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多少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壓力不斷加大,社保基金的收支壓力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
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為例,參保職工人數與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數的比值即撫養比在逐年下降,由2014年2.97:1降至2015年的2.87:1,2016年更是達到2.75:1。其中,有9個省份的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跌破了2:1。
對此,游鈞指出,由於我國現在社會保險制度還沒有實現全國統籌,比如職工養老還是省級統籌,職工醫保還是市級統籌,所以保障的負擔不均衡,基金的分布不平衡問題還依然存在,所以個別地區收支出現當期缺口。但從全國范圍看,基金的運行是總體平穩的,確保了各項保險待遇按時支付。
游鈞進一步介紹,比如大家非常關心的,特別是企業養老保險,2017年基金收入是3.27萬億元,支出是2.86萬億元,當期結余是4187億元,累計結余是4.12萬億元,累計結余資金可以支付17.3個月,確保發放是沒有問題的。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確實對我們整個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
2.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額是什麼意思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指截止報告期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相抵後的累計余額。
年度或一定時期內,累計數計算出來的余額數,結存也就是余額。
本年累計結存=上年結存數+本年累計收入數-本年累計支出數
簡而言之,就是指某一年去除養老保險給付的數額之外還剩下的結余。
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為例,參保職工人數與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數的比值即撫養比在逐年下降,由2014年2.97:1降至2015年的2.87:1,2016年更是達到2.75:1。其中,有9個省份的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跌破了2:1。
(2)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率擴展閱讀: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實施後參加工作的參保人員屬於「新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退休後將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與繳費年限的長短、繳費基數的高低、退休時間的早晚直接掛鉤。他們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3. 美國基本養老保險結余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指截止報告期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相抵後的累計余額。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的賬務處理,主要是在期末將所有收入類和支出類科目的余額結轉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科目,涉及以下兩個環節:
一是將所有收入類科目的余額結轉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科目的貸方,即借記「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利息收入」、「財政補貼收入」、「轉移收入」、「上級補助收入」、「下級上解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貸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科目;
二是將所有支出類科目的余額結轉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科目的借方,即借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科目,貸記「基本養老金支出」、「醫療補助金支出」、「喪葬撫恤補助支出」、「轉移支出」、「補助下級支出」、「上解上級支出」和「其他支出」科目。
經過上述結轉後,所有收入、支出類科目都無余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科目的貸方余額,表示歷年積存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如為借方余額,則表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赤字。
4. 2019年關於養老保險資金保值增值建議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統賬結合」制度,基本養老保險由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部分組成。社會統籌部分由單位負擔繳費,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人賬戶則由職工個人繳費,為個人工資的8%。前者「現收現付」,用於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後者實行的是長期封閉積累、產權個人所有的「完全積累」制,原則上不能調劑借用。
