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保險調節收入分配

養老保險調節收入分配

發布時間:2022-07-10 18:14:08

Ⅰ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什麼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法律分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保障城鄉老年居民基本生活、防貧脫貧、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Ⅱ 養老保險對收入再分配有何影響

對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再分配作用的考察體現在代際、收入、性別等方回面。目前養老金制度代答際之間的再分配有利於年齡大、工作年限長的人,是從年輕人向老年人的轉移。性別間存在養老金的再分配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是男性向女性的轉移。養老金轉移出現清晰的從收入水平高的群體向收入水平低的群體轉移的傾向。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雖然沒有出現收入的逆向再分配,但是對收入差距縮小的調節也沒有產生明顯作用。收入、所有制、行業、職業的作用對養老金再分配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對養老金再分配發揮作用的主要還是年齡、性別和地區。除了從制度整合和擴大覆蓋面上來縮小差距,通過養老保險制度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差距,也是降低不平等的辦法之一。

Ⅲ 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中為什麼更多的強調基金制的作用(基金制的優勢

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中為什麼更多的強調基金製作用的原因在於:
1、基本養老金制度為建立市場經濟提供了基礎條件。
2、確保勞動者老有所養,免除其後顧之憂,能夠激發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3、養老保險具有調節收入分配、安定社會的作用,勞動者有從事勞動的義務,經過漫長的職業生涯,在退休後有享受養老保險的權利。

Ⅳ 個人繳納養老保險,怎樣實現利益最大化

個人繳納社保養老金,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呢?這實際上,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本文的找到答案。但是,我們要事先說明,將社保進行利益最大化與解讀是不妥當的。社保本身就是以國家信譽作支撐的,是優於商保許多的,主要還是照顧低收入人群。

社會保險的繳費

社會保險,實際上並不僅僅是基本養老保險,它另外還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我們只討論養老保險。

需要8.28年能夠拿回本金,相當於每年12%的收益率。當然,退休以後實際上我們每年養老金都有3%~5%的增長。回本時間會越來越短。

如果說我們8年多的回本時間都等待不了,真的就太焦急了。按照人均預期壽命計算,2016年0歲兒童的預期壽命就長達77歲,即使是60歲退休平均可以領取17年的養老金,非常劃算。

即使我們因為意外風險去世,實際上我們的去世待遇還可以將個人賬戶的養老金一次性返還,另外還有相應的喪葬費、撫恤金待遇。一般不會虧本。比如說山東省的一次性救濟金是10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目前高達5.5萬元。

所以,社會社會保險本身對於低收入人群是傾斜照顧,參加保險是非常劃算的。年輕人一定要趁年輕將社保繳費滿15年,這樣就會有更多的自主空間和保障。




Ⅳ 養老保險的收入屬於哪一種分配方式

這個屬於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分配方式目前我國採取的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社會統籌金,也就是由國家和企業每年按一定比例拿出一部分錢,來支付養老金;另一部分是個人賬戶,參加養老保險的人開設一個個人銀行戶頭,由職工和企業每月按比例共同交納一定的保費存入個人賬戶,到退休後再支取。也就是說,將由個人和國家以及企業繳納的保險資金統一並存,當然這部分錢會用來支付給已經需要領取養老金的那部分人。而商業的養老保險則不同與此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Ⅵ 養老保險最新調整,更傾向於低收入人群,養老保險該如何選擇

在計算和調整養老金時,優先考慮低收入人群。其實這是國家提倡的,養老金是用來調節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

傾斜調整主要針對偏遠困難地區的老年人和退休人員,不會考慮養老金水平。一般來說,在年度養老金調整計劃中,養老金越低,增長越高。通過這樣的調整,養老金水平的差距將不斷縮小。 通過以上兩種照顧低收入人群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們的收入水平低,就沒有必要選擇高基數來支付。 但如果想要更高的養老金待遇,只能在同等繳費年限的基礎上選擇更高的養老金繳費基數,才能實現更高的養老金待遇。

