇和江西,分別調整34元和36元。
有的省份比如遼寧,將定額調整分成5個檔次,固定調整金額從25元到70元。而天津將定額調整劃分為企業退休和事業單位退休兩個檔次,並提出企業退休人員、退職人員每人每月增加60元,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職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3元。
除去固定調整的部分,各個省份還有掛鉤調整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調整主要根據繳費年限的長短,以及各地掛鉤調整比例來確定。
盡管從固定調整金額來看,各省的差距並不算太大,但是掛鉤調整比例則相距甚遠,從最低的河北、貴州分別為0.4%、0.5%,到最高的福建、上海和廣東均超過2%。
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崔樹義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各省份選擇不同的掛鉤調整幅度,與各個省份養老金的情況、經濟、財政狀況相關。一些地區的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職工之間,養老金的差距比較大。這就意味著,掛鉤調整的幅度越大,想彌補這個差距就更難一些,因此一些省份選擇較低的掛鉤調整幅度。一些省份相對來說平均退休養老金更高,也更平均一些,因此可以選擇更高比例調整掛鉤幅度。
「不過,未來除非進行大的制度性改革,否則單純依靠養老金的差異化調整,來拉平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之間養老金差距,還是比較困難的,未來是這個趨勢逐漸縮小的過程。」崔樹義說。
董登新指出,各個省份選擇不同的固定調整金額和掛鉤調整幅度,是出於不同考慮。一些省份認為自身養老金的基數太低,要抓緊調高基數,就會選擇更多調整固定金額。還有一些省份認為,省內養老金最高和最低的差距太大,也會抓緊調整固定金額,相對來說掛鉤的調整的比例就可以更低。
三類人群可獲傾斜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開調整方案的30個省份中,只有27個省份的方案涉及掛鉤調整幅度,有3個調整方案中並沒有提出,這3個地區包括重慶、北京和寧夏。
其中,寧夏提出本人養老金水平掛鉤,以本人2019年12月按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月基本養老金2000元以下的按30元調整,2000元以上的,在30元的基礎上,養老金每增加100元,企業再調整2元、機關事業單位再調整1元。
北京的方案是,按照退休人員2019年年底前的月基本養老金水平,以2019年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5646元)為基準線劃分兩檔,5646元(含)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5646元以下每人每月增加65元。通過採取低者高調、高者低調的方式,保障待遇水平偏低的人員能夠適當多增加基本養老金。
重慶的方案是,企業退休人員在定額調整基礎上,與本人繳費年限掛鉤,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人每月增加3元,本人繳費年限低於15年的,統一按15年進行調整。
「重慶選擇養老金調整與本人繳費年限掛鉤,交的時間越長,就按照相應的來增加,這個也是公平的。」董登新說,北京的做法屬於養老金二次分配。
而在養老金調整之外,一些退休人員還將獲得傾斜調整的額外養老金「加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各省份的方案後發現,主要有三類人群能夠獲得養老金的傾斜調整,即高齡老人、邊遠地區退休人員、企業軍轉幹部。
河北提出,對艱苦邊遠地區退休退職人員,一類艱苦邊遠地區增加20元,二類地區增加25元,三類地區增加30元。山西提出,一類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10元,二類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15元。
對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多地則提出養老金調整後其達不到當地當年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水平的,補足到平均養老金水平。
福建提出,對2019年12月31日前辦理退休手續的企業軍轉幹部,其2019年12月的基本養老金(不含軍轉補貼等各類代發項目)低於省公布的平均養老金2644元的,補齊至2644元後再參加本次基本養老金調整。
相比艱苦邊遠地區退休退職人員、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各地對於高齡老人傾斜調整的差距頗大。
多數省份對高齡人員的退休金增加額度在每月數十元。比如,江西提出,年滿70周歲不滿80周歲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0元;滿80周歲以上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河南表示,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止,年滿65歲、70歲、75歲、80歲、85歲、90歲的,分別按20元、25元、30元、40元、50元和60元的標准額外增加養老金。
但也有一些省份大手筆,提出上百元甚至數百元的每月津貼。
安徽提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年滿70—74周歲、75—79周歲、80—84周歲和85周歲及以上的企業退休人員,高齡傾斜標准分別為140元、180元、280元、390元,在以前年度調整基本養老金時已經享受過高齡傾斜的人員,達不到上述標準的補齊到上述標准。
廣東則針對90歲以上每月增加350元,100歲以上每月增加600元,也即每年增加4200元、7200元退休金。
董登新指出,這種高齡津貼一般不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發放的,往往是財政出錢,高齡津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取決於各個省份的財政實力。
㈣ 2019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方案是什麼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於2019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
經國務院批准, 從2019年1月1日起 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以下簡稱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調整范圍。 2018年12月31日前 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
二、調整水平。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 5%左右 確定。
三、調整辦法。繼續採取 定額調整 、 掛鉤調整 與 適當傾斜 相結合的辦法,並實現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辦法基本統一。定額調整要體現公平原則;掛鉤調整要體現「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可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繼續確保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基本養老金不低於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水平。要兼顧公平與激勵,合理確定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三部分比重。