而根據改革思路,「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那麼,「完全積累」的個人賬戶如若「做實」,必將產生體量不小的一個「資金池」。
不過,目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機制尚不健全。結余基金絕大多數存銀行、買國債,投資渠道單一,收益率比較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13年雖然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累計資產總額已達4.77萬億元,占當年GDP的比例高達8.3%。但由於多元化和市場化的投資體制沒有建立起來,絕大部分基金作為財政專戶存款「躺」在銀行里「睡大覺」,購買國債和委託投資合計僅為711億元,還不到資產總額的零頭。
投資收益率方面,不但低於企業年金基金收益率(投資收益率幾何平均值8.35%),還低於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收益率(年均收益率9.02%),更遠遠低於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20年來城鎮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14.85%)。
從各地來看,養老保險基金實施投資運營的資產較少,且僅在兩地實現。2012年經國務院批准,廣東省曾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1000億元養老金。有消息稱,山東省也將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進行投資。
「養老金要想實現保值增值,可以效仿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增加委託運營資金,實施多元化投資策略。」一位社會保障研究學者建議。
針對這一問題,馬凱表示,下一步將制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辦法,在確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擴大投資渠道,實現保值增值,增強基金支付能力。
5. 如何分析養老保險收支運行情況
沈陽市企業養老保險運行情況分析沈陽市作為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沉重,養老保險基金從建立之初就先天不足,隱性債務巨大,而且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和國家對養老金水平連續大幅調整,收支缺口驟增且已演變成體制性硬缺口,養老金支出形勢十分嚴峻。
2010年,市人社局全力以赴地加強徵收及擴面工作,力求達到應參盡參、應繳盡繳。今年1—6月份保費收入創歷史新高,達47.8億元,同比增加8.4億元,增長21.2%。現將今年1—6月份企業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情況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參保在職情況
1.參保人員構成情況。截止6月末,參保人數為183.6萬人。其中,男性為108.3萬人,占參保總人數的59%;女性為75.3萬人,佔41%。男性多於女性33萬人、高於女性18個百分點。從下圖可以看出,男性年齡高峰段在46-50歲之間,人數高達19.3萬人,其次在51-55歲之間,為16.5萬人;女性年齡高峰段在46-50歲之間,人數為15.7萬人,其次在41-45歲之間,為13.8萬人。
從上圖看出,男性、女性峰值均為47歲。二、三年後,48歲—46歲的11.4萬女性將步入退休行列,退休人數猛增。
2.同比增長情況。截止6月末,參保人數為183.6萬人,同比增長5.2%。其中,企業為131萬人,增長6.9%;個體為52.6萬人,同比增長1%。
3.繳費情況。截止6月末,繳費人數為131.4萬人,同比增長4.4%。其中,企業為87.7萬人,同比增長6.7%;個體為43.7萬人,與上年同期持平。
(二)離退休人員情況
1.離退休人員構成情況
截止6月末,離退休人數為87.4萬人。其中,男性為27.1萬人,占離退休總人數的31%;女性為60.3萬人,佔69%。由於女性退休早於男性10年(女幹部除外)以及女性預期壽命高的原因,使女性退休人數多於男性33.2萬人、高於男性38個百分點。因此,女性是我市退休人群的主流,由於女性預期壽命高,未來我市基金支付會越來越重。從下圖可以看出,女性年齡高峰段在50-59歲之間,人數高達29.7萬人,占女性總數的49%,比男性離退休總人數高出2.6萬人;其次在60-69歲之間,為12.5萬人;男性年齡高峰段在60-69歲之間,退休人數為10.8萬人,其次在70-79歲之間,為8.1萬人。
從下圖看出,女性年齡峰值在52歲、男性峰值在61歲。
參保在職與離退休人數合計為271萬人。其中男性為135.4萬人,女性為135.6萬人,女性多於男性0.2萬人。
2.離退休人數、死亡率、負擔系數及撫養比
(1)離退休人數及新增情況
離退休人數為87.4萬人,同比凈增4.1萬人,增長4.9%。今年1—6月新增退休人數為3.1萬人。其中,正常退休為2.5萬人,佔新增退休總人數的80.6%;病退0.1萬人,佔3.2%;特殊工種為0.5萬人,佔16.2%。可見,病退與特殊工種佔新增退休人數的一定比重,為19.4%。
2010年6月與2009年6月新增退休人數對比情況表
單位:人
項目合計正常退休病退特殊工種
2010.063.12.50.10.5
2009.062.92.20.10.6
差額0.20.30.0-0.1