Ⅶ 養老保險金指數調節機制的含義和途徑是什麼

現收現付制,是一種以橫向平衡原則為依據,以同一時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繳費,來支付現在保險收益人的開支的制度。
(1)可保證養老保險金的及時發放。因為養老保險金可源源不斷從在職人員中繳納,所以,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可源源不斷的保證發放。符合傳統老有所養的贍養原則,且計算簡便。
(2)有利於防止由物價或收入變動所帶來的養老保險金的波動。現收現付制能有效應對通貨膨脹主要是通過保險金隨物價或收入波動而調整的指數調節機制,以應對退休金貶值的風險。在實際操作中,政府可從在職人員工資中提取相應比例的養老保險費,即征即付,不為以後使用提供儲備。
(3)有利於促進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現收現付制融資模式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增進社會福利。現收現付制通過收入調節與再分配,將在職人員的一部分貨幣收入調節為全社會的養老保險,進一步彰顯了養老保險的共濟性和福利性原則。
(4)符合低成本原則。由於保險基金投資運行和管理的成本較少,保險人的責任風險也較少,從而對管理水平的要求和其他管理費用也較低。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Ⅷ 未來5年社保、收入分配、養老金等將迎來六大變化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題:未來5年,社保、收入分配、養老金等將迎來六大變化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姜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在網站公布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對完善社保制度,深化企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等作出了全方位部署,有不少政策性突破,社保、養老金、工資收入等方面未來5年將發生一系列變化。

【變化一】社保:待遇水平將穩步提高

社保待遇連著老百姓的救命錢、養老錢。規劃將「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定為「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之一。

規劃明確,推進社會保險待遇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動調整,綜合考慮物價變動、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財力狀況等因素,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待遇水平調整機制,完善失業保險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

人社部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20年,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由1686元增長到2900元左右,全國月平均失業保險金水平由686元提高到1506元。今年職工基本養老金實現「17連漲」,上漲待遇近期發放到位,按照規劃要求未來有望繼續上漲。

此次規劃還提出,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 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

一系列新舉措,都將持續提升社保的「含金量」,讓民生保障的底線兜得更牢。

【變化二】收入分配:「提低擴中」縮小差距

圍繞「十四五」期間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這一要求,規劃分類別、分情況作出一攬子政策安排。

例如,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提高工資集體協商的實效性,著力增加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強化對不同行業、不同群體工資分配的事前指導,探索發布體現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特徵的薪酬分配指引。

事業單位逐步實現績效工資總量正常調整,實行高層次人才績效工資總量單列,探索主要領導收入分配激勵約束機制,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消防員工資福利政策。

國有企業普遍實行全員績效管理,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人才薪酬制度,推動分配向作出突出貢獻人才和一線關鍵崗位傾斜等等。

規劃還部署,以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能型勞動者、小微創業者、農民工等為重點,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

專家表示,這些安排體現了一個總趨勢,即未來幾年政府將加強對企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的調控和指導,並通過「提低擴中」縮小收入差距,讓更多普通人的「錢袋子」鼓起來。

【變化三】養老金:逐步提高最低繳費年限

根據社會保險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這一規定將在「十四五」期間有所調整。

規劃提出,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修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計發月數。

「這些都是國家為了確保養老金收支平衡打出的『組合拳』,是我國老齡化背景下的必然舉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估算,「十四五」期間新退休人數將超過4000萬人,勞動年齡人口將凈減少3500萬人。

鄭秉文說,適當提高最低繳費年限,繳得多,退休金領得多,對提高個人養老金替代率、制度的可持續性都有利。

專家表示,最低繳費年限提高對企事業單位職工影響不大,主要影響的是靈活就業人員。後者完全由自己繳費,按最低年限繳納很常見。最終提高幾年,還需根據我國勞動者的平均就業年限等研究確定。

【變化四】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外賣騎手等將不再「裸奔」

權威數據顯示,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近年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長。2020年,共享經濟提供服務人數約8400萬人。但是按照現行規定,靈活就業人員與從業單位之間屬於非穩定勞動關系,無法獲得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制度保障。

針對這些痛點、難點問題,規劃提出,建立健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機制;制定職業傷害保障試行辦法,推進平台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

「及時補齊保障短板,健全就業、勞動報酬、社會保險、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制度,既有助於維護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權益,也有利於促進靈活就業、增加就業崗位和群眾收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

按照相關部門部署,下一步將明確互聯網平台企業保障勞動者權益的責任,為平台靈活就業人員提供與工傷保險待遇總體一致的公平保障,讓外賣騎手等不再「裸奔」。

【變化五】公務員和參公人員工傷保險:實現廣覆蓋全部納入

實現工傷保險政策向職業勞動者的廣覆蓋,將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全部納入工傷保險制度,這是此次規劃提出的又一新要求。