四、資金來源。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對中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中央財政予以適當補助。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調整所需資金由原渠道解決。
五、組織實施。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措施,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退休人員的親切關懷。各地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加強宣傳解讀,正確引導輿論,確保各項工作平穩進行。要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於2019年5月31日前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審批。要嚴格按照兩部批準的實施方案執行,切實採取措施加強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管理,提前做好資金安排,把各項調整政策落實到位,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不得發生新的拖欠。對自行提高調整水平、突破調整政策、存在違規一次性補繳或提前退休行為的地區,將予以批評問責,並相應扣減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的調整方案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制定並組織實施。
㈤ 那個省2019年退休人員退休金方案出台了。
湖南省2017年養老金計算公式:
調整養老金計算公式:個人養老金數額=老年養老金+勞動退休金+個人儲老金
月老年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年齡補貼率×(個人年齡-65)+勞動補貼率×個人累計繳費年限]
月勞動退休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勞動退休金百分率×個人累計繳費年限
月個人儲老金=個人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的110%÷(76-個人實際退休年齡)÷12
㈥ 黑龍江省養老金調整方案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具體如下:
二、調整辦法和標准
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9年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5%確定。
(一)定額調整:每人每月增加40元。
(二)掛鉤調整:
1.與繳費年限掛鉤:每滿一年增加2元(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不含特殊工種折算年限)。
「五七工」、「家屬工」等人員繳費年限按15年計算。
2.與本人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按本人2019年月基本養老金的0.79%增加。
(三)適當傾斜:
在上述調整的基礎上,對符合下列條件的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分別按以下標准增加基本養老金:
1.符合勞人險〔1983〕3號文件規定的建國前老工人:1945年9月2日前參加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1945年9月3日後參加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
2.1953年12月31日前參加工作的人員(不含符合勞人險〔1983〕3號文件規定的建國前老工人),每人每月增加15元。
3.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年滿70-79周歲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80周歲及以上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
法律依據:
《黑龍江省關於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
二、調整辦法和標准
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9年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5%確定。
(一)定額調整:每人每月增加40元。
(二)掛鉤調整:
1.與繳費年限掛鉤:每滿一年增加2元(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不含特殊工種折算年限)。
「五七工」、「家屬工」等人員繳費年限按15年計算。
2.與本人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按本人2019年月基本養老金的0.79%增加。
(三)適當傾斜:
在上述調整的基礎上,對符合下列條件的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分別按以下標准增加基本養老金:
1.符合勞人險〔1983〕3號文件規定的建國前老工人:1945年9月2日前參加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1945年9月3日後參加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
2.1953年12月31日前參加工作的人員(不含符合勞人險〔1983〕3號文件規定的建國前老工人),每人每月增加15元。
3.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年滿70-79周歲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80周歲及以上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
㈦ 2019全國多地養老金上調,是不是有利於促進消費呢
2019全國多地養老金上調,從側面體現出了,我國的經濟水平在不斷的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1個省份確定了2019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方案,總體調整水平將是2018年養老金的5%左右。2019全國多地養老金上調,將進一步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熱情越來越高。
㈧ 2019年養老金方案已公布,養老金即將到賬
2019年養老金調整已經確定,上漲養老金就意味著退休人員每月的增加收入。每個月收入增加,退休生活更加有保障了,這也使得不少退休人員歡天喜地,但是也有的人更關心,保險金是馬上到賬嗎?可能要等一段時間,不過不長,我國人口眾多,養老金已調整,需要一個一個補發,人多就導致了補發的時間長,大概在半年內就一定能補發完成。
最近有退休人員提出這樣的疑問,2019年養老金調整已定,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什麼時候能到賬?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2019年截止到現在上海市、北京市、湖南省、寧夏、廣東、廣西陸續公布調整養老金具體方案。那根據養老金調整通知來看,基本上都在7月底之前,把養老金補發到給退休人員。這樣的話,退休人員大概還要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7月份補發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大概能補發6個月的養老金,如果退休人員2019年養老金上漲100元,補發6個月的養老金,一共就是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