增長%6.913.60.0-16.7
(2)離退休人員死亡率
離退休人員死亡率1.1%,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
(3)負擔系數
按參保人數計算的負擔系數為0.48,按繳費人數計算的負擔系數為0.67。
(4)撫養比情況
按參保人數計算撫養比為2.10:1,按繳費人數計算撫養比為1.50:1。
(三)人均繳費基數、退休金、離休金水平
1.人均繳費基數
人均繳費基數為2,368元,同比增加362元,增長18.0 %。其中,企業為2,385元,同比增加357元,增長17.6%;個體為2,334元,同比增加370元,增長18.8%。
2.人均退休金及離休金水平
人均退休金水平為1,192元,同比增加149元(其中,調待人均122元),增長14.3%;人均離休金水平為4,674元,同比增加530元,增長12.8%。
(四)基金收支及結余
1.保費收入完成情況
截止6月末,保費收入為47.8億元,同比增加8.4億元,增長21.2%。扣除「4050、4555」及公益性崗位補貼2.9億元,同比增加8.3億元,增長22.7%。
(1)按統籌與個賬劃分。統籌保費收入為32.8億元,同比增加5.8億元,增長21.1%;個人賬戶保費收入為15.0億元,同比增加2.6億元,增長21.5%。
(2)按企業和個體劃分。企業保費收入為34.1億元,同比增加6.5億元,增長23.5%;個體保費收入為13.7億元,同比增加1.9億元,增長16.1%。
(3)按徵收渠道劃分。地稅徵收33.2億元,扣除公益性崗位補貼0.2億元後,同比增加6.3億元,增長23.6%;區縣政府徵收的個體保費收入13.7億元,扣除「4050、4555」補貼2.7億元後,同比增加1.8億元,增長19.6%;其他(勞動稽查等)0.9億元,同比增加0.2億元,增長34.5%。
(4)按當期與補繳劃分。當期收入(繳當年)為42.7億元,同比增加7.4億元,增長21.0%;補繳收入(繳以前年度)為5.1億元,同比增加1.0億元,增長23.4%。
無論是按統籌與個賬、企業與個體、當期與補繳劃分,今年不同口徑下的保費收入均高於去年,同比均有所增長。其中,企業收入增幅最高,為23.5%。
2.基金支出情況
基金支出為65.6億元,同比增支10.9億元,增長19.9%。
(1)按統籌與個人賬戶劃分。統籌基金支出為64.4億元,同比增支10.6億元,增長19.7%;個人賬戶實賬支出為1.2億元,同比增支0.3億元,增長31.6%。
(2)按支出項目劃分。基本養老金支出為63.1億元,同比增支10.2億元,增長19.1%;喪葬費支出為1億元,同比增支0.3億元,增長37.8%;其他支出為0.2億元,同比增支0.1億元,增長515.9%。個人賬戶實賬支出為1.2億元,同比增支0.3億元,增長31.6%。
(3)增支因素分析。一是春節前為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待遇增支6.1億元;二是去年7月至今年6月共新增6.1萬人退休人員,增支4.7億元;三是喪葬費增支0.3億元;四是轉移等其他支出增支0.2億元;五是個人賬戶實賬增支0.3億元;六是死亡等減人減支0.7億元。
3.結余情況
(1)當年收支結余情況。當年收支逆差為17.2億元。其中,統籌逆差31.4億元,同比逆差加大4.9億元,增長18.4%;個人賬戶基金結余為14.2億元,同比結余增加2.6億元,增長22.5%。
退休人數的增多及養老金待遇調整是統籌基金逆差加大的主要原因。彌補缺口資金來源是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及個人賬戶借款。
(2)滾存結余情況。滾存結余為126.4億元,同比結余加大13.3億元,增長11.7%。其中,統籌為-11.3億元,同比結余減少17.1億元,下降296.9%;個人賬戶為137.7億元,同比結余加大30.4億元,增長28.3%。
二、問題及建議
(一)養老基金收支缺口巨大
截止2010年6月末,沈陽市離退休人數達到87.4萬人,離退休人數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之首。參保在職與離退休人員撫養比為2.10:1,撫養比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最低。為了確保養老金按時發放,近幾年出台了滯納金政策,實施了「百日行動」和「專項行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擴面征繳措施。全市參保人數由2005年的142.9萬人增至現在的183.6萬人,保費收入連創新高,由2005年45.8億元上升到2009年的85億元。但由於退休人數太多原因,調資帶來的巨額缺口仍難以通過擴面徵收消化。統籌基金收支缺口已由2005年的14.4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50.8億元,預計今年收支缺口將高達63.7億元。
經分析,造成這種巨額缺口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層次的,可分為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1.直接原因
一是沈陽市歷史隱性債務巨大。僅1986年實行養老統籌時,就已有33萬離退休和在職職工105萬人。到2009年末,全市累計支付由於隱性債務形成的養老金高達536.2億元。因此可以說,隱性債務是造成沈陽市收支矛盾突出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隱性債務,截止去年末,將會有527億元的統籌基金滾存結余(536.2億元-9.2億元);二是做實個人賬戶補助政策未延續。2001年7月—2009年末,沈陽市共收繳並上解個人賬戶保費113.5億元,按75%(上解額÷8%×5%×75%)的補助政策計算,國家應補助53.2億元,而實際補助21.3億元,少補31.9億元;三是人口老齡化、高齡化進程加快。目前,沈陽市60歲以上老年人達119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7 %;80歲以上高齡老人14萬,占人口總數的2%,佔60歲以上老人的11.8%,標志著沈陽市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年凈增加退休人數也由2005年的不足2.8萬人提高到2009年的4萬人,預計2010年增人增支額將達到8.4億元,占總支出的6.3 %。