據了解,我國工傷保險制度是在上世紀90年代《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基礎上逐漸建立起來的,公務員及參公人員最初並不包括在其中,如果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主要由民政部門參照相應條例給予撫恤和優待。

不過,撫恤和優待的保障情形相較工傷保障范圍更窄。公務員及參公人員上下班途中遭遇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在工作崗位猝死或者患職業病等,工傷待遇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

為推動公務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保險待遇,近年來人社部積極支持鼓勵各地將公務員納入工傷保險范圍。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將公務員整體納入了工傷保險制度,其餘省份的部分地市也開展了公務員參加工傷保險試點工作。

按照規劃,除實現公務員和參公人員全覆蓋,我國還將研究完善工傷保險相關制度及配套辦法,以高危行業為重點,持續擴大工傷保險覆蓋范圍,使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從2020年末的2.68億人提高到2025年的2.8億人。

【變化六】勞動者休息權益保障:完善工時、休息休假制度

針對企業超時加班、惡劣天氣強制出工等問題,規劃回應社會關切,提出完善工時、休息休假制度,並專門部署開展對重點行業的突出用工問題進行治理。

「隨著非標准勞動關系越來越多,亟需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時間等作出更加周密科學的安排,維護勞動者權益。」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說。

多位專家認為,應督促互聯網平台企業按規定合理確定日最長在線時長或者工作時長,安排工間休息。同時加強勞動監察執法力度,為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基本權益保障。

交通運輸部等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於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有關方面研究制定快遞員勞動定額標准,確定快遞員最低勞動報酬標准和年度勞動報酬增幅,快遞企業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Ⅸ 養老保險的收入屬於哪一種分配方式

養老保險的收入屬於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分配方式。

社會保障是實現收入再分配的方式之一,而養老保險制度又是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前我國採取的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社會統籌金,也就是由國家和企業每年按一定比例拿出一部分錢,來支付養老金;另一部分是個人賬戶,參加養老保險的人開設一個個人銀行戶頭,由職工和企業每月按比例共同交納一定的保費存入個人賬戶,到退休後再支取。

也就是說,將由個人和國家以及企業繳納的保險資金統一並存,當然這部分錢會用來支付給已經需要領取養老金的那部分人。而商業的養老保險則不同與此。

(9)養老保險調節收入分配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的主要特點

一是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

二是養老保險費用來源,一般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或單位和個人雙方共同負擔,並實現廣泛的社會互濟。

三是養老保險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因此,必須設置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通過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有利於新老更替,實現就業結構的合理化;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於社會穩定;能夠激勵年輕人奮進,提升工資標准,為退休後的生活提供保障,有利於從側面上促進經濟發展。

養老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而且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關繫到一個國家或社會的經濟、文明發展,需要我們予以足夠的重視。由於養老保險的實施范圍很廣,被保險人享受待遇的時間較長,費用收支規模龐大,因此,必須由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在全社會統一立法、統一規則、統一管理和統一組織實施。

Ⅹ 各地要求根據什麼情況合理確定調整城鄉居民基本保險

法律分析: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狀況

法律依據:《關於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2014年在全國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保障城鄉老年居民基本生活、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還存在著保障水平較低、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尚未健全、繳費激勵約束機制不強等問題。根據中央關於改革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要求,為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就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提出以下意見。

閱讀全文

與養老保險調節收入分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順不如嘴甜 瀏覽:61
雲南普洱和個舊市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448
超過退休年齡加班費 瀏覽:697
北京退休人員不夠十五年社保怎麼辦 瀏覽:963
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標準是什麼 瀏覽:516
養老院經歷 瀏覽:147
東莞哪裡有狂犬抗體檢測 瀏覽:162
老年大學秋季開學了 瀏覽:678
老年人尿酸高怎麼辦 瀏覽:785
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有哪些方面 瀏覽:627
長沙托養老人院一個要交多少錢 瀏覽:387
老年大學入學申請 瀏覽:221
從體檢的哪個指標看出腎虛 瀏覽:398
養生館休息室床怎麼放下去 瀏覽:16
老年人止疼用什麼葯 瀏覽:925
口袋妖怪長壽市的道館在哪裡 瀏覽:869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情況 瀏覽:426
津南鹹水沽老年大學什麼時候招生 瀏覽:927
女式中老年人唐裝 瀏覽:108
慰問敬老院少先隊輔導員的講話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