2.間接原因
一是企業和個體養老保險政策不平衡。國家規定從2006年7月1日起個體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由18%上調至20%,即統籌繳費比例由10%上升到12%。企業承載社會統籌繳費義務與自由職業者僅差8個百分點,顯然自由職業者負擔過重。另外,自由職業者繳費基數由原來社平工資調整為在崗社平工資。繳費比例和繳費基數雙提高加重了個體人員繳費負擔。這種制度設計無形中挫傷了自由職業者參保和繳費的積極性,沒有考慮個體人員實際收入情況;二是養老金計發辦法的設計上還有兩項關鍵問題沒有本質性突破。主要表現在最低繳費年限設定為15年太短、退休年齡還應該延長,尤其是女性退休年齡明顯偏低;三是制度設計本身沒有明確政府剛性責任。一般而言,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點是撫養比為3:1,理論上講,只要撫養比低於此比例,那麼就存在缺口。因養老金支出是剛性的,以支定收應該是籌資原則,解決缺口途徑無非是提高繳費比例和加大財政補貼額度。養老基金按照收支平衡點的要求留足積累後,加大財政投入。但實際上養老保險政策制定上並沒有明確這一點;四是養老金調整機制混淆於養老制度之中。養老基金平衡點是在保證正常養老金支出的情況下計算出來,它是制度本身內在要求。而養老金水平調整與養老制度本身不存在內在聯系,它所需要的資金與養老基金不發生任何關系,而是應該按照國民收入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則從各級財政中單獨列支。由於目前養老金調整機制混淆於養老制度之中,這就勢必造成了用養老基金結余支付調待資金的局面。
(二)解決巨額缺口的途徑
1.爭取國家對隱性債務給予適當補助。目前沈陽市隱性債務支出占當年總支出的比重接近50%,是造成沈陽市巨額缺口的直接原因。建議國家對沈陽市已支付和還需支付的隱性債務按適當比例予以補助。
2.建議適當提高對老工業基地調整待遇的補貼比例。
3.調整做實個人賬戶政策。一是建議適當降低做實比例。從2001年7月份做實個人賬戶以後,沈陽市可用於發放的資金出現了「斷層」,收支缺口驟然加大。近幾年來養老金待遇連續調整及老齡化進程加快,更加劇了這種負擔。建議適當降低做實比例。即個人繳費比例8%不變,可按5%比例將收繳的保費上解省國庫,餘款由地方政府留用;二是建議延續做實個人賬戶補助政策。為緩解地方政府因做實基金全部上解而帶來的收支缺口驟然加大問題,國家曾經制定75%的補助政策(上解額÷8%×5%×75%)。這項補助政策不但能夠緩解地方政府壓力,而且對100%賬戶做實起到推動作用。但該項政策卻沒能始終如一的貫徹執行,75%的補助政策變成了定額補助政策。每年對沈陽市的定額補助為2.5億元;三是建議按適當比例上解做實基金。即將收繳的個人賬戶保費按適當比例上解,剩餘部分作為統籌基金地方政府留用。
4.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一是適當降低個體從業人員的繳費比例或繳費基數;二是養老金計發辦法實現質的突破,延長最低繳費年限、提高女性退休職工的年齡;三是明確政府剛性責任;四是養老金調整機制與養老金的內在機制分離。
6. 如果既要達到目標代替率,又要維持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你認為有什麼措施
必須承認,部分抄積累制與現收現付制襲的根本區別之一就是前者利用基金自身的投資收益來減輕收支不平衡的壓力;更進一步,從理論上看,當基金結余的投資回報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在預定周期內保證基金收支平衡。因此,把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放在市場經濟改革的大背景下看,養老基金走向資本市場勢所必行。
結合現階段的特定背景來看,由於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的統籌層次實際上仍局限於地市級水平,管理極其分散,因此,從統籌主體的角度看,基金的積累量還無法作較高風險水平上具有規模經濟效益的投資。而且,資本市場從總體上也遠未發育到自由和成熟的程度,證券市場的高度不穩定和強烈的投機性還需要繼續依靠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加以抑制。因此,筆者以為,在近期,還不宜全面放開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約束,但是,對少數基金結餘量較大的地區似可考慮在拓展資金投資渠道方面進行試點研究。
7. 社保基金累計結余多少萬億元
《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社會保險制度運行總體平穩,五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均比上年有所增長,基金收支規模進一步擴大,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普遍提高,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2016年,全國各地繼續大力推進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在摸清底數基礎上實現精確管理、精準擴面,五項保險參保人數均比上年有所增長。其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8.88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7.44億人(含人社部門負責管理的城鄉統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2.19億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1.81億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1.85億人。
日前,人社部向社會發布《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截至2016年底我國各項社會保險制度建設、管理運行及經辦服務情況。
在基金收支方面,《報告》顯示,基金收支總體運行平穩。2016年,我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為5.3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1%;總支出4.6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基金累計結余為6.6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5%。
《報告》認為,基金收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受降費率等政策影響,部分險種基金收入增速放緩或同比下降;部分險種支出增幅高於收入增幅。
相關部門除了擬依據《社會保險法》規定強化徵收和支出管理,密切跟蹤研判基金運行態勢,及時預警和積極化解地方可能出現的基金運行風險外,還將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完善各項社會保險制度,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作為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第一步,進一步夯實社保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8. 目前社會保險基金資金結余已逾萬億,為何還會出現養老保險空賬情況,社會保險基金的各個項目之間不往來的
社保基金空賬運行抄主要是1995年以前的個人賬戶,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視同繳費年限,1995年前個人不繳費,視同已經繳費完整。這是一個部分
還有就是,我國養老保險賬戶沒有按照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分開管理,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中很多地方統籌基金已經不足支取,是從其他人的個人賬戶中暫支。
你所說的保險基金萬億,包括個人和統籌的全部。實際上如果做實個人賬戶就不止一萬億,更何況必須保證一定的統籌基金正常運行。
初步估計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缺口超過5萬億
9. 什麼是養老保險基金費用負擔率
養老基金的全稱為養老保險基金.它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版分,也稱養老保險制度權.就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現狀來看,它是在勞動者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時,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種社會體系.如達到退休年齡辦理退休審批手續後,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了.養老保險基金由國家,企業和勞動者共同負擔,由社會保險事業中心籌集並管理.企業上繳本企業工資總額的20%,勞動者按自己上年的工資總額的8%上繳,所謂國家負擔這一部分,沒有具體額度,只是體現在稅收上,既上繳28%部分不用納稅了.
10. 養老保險基金還能撐多久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日前介紹的情況,2017年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收入3.27萬億,支出2.86萬億,累計結餘4.12萬億,累計結余資金可以支付17.3個月,確保發放沒有問題。實際上,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壓力近年來不斷凸顯,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一增一降的兩條曲線,反映出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矛盾。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巡視員符金陵曾表示,當前養老保險制度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可持續性,近幾年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增幅明顯低於基金支出增幅。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推進,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矛盾或將更加突出。
各省份的養老金情況報告也印證了收支矛盾愈發突出的窘境。報告數據顯示,養老保險基金「入不敷出」的省份近年來快速增加。
養老金問題並不是個別國家面臨的難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副部長劉培林指出,養老金問題不僅是中國的難題,也是人類社會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將要面臨的困難。